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柄兵刃,一柄是鋒銳華麗的寶劍。


    另外一柄,是盤龍嵌飾、寒光閃爍的長戟,一看就不是凡品。


    三卷書簡中,有兩卷書簡是對兵刃的介紹和練法。


    剩餘一卷書簡,則是一部兵書,名為《鄧禹兵書》。


    “霸秀劍...盤龍戟?”


    袁耀從書簡中,得知了這兩柄兵刃的名字。


    還有對應的《霸秀劍法》和《盤龍戟法》。


    這兩門武學能存放在光武廟中,肯定是了不得的武學。


    不過神兵和武學雖好,也不能直接提升袁耀的實力。


    習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算袁耀天賦異稟,也要付出心血、還需要名師指點。


    在袁耀麾下,沒有擅長劍法與戟法的強者。


    好在袁耀本身就有各種兵刃的基礎,得到這兩門武學,可以自己慢慢摸索。


    陳到欣喜道:


    “主公,這‘霸秀劍’臣聽說過,乃是光武帝持之縱橫天下的神兵。


    主公得此神兵,豈不是天命所歸?”


    徐盛、蔣欽也對袁耀拜道:


    “吾等恭喜主公,獲得至寶!”


    袁耀點點頭,陳到說得好,霸秀劍的象征意義還大於實際意義。


    就算袁耀將劍法修煉得天下無敵,真上了戰場,又能殺幾個敵人?


    而用此劍凝聚人心,則遠勝於習武。


    袁耀對幾人說道:


    “既然光武帝給了本公子寶物,我也不能不講信用。


    你們明天就派些士卒過來,好好修葺一下廟宇,再建一座雕像出來。


    待我得了江東之後,再重修此廟。”


    “吾等遵命!”


    在光武廟中得到這些寶物,對袁耀作用最大的,就是這本《鄧禹兵書》了。


    鄧禹字仲華,乃是光武麾下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一生隨光武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這本兵書,記載了鄧禹治軍、練兵、行軍打仗的心得。


    本書中沒有什麽華麗的語言,隻是如實描述了鄧禹經曆的戰事。


    比如一場仗打勝了,鄧禹就會總結自己為什麽會得勝,敵軍是怎麽敗的,而後寫進兵書中。


    若是打了敗仗,他也會清楚得寫出自己犯了什麽錯誤。


    如何訓練新軍能最快發揮出新兵戰力、駐紮大營有哪些禁忌和誤區、如何守護自家糧道...


    袁耀隨意看了看兵書的內容,心中欣喜不已。


    作為熟知曆史之人,自己的優勢是把握天下大勢,在行軍打仗這方麵完全是小白,隻能依賴麾下的人才。


    有了這本《鄧禹兵書》,袁耀隻需仔細研讀,以後也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統帥。


    這孫伯符,機緣不小。


    上一世如果他獲得了《鄧禹兵書》,遵照兵書中寫的策略去行事,江東的命運很有可能因此改寫。


    因為這兵書中清楚的寫著‘將不立險地’。


    大軍統帥外出,身邊必須帶足了護衛,以防敵軍刺殺。


    當然了,以孫策的性格,看到了也不一定往心裏去。


    “走吧,把這些寶物收好,本公子有大用。”


    袁耀帶著三員猛將,心滿意足的走出了光武廟,對守在外麵的周泰、蔣欽問道:


    “孫策去哪裏了?”


    周泰答道:


    “主公,孫策過了山嶺,去探查劉繇大營了。”


    袁耀搖頭笑道:


    “果然是輕而無備、性急少謀的匹夫。”


    袁耀早就知道,孫策會這麽幹。


    上一世很多人因孫策被刺殺而惋惜,認為孫策運氣不好。


    可袁耀卻認為,孫策被刺殺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


    孫策太愛冒險了。


    冒險探查劉繇大營、冒險與太史慈單挑、無數次冒險衝敵破陣。


    如果孫策隻是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這麽幹沒什麽毛病。


    可這絕不是一個為人主者該做的事情。


    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的。


    就算孫策不死在許貢門客手中,或許也會死在哪一次衝鋒之下,就如他的父親孫堅一般。


    性格決定命運,就是這個道理。


    蔣欽說道:


    “主公已經在光武廟得到了寶物,是否要收兵迴營?”


    “先不急。”


    袁耀笑道:


    “孫策給我的寶物,可不止這些。


    一會兒孫策跟劉繇麾下大將,必有一場惡戰。


    咱們也去湊湊熱鬧。”


    徐盛等將聞言,都對袁耀佩服不已。


    自家主公,真是算無遺策啊!


    不僅算出了光武廟有寶,還能算出孫策跟劉繇的戰事。


    如此神機妙算之下,孫策和劉繇不得像木偶一般,任由自家主公拿捏?


    袁耀帶著眾人往孫策方向而去,孫策此時早就越過了山嶺,在高處探查劉繇營寨。


    孫策如此明目張膽,很快便被劉繇軍的斥候探查到,前往劉繇大營稟報。


    “啟稟主公,孫策來到神亭嶺上,正在探看我軍虛實。”


    劉繇目光一凝,問道:


    “孫策帶了多少人,是否要突襲我軍營寨?”


    斥候稟報道:


    “孫策身邊的人並不多,隻有十餘騎。”


    太史慈聞言怒道:


    “好個孫策賊子,太不將吾等放在眼裏了!


    僅率十餘騎兵,就敢接近我軍營寨!


    刺史大人,末將請戰!


    請大人給我一百人馬,末將必為大人活捉孫策!”


    劉繇為人瞻前顧後,一點為人主公的魄力都沒有。


    斥候稟報孫策身邊人少,太史慈請纓出戰,劉繇卻遲疑了。


    劉繇考慮片刻,搖頭說道:


    “孫策又不是傻子,豈能主動將自己陷於險地?


    依我看來,這必是孫策誘敵之計,我軍未可輕動。”


    劉繇此言一出,一眾文武頓時拍馬屁道:


    “主公英明啊!”


    “孫策的誘敵之計,這麽容易就被我軍給看穿了。”


    “雕蟲小技而已,又豈能迷惑我主?”


    太史慈聽這些草包讚美劉繇,心中這個氣啊。


    好不容易有一次生擒孫策的機會,這些鼠輩如此畏畏縮縮,還自詡機智?


    與這些人為伍,當真是自己的恥辱!


    太史慈再也忍不了了,拍案而起道:


    “孫策賊子都送上門來了!


    這個時候不去捉孫策,更待何時?”


    太史慈當即提槍上馬,對著中軍大帳內的諸位將軍喊道:


    “活捉逆賊孫策,就在今日!


    有膽氣的血性男兒,夠跟我來!”


    眾將紋絲不動,主公劉繇多說了,這是孫策的誘敵之計。


    怎麽就顯出你太史慈能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袁家逆子,開局摔玉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公子小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公子小易並收藏三國:袁家逆子,開局摔玉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