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三個消息(上)
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 作者:招財的小白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達這邊,原本隻打算暗中和法正聯係溝通。
他想等到荊州軍攻取了涪城之後,他再向荊州軍投誠。
但是一個人的到來和勸說,讓他改變了主意,這人便是李恢。
曆史上的李恢,在聽聞劉備攻川的消息時,本來在調任途中的他,立刻放棄了劉璋任命的官職,去見劉備,得到了劉備的重用,後來更是為劉備說服了馬超投效,為劉備定川,提供了幫助。
而現在的他,眼見士頌攻川,一路順利,便想要直接投效。
這一次,他在路過孟達防地的時候,想起孟達和法正,張鬆關係都還不錯,便決定帶上一份禮物再去見士頌。
於是,簡單的試探後,孟達和李恢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李恢直接告訴孟達,在他看來,劉璋必敗,士頌必勝。
隻不過是益州險塞,需要花費些時間罷了。
若是真等到士頌占據涪城之後,孟達再投效,不過是讓荊州軍少動刀兵,得到一些州縣城池罷了。
在士頌那裏,是不會被高看一眼的。
若是他現在能趁機幫助荊州軍奪取涪城,為荊州軍打開南下的進兵之路,那可是大功一件。
而且成都方麵,已經集合了數萬大軍,將東州兵,益州世家的私兵,還有劉璋的嫡係部隊都整合在了一起。
那支部隊,正在來涪城和荊州軍決戰的路上。
若是此時涪城易手,那支部隊便隻能去守綿竹。
搶在益州主力到來之前拿下涪城,不但是幫助荊州軍推進了戰線,更是幫荊州軍拿下了在涪城駐守的數萬益州軍,讓荊州軍在後麵的決戰中,占據優勢。
這樣的功績,將來士頌統治益州,我們自有一席之地。
果然,李恢的勸說,打動了孟達這個野心家。
他當即配合李恢的謀劃,在雷銅和吳蘭離開涪城之後,讓自己手下的主力部隊,偽裝成運輸的民夫,進入涪城。
之後,在酒席間,拿下城內的守將,又控製住各營校尉,把城頭和城門關口,都換成自己的人。再讓李恢親自前往荊州軍軍營送信。
李恢的信送到後,荊州軍當即調整了戰術,偷襲成功後,大軍便立刻包圍了過來。
眼見大勢已去,雷銅和吳蘭,都沒有為劉璋而死的覺悟,也覺得士頌對待益州世家的政策,也不是絕對不可接受,兩人商議一下,也就投降了。
第二天一早,士頌大軍進入涪城,在城內見了雷銅和吳蘭,讓他們配合鄧芝等人,打散原來的益州軍,重新編製。
他們二人的部隊,加上前麵的泠苞和鄧賢,這次先後有小三萬人投降,即便是去除一部分不堪續用的兵痞,也還有近萬人。
士頌隻給了他們八千人的名額,而後讓他們“川中四將”每人統率兩千,算是把他們全部降級,和荊州軍這邊都尉級別的將官,統帥差不多的人馬。
而對於孟達和李恢,自然又是一番封賞。
那些被刷下的原益州軍,全部都丟給了孟達,讓孟達手下一下子有了兩萬人馬。
士頌給他的軍令則是,由他孟達負責北路的物資供應,由他帶領軍隊,往返漢中和涪城,配合自己的後勤部隊,加大運輸力度。
李恢,則被士頌任命為涪城太守,主管涪城民政事宜,配合自己留在涪城的軍隊,為前線大軍做好最直接的供應和保障。
隻不過,看著孟達一臉討好的樣子,士頌的心裏,很不是滋味。
對於孟達這個人,士頌的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喜的。
畢竟另一個時空中,自己所崇拜的武聖關二爺,就是被這人所加害。
當時守在上庸的他,手下兵精糧足,是唯一可以快速支援荊州的蜀漢武裝力量。但是他選擇了視而不見,甚至勸說劉封也不要出兵救援關羽。
而在《演義》的故事裏麵,麵對突圍而出的廖化,當著廖化的麵,他居然也能拒絕身處絕境的關羽。
而且孟達的一生,再三背叛,先是背叛劉璋投降劉備,後來因為關羽之事,背叛劉備投降了曹魏。
再後來,又背叛了曹魏,準備叛迴蜀漢,結果遇到了司馬懿的奇襲,兵敗身亡,是個典型的小人。
“不過是個小人,我何必和他一般見識,以後小心防備,慢慢邊緣化即可。”
士頌當然不會信任和重用孟達,不過明麵上還是堆滿了笑容。
他拉著孟達的手說道:“益州山路險要,即便是早有準備,卻依舊讓我軍補給很是艱難,這後勤軍資糧草,就有勞子度將軍了。”
“主公安心,孟達在川中多年,熟悉這些道路,定然督促好部隊,保證大軍的後勤供給。”此刻的孟達,當然是慷慨激昂,保證自己一定會全力以赴。
這時的孟達,還以為自己可以在士頌的手下混的風生水起,成為未來益州境內,舉足輕重的要員。
本以為安排完了之後,兩人便會退下,但是顯然,李恢似乎還有話說。
他上前一步,先是謝過士頌對他的任命,而後拱手說道:“主公,我來之前,成都城外,益州主力,已經完成了集合,想來至少有七八萬主力精兵。若是不出意外,將會由張任將軍,率軍前來支援涪城,算日子,現在應該已經過了綿竹了。”
“哦?”這個消息倒是有些讓士頌意外了,即便是最近的暗組消息,也不過是成都城周圍聚集了大批的益州軍,但是到底誰來當主將,成都城內,各派係還一直沒有爭論清楚。
但現在自己這邊勢如破竹,隻怕是就算是再不願意,成都城內,也會有人妥協讓步。
“主公,這次可萬萬不可輕敵。”李恢算是看出來了,士頌就沒有把益州軍放在眼裏。
開戰以來,除了泠苞似乎勉強算得上攔了一下,給荊州軍帶去了一點阻礙,其他的人,從白水軍到巴郡兵,再到劉璋派出的嫡係部隊扶禁,一個個都被士頌輕鬆擊破。
算起來,前前後後加起來,益州這邊也有小十萬人馬被士頌所破了。
士頌心裏不在意,但也隻能按住自己的不悅,轉身坐下,示意李恢繼續說下去。
李恢解釋道:“原因有二,第一點,正如荊州軍有鎮軍和民團郡兵的區別,其實在益州,主力精兵和地方部隊,戰力差距其實也不小。”
“主公擊破的扶禁的部隊,名義上是劉璋嫡係,其實那支部隊的戰鬥力,在益州,不過三流隊伍而已。益州大族,是不會讓劉璋手上,真的掌握什麽精銳軍隊的。”
“而這次聚集起來的軍隊,畢竟是蜀郡各大世家的精銳曲部所組成,這支部隊,才是益州真正的主力部隊。”
“其二,則是這次率軍前來的將領,必定是益州各方勢力都認可的統帥,也絕非前番主公遭遇的各種益州將領可比,這次來的,必然是有統帥之才的良將,益州境內,唯一可擔此重任的人,唯有張任。”
“主公可能不知,這張任乃是蜀郡大族出身,少年時便以勇武成名。從軍後,把張家的曲部訓練成了益州境內最厲害的部隊,和益州各族的對抗中,多有斬獲,就連前刺史劉焉,也都對他信任有加。”
士頌點點頭,說道:“張任嘛,我多少也有些聽聞。”
士頌話是這麽說,他哪裏聽過什麽張任在益州境內的戰鬥事跡,他知道張任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演義的故事裏,是張任射死了龐統。
也正是這個原因,本來士頌是不想讓龐統參與入川之戰的。
但架不住別人龐統積極性那麽高。
所以為了避免龐統遇到他命裏的克星,也就把龐統丟到甘寧那裏當軍師了,從南麵來支援配合。
“如今我軍占了涪城,前往綿竹的通道已經打開,益州軍絕不會前來涪城迎戰,必定死守綿竹。那綿竹關隘天險,易守難攻,又有如此精兵良將駐守,還請主公早做打算。”
李恢說完,微微低頭,等待著士頌的反應。
“先生既然對局勢如此了然,不知先生可有破解之法教我?”士頌最會的,就是這借坡下驢,順勢求教。
可李恢卻是搖頭,兩手一攤,很無奈地說道:“隻怕已經來不及了。現在不過兩種選擇,一來,全軍立刻放棄休整,日夜兼程,趕去綿竹方向。在益州軍主力退迴綿竹之前追上他們,逼他們決戰,消滅他們。”
士頌心說這是什麽破辦法,自己的部隊,雖然號稱天下強軍,但也是人,也是需要休息的。
現在拿下了涪城,已經下令全軍休整,現在出去突襲,顯然不現實。
尤其是自己率領的這一支人馬,從荊州出發的時候,是有六七萬人的,現在攻到涪城這裏,其實也損失了不少。
戰死的,重傷撤離的,輕傷留在後方休養的,這些人去掉後,自己身邊的荊州軍主力,隻怕已經不到五萬。
至於所謂的益州降兵,整編出來的“精銳”約莫還有兩萬人,其餘的都是些民夫,運輸輜重糧草的部隊而已。
士頌搖了搖頭,說道:“我軍人數,和對麵差不多,若是如先生所言,對麵俱是益州精銳,我軍更需要養精蓄銳,絕不能倉促接戰。”
“第二個辦法,那就是等益州軍退迴綿竹,我軍休整妥當後,兵進綿竹關前,製作攻城器械,強攻關隘。同時,派人從周邊山上探路,看能否找到小路突襲。”
李恢的第二個辦法,似乎才是目前士頌最好的選擇。
畢竟,雖然沒有熱兵器,但是忽悠了墨家傳承的士頌,對於自家軍隊的攻城器械,還是很有自信的。
“報!”
門外,傳來了益州軍最新的動態消息。
“稟主公,探馬匯報,劉璋以黃權掛帥,張任為副將,劉璋之子劉循為督軍,起益州主力大軍十萬,已出綿竹,向我軍而來,聽聞我軍已破涪城,暫且駐軍不前。”
“黃權?”士頌一愣,怎麽也沒有想到,劉璋居然會讓一個文官掛帥。
在自己的印象中,黃權可不是一個統兵打仗的人,不管怎麽看,黃權這種益州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都是內政人才,都是文官。
大不了,在大略規劃上出下主意,絕對不是諸葛亮那樣文能定國,武能出征的人才啊。
“唉,也是難為成都城裏的那些人了。”李恢聽到這個消息後,倒是很快就想明白了。
他知道士頌有疑惑,便為士頌解釋道:“主公,這是益州被我們逼急了,各方勢力不得不退步的結果。”
“這支益州最後的精銳部隊,主力當然是由益州各大族的曲部組成。但也有部分忠心於劉璋的嫡係部隊,還有不少東州兵的核心將領和曲部。這樣一支部隊,需要三方勢力都認可的人,才能統領才行。”
“如今,東州兵名義上的統領趙家已經叛了。剩下的人,隻能以斬殺了趙題的李異為核心,他們實力不強,卻也有一定的兵力。”
“而最強大的力量,也就是川中大族。但各世家之間也在互相牽扯,劉璋不願意這麽一支主力軍隊,落在世家手中,所以,黃權是最好的選擇。”
聽到這裏,士頌算是明白了,緩緩說道。
“黃權說起來,也是益州的世家大族出身,但他個人,卻又對劉璋忠心耿耿,雙方都能滿意。而他是個文官,更是一心為公,東州軍這一派的人,不用擔心被他黃權吞掉兵權。”
“至於張任為副將,劉循為督軍,一個是為了指揮全軍作戰,一個是為了表明劉璋他的態度,自己的兒子都上了前線,這是要和我死戰到底啊。”
他想等到荊州軍攻取了涪城之後,他再向荊州軍投誠。
但是一個人的到來和勸說,讓他改變了主意,這人便是李恢。
曆史上的李恢,在聽聞劉備攻川的消息時,本來在調任途中的他,立刻放棄了劉璋任命的官職,去見劉備,得到了劉備的重用,後來更是為劉備說服了馬超投效,為劉備定川,提供了幫助。
而現在的他,眼見士頌攻川,一路順利,便想要直接投效。
這一次,他在路過孟達防地的時候,想起孟達和法正,張鬆關係都還不錯,便決定帶上一份禮物再去見士頌。
於是,簡單的試探後,孟達和李恢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李恢直接告訴孟達,在他看來,劉璋必敗,士頌必勝。
隻不過是益州險塞,需要花費些時間罷了。
若是真等到士頌占據涪城之後,孟達再投效,不過是讓荊州軍少動刀兵,得到一些州縣城池罷了。
在士頌那裏,是不會被高看一眼的。
若是他現在能趁機幫助荊州軍奪取涪城,為荊州軍打開南下的進兵之路,那可是大功一件。
而且成都方麵,已經集合了數萬大軍,將東州兵,益州世家的私兵,還有劉璋的嫡係部隊都整合在了一起。
那支部隊,正在來涪城和荊州軍決戰的路上。
若是此時涪城易手,那支部隊便隻能去守綿竹。
搶在益州主力到來之前拿下涪城,不但是幫助荊州軍推進了戰線,更是幫荊州軍拿下了在涪城駐守的數萬益州軍,讓荊州軍在後麵的決戰中,占據優勢。
這樣的功績,將來士頌統治益州,我們自有一席之地。
果然,李恢的勸說,打動了孟達這個野心家。
他當即配合李恢的謀劃,在雷銅和吳蘭離開涪城之後,讓自己手下的主力部隊,偽裝成運輸的民夫,進入涪城。
之後,在酒席間,拿下城內的守將,又控製住各營校尉,把城頭和城門關口,都換成自己的人。再讓李恢親自前往荊州軍軍營送信。
李恢的信送到後,荊州軍當即調整了戰術,偷襲成功後,大軍便立刻包圍了過來。
眼見大勢已去,雷銅和吳蘭,都沒有為劉璋而死的覺悟,也覺得士頌對待益州世家的政策,也不是絕對不可接受,兩人商議一下,也就投降了。
第二天一早,士頌大軍進入涪城,在城內見了雷銅和吳蘭,讓他們配合鄧芝等人,打散原來的益州軍,重新編製。
他們二人的部隊,加上前麵的泠苞和鄧賢,這次先後有小三萬人投降,即便是去除一部分不堪續用的兵痞,也還有近萬人。
士頌隻給了他們八千人的名額,而後讓他們“川中四將”每人統率兩千,算是把他們全部降級,和荊州軍這邊都尉級別的將官,統帥差不多的人馬。
而對於孟達和李恢,自然又是一番封賞。
那些被刷下的原益州軍,全部都丟給了孟達,讓孟達手下一下子有了兩萬人馬。
士頌給他的軍令則是,由他孟達負責北路的物資供應,由他帶領軍隊,往返漢中和涪城,配合自己的後勤部隊,加大運輸力度。
李恢,則被士頌任命為涪城太守,主管涪城民政事宜,配合自己留在涪城的軍隊,為前線大軍做好最直接的供應和保障。
隻不過,看著孟達一臉討好的樣子,士頌的心裏,很不是滋味。
對於孟達這個人,士頌的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喜的。
畢竟另一個時空中,自己所崇拜的武聖關二爺,就是被這人所加害。
當時守在上庸的他,手下兵精糧足,是唯一可以快速支援荊州的蜀漢武裝力量。但是他選擇了視而不見,甚至勸說劉封也不要出兵救援關羽。
而在《演義》的故事裏麵,麵對突圍而出的廖化,當著廖化的麵,他居然也能拒絕身處絕境的關羽。
而且孟達的一生,再三背叛,先是背叛劉璋投降劉備,後來因為關羽之事,背叛劉備投降了曹魏。
再後來,又背叛了曹魏,準備叛迴蜀漢,結果遇到了司馬懿的奇襲,兵敗身亡,是個典型的小人。
“不過是個小人,我何必和他一般見識,以後小心防備,慢慢邊緣化即可。”
士頌當然不會信任和重用孟達,不過明麵上還是堆滿了笑容。
他拉著孟達的手說道:“益州山路險要,即便是早有準備,卻依舊讓我軍補給很是艱難,這後勤軍資糧草,就有勞子度將軍了。”
“主公安心,孟達在川中多年,熟悉這些道路,定然督促好部隊,保證大軍的後勤供給。”此刻的孟達,當然是慷慨激昂,保證自己一定會全力以赴。
這時的孟達,還以為自己可以在士頌的手下混的風生水起,成為未來益州境內,舉足輕重的要員。
本以為安排完了之後,兩人便會退下,但是顯然,李恢似乎還有話說。
他上前一步,先是謝過士頌對他的任命,而後拱手說道:“主公,我來之前,成都城外,益州主力,已經完成了集合,想來至少有七八萬主力精兵。若是不出意外,將會由張任將軍,率軍前來支援涪城,算日子,現在應該已經過了綿竹了。”
“哦?”這個消息倒是有些讓士頌意外了,即便是最近的暗組消息,也不過是成都城周圍聚集了大批的益州軍,但是到底誰來當主將,成都城內,各派係還一直沒有爭論清楚。
但現在自己這邊勢如破竹,隻怕是就算是再不願意,成都城內,也會有人妥協讓步。
“主公,這次可萬萬不可輕敵。”李恢算是看出來了,士頌就沒有把益州軍放在眼裏。
開戰以來,除了泠苞似乎勉強算得上攔了一下,給荊州軍帶去了一點阻礙,其他的人,從白水軍到巴郡兵,再到劉璋派出的嫡係部隊扶禁,一個個都被士頌輕鬆擊破。
算起來,前前後後加起來,益州這邊也有小十萬人馬被士頌所破了。
士頌心裏不在意,但也隻能按住自己的不悅,轉身坐下,示意李恢繼續說下去。
李恢解釋道:“原因有二,第一點,正如荊州軍有鎮軍和民團郡兵的區別,其實在益州,主力精兵和地方部隊,戰力差距其實也不小。”
“主公擊破的扶禁的部隊,名義上是劉璋嫡係,其實那支部隊的戰鬥力,在益州,不過三流隊伍而已。益州大族,是不會讓劉璋手上,真的掌握什麽精銳軍隊的。”
“而這次聚集起來的軍隊,畢竟是蜀郡各大世家的精銳曲部所組成,這支部隊,才是益州真正的主力部隊。”
“其二,則是這次率軍前來的將領,必定是益州各方勢力都認可的統帥,也絕非前番主公遭遇的各種益州將領可比,這次來的,必然是有統帥之才的良將,益州境內,唯一可擔此重任的人,唯有張任。”
“主公可能不知,這張任乃是蜀郡大族出身,少年時便以勇武成名。從軍後,把張家的曲部訓練成了益州境內最厲害的部隊,和益州各族的對抗中,多有斬獲,就連前刺史劉焉,也都對他信任有加。”
士頌點點頭,說道:“張任嘛,我多少也有些聽聞。”
士頌話是這麽說,他哪裏聽過什麽張任在益州境內的戰鬥事跡,他知道張任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演義的故事裏,是張任射死了龐統。
也正是這個原因,本來士頌是不想讓龐統參與入川之戰的。
但架不住別人龐統積極性那麽高。
所以為了避免龐統遇到他命裏的克星,也就把龐統丟到甘寧那裏當軍師了,從南麵來支援配合。
“如今我軍占了涪城,前往綿竹的通道已經打開,益州軍絕不會前來涪城迎戰,必定死守綿竹。那綿竹關隘天險,易守難攻,又有如此精兵良將駐守,還請主公早做打算。”
李恢說完,微微低頭,等待著士頌的反應。
“先生既然對局勢如此了然,不知先生可有破解之法教我?”士頌最會的,就是這借坡下驢,順勢求教。
可李恢卻是搖頭,兩手一攤,很無奈地說道:“隻怕已經來不及了。現在不過兩種選擇,一來,全軍立刻放棄休整,日夜兼程,趕去綿竹方向。在益州軍主力退迴綿竹之前追上他們,逼他們決戰,消滅他們。”
士頌心說這是什麽破辦法,自己的部隊,雖然號稱天下強軍,但也是人,也是需要休息的。
現在拿下了涪城,已經下令全軍休整,現在出去突襲,顯然不現實。
尤其是自己率領的這一支人馬,從荊州出發的時候,是有六七萬人的,現在攻到涪城這裏,其實也損失了不少。
戰死的,重傷撤離的,輕傷留在後方休養的,這些人去掉後,自己身邊的荊州軍主力,隻怕已經不到五萬。
至於所謂的益州降兵,整編出來的“精銳”約莫還有兩萬人,其餘的都是些民夫,運輸輜重糧草的部隊而已。
士頌搖了搖頭,說道:“我軍人數,和對麵差不多,若是如先生所言,對麵俱是益州精銳,我軍更需要養精蓄銳,絕不能倉促接戰。”
“第二個辦法,那就是等益州軍退迴綿竹,我軍休整妥當後,兵進綿竹關前,製作攻城器械,強攻關隘。同時,派人從周邊山上探路,看能否找到小路突襲。”
李恢的第二個辦法,似乎才是目前士頌最好的選擇。
畢竟,雖然沒有熱兵器,但是忽悠了墨家傳承的士頌,對於自家軍隊的攻城器械,還是很有自信的。
“報!”
門外,傳來了益州軍最新的動態消息。
“稟主公,探馬匯報,劉璋以黃權掛帥,張任為副將,劉璋之子劉循為督軍,起益州主力大軍十萬,已出綿竹,向我軍而來,聽聞我軍已破涪城,暫且駐軍不前。”
“黃權?”士頌一愣,怎麽也沒有想到,劉璋居然會讓一個文官掛帥。
在自己的印象中,黃權可不是一個統兵打仗的人,不管怎麽看,黃權這種益州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都是內政人才,都是文官。
大不了,在大略規劃上出下主意,絕對不是諸葛亮那樣文能定國,武能出征的人才啊。
“唉,也是難為成都城裏的那些人了。”李恢聽到這個消息後,倒是很快就想明白了。
他知道士頌有疑惑,便為士頌解釋道:“主公,這是益州被我們逼急了,各方勢力不得不退步的結果。”
“這支益州最後的精銳部隊,主力當然是由益州各大族的曲部組成。但也有部分忠心於劉璋的嫡係部隊,還有不少東州兵的核心將領和曲部。這樣一支部隊,需要三方勢力都認可的人,才能統領才行。”
“如今,東州兵名義上的統領趙家已經叛了。剩下的人,隻能以斬殺了趙題的李異為核心,他們實力不強,卻也有一定的兵力。”
“而最強大的力量,也就是川中大族。但各世家之間也在互相牽扯,劉璋不願意這麽一支主力軍隊,落在世家手中,所以,黃權是最好的選擇。”
聽到這裏,士頌算是明白了,緩緩說道。
“黃權說起來,也是益州的世家大族出身,但他個人,卻又對劉璋忠心耿耿,雙方都能滿意。而他是個文官,更是一心為公,東州軍這一派的人,不用擔心被他黃權吞掉兵權。”
“至於張任為副將,劉循為督軍,一個是為了指揮全軍作戰,一個是為了表明劉璋他的態度,自己的兒子都上了前線,這是要和我死戰到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