袁耀點點頭,對眾文武道:


    “諸卿所言極是,窮兵黷武、絕非我大乾立國之道。


    現在諸侯已被我軍擊退,我大乾難得有一段可以從容發展的時間,正好施行新政。”


    徐庶問道:


    “不知主公所說的新政,究竟是什麽?”


    “改革官製、囤糧草、促民生!”


    袁耀言簡意賅地迴答了徐庶的問題。


    “大漢的官製,在孤看來並不妥當,擁有不少改良的空間。


    這些時日孤想出一套新製,可以適用於我大乾。


    孤已將此官職編寫成書,諸位可以看一看,咱們共同探討。”


    袁耀所說的官員任用製度,正是三省六部製。


    這套製度要比大漢的官製先進很多,還可以限製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


    在大乾目前的生產力水平之下,三省六部製最為實用。


    “史阿,把書給諸位大人發一發。”


    史阿將袁耀編寫的《三省六部製》分發下去,眾臣看到之後,不由交口稱讚。


    這樣的製度,確實能讓大乾朝堂的運轉更有效率。


    劉曄看完《三省六部製》之後,對袁耀道:


    “主公,臣以為此製要比大漢的官製優越許多。


    若能施此法,乃我大乾百姓之福。


    隻是陛下那邊…”


    見劉曄擔心袁術,袁耀笑道:


    “我父皇確實不願更改舊製,不過也不影響我們實施此策。


    我可以跟父皇商議,將三公九卿保留下來。


    讓三公九卿之位,逐漸成為虛職,封賞給對我大乾勞苦功高的老臣。


    而三省六部官員為實職,逐漸取代三公九卿的權力。”


    劉曄聞言一臉欽佩地看著袁耀道:


    “原來主公早就想好了應對之法。


    主公算無遺策,臣佩服。”


    賈詡說道:


    “主公這樣做,勢必會架空陛下身邊的一眾舊臣。


    這些舊臣本身倒不算什麽,可他們的家族勢力甚為龐大。


    大族子弟,多在我大乾身居要職。


    如果他們因此不滿,恐怕會引起朝堂動蕩。”


    袁耀對賈詡笑道:


    “孤定下的策略,一定要施行,容不得任何人忤逆。


    他們不滿也好,革職便是。”


    賈詡問道:


    “若是將一大批官吏革職…


    那何人能頂替他們的職位?”


    袁耀對眾人道:


    “孤在江東興辦書院已有數年,培養出了不少學子。


    如今這些學子們已經學有所成,自然要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入仕我大乾。


    父皇麾下那些世家豪門的子弟們不讓位,我大乾又哪有位置讓他們一展才華呢?”


    自袁耀一統江東之後,不惜重金在江東各郡興辦書院,傳授百姓知識。


    袁耀能生產出紙質書籍,興辦書院根本不是什麽難事,隻需要花錢就行了。


    而以大乾的富庶,袁耀根本不缺錢。


    幾年下來,第一批進入書院學習的學子們,已然學有所成。


    他們未必是出將入相的大才,可擔任一些基層官吏,倒是綽綽有餘。


    魯肅說道:


    “主公,若是以察舉之法選拔人才,這些出身寒微的學子,恐怕難以被選上。”


    袁耀笑著對魯肅道:


    “子敬提到察舉,孤倒是想起來了。


    我大乾立國,當廢除察舉之製。”


    聽說袁耀要廢除察舉,眾臣嘩然。


    大漢官員一向是舉孝廉入仕,在眾人心中,都認為察舉是選拔官員的必要條件。


    可現在袁耀說不用察舉了,那大乾該如何選官?


    謀臣張昭對袁耀道:


    “主公,察舉之法雖是漢法,可也為大漢選拔出了不少優秀官員。


    主公不用察舉之製,我大乾又當用何法?”


    “選官的新法,孤也想好了。


    史阿,再將新法發下去給諸位看看。”


    史阿得袁耀之令,又給眾人發下去一本小冊子。


    袁耀對眾臣道:


    “孤之新法,名為科舉製。


    就是用考試的辦法,考核學子的才華。


    有才華者,當可為官。


    今後我大乾的官員能者上,庸者下!


    我大乾隻養能夠為國做出貢獻的人才,堅決不養閑人。”


    科舉之法,袁耀在書冊中寫得很細。


    袁耀麾下的臣子們都是聰明人,自然能看出科舉的妙處。


    龐統歎道:


    “此法好是好,可一旦施行起來,便會動搖世家大族的根基。


    後果…難以預測。”


    大乾雖然沒收了世家豪門的土地和隱匿的人口,可世家豪門的底蘊尚在,在大乾依舊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世家豪門與富商巨賈同樣富有,可富商巨賈再有錢,也沒有世家豪族的地位。


    世家豪族的關係盤根錯節,有無數子弟在朝中為官。


    這些官員,就是世家高高在上的底氣。


    袁耀麾下文武都覺得開科舉比改官製更難,唯有李儒笑道:


    “在我大乾,世家豪族不過是沒了牙的狗。


    牙都沒有了,還想咬人麽?


    誰敢不同意主公的科舉製,殺了便是,又何須糾結?


    主公若信得過臣,就把此事交給臣來辦吧。”


    袁耀還真不敢把開科舉的事交給李儒。


    如果真讓李儒接手,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世家豪族之中也不乏人才,袁耀也不想因為開科舉殺太多人。


    李儒見袁耀不說話,笑道:


    “主公可覺得臣殺戮之心太重?


    此事主公大可放心,臣最多隻會殺雞儆猴。


    主公開科舉,世家豪族的子弟也可參與。


    這其中,自然包括那些在家族中沒有多少地位的庶子。


    有時候,人心可比刀要狠毒得多。”


    聽李儒這一說,袁耀才放下心來。


    “也好,那開科舉之事,就交給文優了。


    如今我大乾有太多事情要做,還需諸位同心協力!”


    眾人齊聲對袁耀拜道:


    “吾等定竭盡所能,不負主公之托!”


    袁耀定下各種發展大乾的良策之後,大乾局勢一片向好。


    而大漢朝廷,此時則仿佛被愁雲所籠罩。


    曹操敗歸許都,大漢天子劉協戰戰兢兢的坐在龍椅上,大氣都不敢出。


    如今丞相討賊失利,天下已經有了兩個天子。


    劉協真怕哪天曹操覺得自己沒什麽作用,幹脆把自己廢掉。


    劉協望著曹操陰沉著的臉,越發覺得曹操麵目可憎。


    此賊獨霸朝綱也就罷了,竟然連僭越稱帝的逆賊都剿除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袁家逆子,開局摔玉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公子小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公子小易並收藏三國:袁家逆子,開局摔玉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