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推行紙幣
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 作者:招財的小白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和士頌預計的一樣。
百國商貿會,果然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批來自南疆、南洋、西域地區的商貨,在這次交流會上大賣。
不論是生活用品還是土特產,甚至是一些玉石類的產品,都被楚國商戶們購買一空。
後麵,得到了好處的各國商人,紛紛表示會加大和楚國之間的貿易往來。
不論是走南洋海路,還是走南疆都護府進入交州,又或者是穿越身毒國,走所謂的南絲綢之路。各條線路上,都會有更多的商隊,來到楚國境內進行貿易。
而商貿,則意味著財富。
財富,則意味著軍餉。
在這個軍隊人數,軍隊武器質量,依舊對戰爭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時代,對於士頌而言,無疑是好消息。
此外,士頌還特地和這些外邦商隊交流過,那就是讓他們給自己運輸一些青年的奴隸,不論男女老少。
是的,不論是東南亞人口還是西域人口,對於士頌而言,隻要是能有利於他豐富人口的事,他都要執行下去。
即便是幾年內沒有多大的成效,那十年二十年之後呢?
當年勾踐不就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後三千越甲可吞吳了嗎?
自己上次北伐失敗後,早就放棄了數年間掃平天下的打算,做好了穩紮穩打,發展好自身的硬實力,而後初步蠶食天下的準備。
至於所謂的外族人口,在士頌心中,隻要認孔孟之道,隻要認炎黃先祖,不論是什麽人種,那就是華夏一脈。
當然了,這次商貿會上,士頌最大的收獲,還是楚侯匯票的巨大成功。
來參會的商人們雖然兌換了大批的楚侯匯票,但是直到商貿會結束,依舊還有一大批的匯票,並沒有被拿來兌換成為金銀銅幣。
也就是說,有相當一部分的商人依舊保留了部分的匯票。
在他們看來,若是進行大宗的買賣,使用楚侯匯票顯然更加方便。
而且能來參加士頌舉辦的這次商貿會的各國商賈,也都是有一定實力的人。他們之中的不少人互相之間,也都是有商貿往來的。
不少人都完成了約定,以後他們之間的交易中,都是可以直接使用楚侯匯票來交易。
畢竟這匯票可以隨時找楚侯府兌換成貨幣,而且這個匯票他們拿到手上看了看就知道,這絕對是無法仿造的東西。
正是源於這個原因,讓士頌推行楚侯匯票的信心大增。
就在貿易會結束後不久,士頌正式在楚國境內各地推出了楚侯府錢莊,推出了楚五銖銅幣的匯票。
和金幣和銀幣的匯票麵額不同。楚五銖銅幣的匯票麵額分別是五十,一百,兩百,五百,以最低五十為起點,最高也隻有五百。
而且匯票的麵額大小也比金幣和銀幣的匯票大小要略微小一個規格。
“這些楚五銖銅幣的匯票,主要就是給普通百姓使用的,並不需要有太多的麵額,百姓積累一定的財富後,一樣可以把錢財換成銀幣或者金幣,來保留收藏。”
顧雍一遍又一遍的,給一批批負責錢莊的官吏進行培訓。
“這次因為百國貿易會上,楚侯匯票被諸國商賈認可,覺得十分方便。主公一向心係百姓。覺得一樣可以推出這些楚侯匯票的方式,來方便百姓。”
“今後,不論是貿易往來,還是稅收。不論民間如何,我們楚侯府官府。對使用銅幣,銀幣,金幣以及楚侯匯票的百姓,一律一視同仁。不得有所區別。”
顧雍其實在推行匯票之前,是和士頌有過商議的。
本來士頌想要好好的扶持楚侯匯票,表示楚侯府官方稅收一律隻認楚侯匯票的。
但是這個想法,最終被顧雍給勸住了。
他說不論是楚金幣還是楚銀幣,甚至是楚五銖錢,都不過是剛剛在市場流通,百姓對於這種新的三等級貨幣體製還沒有完全的適應。
“若是現在有重點扶持楚侯匯票,雖然不說是朝令夕改,但多少還是會有些難以取信於人。”
顧雍最後還是建議士頌,不論是金銀銅三等級的貨幣,還是楚侯匯票,可以一並執行,由市場本身來做決定。
而且,顧雍的建議,不僅僅是得到了蔣琬費禕,還有馬良的支持。
後麵就連劉巴,徐庶等人也都表示了認可。
顯然,士頌自己帶著後世的觀點,有些想當然的認為這個時代的百姓,就一定會很自然的接受他心中認定的,自以為更加“先進”的體製。
果然,推行楚侯匯票,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不在百姓,而在於各階官員。
在顧雍給官吏們推行楚侯匯票的時候,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便是:“若是有人拿著偽造的楚侯匯票,來兌換真金白銀,我們該如何甄別。”
“字體,印章,紙張,以及水印。”顧雍也好,還是其他負責推行貨幣的官吏們,隻能又一遍遍地把楚侯匯票如何辨別的方式教給不同的人。
而這些錢莊的管事們,在學會了如何辨別之後,又得在錢莊對自己的手下之人,一遍遍的教導。
然後便是這些手下之人,一遍遍地教導來兌換和使用楚侯匯票的百姓。
但是人性,天生便是懶惰的。
對於百姓而言,楚侯匯票的真假,他們不喜歡去學習和辨認。
對於他們來說,使用金幣,銀幣,或者說楚五銖錢這種金屬貨幣,才是最實在的。
這些貴金屬貨幣拿在手上,藏在家裏,那才是實打實的財富。
楚侯匯票再如何方便,那也不過是一張紙罷了。
即便是有些時候不得不收這些紙張,他們也會第一時間拿到楚侯府新開設的衙門,也就是楚侯錢莊去,把楚侯匯票兌換成楚五銖錢,而後把這些銅幣拿迴家收好。
對於士頌的紙幣推廣計劃來說,想要快速完成紙幣的推廣,讓楚侯匯票被百姓所接納,多少是有些癡心妄想了。
正當士頌為此發愁的時候,徐庶剛好找到士頌,出了一個主意,說道:“主公應該知道當年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南門立木設獎之事吧?”
士頌微微搖頭,倒不是他不知道這個典故的故事。而是很無奈地說道:“我當年在清遠修路,其實也是用的商鞅的這個法子。但是給與百姓獎勵賞賜,固然是可以獲得百姓的信任,我在推行新法之處,也是這麽做的,但是這次貨幣改革,推行楚侯匯票。我又該如何立起這個木頭呢?”
“這木樁主公已經立起來啊。”
徐庶的話,讓士頌多少有些疑惑,我什麽時候在貨幣改革時,用過這樣的手段。
徐庶一笑說道:“上次在貿易會上,不就已經立好了木樁了嗎?”
“主公,普通百姓和有錢的商賈之家,以及世家大族不同。他們本來的錢財就不多,自然不敢,也不會把自己手上的錢財,換成沒有多少公信力的楚侯匯票。”
“但是隻要主公拿出了楚侯匯票的兌換機製,長期承認楚侯匯票的合法合理性,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自然會逐漸接受。”
“不過,與百姓之間的零散交易不同,越是商賈之家,越是世家大族,他們所需要用到的貨幣錢財,越是所費甚巨。楚侯匯票中的楚五銖,或許流通滯緩。”
“但楚侯匯票中的楚金幣,尤其是大額的金幣匯票,臣聽聞在交州南海郡,以及日南郡,甚至是在五溪蠻的商會大集中,就多有出現,甚至不少商人都想要將自己的金幣銀幣,兌換為楚侯匯票,卻一直找不到門路。”
“為此,還有不少中等規模的商人,收集了大批的五百錢的楚五銖匯票,以作為最後的選擇。主公,我們的楚侯匯票推行,或許可以換一個方向。”徐庶說完,身子一躬,對士頌完成了行禮。
聽完徐庶的建議,士頌微微點頭。
他自己也明白了過來,徐庶一針見血地提出了自己紙幣推行過程中,出現根本問題。
那就是市場需求問題,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紙幣的優勢在於更加的方便攜帶。
但是這個最大的優勢,並不被普通百姓們的需求。
反而紙幣容易丟失,容易被盜取等問題,讓更多的普通百姓更不需要這東西。
而上一次的商貿會上,楚侯匯票之所以廣泛的被接受,正是因為那種商貿會上,都是高價值的,大宗商品的交易。即便是使用楚金幣來進行交易,也需要用箱子來裝著貨幣,這就很不方便了。
也就是對這些商人而言,使用楚侯匯票的效果,可能遠比楚侯硬金屬貨幣要好。
楚侯匯票的推廣,要從上而下,用官吏引導富商,富商影響百姓,用城市引領農村的戰術方式,才能完成推廣。
想明白了這一點後,士頌立刻對楚侯匯票的推廣進行了調整。
既然方向錯了,那我就更改方向就是。他下令停止了楚侯匯票中楚五銖錢匯票的生產,反而是開始加大楚銀幣和楚金幣的匯票。
同時,在市場上逐步開始迴收楚五銖錢的匯票。
由於他並沒有做出任何硬性要求,讓所有人都使用匯票,所以迴收工作倒是很便捷。
隻是隨著楚五銖匯票的減少,反而許多人開始逐漸開始保留收藏這種匯票了,畢竟大量流入市場的匯票,都被楚侯府官方用真金白銀給兌換迴去了。
最為關鍵的是,士頌在交州各港口,以及日南郡對東南半島各國的互市貿易口處,設立了大量的兌換點。
是的,就是將大批的金幣和銀幣拉到了這種商貿口岸。
隻要是和楚國進行貿易的其他國家商人,在楚國境內賺到的楚侯匯票,都可以在這個商貿互市處完成兌換,把楚侯匯票換成金子或者銀子。
而且是一比一的兌換,沒有任何差額。
對於這些帶著大批貨物來到楚國的他國商人而言,沿路帶著金子銀子,其實很麻煩得。
而士頌的舉動,更像是幫助他們完成了財富的運輸。
他們在楚國境內商貿,賣出貨物後,賺的錢兌換成楚侯匯票,在離開楚國的時候,在把楚侯匯票兌換成金子銀子,這是十分方便的事情。
同樣的,在南中五郡最西南的盤漢城,也設置了大量的兌換站點。因為這條南絲綢之路的繁榮,這裏還設置了大批的外貿貨幣兌換點。
各種西域國度的貨幣來到這裏後,都可以進行兌換,隻不過兌換的比例,可就沒有楚侯匯票那麽簡單了。
西域諸國的貨幣,都會被嚴格檢查,按照其含金量或者含銀量來進行等價值的兌換計算,而後還要再進行一定比例抽成之後,才能進行兌換。
對於很多商人而言,這是他們財富的損失,時間久了,這些商人反而更加的信任楚侯匯票。
一切就和徐庶建議的一樣,楚侯匯票中的金幣,銀幣的匯票,更容易被商人們接受。
因為這些匯票,隨時可以和楚侯府官府完成財富兌換的。
即便是這些外國商販在楚國境內的各大城市使用匯票,也逐漸被百姓所接受。
對於百姓而言,今天收了匯票,當場就可以跑去城鎮上的楚侯錢莊完成兌換。時間久了,大家也都認可了這匯票就是錢的概念。
後麵,當楚侯匯票流通到揚州孫權,江夏劉備的地盤後,或者流通到了中原地區,被人呈現到曹操麵前時。
曹操找來了程昱和荀攸。
他現在雖然不能集中兵力南下渡過長江,但他也想要給士頌找些麻煩。
百國商貿會,果然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批來自南疆、南洋、西域地區的商貨,在這次交流會上大賣。
不論是生活用品還是土特產,甚至是一些玉石類的產品,都被楚國商戶們購買一空。
後麵,得到了好處的各國商人,紛紛表示會加大和楚國之間的貿易往來。
不論是走南洋海路,還是走南疆都護府進入交州,又或者是穿越身毒國,走所謂的南絲綢之路。各條線路上,都會有更多的商隊,來到楚國境內進行貿易。
而商貿,則意味著財富。
財富,則意味著軍餉。
在這個軍隊人數,軍隊武器質量,依舊對戰爭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時代,對於士頌而言,無疑是好消息。
此外,士頌還特地和這些外邦商隊交流過,那就是讓他們給自己運輸一些青年的奴隸,不論男女老少。
是的,不論是東南亞人口還是西域人口,對於士頌而言,隻要是能有利於他豐富人口的事,他都要執行下去。
即便是幾年內沒有多大的成效,那十年二十年之後呢?
當年勾踐不就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後三千越甲可吞吳了嗎?
自己上次北伐失敗後,早就放棄了數年間掃平天下的打算,做好了穩紮穩打,發展好自身的硬實力,而後初步蠶食天下的準備。
至於所謂的外族人口,在士頌心中,隻要認孔孟之道,隻要認炎黃先祖,不論是什麽人種,那就是華夏一脈。
當然了,這次商貿會上,士頌最大的收獲,還是楚侯匯票的巨大成功。
來參會的商人們雖然兌換了大批的楚侯匯票,但是直到商貿會結束,依舊還有一大批的匯票,並沒有被拿來兌換成為金銀銅幣。
也就是說,有相當一部分的商人依舊保留了部分的匯票。
在他們看來,若是進行大宗的買賣,使用楚侯匯票顯然更加方便。
而且能來參加士頌舉辦的這次商貿會的各國商賈,也都是有一定實力的人。他們之中的不少人互相之間,也都是有商貿往來的。
不少人都完成了約定,以後他們之間的交易中,都是可以直接使用楚侯匯票來交易。
畢竟這匯票可以隨時找楚侯府兌換成貨幣,而且這個匯票他們拿到手上看了看就知道,這絕對是無法仿造的東西。
正是源於這個原因,讓士頌推行楚侯匯票的信心大增。
就在貿易會結束後不久,士頌正式在楚國境內各地推出了楚侯府錢莊,推出了楚五銖銅幣的匯票。
和金幣和銀幣的匯票麵額不同。楚五銖銅幣的匯票麵額分別是五十,一百,兩百,五百,以最低五十為起點,最高也隻有五百。
而且匯票的麵額大小也比金幣和銀幣的匯票大小要略微小一個規格。
“這些楚五銖銅幣的匯票,主要就是給普通百姓使用的,並不需要有太多的麵額,百姓積累一定的財富後,一樣可以把錢財換成銀幣或者金幣,來保留收藏。”
顧雍一遍又一遍的,給一批批負責錢莊的官吏進行培訓。
“這次因為百國貿易會上,楚侯匯票被諸國商賈認可,覺得十分方便。主公一向心係百姓。覺得一樣可以推出這些楚侯匯票的方式,來方便百姓。”
“今後,不論是貿易往來,還是稅收。不論民間如何,我們楚侯府官府。對使用銅幣,銀幣,金幣以及楚侯匯票的百姓,一律一視同仁。不得有所區別。”
顧雍其實在推行匯票之前,是和士頌有過商議的。
本來士頌想要好好的扶持楚侯匯票,表示楚侯府官方稅收一律隻認楚侯匯票的。
但是這個想法,最終被顧雍給勸住了。
他說不論是楚金幣還是楚銀幣,甚至是楚五銖錢,都不過是剛剛在市場流通,百姓對於這種新的三等級貨幣體製還沒有完全的適應。
“若是現在有重點扶持楚侯匯票,雖然不說是朝令夕改,但多少還是會有些難以取信於人。”
顧雍最後還是建議士頌,不論是金銀銅三等級的貨幣,還是楚侯匯票,可以一並執行,由市場本身來做決定。
而且,顧雍的建議,不僅僅是得到了蔣琬費禕,還有馬良的支持。
後麵就連劉巴,徐庶等人也都表示了認可。
顯然,士頌自己帶著後世的觀點,有些想當然的認為這個時代的百姓,就一定會很自然的接受他心中認定的,自以為更加“先進”的體製。
果然,推行楚侯匯票,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不在百姓,而在於各階官員。
在顧雍給官吏們推行楚侯匯票的時候,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便是:“若是有人拿著偽造的楚侯匯票,來兌換真金白銀,我們該如何甄別。”
“字體,印章,紙張,以及水印。”顧雍也好,還是其他負責推行貨幣的官吏們,隻能又一遍遍地把楚侯匯票如何辨別的方式教給不同的人。
而這些錢莊的管事們,在學會了如何辨別之後,又得在錢莊對自己的手下之人,一遍遍的教導。
然後便是這些手下之人,一遍遍地教導來兌換和使用楚侯匯票的百姓。
但是人性,天生便是懶惰的。
對於百姓而言,楚侯匯票的真假,他們不喜歡去學習和辨認。
對於他們來說,使用金幣,銀幣,或者說楚五銖錢這種金屬貨幣,才是最實在的。
這些貴金屬貨幣拿在手上,藏在家裏,那才是實打實的財富。
楚侯匯票再如何方便,那也不過是一張紙罷了。
即便是有些時候不得不收這些紙張,他們也會第一時間拿到楚侯府新開設的衙門,也就是楚侯錢莊去,把楚侯匯票兌換成楚五銖錢,而後把這些銅幣拿迴家收好。
對於士頌的紙幣推廣計劃來說,想要快速完成紙幣的推廣,讓楚侯匯票被百姓所接納,多少是有些癡心妄想了。
正當士頌為此發愁的時候,徐庶剛好找到士頌,出了一個主意,說道:“主公應該知道當年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南門立木設獎之事吧?”
士頌微微搖頭,倒不是他不知道這個典故的故事。而是很無奈地說道:“我當年在清遠修路,其實也是用的商鞅的這個法子。但是給與百姓獎勵賞賜,固然是可以獲得百姓的信任,我在推行新法之處,也是這麽做的,但是這次貨幣改革,推行楚侯匯票。我又該如何立起這個木頭呢?”
“這木樁主公已經立起來啊。”
徐庶的話,讓士頌多少有些疑惑,我什麽時候在貨幣改革時,用過這樣的手段。
徐庶一笑說道:“上次在貿易會上,不就已經立好了木樁了嗎?”
“主公,普通百姓和有錢的商賈之家,以及世家大族不同。他們本來的錢財就不多,自然不敢,也不會把自己手上的錢財,換成沒有多少公信力的楚侯匯票。”
“但是隻要主公拿出了楚侯匯票的兌換機製,長期承認楚侯匯票的合法合理性,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自然會逐漸接受。”
“不過,與百姓之間的零散交易不同,越是商賈之家,越是世家大族,他們所需要用到的貨幣錢財,越是所費甚巨。楚侯匯票中的楚五銖,或許流通滯緩。”
“但楚侯匯票中的楚金幣,尤其是大額的金幣匯票,臣聽聞在交州南海郡,以及日南郡,甚至是在五溪蠻的商會大集中,就多有出現,甚至不少商人都想要將自己的金幣銀幣,兌換為楚侯匯票,卻一直找不到門路。”
“為此,還有不少中等規模的商人,收集了大批的五百錢的楚五銖匯票,以作為最後的選擇。主公,我們的楚侯匯票推行,或許可以換一個方向。”徐庶說完,身子一躬,對士頌完成了行禮。
聽完徐庶的建議,士頌微微點頭。
他自己也明白了過來,徐庶一針見血地提出了自己紙幣推行過程中,出現根本問題。
那就是市場需求問題,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紙幣的優勢在於更加的方便攜帶。
但是這個最大的優勢,並不被普通百姓們的需求。
反而紙幣容易丟失,容易被盜取等問題,讓更多的普通百姓更不需要這東西。
而上一次的商貿會上,楚侯匯票之所以廣泛的被接受,正是因為那種商貿會上,都是高價值的,大宗商品的交易。即便是使用楚金幣來進行交易,也需要用箱子來裝著貨幣,這就很不方便了。
也就是對這些商人而言,使用楚侯匯票的效果,可能遠比楚侯硬金屬貨幣要好。
楚侯匯票的推廣,要從上而下,用官吏引導富商,富商影響百姓,用城市引領農村的戰術方式,才能完成推廣。
想明白了這一點後,士頌立刻對楚侯匯票的推廣進行了調整。
既然方向錯了,那我就更改方向就是。他下令停止了楚侯匯票中楚五銖錢匯票的生產,反而是開始加大楚銀幣和楚金幣的匯票。
同時,在市場上逐步開始迴收楚五銖錢的匯票。
由於他並沒有做出任何硬性要求,讓所有人都使用匯票,所以迴收工作倒是很便捷。
隻是隨著楚五銖匯票的減少,反而許多人開始逐漸開始保留收藏這種匯票了,畢竟大量流入市場的匯票,都被楚侯府官方用真金白銀給兌換迴去了。
最為關鍵的是,士頌在交州各港口,以及日南郡對東南半島各國的互市貿易口處,設立了大量的兌換點。
是的,就是將大批的金幣和銀幣拉到了這種商貿口岸。
隻要是和楚國進行貿易的其他國家商人,在楚國境內賺到的楚侯匯票,都可以在這個商貿互市處完成兌換,把楚侯匯票換成金子或者銀子。
而且是一比一的兌換,沒有任何差額。
對於這些帶著大批貨物來到楚國的他國商人而言,沿路帶著金子銀子,其實很麻煩得。
而士頌的舉動,更像是幫助他們完成了財富的運輸。
他們在楚國境內商貿,賣出貨物後,賺的錢兌換成楚侯匯票,在離開楚國的時候,在把楚侯匯票兌換成金子銀子,這是十分方便的事情。
同樣的,在南中五郡最西南的盤漢城,也設置了大量的兌換站點。因為這條南絲綢之路的繁榮,這裏還設置了大批的外貿貨幣兌換點。
各種西域國度的貨幣來到這裏後,都可以進行兌換,隻不過兌換的比例,可就沒有楚侯匯票那麽簡單了。
西域諸國的貨幣,都會被嚴格檢查,按照其含金量或者含銀量來進行等價值的兌換計算,而後還要再進行一定比例抽成之後,才能進行兌換。
對於很多商人而言,這是他們財富的損失,時間久了,這些商人反而更加的信任楚侯匯票。
一切就和徐庶建議的一樣,楚侯匯票中的金幣,銀幣的匯票,更容易被商人們接受。
因為這些匯票,隨時可以和楚侯府官府完成財富兌換的。
即便是這些外國商販在楚國境內的各大城市使用匯票,也逐漸被百姓所接受。
對於百姓而言,今天收了匯票,當場就可以跑去城鎮上的楚侯錢莊完成兌換。時間久了,大家也都認可了這匯票就是錢的概念。
後麵,當楚侯匯票流通到揚州孫權,江夏劉備的地盤後,或者流通到了中原地區,被人呈現到曹操麵前時。
曹操找來了程昱和荀攸。
他現在雖然不能集中兵力南下渡過長江,但他也想要給士頌找些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