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同為西涼子弟,但徐榮對李傕、郭汜二人的行徑深感不滿,故言辭間並無鄉誼之情。
李儒接著道:“張濟此刻坐鎮關中,兵馬精銳,性格耿直,又是張繡的叔父,若能招攬於主公麾下,必為一大助力。”
突然,一聲長歎響起,打斷了眾人討論,賈詡歎道:“各位,我們還是盡早考慮撤軍之事吧。”
李儒和徐榮同時驚訝問道:“何故?”賈詡搖頭道:“功高震主啊。
主公如今鋒芒畢露,難免引來宵小之輩的嫉妒,不出三日,恐怕就會有人在天子麵前詆毀主公。”
聞言,敖烈低頭沉思。
按曆史常理,李傕、郭汜不久將率軍攻入京都,挾持劉協。
然而曆史上,慫恿二人進京的正是賈詡,如今賈詡已歸順自己,不可能再為李傕、郭汜出謀獻策,二人是否還有膽識,難以預料。
再者,曆史記載中,劉協因董卓脅迫遷都長安,才使李傕、郭汜得以輕易攻破。
如今因敖烈的存在,劉協未遷都,都城仍是洛陽,李傕、郭汜想要複製曆史,絕非易事。
然而,曆史的車輪有其規律,敖烈一人無法輕易改變大局,對此,敖烈不得不謹慎對待。
結合賈詡的分析,以王允為首的一眾士族大臣遲早會逼迫敖烈離開洛陽。
一旦敖烈離去,幽州軍也隨之撤離,曹操等人便無留下的理由,那時洛陽兵力空虛,若李傕、郭汜來襲,誰能抵擋?
反複權衡,敖烈未能找到兩全之策,隻好坦誠心憂,期望眾人集思廣益。
賈詡早已預見此慮,且已有對策,但他欲讓李儒展現智謀,故未直言,而是轉向李儒。
李儒領會賈詡的意圖,心中感激不盡,隨即朗聲道:“主公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
目前,我們應盡快爭取張濟,張濟非我軍中人,朝臣對他不會有太多疑慮,讓他鎮守長安,可有效抵禦李傕、郭汜的侵犯。
況且,張濟乃主公師弟張繡之叔,為人正直,值得信賴。”
李儒之計,正中賈詡下懷。
賈詡微笑點頭,表示讚同。
最終,敖烈拍板決定,依李儒之計行事。
是夜,太史慈手持敖烈致張濟的親筆信,連夜出城,疾馳向張濟的營地。
信中,敖烈以晚輩身份勸張濟舉兵效忠朝廷,以他對張濟的了解,張濟定會欣然應允,並不久後率軍來洛陽麵見劉協。
待張濟到來,敖烈便可毫無牽掛地離開了...
月黑風高,太史慈悄然離城之際,王允的司徒府內,卻迎來了一位不請自來的賓客。
司徒府的書齋內,兩張石桌上,兩盞熱氣騰騰的香茗靜靜冒著煙霧,清雅的香氣彌漫整個房間。
然而,王允與來者的對話,卻絲毫沒有這份寧靜的氛圍。\"
閣下可是袁紹麾下的謀士審配?\"王允未抬眼,穩坐太師椅中,語氣平淡地問道。
對麵的中年儒士淡然一笑,自報家門:\"在下正是袁車騎帳下的審配。\"
王允端起茶盞輕抿一口,不露聲色地問:\"原來是審謀士,深夜來訪,所為何事?\"
審配從容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王允,言道:\"家主袁車騎有書信一封,司徒大人一看便知其意。\"
王允不慌不忙地拆開袁紹親筆的信函,初時僅是匆匆一瞥,但隨著信中內容深入,他的目光逐漸被吸引,臉上顯露出驚訝之色,認真讀了起來。
審配在一旁察言觀色,看出王允已被信中內容觸動,微笑著端起茶盞,愜意地品味著香茗。
顯然,審配早已知曉信中的內容。
信中,袁紹先是對王允大肆恭維,再指出王允如今的尷尬處境——位高權重卻被敖烈、曹操等人搶盡風頭,使得他在平亂之戰中無所建樹,難免會遭天子冷落。
這些話語深深觸動了王允,沒錯,自敖烈入京,董卓被殺,劉協對他言聽計從,不再如從前般禮遇有加,這一切都因敖烈而起,加上貂蟬之事,王允可謂賠了義女又折兵,顏麵盡失,提及敖烈,恨意如潮。
不知不覺間,王允已被袁紹的言論所牽引。
接著,袁紹話鋒一轉,指責敖烈故意挑撥諸侯間的矛盾,將原本和睦的聯盟分裂為兩派,背信棄義至極,更利用詭計奇襲洛陽,蒙蔽天子,使天子誤以為隻有敖烈、曹操等人是忠臣,利用諸侯的忠誠之心,玩弄於股掌之間。
袁紹將所有能想到的罪名都扣在敖烈頭上,以此表達對他的不滿,至於真相如何,袁紹並未深究。
說完對敖烈的不滿,袁紹又在信中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敖烈兵強馬壯,日後必自立為王,成為朝廷的一大隱患,或許就是下一個董卓。
並詢問王允的看法,如何製約敖烈。
信末,袁紹再次對王允大加讚賞,期待他早日做出決定。
看完信,王允長舒一口氣,抬眼看向審配,眼中的漫不經心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陰霾。
審配從王允的眼神中,看出他對敖烈的恨意已深入骨髓。
果然,王允沉默片刻後開口:\"敖烈仗著些許僥幸立功,囂張跋扈,實乃可恨。
還請審謀士迴複袁車騎,王允願在朝中為袁車騎撐腰,隻是不知事成之後,王允能得到何等迴報?\"
老奸巨猾!審配心中暗罵,明明想驅逐敖烈,卻裝作幫袁紹的模樣,還索要好處!但這早在審配前來之前,已在預料之中,袁紹也賦予他臨機決斷的權力,讓他相機行事。
審配緩緩道:\"事成之後,袁車騎在外,王司徒在內,共掌朝政,如何?\"
王允眼中精光一閃,猛地一拍案幾,狡黠笑道:\"好!就這麽說定了。\"
在他看來,解決敖烈後,其他人對他構不成威脅,那時他位居三公高位,掌控朝政,借天子之名罷免袁紹,袁紹又能如何?
審配也笑了,向王允拱手道:\"願王司徒與我家主合作愉快。\"
李儒接著道:“張濟此刻坐鎮關中,兵馬精銳,性格耿直,又是張繡的叔父,若能招攬於主公麾下,必為一大助力。”
突然,一聲長歎響起,打斷了眾人討論,賈詡歎道:“各位,我們還是盡早考慮撤軍之事吧。”
李儒和徐榮同時驚訝問道:“何故?”賈詡搖頭道:“功高震主啊。
主公如今鋒芒畢露,難免引來宵小之輩的嫉妒,不出三日,恐怕就會有人在天子麵前詆毀主公。”
聞言,敖烈低頭沉思。
按曆史常理,李傕、郭汜不久將率軍攻入京都,挾持劉協。
然而曆史上,慫恿二人進京的正是賈詡,如今賈詡已歸順自己,不可能再為李傕、郭汜出謀獻策,二人是否還有膽識,難以預料。
再者,曆史記載中,劉協因董卓脅迫遷都長安,才使李傕、郭汜得以輕易攻破。
如今因敖烈的存在,劉協未遷都,都城仍是洛陽,李傕、郭汜想要複製曆史,絕非易事。
然而,曆史的車輪有其規律,敖烈一人無法輕易改變大局,對此,敖烈不得不謹慎對待。
結合賈詡的分析,以王允為首的一眾士族大臣遲早會逼迫敖烈離開洛陽。
一旦敖烈離去,幽州軍也隨之撤離,曹操等人便無留下的理由,那時洛陽兵力空虛,若李傕、郭汜來襲,誰能抵擋?
反複權衡,敖烈未能找到兩全之策,隻好坦誠心憂,期望眾人集思廣益。
賈詡早已預見此慮,且已有對策,但他欲讓李儒展現智謀,故未直言,而是轉向李儒。
李儒領會賈詡的意圖,心中感激不盡,隨即朗聲道:“主公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
目前,我們應盡快爭取張濟,張濟非我軍中人,朝臣對他不會有太多疑慮,讓他鎮守長安,可有效抵禦李傕、郭汜的侵犯。
況且,張濟乃主公師弟張繡之叔,為人正直,值得信賴。”
李儒之計,正中賈詡下懷。
賈詡微笑點頭,表示讚同。
最終,敖烈拍板決定,依李儒之計行事。
是夜,太史慈手持敖烈致張濟的親筆信,連夜出城,疾馳向張濟的營地。
信中,敖烈以晚輩身份勸張濟舉兵效忠朝廷,以他對張濟的了解,張濟定會欣然應允,並不久後率軍來洛陽麵見劉協。
待張濟到來,敖烈便可毫無牽掛地離開了...
月黑風高,太史慈悄然離城之際,王允的司徒府內,卻迎來了一位不請自來的賓客。
司徒府的書齋內,兩張石桌上,兩盞熱氣騰騰的香茗靜靜冒著煙霧,清雅的香氣彌漫整個房間。
然而,王允與來者的對話,卻絲毫沒有這份寧靜的氛圍。\"
閣下可是袁紹麾下的謀士審配?\"王允未抬眼,穩坐太師椅中,語氣平淡地問道。
對麵的中年儒士淡然一笑,自報家門:\"在下正是袁車騎帳下的審配。\"
王允端起茶盞輕抿一口,不露聲色地問:\"原來是審謀士,深夜來訪,所為何事?\"
審配從容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王允,言道:\"家主袁車騎有書信一封,司徒大人一看便知其意。\"
王允不慌不忙地拆開袁紹親筆的信函,初時僅是匆匆一瞥,但隨著信中內容深入,他的目光逐漸被吸引,臉上顯露出驚訝之色,認真讀了起來。
審配在一旁察言觀色,看出王允已被信中內容觸動,微笑著端起茶盞,愜意地品味著香茗。
顯然,審配早已知曉信中的內容。
信中,袁紹先是對王允大肆恭維,再指出王允如今的尷尬處境——位高權重卻被敖烈、曹操等人搶盡風頭,使得他在平亂之戰中無所建樹,難免會遭天子冷落。
這些話語深深觸動了王允,沒錯,自敖烈入京,董卓被殺,劉協對他言聽計從,不再如從前般禮遇有加,這一切都因敖烈而起,加上貂蟬之事,王允可謂賠了義女又折兵,顏麵盡失,提及敖烈,恨意如潮。
不知不覺間,王允已被袁紹的言論所牽引。
接著,袁紹話鋒一轉,指責敖烈故意挑撥諸侯間的矛盾,將原本和睦的聯盟分裂為兩派,背信棄義至極,更利用詭計奇襲洛陽,蒙蔽天子,使天子誤以為隻有敖烈、曹操等人是忠臣,利用諸侯的忠誠之心,玩弄於股掌之間。
袁紹將所有能想到的罪名都扣在敖烈頭上,以此表達對他的不滿,至於真相如何,袁紹並未深究。
說完對敖烈的不滿,袁紹又在信中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敖烈兵強馬壯,日後必自立為王,成為朝廷的一大隱患,或許就是下一個董卓。
並詢問王允的看法,如何製約敖烈。
信末,袁紹再次對王允大加讚賞,期待他早日做出決定。
看完信,王允長舒一口氣,抬眼看向審配,眼中的漫不經心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陰霾。
審配從王允的眼神中,看出他對敖烈的恨意已深入骨髓。
果然,王允沉默片刻後開口:\"敖烈仗著些許僥幸立功,囂張跋扈,實乃可恨。
還請審謀士迴複袁車騎,王允願在朝中為袁車騎撐腰,隻是不知事成之後,王允能得到何等迴報?\"
老奸巨猾!審配心中暗罵,明明想驅逐敖烈,卻裝作幫袁紹的模樣,還索要好處!但這早在審配前來之前,已在預料之中,袁紹也賦予他臨機決斷的權力,讓他相機行事。
審配緩緩道:\"事成之後,袁車騎在外,王司徒在內,共掌朝政,如何?\"
王允眼中精光一閃,猛地一拍案幾,狡黠笑道:\"好!就這麽說定了。\"
在他看來,解決敖烈後,其他人對他構不成威脅,那時他位居三公高位,掌控朝政,借天子之名罷免袁紹,袁紹又能如何?
審配也笑了,向王允拱手道:\"願王司徒與我家主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