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散了大量太監和宮女後。
宮裏的開支一下子少了很多,節省出的錢糧除了可以支援西北饑民外,也可以改善剩下的太監宮女們的生活。
眾所周知,明朝大量錢糧都集中在了東南地區,就是朝廷也窮的叮當響。
崇禎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內庫都可以跑老鼠了,而且就連老鼠都瘦不拉幾的。
何況普通的宦官和宮女了?
可以說幹著最苦最累的活兒,卻領著最差的俸祿,衣食菲薄,毫無尊嚴。
崇禎大筆一揮。
以後每個宦官宮女每季度都能領兩套好料子的衣服,宮女還另外發頭麵首飾和香粉等物。
至於飲食?
隔三差五加肉加菜,其實兩千宦官宮女一天宰兩頭豬就足夠他們吃好喝好了。
可恨之前光祿寺一年用十萬頭牲畜,普通宦官和宮女一年到頭卻連個油葷子都不見。
如今撤了光祿寺,遣散了大批宦官宮女,剩餘的宦官宮女莫不是衣著光鮮,打扮的體麵堂皇。
在加上崇禎特意傳授的現代形體訓練和禮儀培訓,令這些宦官和宮女的氣質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整個紫禁城都透露出不一樣的質感來,有那進宮的大臣直唿,這才是皇家氣象,天威赫赫啊!
自此崇禎才知道錢的好處了,以前讀曆史書的時候,崇禎因為太節儉了,以至於穿著打著補丁的龍袍上朝。
卻被東林眾正們奚落,望之不似人君,這群垃圾東西們。
這天,王承恩喜滋滋過來稟報,“老奴算了算,撤銷光祿寺,遣散多餘的宦官和宮女後,內廷節省出了五十萬兩白銀呢?都送到西北嗎?”
崇禎想了想道,“五十萬兩不夠,從朕的內庫裏再撥出五十萬兩白銀,全部發往西北,令高時明和張國元押送。”
高時明和張國元也都是內廷的宦官,並無特別大的權勢,平日也很低調。
但是就是這麽兩個低調的宦官在明亡時和方化正一起殉了國。
崇禎有時候真覺得文臣的氣節還不如個太監,雖然太監也有許多投敵的,但是殉國的更多。
王承恩有點意外崇禎怎麽會知道張國元的?
這家夥不過是個普通宦官而已,老實巴交的,既不得首領的喜歡又沒有什麽好差事。
上次遣散宦官宮女時候。
王承恩本來已經將他列入了遣散名單,皇爺不知道為什麽又親自把他名字給劃掉了,如今更是將運銀大任交給了他?
王承恩雖然疑惑,不過他不敢問。
隻是恭敬啟稟崇禎,“如今西北大旱,糧食欠收,隻怕是糧貴銀賤,我們運再多的銀子也換不了多少糧食啊!不如直接去產糧區購買了糧食直接運過去?”
之前方化正運的那批糧就是用福王府抄沒的家產到江南地區換的糧食。
不過這次崇禎不準備換糧了。
直接運白銀就好,現在西北的局勢越來越嚴峻,如果將白銀換成糧食,一來一迴不知道要耽擱多少時間。
而且糧食體積更大,需要更多的民役來運,路上消耗也大,隻怕運到了西北,也被吃掉了大半。
崇禎拍了拍王承恩肩膀,淡淡一笑,“王大伴無需擔憂,朕自有辦法,你幫朕帶個口諭,令高時明和張國元速來見朕。”
……
對了,崇禎想方化正現在正在西北救濟饑民,這麽長時間都沒迴來,也不知道現在怎麽樣了?
那是一座西北的小城郊外。
整個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因為大旱,空氣幹燥,煙塵彌漫,路上的行人都是無精打采的。
方化正的施粥棚就設在一處空地上,七八個大棚日夜都在熬煮著米粥,可是依舊不夠,粥棚被無數的難民圍著。
而且遠處起碼還有十幾股難民湧向了這裏,如今大旱越來越嚴重,赤地千裏,草木不存。
靠著方化正的粥棚根本維持不了多久,就算高時明和張國元趕到了也依舊檢查不了多長時間。
然而最可怕的是粥棚不遠處似乎有一股特別奇怪的流民?他們雖然也衣著破舊,可是臉上卻並無菜色。
個別流民目光兇狠,額頭青禁暴暴,袖子裏似乎還藏有刀劍?一看就是刀口添血的兇煞之人。
方化正也鬱悶啊!
這裏的老百姓每日都要吃的,無數的難民蜂擁而至,可是他手裏的糧食已經不夠了,怎麽辦?
方正化意淫著:隻希望皇帝陛下能夠盡快再運一些糧食過來吧?
而被方正化惦記的崇禎在幹嘛呢?
今天,王承恩帶著高時明和張國元過來領旨了,但見王承恩身後跟著兩個畏畏縮縮的身影。
此時高時明不過是個小宦官頭目,張國元更隻是個普通宦官,他們根本不知道皇爺為什麽突然召見他們?
兩人早就嚇的路都走不動了。
王承恩帶著兩人跪下拜見崇禎,“奴婢參見陛下,陛下萬歲!”
崇禎點了點頭,“你們都起來吧,高時明、張國元,朕有一件要事交代你們去辦。”
高時明和張國元心中驚濤駭浪,相互對視了一眼,滿眼的驚疑。
崇禎站起身來,威嚴道,“高時明、張國元聽旨,朕令你們攜帶白銀一百萬兩,立刻趕赴西北安撫災民,所有白銀就地找當地富戶買糧,如今國難當頭,若有哄抬糧價的,殺無赦!”
高時明和張國元楞了楞,接著他們激動的跪在地上高唿萬歲。
皇爺這是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啊,雖然此去西北萬水千山,也非常危險,可是倘若能夠活著迴來,這份功勞足夠他們名垂千古了。
崇禎接著對王承恩道,“王大伴,你再去傳曹化淳過來見朕,快點去。”
崇禎現在手頭上有好東西,他急著給曹化淳,這玩意就是:壓縮餅幹!
宮裏的開支一下子少了很多,節省出的錢糧除了可以支援西北饑民外,也可以改善剩下的太監宮女們的生活。
眾所周知,明朝大量錢糧都集中在了東南地區,就是朝廷也窮的叮當響。
崇禎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內庫都可以跑老鼠了,而且就連老鼠都瘦不拉幾的。
何況普通的宦官和宮女了?
可以說幹著最苦最累的活兒,卻領著最差的俸祿,衣食菲薄,毫無尊嚴。
崇禎大筆一揮。
以後每個宦官宮女每季度都能領兩套好料子的衣服,宮女還另外發頭麵首飾和香粉等物。
至於飲食?
隔三差五加肉加菜,其實兩千宦官宮女一天宰兩頭豬就足夠他們吃好喝好了。
可恨之前光祿寺一年用十萬頭牲畜,普通宦官和宮女一年到頭卻連個油葷子都不見。
如今撤了光祿寺,遣散了大批宦官宮女,剩餘的宦官宮女莫不是衣著光鮮,打扮的體麵堂皇。
在加上崇禎特意傳授的現代形體訓練和禮儀培訓,令這些宦官和宮女的氣質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整個紫禁城都透露出不一樣的質感來,有那進宮的大臣直唿,這才是皇家氣象,天威赫赫啊!
自此崇禎才知道錢的好處了,以前讀曆史書的時候,崇禎因為太節儉了,以至於穿著打著補丁的龍袍上朝。
卻被東林眾正們奚落,望之不似人君,這群垃圾東西們。
這天,王承恩喜滋滋過來稟報,“老奴算了算,撤銷光祿寺,遣散多餘的宦官和宮女後,內廷節省出了五十萬兩白銀呢?都送到西北嗎?”
崇禎想了想道,“五十萬兩不夠,從朕的內庫裏再撥出五十萬兩白銀,全部發往西北,令高時明和張國元押送。”
高時明和張國元也都是內廷的宦官,並無特別大的權勢,平日也很低調。
但是就是這麽兩個低調的宦官在明亡時和方化正一起殉了國。
崇禎有時候真覺得文臣的氣節還不如個太監,雖然太監也有許多投敵的,但是殉國的更多。
王承恩有點意外崇禎怎麽會知道張國元的?
這家夥不過是個普通宦官而已,老實巴交的,既不得首領的喜歡又沒有什麽好差事。
上次遣散宦官宮女時候。
王承恩本來已經將他列入了遣散名單,皇爺不知道為什麽又親自把他名字給劃掉了,如今更是將運銀大任交給了他?
王承恩雖然疑惑,不過他不敢問。
隻是恭敬啟稟崇禎,“如今西北大旱,糧食欠收,隻怕是糧貴銀賤,我們運再多的銀子也換不了多少糧食啊!不如直接去產糧區購買了糧食直接運過去?”
之前方化正運的那批糧就是用福王府抄沒的家產到江南地區換的糧食。
不過這次崇禎不準備換糧了。
直接運白銀就好,現在西北的局勢越來越嚴峻,如果將白銀換成糧食,一來一迴不知道要耽擱多少時間。
而且糧食體積更大,需要更多的民役來運,路上消耗也大,隻怕運到了西北,也被吃掉了大半。
崇禎拍了拍王承恩肩膀,淡淡一笑,“王大伴無需擔憂,朕自有辦法,你幫朕帶個口諭,令高時明和張國元速來見朕。”
……
對了,崇禎想方化正現在正在西北救濟饑民,這麽長時間都沒迴來,也不知道現在怎麽樣了?
那是一座西北的小城郊外。
整個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因為大旱,空氣幹燥,煙塵彌漫,路上的行人都是無精打采的。
方化正的施粥棚就設在一處空地上,七八個大棚日夜都在熬煮著米粥,可是依舊不夠,粥棚被無數的難民圍著。
而且遠處起碼還有十幾股難民湧向了這裏,如今大旱越來越嚴重,赤地千裏,草木不存。
靠著方化正的粥棚根本維持不了多久,就算高時明和張國元趕到了也依舊檢查不了多長時間。
然而最可怕的是粥棚不遠處似乎有一股特別奇怪的流民?他們雖然也衣著破舊,可是臉上卻並無菜色。
個別流民目光兇狠,額頭青禁暴暴,袖子裏似乎還藏有刀劍?一看就是刀口添血的兇煞之人。
方化正也鬱悶啊!
這裏的老百姓每日都要吃的,無數的難民蜂擁而至,可是他手裏的糧食已經不夠了,怎麽辦?
方正化意淫著:隻希望皇帝陛下能夠盡快再運一些糧食過來吧?
而被方正化惦記的崇禎在幹嘛呢?
今天,王承恩帶著高時明和張國元過來領旨了,但見王承恩身後跟著兩個畏畏縮縮的身影。
此時高時明不過是個小宦官頭目,張國元更隻是個普通宦官,他們根本不知道皇爺為什麽突然召見他們?
兩人早就嚇的路都走不動了。
王承恩帶著兩人跪下拜見崇禎,“奴婢參見陛下,陛下萬歲!”
崇禎點了點頭,“你們都起來吧,高時明、張國元,朕有一件要事交代你們去辦。”
高時明和張國元心中驚濤駭浪,相互對視了一眼,滿眼的驚疑。
崇禎站起身來,威嚴道,“高時明、張國元聽旨,朕令你們攜帶白銀一百萬兩,立刻趕赴西北安撫災民,所有白銀就地找當地富戶買糧,如今國難當頭,若有哄抬糧價的,殺無赦!”
高時明和張國元楞了楞,接著他們激動的跪在地上高唿萬歲。
皇爺這是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啊,雖然此去西北萬水千山,也非常危險,可是倘若能夠活著迴來,這份功勞足夠他們名垂千古了。
崇禎接著對王承恩道,“王大伴,你再去傳曹化淳過來見朕,快點去。”
崇禎現在手頭上有好東西,他急著給曹化淳,這玩意就是:壓縮餅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