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崇禎很是抄了幾波家,雖然積累了千萬兩白銀,可是……
不過幾個月時間,這些銀子就如同海水一樣,嘩嘩嘩的流光了。
果真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不當皇帝不知道銀子不經花。
魏忠賢等人剛從西北迴來,又帶走了一波糧食去救災。趙率教去救援察哈爾也帶走了許多物質,而為了能維持大明錢莊的正常運轉,儲備銀子更是不可少。
崇禎又變成了窮光蛋!
清晨,這是崇禎最愛的時刻,因為這個時間段最涼爽,乾清宮裏的崇禎早早就已經起床了。
先是飲下一杯木犀露,接著小宮女們搬來許多高檔洗漱用品,還有柳木牙刷,特製牙粉等玩意。
崇禎根本就不用動,自有小宮女幫他洗漱好,接著這些小宮女們又輕輕柔柔的幫他穿戴朝服冠冕。
今天是大朝會,崇禎穿戴的也便特別隆重,裏三層外三層的包裹著,氣勢倒是有了,但是……特麽太熱了啊。
就算有小宦官不停的給他打扇子,也熱!
熱氣騰騰的崇禎來到上朝的地方,文武百官早就等候多時了,相比於崇禎的熱氣騰騰,這幫子大臣倒挺悠閑的。
沒辦法……
明朝的大臣整體年齡都挺大的,一個個陽氣不足,他們壓根就不怕熱,大病初愈的張唯閑甚至還弄了個小薄襖穿裏麵。
大朝會,禮節自然複雜些,等大臣們山唿完了萬歲,才開始奏事。
溫體仁上前,躬身道,“啟稟陛下,近日南方諸省連發大水,水勢千裏,一發而不可收拾,無數村莊城鎮還有田地被毀,無數災民無家可歸,各省官員紛紛懇求朝廷能夠撥下錢糧救災。”
崇禎頭疼……
又是要錢要糧的。
崇禎現在手頭是真沒錢啊,他看向方嶽貢,“方卿,戶部庫房還有多少銀兩?可否支出一部分錢糧用來救災?”
方嶽貢本來頭紮的低低的,他見崇禎點名了,本來不想站出來的他,隻得硬著頭皮站了出來,“啟稟陛下,戶部錢糧不足百萬兩,還有這個月官員的俸祿沒發呢!”
百萬兩白銀聽著挺多的,可是方正嶽卻要靠這些銀錢操持偌大一個王朝,也確實不容易。
如今稅收製度雖然定了,可是真正落實的地方並不多,戶部根本就收不來什麽稅。
崇禎也就學萬曆,靠著太監收了不少商人的銀子上來,就這樣早就惹的天怒人怨了。
如今大明朝的商人文化水平高,玩起筆杆子來比文人還溜,有些甚至自吹儒商。
這幫儒商將對崇禎的怨恨統統發泄到了紙上,東南沿海等地到處都是崇禎的各種風流豔史,畫刊書籍等,自然這些個畫刊書籍裏麵的東西全部都是少兒不宜的。
甚至偷偷流傳到了京城裏。
普通老百姓雖然挺崇拜崇禎的,畢竟這位皇帝上台後他們的日子好過多了。
可是……粉絲的心理都是變態的,越是崇拜,便越是要看這些少兒不宜的東西。
有了龐大的市場,商人們幹脆更加肆無忌憚的刊印起來,崇禎現在忙的焦頭爛額,也懶得理這些閑扯淡的事了。
媽蛋的,就讓你們先拿朕賺錢,等你們賺飽了,朕就將你們一鍋端了。
言歸正傳……
雖然崇禎已經找到下一個目標了,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他現在就需要銀錢糧食啊!
方嶽貢想了想,又說道,“啟稟陛下,臣聽說大明錢莊裏還有不少銀兩,可否先支出來救災?”
徐光啟聽說要動大明錢莊。
他不幹了,立馬急著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動錢莊之錢,否則老百姓來兌銀票的時候,錢莊拿不出銀子來,將信用盡失啊!”
其實崇禎比徐光啟更加明白大明錢莊的銀子不能動,除了大明錢莊外,新皇莊種出來的糧食也不能動,他必須要保證軍隊有吃的。
沒錢的感覺真難受……
以前看電視劇,隻要一發生災荒,某某大清官一定會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然後奸官便會參大清官一本,私自放糧,罪該萬死!
因為清官而活命的老百姓定會義憤填膺的為大清官上萬民書,最後的結局一定是感動了皇帝,大清官升了官,各府紛紛學大清官,開官倉,救濟災民。
可是?
真正穿越到了明朝,崇禎才發現,地方官府比朝廷更窮,還想他們開官倉?官倉裏麵隻有老鼠子屎吧?
以前萬曆皇帝因為福王大婚,往全國各省攤派銀兩,窮省兩千兩,富省上萬兩。加上朝廷各部籌的銀子,好不容易才籌了三十多萬兩白銀。
貴州這種窮省,就因為拿了兩千銀子出來,而讓萬曆背負了橫征暴斂的罵名。
崇禎真特麽想笑……
堂堂一個省,捐了兩千銀子還好意思哭窮?兩千銀子,也就秦淮河畔柳如是之流的贖身錢而已。
一個省,比不過一個妓女?
十幾個省才籌集了十萬兩白銀,笑死人了,就這十萬兩銀子,讓當時的明朝文人痛罵萬曆……窮天下,富福王!
甚至就連現代某些曆史學家動不動就拿這事當成萬曆橫征暴斂的典型事件來罵。
呸!
南京那一群朱院曲院的妓女,隨便一個一年也能賺幾千兩銀子,捧妓女的大商人,官僚,地主家裏的銀子更多了。
萬曆這叫窮天下,富福王?
言歸正傳,崇禎雖然不覺得萬曆窮天下富福王,但是明朝地方財政是真窮,窮的比不過一個妓女,明朝地方官員們是真富,比朝廷還富。
地方倉庫指望不上,戶部指望不上,看來隻能指望號稱朝廷最富的太仆寺了。
雖然太仆寺極度不願意,但是依舊扣扣搜搜拿出來了百來萬兩白銀,雖然這點銀子根本就不夠難民吃幾天的,但是……夠難民活著到江南啊!
崇禎已經不要臉的決定來個禍水引江南了,這些難民就交給江南地方官去負責算了。
雖然江南諸省地方官府也沒錢,但是江南富豪雲集啊!
……
不過幾個月時間,這些銀子就如同海水一樣,嘩嘩嘩的流光了。
果真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不當皇帝不知道銀子不經花。
魏忠賢等人剛從西北迴來,又帶走了一波糧食去救災。趙率教去救援察哈爾也帶走了許多物質,而為了能維持大明錢莊的正常運轉,儲備銀子更是不可少。
崇禎又變成了窮光蛋!
清晨,這是崇禎最愛的時刻,因為這個時間段最涼爽,乾清宮裏的崇禎早早就已經起床了。
先是飲下一杯木犀露,接著小宮女們搬來許多高檔洗漱用品,還有柳木牙刷,特製牙粉等玩意。
崇禎根本就不用動,自有小宮女幫他洗漱好,接著這些小宮女們又輕輕柔柔的幫他穿戴朝服冠冕。
今天是大朝會,崇禎穿戴的也便特別隆重,裏三層外三層的包裹著,氣勢倒是有了,但是……特麽太熱了啊。
就算有小宦官不停的給他打扇子,也熱!
熱氣騰騰的崇禎來到上朝的地方,文武百官早就等候多時了,相比於崇禎的熱氣騰騰,這幫子大臣倒挺悠閑的。
沒辦法……
明朝的大臣整體年齡都挺大的,一個個陽氣不足,他們壓根就不怕熱,大病初愈的張唯閑甚至還弄了個小薄襖穿裏麵。
大朝會,禮節自然複雜些,等大臣們山唿完了萬歲,才開始奏事。
溫體仁上前,躬身道,“啟稟陛下,近日南方諸省連發大水,水勢千裏,一發而不可收拾,無數村莊城鎮還有田地被毀,無數災民無家可歸,各省官員紛紛懇求朝廷能夠撥下錢糧救災。”
崇禎頭疼……
又是要錢要糧的。
崇禎現在手頭是真沒錢啊,他看向方嶽貢,“方卿,戶部庫房還有多少銀兩?可否支出一部分錢糧用來救災?”
方嶽貢本來頭紮的低低的,他見崇禎點名了,本來不想站出來的他,隻得硬著頭皮站了出來,“啟稟陛下,戶部錢糧不足百萬兩,還有這個月官員的俸祿沒發呢!”
百萬兩白銀聽著挺多的,可是方正嶽卻要靠這些銀錢操持偌大一個王朝,也確實不容易。
如今稅收製度雖然定了,可是真正落實的地方並不多,戶部根本就收不來什麽稅。
崇禎也就學萬曆,靠著太監收了不少商人的銀子上來,就這樣早就惹的天怒人怨了。
如今大明朝的商人文化水平高,玩起筆杆子來比文人還溜,有些甚至自吹儒商。
這幫儒商將對崇禎的怨恨統統發泄到了紙上,東南沿海等地到處都是崇禎的各種風流豔史,畫刊書籍等,自然這些個畫刊書籍裏麵的東西全部都是少兒不宜的。
甚至偷偷流傳到了京城裏。
普通老百姓雖然挺崇拜崇禎的,畢竟這位皇帝上台後他們的日子好過多了。
可是……粉絲的心理都是變態的,越是崇拜,便越是要看這些少兒不宜的東西。
有了龐大的市場,商人們幹脆更加肆無忌憚的刊印起來,崇禎現在忙的焦頭爛額,也懶得理這些閑扯淡的事了。
媽蛋的,就讓你們先拿朕賺錢,等你們賺飽了,朕就將你們一鍋端了。
言歸正傳……
雖然崇禎已經找到下一個目標了,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他現在就需要銀錢糧食啊!
方嶽貢想了想,又說道,“啟稟陛下,臣聽說大明錢莊裏還有不少銀兩,可否先支出來救災?”
徐光啟聽說要動大明錢莊。
他不幹了,立馬急著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動錢莊之錢,否則老百姓來兌銀票的時候,錢莊拿不出銀子來,將信用盡失啊!”
其實崇禎比徐光啟更加明白大明錢莊的銀子不能動,除了大明錢莊外,新皇莊種出來的糧食也不能動,他必須要保證軍隊有吃的。
沒錢的感覺真難受……
以前看電視劇,隻要一發生災荒,某某大清官一定會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然後奸官便會參大清官一本,私自放糧,罪該萬死!
因為清官而活命的老百姓定會義憤填膺的為大清官上萬民書,最後的結局一定是感動了皇帝,大清官升了官,各府紛紛學大清官,開官倉,救濟災民。
可是?
真正穿越到了明朝,崇禎才發現,地方官府比朝廷更窮,還想他們開官倉?官倉裏麵隻有老鼠子屎吧?
以前萬曆皇帝因為福王大婚,往全國各省攤派銀兩,窮省兩千兩,富省上萬兩。加上朝廷各部籌的銀子,好不容易才籌了三十多萬兩白銀。
貴州這種窮省,就因為拿了兩千銀子出來,而讓萬曆背負了橫征暴斂的罵名。
崇禎真特麽想笑……
堂堂一個省,捐了兩千銀子還好意思哭窮?兩千銀子,也就秦淮河畔柳如是之流的贖身錢而已。
一個省,比不過一個妓女?
十幾個省才籌集了十萬兩白銀,笑死人了,就這十萬兩銀子,讓當時的明朝文人痛罵萬曆……窮天下,富福王!
甚至就連現代某些曆史學家動不動就拿這事當成萬曆橫征暴斂的典型事件來罵。
呸!
南京那一群朱院曲院的妓女,隨便一個一年也能賺幾千兩銀子,捧妓女的大商人,官僚,地主家裏的銀子更多了。
萬曆這叫窮天下,富福王?
言歸正傳,崇禎雖然不覺得萬曆窮天下富福王,但是明朝地方財政是真窮,窮的比不過一個妓女,明朝地方官員們是真富,比朝廷還富。
地方倉庫指望不上,戶部指望不上,看來隻能指望號稱朝廷最富的太仆寺了。
雖然太仆寺極度不願意,但是依舊扣扣搜搜拿出來了百來萬兩白銀,雖然這點銀子根本就不夠難民吃幾天的,但是……夠難民活著到江南啊!
崇禎已經不要臉的決定來個禍水引江南了,這些難民就交給江南地方官去負責算了。
雖然江南諸省地方官府也沒錢,但是江南富豪雲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