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韃靼人入侵的消息越來越多,越來越混亂。

    前兩天朝廷傳出消息,說是平安節度使雲光上奏,在平安州跟韃靼人大戰,殺敵八千餘人,繳獲戰馬牛羊無數。

    第二天,鎮守山水關的的東平王文定河上奏,在山水關外,跟韃靼人血戰一天一夜,殺敵一萬五千餘人,繳獲牲畜無數。

    這兩個消息,讓皇上和大臣們非常高興,立刻昭告天下。

    神京城的人們聽到了這個消息,精神振奮,紛紛讚頌雲光和文定河。不少人認為他們是扭轉乾坤,救民於水火的中流砥柱。

    甚至有人提議,要給兩人修建長生祠,享受供奉。

    這個消息剛剛傳開不久,就傳來了壞消息,說韃靼大軍和莫古大軍已經進逼到了沙河,距離京城不到二百裏。

    兩隻大軍加一起,一共有十二萬多人。

    這個人數,跟他們出發時候的人數,幾乎一模一樣。

    與此同時,也傳出了不少質疑的聲音。

    說文定河和雲光根本就沒跟韃靼人正經交戰,至於說消滅多少韃靼人,繳獲了多少牲畜,更是子虛烏有。

    他們甚至殺了一些漢地邊民充數,純粹就是殺良冒功。

    從莫古草原到沙河,這一路上將近一千裏。韃靼人和莫古人根本就沒遇到像樣的抵抗。

    沿途的關隘和城池,都龜縮不出,就讓韃靼人和莫古人大搖大擺地深入內地,肆意燒殺搶掠。

    消息很混亂,但京城裏的動蕩是實實在在的。

    糧價已經開始大幅度上漲,即使兵馬司一再幹預,也阻止不了。

    城裏的一些宗室外戚和有錢人,開始大量南逃,試圖躲避戰亂。

    人口的外逃,證明了人們對於能否保住京城,已經沒有了信心。

    終於,確切的消息傳來。

    韃靼人的先頭大軍,已經到了清河,距離京城隻有幾十裏。

    這段時間裏,對於如何對付韃靼人,大臣們幾乎天天吵架。

    有說堅決抵抗的,有說議和的,還有人說和親的,給錢的等等。、

    等到得知韃靼人到了清河的時候,大臣們終於不再爭吵。最後達成一致意見,堅決抵抗,不議和,不給錢,不和親,不割地。

    但是,對於如何抵抗韃靼,人們仍然有爭論。

    盛隆天子終於不耐煩,決定派出兵部尚書關挺之統籌各路兵馬,打退韃靼和莫古人。

    此時,聚集在京城和周邊地區的大德兵馬,已經超過二十萬人。加上東平王、西寧王、雲光的兵馬,達到了二十五萬多人。

    據說這些兵馬都是各地的精銳之師,在人數上又占有絕對優勢,幾乎所有的人都很樂觀,認為打敗敵人毫無懸念。

    就連京城的百姓,也因此輕鬆下來。糧價也應聲下跌,幾乎迴複到了原來的水平。

    隻是有一點,從南方來的糧食,幾乎已經斷絕,糧商的手裏,也沒有多少餘糧。如果時間久了,不能及時補充,京城就有斷糧的危險。

    不過人們都比較樂觀,認為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趕走韃靼人。

    就連朝廷都從開始的驚慌中鎮定下來,對於打敗韃靼人充滿了樂觀情緒。

    水月寺饅頭作坊。

    水月寺和作坊裏的人,基本上都撤走了,此時隻剩下賈瑞、妙玉、張老財,外加陳奎、金環、銀環幾個人。

    他們最後檢查了一遍水月寺和作坊,此刻正往城裏走,準備撤迴城裏。

    “在這裏呆了這麽久,還真有些舍不得這裏呢。”

    張老財感慨道。

    以前在流民營裏,是這個作坊給了他們安身立命的場所。

    在這裏,他們一家家人吃得飽,住的暖,還能賺一些銀子,有了一些積蓄。

    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在這裏安心啊。

    可恨的韃靼人,竟然不讓他們過這種平靜安定的生活,真是可惡。

    但是韃靼人就要來了,也不得不離開這裏。

    妙玉看著作坊,也不禁感慨萬千。

    “唉,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迴來。韃靼人會不會來這裏,能不能一把火把這裏燒了。”

    “算了,別想那麽多,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迴來的,走吧。若是遇上韃靼人,可就麻煩了。”

    賈瑞也隻能這樣安慰他們。

    他也不知道韃靼人究竟能呆多久。

    跟大部分人的樂觀相反,賈瑞其實比較悲觀。這一仗即使打勝了,大德也必將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不是大德沒人,也不是沒有兵馬,而是大德的兵馬不團結,文武官員都各打各的小算盤。

    如果皇上領導得力,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官兵同心同德,哪裏至於讓十來萬兵馬長驅直入,直逼京城?

    可笑的是,現在上上下下竟然還彌漫著一股樂觀情緒,認為不用費多大勁兒,就能打敗韃靼人和莫古人。

    要是真有那個本事,在路上就解決了問題,還用等到兵臨城下的時候?

    一路上都是逃難的人,有人騎著馬、驢、駱駝,有的人坐車,更多的人步行。紛紛向城裏逃去。

    人們臉上的表情,嚴肅、呆板、絕望,一些女人臉上甚至帶著淚水。更有一些孩子,一邊走一邊嚎叫,惹來大人的聲聲訓斥。

    城門口,巡城把總的人正在檢查行人的路引。

    說是檢查,其實根本就檢查不過來。

    不少地方地方官和裏正都逃命去了,哪裏還有人給開什麽路引。

    有路引的進去,沒有路引的,也擠了進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雖然增加了士兵,也管不過來。

    因為賈瑞穿著官服,守門的兵丁差不多都認識他,一行人順利地進城。

    城裏也到處都是人,不少外地人來到城裏,也沒地方住,流民營早就滿了。這些人就隻好住在路邊的空地上。

    好一些的,有人騰出了住房,有的人自己帶了帳篷,或者搭了窩棚。

    更多的人,隻能呆在露天地,能有一套被褥就是好的。

    戶部開始救濟流民,架設了大鍋,開始施粥。

    五城兵馬司、巡捕營、順天府、宛平縣、大興縣的衙役,則來迴巡邏,維持秩序。

    “妙玉,叫陳奎送你們迴去吧,衙門裏還有些事情,我就不送你們迴去。記住了,就在府裏呆著,不要輕易出府,更不要出城。”

    “我知道了,你何時迴去?”

    “如今事情多,這段時間就不迴去了。”

    “你放心,我不會出來走動,就在府裏呆著,正好跟姑娘們在一起。”

    妙玉放下車簾,隨即又撩了起來。

    “瑞大哥,若是出城跟韃靼人打仗,自己多加小心,千萬不要逞能。性命要緊。”

    “好,我知道了。”

    “你記住了,我跟你合夥兒做生意,還等著你幫我賺錢呢。”

    “妙玉放心,我福大命大,不會有事的。”

    “我就等著你平安迴來,到時候咱們一塊兒到迴到饅頭作坊去。”

    “好,一言為定,走吧。”

    “千萬小心。”

    妙玉勉強做出笑臉,放下了車簾。

    看著妙玉的車遠去,賈瑞心裏不禁有些溫暖。

    妙玉其實還是很關心我的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野心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遍地滄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遍地滄桑並收藏紅樓野心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