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蔡瑁敲定了交州水軍的方略後,士頌給留在交州的徐庶也下達了配合蔡瑁的命令。


    至於後麵,蔡瑁在交州如何發展海運,士頌倒是沒怎麽太在意那些細節。


    對於他來說,不論是走海運也好,走日南郡陸運也好,從中南半島這一片地區進口糧食,來增強自身實力的方略,士頌是不會改變的。


    三國時代的人沒有這麽做,但不代表他不能這麽做,不去嚐試著這麽做。


    隨後,在武陵書院,士頌見到了華歆。


    華歆其人,名聲不小,才華也不小,但是士頌對他的印象,其實一點都不好。


    原因無它,曆史上逼迫漢獻帝禪位的人,就是他。


    而且登壇主持受禪儀式,向曹丕獻上皇帝璽綬的人,還是他。


    也正是他這麽積極的為曹丕當皇帝奔走努力,他在曹丕當皇帝後,就被任命為司徒,那可是三公的高位。


    而且這位華歆在曆史上也確實是豫章太守,隻不過曆史上的他,是投降的孫策,而不是他士頌。


    曆史在士頌這裏發生了偏移,他也選擇了士頌。


    雖然不喜歡他,但是士頌不得不見一見這人。


    畢竟這人名聲在外,而且還將豫章郡交給了諸葛玄,雖然所謂的“豫章郡”,隻有一部分。


    但好歹讓士頌輕輕鬆鬆白得了一片地盤,不論怎麽樣,還是需要安撫一下別人的。


    而華歆上來,就給士頌出了問題:“士公子,如今交楊二州終是停戰,百姓得以休養,公子乃是儒學傳承,仁義為懷,不知公子對於交楊之地,未來準備如何治理?”


    老小子是想要考驗我?


    士頌心中嘀咕,但是表麵上,還依舊保持著笑臉,說道:“荊州改革多年,初見一些成效,有些好的政策,我以為也是可以在交州揚州試行一番的。”


    華歆卻連連搖頭,說道:“交州也就罷了,畢竟有士老府君在,公子是士府君的兒子,由公子出台的政策,執行起來,手下文武也好,交州世家也好,即便是心中不悅,也不能明著推脫,而揚州可就不一樣了。”


    聽了華歆這話,士頌忽然發現,自己對眼前這人的認知,似乎因為自己所知曆史的緣故,有了不小的錯誤認知和偏見。


    別的什麽都不說,這華歆的見識,和對這個時代的認知,可是遠在自己之上。


    如華歆所說,若是自己的新法在交州執行,交州文武也好,地方小世族也罷,這些人即便是心中不爽,也不敢明著忤逆自己。


    畢竟這交州,可是士家的交州,現在交州當家做主的人,誰都知道,就是他士頌。


    隻怕所有人都已經對即將開始的交州改革,有了心理準備。而揚州的情況,可不能和交州一樣。


    揚州,自己名義上占據了三郡之地,但是真心實意願意歸順自己的,隻怕並不多。


    自己若是想要掌握住這些地盤,就必須依靠當地的世家貴族,而若是自己在揚州這幾個郡執行自己的新法,最終的結果就是,當地的世家對自己各種抵觸,同時暗中聯係孫策,向孫策靠攏。


    久而久之,這三郡之地的民眾,或許會心向自己,但掌握實權和有勢力的世家,都會站到孫策那邊去,日後自己再和孫策起衝突,這些人,就都是自己後方隨時會爆發的隱患。


    想明白了這些,士頌連忙對著華歆行禮,說道:“多虧先生提醒,這揚州境內諸郡,該如何治理,還需仔細思考,不能直接套用荊州之新策,不知先生有何策略?”


    華歆擺擺手,笑著說道:“即便是我不說,公子手下能人眾多,也自然會有人發現這個問題的,我也是因為剛從豫章過來,當地那些世家什麽德行,我多少有些了解。”


    “在武陵書院這些日子,我深感公子之改革,或許是拯救我大漢最好的選擇。當年商鞅變法強秦,如今公子之變革,一樣能強我大漢國力,華歆不才,還請公子許我一職,讓我能巡查各地,一來落實公子之法,二來,也是我自己想要實地看看改革之後,公子治下百姓的生活。”


    麵對這樣的請求,士頌當然會同意,當即任命華歆為荊州巡察使,可在荊州交州境內,巡查新策的落實。


    “華大人,荊州之政策,已趨於完善。交州境內之改革,徐庶已在做各種準備,要不了多久,就會開始執行。隻不過按我們過往的經驗,這樣的改革,都是一步一步來的,今年可以會先推出幾條力度不大的改革。”


    而後,在武陵學院,士頌還等到了另外一個,自己必須見一見的揚州人才,孫邵。


    曆史上的孫邵,是東吳的第一任丞相,被孔融稱為“廊廟才”的人才。


    不過曆史上的他,卻沒有什麽令人記住的成就。


    曆史上孫策占據江東後,他就順勢投降了東吳,但是現在,不知道是受了什麽影響,本來有機會投降的他,卻一直率領舊部和孫策抗衡,直到最近才投入士頌麾下。


    而既然別人相信自己,投靠自己,士頌也當然來者不拒。


    更何況,孫邵能文能武,名聲不小,自己也不好怠慢了。


    見到孫邵的時候,就算是早有心理準備的士頌,也不禁吐槽,這個時代的“文官”們,還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


    這位自己印象中典型的文臣,此刻雖然也是穿戴著文人的服飾,但上過戰場的士頌,見到他的一瞬間,就從他身上“聞”到了的血腥的味道,那是一種隻有在血海中沉浮過的人才感受得到的氣味。


    “降將孫邵,拜見主公。”孫邵倒是沒有華歆那樣的架子,見到士頌便立刻下拜,完全以臣屬自居。


    他這表現,倒是讓士頌更加吃驚了。


    按道理來說,孫邵和士家是盟友,是聯合在一起對抗孫策的平等的盟友關係。


    但是士頌在和孫策議和時,就派人通知了孫邵,要麽並入士家的荊交體係,要麽被孫策所滅。


    當然,士頌不希望孫邵占據的廬陵郡的那部分地盤,被孫策拿走。若是孫邵不同意並入,士頌當時是準備強行占據地盤,然後把孫邵弄到交州日南郡那邊去開荒的。


    反正,名義上就說和盟友們換了地盤。


    不過孫邵倒是直接,得到消息後,當場就同意了士頌的要求。率領手下的部隊,直接合並入了荊州軍中。


    而且他還表示,願意放棄這些軍隊,就好好的在士頌手下為官。


    這些情報,士頌當然是知道的。


    不過士頌對孫邵的認知並不多,也不敢輕易地委以重任,當即把孫邵扶起來,說道:“早就聽說過孫將軍被孔北海稱為廟郎才,允文允武。許劭先生和太史子義也曾提及將軍統帥之財,今日將軍來投,我軍如虎添翼,將軍這次,可隨我一道返迴襄陽。”


    “這次南來,奮武軍所部,多有損失,我準備在奮武軍中,會重新補充編輯,孫將軍可出任右軍校尉一職,率領我軍五千精銳。”


    見孫邵的神色並無喜色,士頌便繼續說道:“另外,孫將軍允文允武,也煩勞將軍在我將軍府中掛一個掾史的職位,方便士頌早晚討教。”


    “多謝主公,孫邵定不負主公期望。”孫邵雖然這麽說著,但是心裏多少有些失落,在他的心目中,默認地把自己和太史慈在進行著對比的。


    在他眼中,不過是個勇夫的太史慈,都被士頌任命為了中郎將。


    而自己這種文武全才,才不過是太史慈手下的一個校尉,對於孫邵而言,多少有些失落。


    不過轉念一想,自己剛剛投入士頌麾下,就有機會統帥五千精銳,士頌對自己,也可謂不薄。


    等自己展露了實力,想來士頌不會和劉繇一樣,有功而不賞,有能力而不重用。


    畢竟,士頌發跡的故事,士頌和他手下的關係,在投靠士頌之後,隻要用心打聽,多少都能有所收獲的。


    士頌這人,看人極準,手下文武,若是被士頌看重,一路各種升遷,建功立業。


    要知道,現在可是亂世啊,孫邵的心中,多少還是有一番功成名就的誌向。


    撥給我五千精銳?也好,五千精銳,運用好了,也是可以改變戰場的一股力量。


    或許,自己的命星,也能和太史慈一樣,在這荊州之地,發生改變吧。


    而後,士頌在武陵書院待了三天。


    這三天,武陵書院上上下下的各色人等,也都先後來拜見了士頌。


    有的推薦人才,有的推薦著作,有的毛遂自薦,推薦他構思的治國理念。


    能見到士頌的人,多少都是有些名望的人,他們推薦的武陵書院的人才,士頌當然不會客氣。


    雖然說現在自己開始啟用了科舉,但是漢朝保留的“舉孝廉”這種做法,自己也是能接受的。


    畢竟世家門的學識,還是有保障的。反正自己也不會重用這些人,給予一些官職,讓他們為自己的基礎民生政策出力,還是可以的。


    至於想要出版書籍的,士頌當然統一口徑,交給武陵書院去審核,按流程規則辦事。


    而那些“大儒”們口中的各種治理策略,士頌心裏雖然不屑,但是表麵功夫還是做得很到位,畢竟演戲這麽多年了,這點能力還是有的。


    士頌聽取了許多大儒們的建議後,都是統一的態度。


    您的建議很好,但是現在荊州還在發展中,還有許多難民需要安撫民心。何況天下戰亂未休,我們隻能循序漸進,逐步完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招財的小白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招財的小白貓並收藏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