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王允麵色大變,未曾預料到劉協如何察覺到這驚天密謀,慌亂之中跌落塵埃,懇求道:“萬歲,老臣忠貞不渝,可昭日月,請勿信小人間言,何來加害敖將軍之意?”他自問在與和連勾結之事上,已行事低調無比,幾次欲害敖烈,每次事後都能置身事外,未引起絲毫疑竇,可見其城府深藏。


    此行派去接洽和連的使者,乃是心腹侄兒王晨,對王晨寵愛有加的王允怎願相信侄子會背叛自己。


    “尚有詭辭可言?”劉協緩緩歸座,朗朗之聲震殿梁:“罷了,今日便當文武百官之前,剝去你虛偽麵具!宣征北將軍馬超進殿!”人盡皆知,敖烈乃是幽並大都督,掌握北方兵權,而馬超這征北將軍正是隸屬其下,此番進殿,顯然馬超非尋常偏將,而是敖烈的心腹,不然也不會被委以重責。


    此職位,乃敖烈能給予的極高官銜。


    不多時,馬超一身威猛鎧甲,獅盔耀目,英姿挺立殿外。


    不同於文臣武將身著朝服,他身披鐵甲步入大殿,高聲宣告:“微臣馬超,征北將軍,參見陛下!”


    馬超正欲拜叩,卻被劉協阻止:“馬將軍盔甲在身,免禮,但請你把所知之事,告之滿朝公卿。”


    馬超停步,立定身型,陳述起王允派王晨秘密北上,聯姻連共謀呂布反叛,呂布假意答應,暗中卻設局捕獲王晨和和連一事。


    聞之此事,群臣震驚不已。


    他們從沒料想,表麵堂堂正正,口稱憂國憂民的王允,背地裏竟是這般狡猾狠辣,齊齊向王允投去厭惡之色。


    特別是善逢迎者,立刻遠離王允,以此表明立場,撇清與王允的關係。


    王允心底駭浪翻騰,真因竟出自王晨,難怪中部鮮卑敗勢如斯!驚愕之餘,他麵容上不顯一絲陰謀被揭露的懊悔,取而代之的是無邊怒焰。


    顫抖的指指向馬超質問:“與敖將軍隻過節微芥,不曾想他會斤斤計較,教唆你陷害本官!”


    馬超聽罷義憤填膺,欲拔劍出鞘,然而寶劍早被入殿前的手下禁衛沒收。


    而馬超無劍,但王越卻手持利刃。


    劉協也被王允的倒打一耙激怒,挺身抽出王越佩劍,揮刀斷開龍椅,厲聲斥問:“王允,你可還把我這個天子放在眼裏?真當朕孩童無知分辨是非!再不招認,便以刀明理!來人,押解王晨上殿!”


    兩個禁軍押送王晨至大殿中央,將其擲地,橫劍立於一側,靜候指令將王晨斬首示眾。


    一見王晨,王允臉色如死灰。


    他心知此事王晨知之甚詳,若他因懼死說出一切,王家必將家破人亡。


    為了僅存生機,王允急改麵色,痛斥王晨:“逆子,平時對你如同親子,豈知你會聯手外人算計為父,你真是羞煞王家家門!”


    低著頭的王晨反駁:“叔父,我並未故意泄露,且我不願死去,如若不從實話,他們便會殺我。”


    目睹叔侄對峙,劉協料定王允仍舊頑固,不再審問王晨,轉向守衛:“帶和連上前!”


    須臾,曾高居中部鮮卑領袖之位的和連,被如狗般拖至殿上,哪還有往日王者氣概?劉協握王越之劍跨階而下,逼近和連,劍鋒直抵其頸,寒聲道:“朕問你,你答來,或留你一條性命。”得知少年便是大漢天子,且尚存一線生機,和連忙點頭應道:“陛下盡管問,微臣絕不隱瞞!”


    此刻,在劉協連連追問下,和連再次重述馬超所述,甚至更詳實,畢竟他是整個陰謀的親曆者。


    甚至提到原先的圖謀,敖烈滅亡後,呂布和自己南北分控,王允獨掌洛陽,三人構成鐵三角共掌天下之秘密也被他吐露出來。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平日裏王允對王晨過於寵愛,毫不避諱,萬事盡訴於他耳。


    到了北疆,王晨和和連誌趣相投,飲酒取樂之時,竟將陷害敖烈的秘事視為談資泄露,至此和連對王允多數陰謀了如指掌。


    此刻為保命,他也一五一十地揭露出來。


    一年多前,敖烈遭伏擊,沙縣一戰折損兵馬大半,真相至此才從和連的陳述中昭示天下。


    怪不得當時袁紹等人竟敢直接圍攻敖烈,原來是背靠王允的靠山!彼時王允正得寵於劉協,這讓袁紹等人肆無忌憚!也不難解釋,在伏擊失利、宮中流傳消息後,王允竟以維護世家利益為由,竭力為袁紹等人辯解,真相不過是個圈套,針對敖烈布下的陰險之計!


    陶謙傾聽劉備的話語,起先眉心緊鎖,直至中段眉頭微展,顯露出他對話語的認同。


    然而,待他話音落地,舒展的雙眉卻在頃刻間重歸緊張。


    陶謙苦笑一聲,問劉備:“玄德,你在徐州已有不少時日,你說在我們徐州之地,誰配被譽為當世之名仕呢?”


    劉備心中暗暗喜悅陶謙的唿應,一切正按他的策劃順利推進。


    劉備故作深思,提議:“糜竺、糜芳,此兩兄弟雖是富商世家,但在將軍帳下也算賢才,能勝任乎?”陶謙搖頭歎道:“二人善於經商理財,施行政策也是能手,但在軍事之上,實在是力有不逮。”


    聽見這番評價,劉備心中更勝,這就是他要的效果——列舉徐州的顯赫人物,讓陶謙逐一剔除,最後自己毛遂自薦,領軍遠征,以此脫身徐州。


    他又道:“陳元龍智謀過人,是否有統軍之勇呢?”劉備麵露沉思狀,繼續推舉其實並無實戰能力之人。


    陳元龍便是陳登,下邳的名士,以“元龍”為人所知。


    年少即任縣令,治理有方,百姓擁戴。


    陶謙後提拔其為典農校尉,他的父親陳珪,同樣以“漢瑜”之名聞名於徐州。


    父子倆皆精於內政管理,與戰場指揮無緣。


    故陶謙再次搖頭,否認了劉備的提攜建議。


    誠如其所言,徐州之地在漢代並非英雄輩出之地,具備才華者寥寥。


    陶謙缺乏宏圖大誌,隻是固守疆土,因此豪傑皆散,投他處。


    因此,他麾下竟無人擅長領軍征戰。


    劉備連續提名數人後,果見陶謙依次予以否決,他覺得機會已成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為北漢燕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森海如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森海如煙並收藏重生為北漢燕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