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過兩個小山頭,又行了數裏,見路徑漸漸促狹,山上積雪漸漸厚起來,雲霧騰騰,向上的山徑陡峭,幾近仰視。這時周天一似乎聽到似有琴聲傳來,山幽霧隱,琴聲和正,令人駐足。
眾人休整了半個時辰,再走裏許,隻見前麵是個狹窄的隘口,真個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處。
十幾層陡峭的石階之上,有一平台上綽立二位守山的童子攔路問話:“我等失禮了!請問諸位貴客進山何為?我奉乃師之命,來者非請勿入!還請諸位迴身吧。”
周天一抱拳施禮:“我等欲往河南境界,須翻過此山才行。還請向貴地借道。不勝感激。”
一名童子道:“下山之後往南走,繞過此山,轉而向東走二百裏乃官道大路直通東京汴梁。還請貴客下山去吧。”
周天一再三謙讓:“非是我不走官道,而是此山之下,數十裏不見人煙。我等護送一位重傷的少林高僧,實不敢耽擱時日。況少林高僧需要將養,繞路而行,也要翻過幾座山,還會多走十幾日的路程。還請山主通融。”
那童子仔細看處,隻見采郎背上一名虛弱的少林寺受戒僧人,麵色蒼白,雙腿已然失去,還包紮著傷布。
此時從生和尚緩緩道:“少林清引大師座下弟子從生,向貴寶地主人叨擾。”
兩名童子商議之後,其中一人道:“請諸位暫於台階之上稍息,且待我稟明家師。”
這時采郎的肚子嘰裏呱啦餓的直叫,也不敢將從生和尚放下來,因為那石階太過陡峭,恐其跌落。
周天一向留守的童子道:“主人家!我聽這山後有琴聲傳來,雖然我周某人鍾呂不分,音律不識,倒也聽過不少軍中豪客擊笳彈琴。都不如這琴音聽起來純正,聞之覺轉折之處無一絲毫的停滯澀塞,似有圓融之處能有昂揚之力轉接,似有高亢之處能有激蕩暗藏,卻始終琴音綿柔,似乎在按壓豪氣。我一路上山走來已經聽到這琴聲約一個時辰,這琴音絲毫未有中歇,反而悠遠綿長之意更增,似是有人在長訴心事。這撫琴之人定時個內力高手,否則斷不然能已低柔琴音傳送整座山,更何況是山下亦聽起來宛若在耳,且如此長時間不停不歇。像這樣的內力如大江東流不廢日夜。這樣彈下去,我看就像劉玄德見孔明,交談起來廢寢忘食不知停歇,三日三夜不止。”
那守山童子聽完哈哈大笑:“什麽劉玄德見孔明談個三日三夜啊。哈哈,不知道哪裏來個小子,放他和隨從進山之後,竟是十餘日賴著不走,就在九雲庵前彈琴飲酒,有時笑有時罵,有時又哀求家師。這不嘛!中午酒足飯飽又彈起來了,彈了二個多時辰了。有一點你倒是說對了,家師暗地也給我們說這小子內力渾厚綿長。讓我們不要擅自惹他。”
采郎嘿然大笑:“一個年輕人又哭又笑!莫不是個瘋人麽?”
那童子接話:“倒不是個瘋子!是又瘋又狂!乃是個狂人!”
約一盞茶時間,前去稟問的童子返迴道:“家師說了,如此寒冷天氣,既然有少林高僧落難,還請上山喝茶。諸位還請與山上庵外客舍休息。隨我上山吧。”
諸人隨著那童子拾階而上,因為背著從生和尚,大家腳步放的就慢了。一路上彎彎折折,高高低低,竟走了約小半個時辰才望見一座山峰半山間有一處大庵院。路上有不少消息機關,都是被那童子關閉。
周天一讚道:“主人家!你雖然年幼,輕功倒是不俗啊!方才你往來請示尊師,往來也就一盞茶不到,如今我們這眾人走了這許久。非輕功絕佳者,不能如此。你的功夫已然如此,那尊師的功夫,想來必令人仰止!”
那童子哈哈一笑,神色恬然:“無它,惟路熟罷了。每日裏這山上山下少說也跑個二十個來迴。我這算什麽輕功啊,未及家師門庭呢。尊客謬讚了。你聽那彈琴的小子,他的輕功才算是高妙呢!”
這時那琴聲悠悠揚揚的飄來,,逐漸變得清幽起來。
諸人登上最後幾個石階,陡見一大片平坦之地,一座大庵直麵來者,中楹橫楣三個大字:九雲庵。
說是庵,實乃一座三層樓閣的庵觀式大宅院。庵前錯落的分布著十餘珠環抱粗細的大鬆柏和其它綠植。尤其庵前十大株臘梅迎風而綻。紅臘梅黃臘梅顏色各異,於這淩冽冬季,生機勃發。
左首一個二十歲模樣的男子白衣素巾,長相清矍而俊秀,踞坐撫琴。男子身後四名家仆模樣,兩老兩童。兩童子正在煮茶。另外還有兩個童子遠遠的正在燉煮吃食,還一邊往砂鍋裏放各類佐味,生怕煙火氣熏到了白衣青年。
男子背後兩老者凝立巋然。雖是家仆模樣,但是神采奕奕,眼中精光四射。
右首一排客舍門前,也有兩名中年人和一名孩童。其中一名三十餘歲的錦衣中年人也是踞坐木幾之前,身前也擺著一張古琴,兩隻手卻按在弦上引而不發,如凝聽如入定。
另外一名三十餘歲的灰衣中年人坐在石墩之上,身旁一條石案,手中酒碗一飲而盡,隨手放在石案上。石案上擺著三個酒壇和幾個酒碗。三個壇子都已經開了封。
灰衣人身邊一名十一二歲的小孩子起身捧起酒壇將酒碗為灰衣人斟滿,然後又迴身坐在灰衣人身前的小馬紮上。
周天一此時聞到那酒香殊異,別有風味。金鱗和采郎隨知客童子至客舍安頓從生和尚,換藥洗傷,準備吃食。
而周天一自己卻禁不住酒香,上前緩步走到灰衣中年人身旁,剛想張口討酒喝,又恐語聲驚擾了那兩位靜坐彈琴的雅士,便做了個討酒的手勢。
那灰衣人看出周天一的尷尬,大聲道:“壯士請坐,同飲同飲。我一個人坐著喝酒喝了兩天了。雖有好酒不得同飲者,豈不為憾!有壯士來同飲,再好不過!小良子!斟酒。”
那灰衣人身前的小孩子馬上起身應道:“嗯~~好的!師父!”起身斟酒。
周天一一聽這小夥子說話,語聲中一股酸勁兒透骨,濃重的山西味兒鑽入耳朵。心道:“這裏正是山西和河南交界地界兒,想是山西來的孩子。”
那小良子拿起一個酒碗擺好,斟滿一碗:“嗯~~~壯士請飲酒!多謝壯士陪我師父喝酒,無奈今天的下酒菜已經被我師父吃完了,待晚些時候,我再向主人家討些。如今主人家大門緊閉,您將就些。”說完抱著壇子,站立不動。
周天一望了望緊閉著的九雲庵庵門,自忖可能主人家不想見外客。
周天一輕聲道:“小兄弟,您請坐啊,我這討酒的人哪有還擺譜端架子的。”
小良子呲牙一笑:“嗯~~~你能陪我師父喝酒,他高興了,我也就高興了。為了我師父能高興,我理當好好伺候。愛酒之人聞了此酒,必是要再喝的。我一看您循著酒味兒就過來了,我一猜您就是個愛酒之人。勢必要多飲上幾杯。我師父勢必反複命我斟酒。我站在這裏也是免得我反複起身了不是。嗯~~~您喝,您喝,喝起!喝起!我師父就說這是天下少有的好酒,我師父向來說話都是對的。我給您打賭,您喝完這一碗,要是覺得這酒不好喝,我就把酒全賠給你。”
灰衣人哈哈一笑:“臭小子!天天就是你會貧嘴。不好喝的酒賠給愛酒之人,對方豈能喜悅?這壯士一見之下,就知道非是常人。你第一次與人見麵,就如此沒大沒小耍貧打趣,小心打屁股啊。”
灰衣人言語之中對小良子的疼愛之意溢於言表,既而又道:“壯士盡管大聲說話就是,這裏主人家也是女中豪傑,不會見怪。你更不消怕打擾這二個彈琴的強驢,他們耳朵中沒有別的聲音。自從我和我這師弟上山兩天了,他倆這樣彈了兩天了,跟聾啞一樣,哪裏有喝酒痛快!”
周天一覺得這小良子極為機靈詼諧,便仔細看了他一遍。那小良子狡黠的眼神中透著神采,細看他麵容時,周天一忍不住粲然一笑。
隻見那小良子:青綢長衫外罩著皮裘,倒也略帶華麗,可是這小良子就是不好好穿,都能看到有一個扣子都扣錯了扣眼兒,還有兩個扣子根本就沒扣。還是個溜肩膀兒,看起來兩肩斜垮垮的一高一低。兩條長腿細長的像仙鶴腿兒,隻是那長相麵容倒是真的太過醜陋,紫麵皮像羊肝一樣的色兒,大片牙,小小的年紀都黑了牙根,鼻子不大還帶著點兒鷹鉤彎兒,眼睛不大眼角還向下耷拉著。
最令周天一驚奇的是,這個小良子那兩道眉毛,白刷刷的。
周天一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白眉毛的孩子!
眾人休整了半個時辰,再走裏許,隻見前麵是個狹窄的隘口,真個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處。
十幾層陡峭的石階之上,有一平台上綽立二位守山的童子攔路問話:“我等失禮了!請問諸位貴客進山何為?我奉乃師之命,來者非請勿入!還請諸位迴身吧。”
周天一抱拳施禮:“我等欲往河南境界,須翻過此山才行。還請向貴地借道。不勝感激。”
一名童子道:“下山之後往南走,繞過此山,轉而向東走二百裏乃官道大路直通東京汴梁。還請貴客下山去吧。”
周天一再三謙讓:“非是我不走官道,而是此山之下,數十裏不見人煙。我等護送一位重傷的少林高僧,實不敢耽擱時日。況少林高僧需要將養,繞路而行,也要翻過幾座山,還會多走十幾日的路程。還請山主通融。”
那童子仔細看處,隻見采郎背上一名虛弱的少林寺受戒僧人,麵色蒼白,雙腿已然失去,還包紮著傷布。
此時從生和尚緩緩道:“少林清引大師座下弟子從生,向貴寶地主人叨擾。”
兩名童子商議之後,其中一人道:“請諸位暫於台階之上稍息,且待我稟明家師。”
這時采郎的肚子嘰裏呱啦餓的直叫,也不敢將從生和尚放下來,因為那石階太過陡峭,恐其跌落。
周天一向留守的童子道:“主人家!我聽這山後有琴聲傳來,雖然我周某人鍾呂不分,音律不識,倒也聽過不少軍中豪客擊笳彈琴。都不如這琴音聽起來純正,聞之覺轉折之處無一絲毫的停滯澀塞,似有圓融之處能有昂揚之力轉接,似有高亢之處能有激蕩暗藏,卻始終琴音綿柔,似乎在按壓豪氣。我一路上山走來已經聽到這琴聲約一個時辰,這琴音絲毫未有中歇,反而悠遠綿長之意更增,似是有人在長訴心事。這撫琴之人定時個內力高手,否則斷不然能已低柔琴音傳送整座山,更何況是山下亦聽起來宛若在耳,且如此長時間不停不歇。像這樣的內力如大江東流不廢日夜。這樣彈下去,我看就像劉玄德見孔明,交談起來廢寢忘食不知停歇,三日三夜不止。”
那守山童子聽完哈哈大笑:“什麽劉玄德見孔明談個三日三夜啊。哈哈,不知道哪裏來個小子,放他和隨從進山之後,竟是十餘日賴著不走,就在九雲庵前彈琴飲酒,有時笑有時罵,有時又哀求家師。這不嘛!中午酒足飯飽又彈起來了,彈了二個多時辰了。有一點你倒是說對了,家師暗地也給我們說這小子內力渾厚綿長。讓我們不要擅自惹他。”
采郎嘿然大笑:“一個年輕人又哭又笑!莫不是個瘋人麽?”
那童子接話:“倒不是個瘋子!是又瘋又狂!乃是個狂人!”
約一盞茶時間,前去稟問的童子返迴道:“家師說了,如此寒冷天氣,既然有少林高僧落難,還請上山喝茶。諸位還請與山上庵外客舍休息。隨我上山吧。”
諸人隨著那童子拾階而上,因為背著從生和尚,大家腳步放的就慢了。一路上彎彎折折,高高低低,竟走了約小半個時辰才望見一座山峰半山間有一處大庵院。路上有不少消息機關,都是被那童子關閉。
周天一讚道:“主人家!你雖然年幼,輕功倒是不俗啊!方才你往來請示尊師,往來也就一盞茶不到,如今我們這眾人走了這許久。非輕功絕佳者,不能如此。你的功夫已然如此,那尊師的功夫,想來必令人仰止!”
那童子哈哈一笑,神色恬然:“無它,惟路熟罷了。每日裏這山上山下少說也跑個二十個來迴。我這算什麽輕功啊,未及家師門庭呢。尊客謬讚了。你聽那彈琴的小子,他的輕功才算是高妙呢!”
這時那琴聲悠悠揚揚的飄來,,逐漸變得清幽起來。
諸人登上最後幾個石階,陡見一大片平坦之地,一座大庵直麵來者,中楹橫楣三個大字:九雲庵。
說是庵,實乃一座三層樓閣的庵觀式大宅院。庵前錯落的分布著十餘珠環抱粗細的大鬆柏和其它綠植。尤其庵前十大株臘梅迎風而綻。紅臘梅黃臘梅顏色各異,於這淩冽冬季,生機勃發。
左首一個二十歲模樣的男子白衣素巾,長相清矍而俊秀,踞坐撫琴。男子身後四名家仆模樣,兩老兩童。兩童子正在煮茶。另外還有兩個童子遠遠的正在燉煮吃食,還一邊往砂鍋裏放各類佐味,生怕煙火氣熏到了白衣青年。
男子背後兩老者凝立巋然。雖是家仆模樣,但是神采奕奕,眼中精光四射。
右首一排客舍門前,也有兩名中年人和一名孩童。其中一名三十餘歲的錦衣中年人也是踞坐木幾之前,身前也擺著一張古琴,兩隻手卻按在弦上引而不發,如凝聽如入定。
另外一名三十餘歲的灰衣中年人坐在石墩之上,身旁一條石案,手中酒碗一飲而盡,隨手放在石案上。石案上擺著三個酒壇和幾個酒碗。三個壇子都已經開了封。
灰衣人身邊一名十一二歲的小孩子起身捧起酒壇將酒碗為灰衣人斟滿,然後又迴身坐在灰衣人身前的小馬紮上。
周天一此時聞到那酒香殊異,別有風味。金鱗和采郎隨知客童子至客舍安頓從生和尚,換藥洗傷,準備吃食。
而周天一自己卻禁不住酒香,上前緩步走到灰衣中年人身旁,剛想張口討酒喝,又恐語聲驚擾了那兩位靜坐彈琴的雅士,便做了個討酒的手勢。
那灰衣人看出周天一的尷尬,大聲道:“壯士請坐,同飲同飲。我一個人坐著喝酒喝了兩天了。雖有好酒不得同飲者,豈不為憾!有壯士來同飲,再好不過!小良子!斟酒。”
那灰衣人身前的小孩子馬上起身應道:“嗯~~好的!師父!”起身斟酒。
周天一一聽這小夥子說話,語聲中一股酸勁兒透骨,濃重的山西味兒鑽入耳朵。心道:“這裏正是山西和河南交界地界兒,想是山西來的孩子。”
那小良子拿起一個酒碗擺好,斟滿一碗:“嗯~~~壯士請飲酒!多謝壯士陪我師父喝酒,無奈今天的下酒菜已經被我師父吃完了,待晚些時候,我再向主人家討些。如今主人家大門緊閉,您將就些。”說完抱著壇子,站立不動。
周天一望了望緊閉著的九雲庵庵門,自忖可能主人家不想見外客。
周天一輕聲道:“小兄弟,您請坐啊,我這討酒的人哪有還擺譜端架子的。”
小良子呲牙一笑:“嗯~~~你能陪我師父喝酒,他高興了,我也就高興了。為了我師父能高興,我理當好好伺候。愛酒之人聞了此酒,必是要再喝的。我一看您循著酒味兒就過來了,我一猜您就是個愛酒之人。勢必要多飲上幾杯。我師父勢必反複命我斟酒。我站在這裏也是免得我反複起身了不是。嗯~~~您喝,您喝,喝起!喝起!我師父就說這是天下少有的好酒,我師父向來說話都是對的。我給您打賭,您喝完這一碗,要是覺得這酒不好喝,我就把酒全賠給你。”
灰衣人哈哈一笑:“臭小子!天天就是你會貧嘴。不好喝的酒賠給愛酒之人,對方豈能喜悅?這壯士一見之下,就知道非是常人。你第一次與人見麵,就如此沒大沒小耍貧打趣,小心打屁股啊。”
灰衣人言語之中對小良子的疼愛之意溢於言表,既而又道:“壯士盡管大聲說話就是,這裏主人家也是女中豪傑,不會見怪。你更不消怕打擾這二個彈琴的強驢,他們耳朵中沒有別的聲音。自從我和我這師弟上山兩天了,他倆這樣彈了兩天了,跟聾啞一樣,哪裏有喝酒痛快!”
周天一覺得這小良子極為機靈詼諧,便仔細看了他一遍。那小良子狡黠的眼神中透著神采,細看他麵容時,周天一忍不住粲然一笑。
隻見那小良子:青綢長衫外罩著皮裘,倒也略帶華麗,可是這小良子就是不好好穿,都能看到有一個扣子都扣錯了扣眼兒,還有兩個扣子根本就沒扣。還是個溜肩膀兒,看起來兩肩斜垮垮的一高一低。兩條長腿細長的像仙鶴腿兒,隻是那長相麵容倒是真的太過醜陋,紫麵皮像羊肝一樣的色兒,大片牙,小小的年紀都黑了牙根,鼻子不大還帶著點兒鷹鉤彎兒,眼睛不大眼角還向下耷拉著。
最令周天一驚奇的是,這個小良子那兩道眉毛,白刷刷的。
周天一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白眉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