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金陵王氣
三國:袁家逆子,開局摔玉璽 作者:公子小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了擒拿袁耀,孫策將自己麾下的精兵都帶出城了。
秣陵城中,隻留了兩千老弱殘兵。
在孫暠的勸說下,孫靜不戰而降。
秣陵城門大開,百姓夾道相迎,袁耀率大軍緩緩入城。
謀臣張紘駕馬跟隨在袁耀身側,感慨道:
“秣陵城依山傍水,山勢雄奇、江河壯闊...
真是一處靈秀之地啊!”
袁耀笑道:
“先生也知秣陵故事?”
張紘笑著應道:
“秣陵舊事,臣自然知曉。
當年楚威王熊商在石頭城築下金陵邑,以增加楚國氣運。
金陵之名,正源於此。
可惜楚國最終被秦國所滅,威王稱霸天下的願望終究是一場空。”
“後來秦始皇帝第五次巡遊天下時經過金陵邑,也知曉了楚威王當年之事。
隨行的術士跟秦王說‘金陵邑山河壯美,王氣太盛,將來必有天子誕生’。
始皇帝想建立一個傳承萬世的王朝,如何能容忍金陵邑誕生天子?”
“為了破壞金陵王氣,始皇帝鑿開方山,引入秦淮之水,使得金陵天子氣不能聚合。
並且將金陵改名為秣陵。
秣者,馬食穀也。
按始皇帝的意思,秣陵隻是他大秦放馬的所在。”
袁耀眺望遠方,對張紘道:
“先生果然博古通今,不過這秣陵王氣,不是始皇說斷就能斷的。
始皇再是雄才大略,大秦不也二世而亡了?
秣陵位於江南要衝之地,緊鄰淮南、壽春。
向南可統領江東諸郡,向北則可兵進徐州,與天下群雄爭鋒。
這樣的位置,遠勝曲阿。
劉繇不將治所定在秣陵,而定在曲阿,是畏懼我父兵鋒,太小家子氣了。”
“我欲重修方山、疏導秦淮之水。
改秣陵為金陵,將江東治所遷至此處。
諸位以為如何?”
身邊的一眾謀臣聽了袁耀之言,盡皆露出震驚之色。
重修方山、疏導秦淮、改名金陵...
自家主公的種種行為,是在恢複金陵王氣啊!
秦始皇在位時就有傳聞,說金陵要出天子。
經過秦始皇的打壓後,秣陵倒是沒有天子誕生。
莫非這‘金陵出天子’之言,要應在自家主公身上?
若果真如此,他們將來皆為從龍之臣也!
張昭對袁耀道:
“主公遷治所之議,乃英明之舉。
臣附議。”
魯肅大笑道:
“主公好氣魄,若能如此,必會引得天下賢才競相歸附!
臣也附議!”
袁耀麾下一眾謀臣都覺得秣陵是個好地方,此事便定了下來。
數日後,秣陵百姓見袁耀麾下的大軍對自己秋毫無犯,便認可了袁耀的統治,秣陵也隨之穩定了下來。
袁耀趁機將秣陵改名為金陵,將治所遷至秣陵,並派人昭告江東諸郡。
袁耀遷治所,可不僅僅是靠嘴說。
他將江東一半以上的部隊屯駐於此,日夜操練。
同時按計劃修複方山風水,疏導秦淮河流、加固城牆、建造船塢。
並且讓聚源商會在秣陵進行了大筆的投資。
數條商業街在金陵拔地而起,富商巨賈雲集而來,周邊百姓蜂擁而至。
金陵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繁榮了起來。
袁耀坐鎮金陵,麾下文武兼備。
文臣有魯肅、張昭、張紘、步騭、蔣幹、王朗、虞翻、孫靜。
武將有童飛、太史慈、陳到、周泰、蔣欽、陳武、淩操、徐盛、周倉、裴元紹、廖化、馬忠、徐琨、孫暠。
這等陣容,幾乎不弱於當世任何諸侯了。
除了這些人外,還有一個處在壽春的周瑜,也可為袁耀所用。
周瑜文武兼備,又跟袁耀打過賭,自然會認賭服輸,忠心輔佐自己。
而且就算周瑜現在想賴賬都沒機會了。
江東孫氏已滅,孫策也活不了兩年了。
周瑜就算想保孫氏,都沒人可保,隻能跟自己一條道走到黑。
這等陣容,袁耀唯一欠缺的就是絕頂謀士。
那種類似於郭嘉、荀彧、諸葛亮、賈詡的謀士。
袁耀心裏很清楚,自己能夠輕鬆取得江東,是因為江東之地基本都是軟柿子,沒一個能打的。
最強的敵人孫策由於缺少周瑜輔佐,基本上也是廢了一般。
如果有周瑜在,自己不一定能贏得了孫策。
袁耀固然有著超脫於這個時代的大局觀。
可在謀劃布局、指揮大軍作戰這方麵,他並不認為自己能勝過當世頂級謀士。
因此招攬謀主,就成了袁耀最為關注的事情之一。
至於怎麽招攬謀臣,袁耀已經想好了。
那就是利用自己‘小孟嚐’的名聲,招募天下賢才來投。
凡是願意來投效自己的人,一律不看出身。
隻要才華足夠,袁耀一律奉為上賓,予以重用。
袁耀知曉,很多在野大賢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過著隱居的生活,無法以真麵目示人。
為了招攬這些賢才,袁耀公然承諾:
凡是被自己錄用的人才,就算犯過天大的罪過,袁耀也會幫對方扛下來。
若是才疏學淺,沒有被自己錄用,那就不好意思了。
你犯過什麽罪,袁耀就按大漢律法,將你繩之以法。
袁耀這樣做,也能保證不被一些無德無才之輩濫竽充數。
可惜真正的大才,這世間並不多見。
袁耀招賢數日,罪犯倒是抓了不少。
真正的賢才,卻一個也沒遇到。
就在袁耀思考自己的招賢之法是不是有誤的時候,蔣幹踏門而入,對袁耀稟報道:
“主公,今日招賢館又來了一批人才。
其中有一人,經過我跟子山的審核,是個有本事的。
不過他自稱犯了殺人大罪,不知主公要如何處理此人?”
“殺過人?”
袁耀沉吟了一下,這年頭兵荒馬亂,殺人或者被迫殺人者多不勝數。
如果此人當真有才,自己也未必不能錄用。
當然了,此人殺人的原因也很重要。
如果是一個無惡不作,殺人不眨眼的惡徒,袁耀也不會用。
袁耀說是量才錄用,這個‘才’,也包括人品。
袁耀對蔣幹道:
“你把此人帶過來吧,我見見他。”
“唯。”
不到半個時辰,蔣幹便引著一個青年來到袁耀麵前。
這青年穿著一件灰色布衣,生得眉目英挺。
身上既有儒生之氣,又有江湖俠士的豪氣。
秣陵城中,隻留了兩千老弱殘兵。
在孫暠的勸說下,孫靜不戰而降。
秣陵城門大開,百姓夾道相迎,袁耀率大軍緩緩入城。
謀臣張紘駕馬跟隨在袁耀身側,感慨道:
“秣陵城依山傍水,山勢雄奇、江河壯闊...
真是一處靈秀之地啊!”
袁耀笑道:
“先生也知秣陵故事?”
張紘笑著應道:
“秣陵舊事,臣自然知曉。
當年楚威王熊商在石頭城築下金陵邑,以增加楚國氣運。
金陵之名,正源於此。
可惜楚國最終被秦國所滅,威王稱霸天下的願望終究是一場空。”
“後來秦始皇帝第五次巡遊天下時經過金陵邑,也知曉了楚威王當年之事。
隨行的術士跟秦王說‘金陵邑山河壯美,王氣太盛,將來必有天子誕生’。
始皇帝想建立一個傳承萬世的王朝,如何能容忍金陵邑誕生天子?”
“為了破壞金陵王氣,始皇帝鑿開方山,引入秦淮之水,使得金陵天子氣不能聚合。
並且將金陵改名為秣陵。
秣者,馬食穀也。
按始皇帝的意思,秣陵隻是他大秦放馬的所在。”
袁耀眺望遠方,對張紘道:
“先生果然博古通今,不過這秣陵王氣,不是始皇說斷就能斷的。
始皇再是雄才大略,大秦不也二世而亡了?
秣陵位於江南要衝之地,緊鄰淮南、壽春。
向南可統領江東諸郡,向北則可兵進徐州,與天下群雄爭鋒。
這樣的位置,遠勝曲阿。
劉繇不將治所定在秣陵,而定在曲阿,是畏懼我父兵鋒,太小家子氣了。”
“我欲重修方山、疏導秦淮之水。
改秣陵為金陵,將江東治所遷至此處。
諸位以為如何?”
身邊的一眾謀臣聽了袁耀之言,盡皆露出震驚之色。
重修方山、疏導秦淮、改名金陵...
自家主公的種種行為,是在恢複金陵王氣啊!
秦始皇在位時就有傳聞,說金陵要出天子。
經過秦始皇的打壓後,秣陵倒是沒有天子誕生。
莫非這‘金陵出天子’之言,要應在自家主公身上?
若果真如此,他們將來皆為從龍之臣也!
張昭對袁耀道:
“主公遷治所之議,乃英明之舉。
臣附議。”
魯肅大笑道:
“主公好氣魄,若能如此,必會引得天下賢才競相歸附!
臣也附議!”
袁耀麾下一眾謀臣都覺得秣陵是個好地方,此事便定了下來。
數日後,秣陵百姓見袁耀麾下的大軍對自己秋毫無犯,便認可了袁耀的統治,秣陵也隨之穩定了下來。
袁耀趁機將秣陵改名為金陵,將治所遷至秣陵,並派人昭告江東諸郡。
袁耀遷治所,可不僅僅是靠嘴說。
他將江東一半以上的部隊屯駐於此,日夜操練。
同時按計劃修複方山風水,疏導秦淮河流、加固城牆、建造船塢。
並且讓聚源商會在秣陵進行了大筆的投資。
數條商業街在金陵拔地而起,富商巨賈雲集而來,周邊百姓蜂擁而至。
金陵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繁榮了起來。
袁耀坐鎮金陵,麾下文武兼備。
文臣有魯肅、張昭、張紘、步騭、蔣幹、王朗、虞翻、孫靜。
武將有童飛、太史慈、陳到、周泰、蔣欽、陳武、淩操、徐盛、周倉、裴元紹、廖化、馬忠、徐琨、孫暠。
這等陣容,幾乎不弱於當世任何諸侯了。
除了這些人外,還有一個處在壽春的周瑜,也可為袁耀所用。
周瑜文武兼備,又跟袁耀打過賭,自然會認賭服輸,忠心輔佐自己。
而且就算周瑜現在想賴賬都沒機會了。
江東孫氏已滅,孫策也活不了兩年了。
周瑜就算想保孫氏,都沒人可保,隻能跟自己一條道走到黑。
這等陣容,袁耀唯一欠缺的就是絕頂謀士。
那種類似於郭嘉、荀彧、諸葛亮、賈詡的謀士。
袁耀心裏很清楚,自己能夠輕鬆取得江東,是因為江東之地基本都是軟柿子,沒一個能打的。
最強的敵人孫策由於缺少周瑜輔佐,基本上也是廢了一般。
如果有周瑜在,自己不一定能贏得了孫策。
袁耀固然有著超脫於這個時代的大局觀。
可在謀劃布局、指揮大軍作戰這方麵,他並不認為自己能勝過當世頂級謀士。
因此招攬謀主,就成了袁耀最為關注的事情之一。
至於怎麽招攬謀臣,袁耀已經想好了。
那就是利用自己‘小孟嚐’的名聲,招募天下賢才來投。
凡是願意來投效自己的人,一律不看出身。
隻要才華足夠,袁耀一律奉為上賓,予以重用。
袁耀知曉,很多在野大賢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過著隱居的生活,無法以真麵目示人。
為了招攬這些賢才,袁耀公然承諾:
凡是被自己錄用的人才,就算犯過天大的罪過,袁耀也會幫對方扛下來。
若是才疏學淺,沒有被自己錄用,那就不好意思了。
你犯過什麽罪,袁耀就按大漢律法,將你繩之以法。
袁耀這樣做,也能保證不被一些無德無才之輩濫竽充數。
可惜真正的大才,這世間並不多見。
袁耀招賢數日,罪犯倒是抓了不少。
真正的賢才,卻一個也沒遇到。
就在袁耀思考自己的招賢之法是不是有誤的時候,蔣幹踏門而入,對袁耀稟報道:
“主公,今日招賢館又來了一批人才。
其中有一人,經過我跟子山的審核,是個有本事的。
不過他自稱犯了殺人大罪,不知主公要如何處理此人?”
“殺過人?”
袁耀沉吟了一下,這年頭兵荒馬亂,殺人或者被迫殺人者多不勝數。
如果此人當真有才,自己也未必不能錄用。
當然了,此人殺人的原因也很重要。
如果是一個無惡不作,殺人不眨眼的惡徒,袁耀也不會用。
袁耀說是量才錄用,這個‘才’,也包括人品。
袁耀對蔣幹道:
“你把此人帶過來吧,我見見他。”
“唯。”
不到半個時辰,蔣幹便引著一個青年來到袁耀麵前。
這青年穿著一件灰色布衣,生得眉目英挺。
身上既有儒生之氣,又有江湖俠士的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