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頌微微思索,心說這和你馬謖在曆史上,給諸葛亮說的不一樣呀。


    怎麽,你馬謖也是看人下菜碟,不一樣的人,說不一樣的話?


    當然了,士頌嘴上還是很正經地說道:“哦?不但攻城,更要攻心?”


    “正是。”


    馬謖走到展開的南中四郡地圖之前,指著永昌郡說道:“永昌郡內,瘴氣彌漫,山路崎嶇。居民以蠻人為主,多是未開化之民。”


    “若是主公一心隻想安定後方,不使其生亂,我們自然可以用對付越巂和牂牁二郡的辦法,攻心為主,攻城為輔。”


    “隻要收複各蠻族頭人之心,以蠻治蠻,就能收獲安定,甚至定期從永昌收取一定的人口,物資,以充軍備。”


    士頌輕輕點頭,他明白了馬謖的意思。


    曆史上的諸葛亮定南中,用的就是這種方法,收複南中部落頭人的忠心,或者說讓他們心服口服,成為蜀漢在這邊的代理人,尊蜀漢為正統,定期給蜀漢政權繳納上供。


    因此,諸葛亮就不用在南中這邊留兵留將,依舊可以獲得這邊的一部分資源。對於想要北伐中原的蜀漢政權來說,那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士頌的情況,和諸葛亮當時的情況則完全不同。


    蜀漢自然必須以北伐,蜀漢政權以漢朝正統自居。北伐中原,恢複漢室江山是一麵大旗,同時也是一副枷鎖,從劉備開始,喊了那麽多年的口號,你不能一朝更改。


    其二,蜀漢政權建立時,天下戰亂日久,百姓凋零,人口不足。蜀漢政權占據的益州北麵諸郡之中,都有大片大片的荒蕪之地,這些土地,可都是千百年來一直在漢朝朝廷治理下的土地,都是漢族人口為主的土地。


    發展這邊的人口都不夠用,蜀漢怎麽可能會去精力,去深入開發南中四郡,乃至於更南方的土地呢?


    最後一點,可能便是時代的限製了,在漢朝這個時代的人看來,繼續向南,向大海的方向開發,那邊都是不毛之地,都是遠離世界中心的荒蕪之地。


    他們不可能想到,開拓南洋,也能從海外獲取到大批的人口和物資來充實國力。


    諸葛亮和蜀漢政權要麵對的問題,對於士頌而言,恰恰都不是問題。


    士頌自己,就是想要取漢朝而代之的“亂臣賊子”,當然不會有什麽北伐中原,恢複漢室的心裏負擔。


    他這麽些年來,苦心經營的楚侯府政治體係,加上《武陵傳語》的宣傳,尤其是新法推行之後,惠及的普通百姓,也已經成長起來。


    楚國境內,有大批隻認士頌,隻認楚侯府的人。這些人而對漢朝朝廷,反而沒有什麽。


    甚至不少這樣的人,已經從民間走進了士頌的官僚體係中。


    而對於人口不足的問題,士頌在多次收攏南下的百姓,加上自己大力的鼓勵生育,發展醫療,收購糧食,開發南洋。


    即便是遭遇了荊北大敗,自己治下的人口,依舊是曆史上的蜀漢政權,所不能比擬的。


    而且士頌還打算從西部高原,中南半島上,吸收人口來迴補自己的實力,這些未來要收攏的“外族”或者說蠻族,也可以先安置在南中四郡。


    最後,對於海外的認知,士頌本就具有超越這個時代的了解。


    發展海洋的策略,一方麵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若是實在是打不贏曹操,可以帶著人口繼續南逃,等曹操老死後,我再打迴來,這是士頌內心深處最後的底線。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於南洋各地,包括中南半島等海外地盤,士頌其實也有仿效諸葛亮治理南中四郡的想法。


    在那邊扶持歸順自己的統治者,定期給自己提供糧草,人口,物資。


    說不定,自己還真就能守住長江,完成和曹操的對峙。即便是自己無力北伐,也能如曆史上一樣,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等曹操身死,自己依舊能按照《隆中對》中說的那樣,命一上將率領部隊,出於秦川;他自己則率荊交之軍,北上取宛城洛陽,兩路並進,攻取中原?


    士頌看了看馬謖,說道:“我若是想要將整個永昌郡,整個南中四郡全部完成改革,歸於王化;讓此地的百姓,和中原百姓一樣讀聖賢之書,學孔孟之道,參與科舉,出仕為官。”


    “按你的意思。這永昌郡,最好是一城一地,寸土必爭,而且拿下一地,便推行新法,收複民心,分派官員。可若是這樣一來,安定這永昌郡,可要費時費力不少。”


    “而且,我這樣的舉動,必定會引來永昌郡內,各蠻部頭人的激烈反抗,即便是有些本來可以中立觀望的蠻族頭人,也一定會和我對抗。”


    “畢竟推行新法,在中原是剝奪了各世家大族的利益,在南中四郡,可就是剝奪了他們這些蠻族頭人的利益啊。”


    “主公,我們不僅僅是要南中四郡長治久安,和我楚侯府融於一體,更要以南中四郡為基礎,繼續向南和向西開拓,花費些時間,也不無不可。”


    顯然,馬謖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但是在他的謀劃中,這些都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至於那些頭人們的反抗,便是我說的攻城之餘,更要攻心。向他們展示我軍之威,同時也讓他們知道我軍之仁德。”


    “南中之人,心思簡單。若是發現我軍實力強悍,卻又對他們有情有義,還推行新法,真的能惠及百姓。定然也有不少明事理的頭人,會心悅誠服。他們會如五溪蠻,板楯蠻一樣,誠心歸附。那時,大勢所趨之下,南中改革推行,必然無礙。”


    打了別人,然後再給別人些好處。讓對方知道我實力遠比他們強大,但我沒有要把他們斬盡殺絕的心思,反而給他們傳播文化,知識,給他們更富饒的生活。怎麽看,都是把攻心玩到了極致啊。


    士頌心裏,忽然就想起了一個人。


    如今在永昌郡鬧得最歡的孟獲,這家夥脾氣倔強,心誌堅強,屢敗屢戰,百折不撓。


    用他來作為展示實力的平台,自己步步推進,收複永昌蠻族,確實適合。大不了,擊敗他之後,學諸葛亮那樣給放了,隻要他跑到哪裏,我就追到哪裏,每攻克一地,我就在當地設立官府,推行新法。把孟獲打造成一個另類的“帶路黨”,也是不錯的選擇。


    “也好,此謀劃甚合我意,讓益州軍和交州軍,分別出一部分人手,把戰俘管理好。”


    “先將建寧郡內的大路修好,方便從荊南以及益北向這邊運輸物資補給。後續推行新法,還需要招募商隊,入南中交易。若是道路不通,可是個麻煩事。”士頌當即準備開始謀劃南下之策。


    倒是徐庶把士頌攔住,說道:“主公,雖然南下永昌,我們推行新法,廢除舊製,勢必會引來一部分蠻族頭人的抵抗。”


    “但哀牢國歸漢已經數百年,也有些儒學文化傳播過去,永昌郡內,多少也有一些心向王化之人,他們認可楚侯府,認可儒學文化,這些人,我們還是可以爭取一二的,不可將整個永昌郡一概而論之。”


    等到士頌看向徐庶的時候,徐庶繼續說道:“既然又要攻城,更要攻心,我們可先發檄文,傳於永昌郡各城各洞,告訴他們,隻要歸順楚侯府,參與到楚侯府新政,願意分出自家多餘的田產,解散奴隸,就能獲得楚侯府認可的散官官職,不論文武。且還有機會成為楚侯府正式官職。”


    “當然了,若是一心抵抗楚侯府,拒絕為南中百姓謀福祉,一心隻想著他自己個人利益的那些人,我們自然給他們一個為富不仁,禍害鄉裏的罪名。”


    “再加上他們慫恿百姓蠻民造反,那更是罪無可赦,一切家產家資,全部充公,當交由楚侯府重新分配。”


    陸遜聽罷,補充道:“妙啊,元直先生這一招先禮後兵,說是檄文,但是檄文之中,我們可以把我們以後如何治理南中的新政,全部附帶上去。”


    “我們將帶來中原的知識,文化,在南中修建學堂,義舍,讓永昌百姓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男耕女織,各司其職。”


    “同時還會大力發展南中的農業,商業,修建馳道,傳播文化,給他們中原的上好絲綢,布匹,茶葉,陶瓷,絕大多數的百姓隻要聽說我們的政策,不論他們信不信,都會記住。”


    “到了後麵,我軍攻取各城各地之後,真如我們事先宣傳的這般改革,為百姓謀劃福祉,這些蠻漢百姓必定會心悅誠服,一邊幫我們宣傳,一邊真心實意的想要守護我們給他們的權利。”


    士頌略一思索,便同意了這個戰略,同時按照徐庶的補充,向永昌郡發出了檄文。


    而且士頌還更進一步,在整個南中四郡都發布了公告,要在南中推行新法。


    隻是在其餘三郡,發布的僅僅隻是自己的新法政策,例如均田,獎勵開荒,招募修路工人,在節點城市修建商業區,甚至是夜市。


    而且為了更好的傳播文化,以及收複人心。針對南中四郡識字率不高的特殊情況,士頌從荊南,交州,以及益北諸郡,調來大批的讀書人,開設學堂,在學堂中定期念讀《武陵傳語南中四郡特刊》。


    另外,說書人,相聲小品,曲藝雜壇,路演歌曲,樂器說唱,隻要是這個時代可以展現的表演形式,士頌的武陵書院城內都有。


    隻要自己願意給錢,願意給散階官職,或者是在南中四郡的吏職,以及優先轉為正式官員,大批讀過書的表演人才,都會過來。


    各種宣傳裂變手段,在南中四郡,將會以跨越時代的降維式的打擊,幫助自己收拾這邊的人心。


    於是,士頌軍馬糧草未動。而宣傳攻勢,率先進入了永昌。


    各種流言也好,小道消息也好,或者傳遞的檄文文章也好,在整個永昌郡內,似乎一時間突然出現,傳遍了整個永昌。


    “哪裏來的流言!”


    一個堆滿酒肉的餐桌上,一個壯碩的圓臉漢子雙目圓睜,情緒激動。


    此人正是南王孟獲,如今他舉兵五萬有餘,在永昌郡治所——不韋城內,進行整訓。


    不久前,中原朝廷派來了一個使者彭羕,說是管理南中的那個楚侯府楚侯士頌反叛朝廷,已經被朝廷擊敗。


    如今士頌已經被削去了其職位,如今南中四郡,當直接歸屬朝廷管理,朝廷因南中四郡在西南邊陲所在,地域特殊,允許南中四郡推舉賢能以自治。


    北麵那三郡各有頭領,都是原本的蠻夷之主,或者世家大族。但隻有永昌郡,大小蠻族各占地盤,沒有統一歸屬。


    而他孟獲,仗著自己武藝高超,孟家在永昌郡也算是多年的名望大族,孟獲便自立為永昌太守,又和自己交好的蠻族部落約定了同盟,自稱南蠻之王。


    這麽些年來,不服他的人早就被他擊敗,或者選擇了默認他的地位。


    隻是原來士頌強大之時,他即便有心反抗,但從中原打聽迴來的消息,也的確讓他沒有敢起兵造反。


    現在情況不同了,聽說士頌大敗之後,孟獲就又起了蠻人自立的心思,而彭羕的到來,更是給了他中原朝廷的認可。


    對於孟獲而言,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聚齊了,於是南蠻王孟獲的名號,也越發的順理成章了。


    按照孟獲的打算,是準備以永昌郡為基礎,順勢北上,拿下南中四郡,而後建立南蠻國,作為中原朝廷之從屬。


    但是情況變化之快,遠超他的預料。


    他剛剛整理好願意支持他的蠻族各部,集齊了五萬多軍隊,就聽說士頌出兵平叛,已經拿下了北麵三郡。


    更是聽說,楚國大軍,不日就要南下永昌,而且還給整個永昌郡內發布了檄文。


    而這檄文,正是讓他孟獲發怒的原因所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招財的小白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招財的小白貓並收藏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