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現代世界的李雲澤,非常清楚的知道,講道德,談人品,說修身養性並不是不行。
可這些東西應該是在解決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後,再去考慮的事情。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子早就說明白了。”李雲澤雙手放在膝蓋上,悠悠然的說道“吃飽喝足,穿的暖和有房有田有工作收入了,才是去考慮這些的時候。”
“肚子餓的咕咕叫,飯都吃不上的時候,跑去給人家說道德人品什麽的,那叫扯淡。”
管仲說話直白,算是性情中人,這句話可謂是將務實與務虛給展現的淋漓盡致。
務虛當然沒問題,可前提是得先務實。
李雲澤環顧四周“儒家傳授百藝,求生之法。讓弟子可有一技之長以求活。”
有人當即反問“那儒家弟子就不修心了?”
“自然也是修的。”
神態自若的李雲澤迴應道“天生惡徒自然是有,可卻是不多。修身養性這種事情,維持著基本上是個好人就行,不必強求。”
對於李雲澤的這種態度,四周眾人自然是不滿意的,覺得此人太過於膚淺。
若是隻為求生之法,那大家都去種田就是了,何必弄學派學說什麽的教化世人。
眾人的觀點李雲澤不敢苟同,不過卻也並未再多說些什麽。
哪怕他縱橫萬千世界,也沒想過自己能夠教化世人,這份功德他可做不到。
安靜的坐在那兒喝著酒,麵帶笑容的聽著眾人論道。
可實際上他的心,早已經飛走了。
三天的論道結束,李雲澤也到了改告辭的時候了。
“伯陽。”
李雲澤拿著一摞嶄新潔白的紙張走過來,遞給了李耳“之前你在信中說,若是藏室的書冊都能用紙張謄抄更適合保存閱讀。你看這最近弄出來的新紙行不行。”
接過新紙的李耳仔細看了看,又摩梭了一番連連點頭“真好,絕對好用。”
然後,他目露疑惑之色“藏室內的著作眾多,這些紙張不夠用啊。”
這話說的,李雲澤都樂了“伯陽勿急,紙張還在生產之中,我已經安排商隊給你送過來。到時候隻管謄抄就是。”
李耳滿心歡喜的向著李雲澤行禮“仲尼如此厚待,不知該如何迴報你才好。”
聽聞此言,李雲澤頓時心頭微動“聽聞藏室之中有《連山》《歸藏》《周易》古本?”
所謂的《連山》《歸藏》《周易》,這三本書合起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諸經之首的《易經》!
這話是把李耳都給說的愣神了。
有的確是有,可你總不會是想要吧?
看著李雲澤熱切的眼神,李耳目光有些躲閃。
他隻是一個圖書管理員,不是這些圖書的擁有者啊。
可之前的話都說出去了,現在當場打臉太過難看了些。
“仲尼稍待些許時日,某去尋大王說說此事。”
眾所周知,李雲澤有收集美...美好的寶物的嗜好。
以前的那些不必多說,現在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自然不能放過。
太廟明堂裏的九鼎,很明顯現在還不是時候。
除此之外,這個時代能讓李雲澤看得上眼的好東西,也就是和氏璧,易經,道德經了。
和氏璧在楚國,李雲澤打算等孫武伐楚的時候想辦法。
道德經的話,現在李耳還沒寫出來原版,還得等著。
此時最好動手的,自然就隻剩下了易經。
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原版易經,而且還是三部分都在的完全體。
後世流傳的所謂易經,其實隻剩下了三分之一,也就是周易。
另外的連山與歸藏,早已經失傳。
而李雲澤最喜歡的,就是這等失傳了的好東西。
原本李雲澤對此並沒有太大的信心,畢竟這可是原版易經。
他都想好了,等要走人的時候,直接將九鼎與易經一起給打包帶走。
反正這些寶貝以後都會遺失,還不如交給自己保管來的好。
讓李雲澤沒有想到的是,李耳居然給他帶來了好消息。
“天子同意了?”
李雲澤真的是大為震驚“他腦子...不是,我是說天子聖明啊~~~”
“天子說了,可以借給你翻閱一些時日,而且還得等到謄抄完成之後。”
“沒問題。”李雲澤當即應聲“我就是借去看看。”
沒錯的,就像是漢昭烈皇帝借用荊州那樣,就是借去用用。
至於什麽時候還,那就以後再說。
李耳的話還沒說完“天子的意思是,希望你能將白紙的製作工藝交出來...”
“沒!問!題!”
原本在李耳看來,不可能會答應的事情,在李雲澤這兒卻是沒有猶豫的就給應了。
不過是造紙術而已,能用來換原版易經真是賺大了。
反正造紙術也是用在中土世界裏,不至於流傳到蠻夷的手中,李雲澤當然不在乎了。
在李耳看來,造紙術是巨大的威望,是對文化傳播的提升。
這種好東西本該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可卻是為了借看幾本書就...
實在是不能理解。
不理解是應該的,因為這時代的人講究信用,尤其是名人更是愛惜羽毛,不像是後世的所謂名人,嘿。
他想不到李雲澤居然打算借了就不還。
是真的沒想過。
原本打算離開洛陽的李雲澤,又繼續待了一段時日。
等到將造紙術製作流程交給周天子,甚至親自監督帶著弟子們在洛陽城內建造了一家造紙工坊生產出來了白紙,順利拿到了原版易經的李雲澤,這才心滿意足的繼續自己的旅行。
在洛陽的這些時日也沒有閑著,從眾多頂著貴族頭銜,可卻是連二畝薄田都沒有的貴族家裏,招收了不少新的學子。
洛陽是整個天下貴族數量最多的地方。
早在五百年前,周公就在洛邑這兒修建了成周城。
正所謂‘定鼎郟鄏’‘宅茲中.國’是也。
到了二百多年前,周朝正式遷都來到了洛邑。
這麽多年姬姓貴族不斷繁衍擴展,可周室卻是沒有多餘的土地去分封。
結果就是,貴族越來越多,經濟與生活條件卻是越來越差。
許多所謂的貴族子弟,實際上就是在務農,還是吃不飽的那種。
李雲澤的招生,立馬就吸引了一大群人跟他走。
別的不提,不收學費外加包吃包住就有著足夠的吸引力。
辭別了李耳,帶著超過千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的離開洛邑繼續周遊天下。
一路過申,呂,鄧,毛,申等國來到了楚國邊境。
眼見著李雲澤就要入楚,孫武有些擔憂的表示“師父,養由基死在你的箭下,恐楚國會對師父不利。”
“楚國對我不利?”
李雲澤打了個哈欠“你這話說反了,應該是擔心我會不會對楚國不利。”
“呃...”
這話說的孫武恍然,他想起了在齊國邊境上的那一夜。
那一夜,師父單槍匹馬光著膀子以德服人,據說從那之後晉齊邊境那一片徹底安穩下來,再也見不著以往橫行無忌的馬匪山賊的蹤跡。
楚國若是真的想要對師父不利,恐怕就是派遣萬人大軍前來,也隻有铩羽而歸一條路可走。
李雲澤一行人入境的地方,是楚國的宛地。
宛地就是以後的宛城,就是南陽之地。
也是喜好聽曲的曹老板,痛失長子與保鏢的地方。
至於為何要來此地,那是因為他計算了時間,某個男孩差不多已經到了該入學的年紀了。
宛地,三戶邑。
年輕的範蠡正在鎮子上,津津有味的聽說書。
李雲澤創造了說書人這一新的行當,這些說書人依靠著在城池鎮邑之中講他的話本,居然還能混的不錯。
畢竟這個時代能夠讀書識字的人本就不多,更大的聽眾群體壓根看不懂。
很是自然的,就催生出了說書人的行當來。
早早就等候在這兒的範蠡,聽完說書人講的故事,心滿意足之中又帶著些許的意猶未盡。
李雲澤在楚國的名氣很大,畢竟是幹掉了護國戰神養由基,而且據說是文武雙全,還用心教育學子。
這對於迫切想要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貧苦命運的範蠡來說,吸引力很大。
他很想去魯國拜師,可惜卻拿不出那麽多的盤纏來。
宛地到魯國,那也是千裏迢迢了。
一少年想要從這兒去魯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收拾心神,輕歎口氣的範蠡,準備迴家去幹活,走到路口的時候卻是見著了許多人歡唿著奔向城門方向。
大感驚異的範蠡,急忙詢問“何事?何事?”
“魯國的恐夫子來了,說是要在咱們這兒收徒!”
“恐,恐夫子?!”
範蠡拉著那人急切的詢問“是魯國的恐夫子?”
“是,就是他。”那人甩開了他的手,急切的跑向城門“就在城外。”
一瞬間,範蠡好似看見了美好生活的陽光,向著自己敞開了一扇門。
他忘記了還要迴家幹活,邁開步伐跟著人群跑向城外。
李雲澤沒有進三戶邑,因為他帶來的人太多了,守軍壓根不敢放他們進去。
好在他也不是來打仗的,就讓學子們在城外豎起了旗幟,又分散而出去四周宣揚要招生的事情。
至於目的,自然就是為了那位文財神,商家鼻祖的範蠡而來。
可這些東西應該是在解決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後,再去考慮的事情。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子早就說明白了。”李雲澤雙手放在膝蓋上,悠悠然的說道“吃飽喝足,穿的暖和有房有田有工作收入了,才是去考慮這些的時候。”
“肚子餓的咕咕叫,飯都吃不上的時候,跑去給人家說道德人品什麽的,那叫扯淡。”
管仲說話直白,算是性情中人,這句話可謂是將務實與務虛給展現的淋漓盡致。
務虛當然沒問題,可前提是得先務實。
李雲澤環顧四周“儒家傳授百藝,求生之法。讓弟子可有一技之長以求活。”
有人當即反問“那儒家弟子就不修心了?”
“自然也是修的。”
神態自若的李雲澤迴應道“天生惡徒自然是有,可卻是不多。修身養性這種事情,維持著基本上是個好人就行,不必強求。”
對於李雲澤的這種態度,四周眾人自然是不滿意的,覺得此人太過於膚淺。
若是隻為求生之法,那大家都去種田就是了,何必弄學派學說什麽的教化世人。
眾人的觀點李雲澤不敢苟同,不過卻也並未再多說些什麽。
哪怕他縱橫萬千世界,也沒想過自己能夠教化世人,這份功德他可做不到。
安靜的坐在那兒喝著酒,麵帶笑容的聽著眾人論道。
可實際上他的心,早已經飛走了。
三天的論道結束,李雲澤也到了改告辭的時候了。
“伯陽。”
李雲澤拿著一摞嶄新潔白的紙張走過來,遞給了李耳“之前你在信中說,若是藏室的書冊都能用紙張謄抄更適合保存閱讀。你看這最近弄出來的新紙行不行。”
接過新紙的李耳仔細看了看,又摩梭了一番連連點頭“真好,絕對好用。”
然後,他目露疑惑之色“藏室內的著作眾多,這些紙張不夠用啊。”
這話說的,李雲澤都樂了“伯陽勿急,紙張還在生產之中,我已經安排商隊給你送過來。到時候隻管謄抄就是。”
李耳滿心歡喜的向著李雲澤行禮“仲尼如此厚待,不知該如何迴報你才好。”
聽聞此言,李雲澤頓時心頭微動“聽聞藏室之中有《連山》《歸藏》《周易》古本?”
所謂的《連山》《歸藏》《周易》,這三本書合起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諸經之首的《易經》!
這話是把李耳都給說的愣神了。
有的確是有,可你總不會是想要吧?
看著李雲澤熱切的眼神,李耳目光有些躲閃。
他隻是一個圖書管理員,不是這些圖書的擁有者啊。
可之前的話都說出去了,現在當場打臉太過難看了些。
“仲尼稍待些許時日,某去尋大王說說此事。”
眾所周知,李雲澤有收集美...美好的寶物的嗜好。
以前的那些不必多說,現在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自然不能放過。
太廟明堂裏的九鼎,很明顯現在還不是時候。
除此之外,這個時代能讓李雲澤看得上眼的好東西,也就是和氏璧,易經,道德經了。
和氏璧在楚國,李雲澤打算等孫武伐楚的時候想辦法。
道德經的話,現在李耳還沒寫出來原版,還得等著。
此時最好動手的,自然就隻剩下了易經。
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原版易經,而且還是三部分都在的完全體。
後世流傳的所謂易經,其實隻剩下了三分之一,也就是周易。
另外的連山與歸藏,早已經失傳。
而李雲澤最喜歡的,就是這等失傳了的好東西。
原本李雲澤對此並沒有太大的信心,畢竟這可是原版易經。
他都想好了,等要走人的時候,直接將九鼎與易經一起給打包帶走。
反正這些寶貝以後都會遺失,還不如交給自己保管來的好。
讓李雲澤沒有想到的是,李耳居然給他帶來了好消息。
“天子同意了?”
李雲澤真的是大為震驚“他腦子...不是,我是說天子聖明啊~~~”
“天子說了,可以借給你翻閱一些時日,而且還得等到謄抄完成之後。”
“沒問題。”李雲澤當即應聲“我就是借去看看。”
沒錯的,就像是漢昭烈皇帝借用荊州那樣,就是借去用用。
至於什麽時候還,那就以後再說。
李耳的話還沒說完“天子的意思是,希望你能將白紙的製作工藝交出來...”
“沒!問!題!”
原本在李耳看來,不可能會答應的事情,在李雲澤這兒卻是沒有猶豫的就給應了。
不過是造紙術而已,能用來換原版易經真是賺大了。
反正造紙術也是用在中土世界裏,不至於流傳到蠻夷的手中,李雲澤當然不在乎了。
在李耳看來,造紙術是巨大的威望,是對文化傳播的提升。
這種好東西本該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可卻是為了借看幾本書就...
實在是不能理解。
不理解是應該的,因為這時代的人講究信用,尤其是名人更是愛惜羽毛,不像是後世的所謂名人,嘿。
他想不到李雲澤居然打算借了就不還。
是真的沒想過。
原本打算離開洛陽的李雲澤,又繼續待了一段時日。
等到將造紙術製作流程交給周天子,甚至親自監督帶著弟子們在洛陽城內建造了一家造紙工坊生產出來了白紙,順利拿到了原版易經的李雲澤,這才心滿意足的繼續自己的旅行。
在洛陽的這些時日也沒有閑著,從眾多頂著貴族頭銜,可卻是連二畝薄田都沒有的貴族家裏,招收了不少新的學子。
洛陽是整個天下貴族數量最多的地方。
早在五百年前,周公就在洛邑這兒修建了成周城。
正所謂‘定鼎郟鄏’‘宅茲中.國’是也。
到了二百多年前,周朝正式遷都來到了洛邑。
這麽多年姬姓貴族不斷繁衍擴展,可周室卻是沒有多餘的土地去分封。
結果就是,貴族越來越多,經濟與生活條件卻是越來越差。
許多所謂的貴族子弟,實際上就是在務農,還是吃不飽的那種。
李雲澤的招生,立馬就吸引了一大群人跟他走。
別的不提,不收學費外加包吃包住就有著足夠的吸引力。
辭別了李耳,帶著超過千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的離開洛邑繼續周遊天下。
一路過申,呂,鄧,毛,申等國來到了楚國邊境。
眼見著李雲澤就要入楚,孫武有些擔憂的表示“師父,養由基死在你的箭下,恐楚國會對師父不利。”
“楚國對我不利?”
李雲澤打了個哈欠“你這話說反了,應該是擔心我會不會對楚國不利。”
“呃...”
這話說的孫武恍然,他想起了在齊國邊境上的那一夜。
那一夜,師父單槍匹馬光著膀子以德服人,據說從那之後晉齊邊境那一片徹底安穩下來,再也見不著以往橫行無忌的馬匪山賊的蹤跡。
楚國若是真的想要對師父不利,恐怕就是派遣萬人大軍前來,也隻有铩羽而歸一條路可走。
李雲澤一行人入境的地方,是楚國的宛地。
宛地就是以後的宛城,就是南陽之地。
也是喜好聽曲的曹老板,痛失長子與保鏢的地方。
至於為何要來此地,那是因為他計算了時間,某個男孩差不多已經到了該入學的年紀了。
宛地,三戶邑。
年輕的範蠡正在鎮子上,津津有味的聽說書。
李雲澤創造了說書人這一新的行當,這些說書人依靠著在城池鎮邑之中講他的話本,居然還能混的不錯。
畢竟這個時代能夠讀書識字的人本就不多,更大的聽眾群體壓根看不懂。
很是自然的,就催生出了說書人的行當來。
早早就等候在這兒的範蠡,聽完說書人講的故事,心滿意足之中又帶著些許的意猶未盡。
李雲澤在楚國的名氣很大,畢竟是幹掉了護國戰神養由基,而且據說是文武雙全,還用心教育學子。
這對於迫切想要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貧苦命運的範蠡來說,吸引力很大。
他很想去魯國拜師,可惜卻拿不出那麽多的盤纏來。
宛地到魯國,那也是千裏迢迢了。
一少年想要從這兒去魯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收拾心神,輕歎口氣的範蠡,準備迴家去幹活,走到路口的時候卻是見著了許多人歡唿著奔向城門方向。
大感驚異的範蠡,急忙詢問“何事?何事?”
“魯國的恐夫子來了,說是要在咱們這兒收徒!”
“恐,恐夫子?!”
範蠡拉著那人急切的詢問“是魯國的恐夫子?”
“是,就是他。”那人甩開了他的手,急切的跑向城門“就在城外。”
一瞬間,範蠡好似看見了美好生活的陽光,向著自己敞開了一扇門。
他忘記了還要迴家幹活,邁開步伐跟著人群跑向城外。
李雲澤沒有進三戶邑,因為他帶來的人太多了,守軍壓根不敢放他們進去。
好在他也不是來打仗的,就讓學子們在城外豎起了旗幟,又分散而出去四周宣揚要招生的事情。
至於目的,自然就是為了那位文財神,商家鼻祖的範蠡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