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和玉米,這東西可謂是抗災救旱的大神器啊!

    崇禎記得明朝末年就有紅薯和玉米了,隻不過還在小範圍種植,也沒有被當成主糧。

    可是他卻記不清地方了,虧他還自詡為曆史學霸,其實就是個偽學霸。

    不過沒關係,他現在是皇帝,明朝政府機構也還沒癱瘓,道路勉強還通暢,那就……找唄!

    一聲令下,無數廠衛奔向全國各地,到處尋找著崇禎所說的紅薯和玉米。

    功夫不負有心人,紅薯在福建一帶找到了,不過這時它還不叫紅薯,叫番薯或者甘薯。

    玉米也找到了。

    此時玉米也不叫玉米,叫高粱苞子,傳播的範圍還挺廣,就是沒有形成大規模種植。

    這天崇禎正在用早膳,自從不再勤儉節約後,崇禎的禦膳一下子豐富多彩了起來,現在他的飲食既不是光祿寺負責,也不歸太監管了。

    光祿寺太坑了,一年要用十萬頭牲畜,做出來的東西還忒難吃,崇禎才不想當冤大頭呢,這種貪汙腐朽的機構早就被他撤了。

    他後來從民間尋了好多廚子,專門負責禦膳,南北菜,水陸空的山珍海味換著吃。

    崇禎剛把個大熊掌啃完,內侍就來報告紅薯和玉米種子已經送達北京城了。

    崇禎大喜,他在乾清宮親自接見,陪同的有溫體仁、孫承宗、施鳳來、徐光啟等閣臣。

    但見一個錦衣衛邀功似的捧著兩個盒子恭敬走了進來。

    溫體仁等閣臣目不轉睛的盯著這個盒子,盒子很珍貴,是剔紅雕花盒。

    可是當盒子打開後,露出的卻是個土頭土腦的玩意兒,什麽東西?

    另外的盒子也打開了,露出黃橙橙的棒子,怪模怪樣的。

    崇禎大喜,有了紅薯和玉米,災荒啥的更好辦了,如今西北的局勢越來越嚴峻,靠著抄家和收商稅得來的那點銀子根本不夠填的,自力更生才是王道啊!

    內侍急忙將紅薯和玉米接過來,然後上呈禦覽,崇禎心情愉悅的將這東西拿起來,在手裏掂了掂了,多麽熟悉的手感啊!

    前世他還是個屌絲的時候,有時候錢全部用來上網玩遊戲了,搞的飯錢都沒了,就經常去菜市場批發一堆生紅薯和玉米迴來煮著吃,十幾塊錢夠吃好久呢!

    崇禎笑眯眯問溫體仁,“溫愛卿可知此物叫什麽?”

    溫體仁盯著眼前的紅薯看了半刻,“啟稟陛下,微臣實在不知此為何物,看模樣倒像是一種樹根?”

    徐光啟搶答道,“這是番薯。”

    徐啟光兩眼都快冒光了,他激動的喊道,全然忘記了這裏是禦前,大喊大叫是極為失儀的。

    崇禎突然想起來了,這徐啟光萬曆年間就發現了番薯這個好東西,他還專門上書萬曆帝要大力推廣種植呢!

    可惜,沒有下文了。

    也對,長於深宮的萬曆帝又怎知民間疾苦?各種勳貴大臣每日裏酒足飯飽,又如何明白老百姓沒有飯吃的痛苦?

    崇禎朗笑道,“還是徐愛卿務實,朕將此物賜名為紅薯,以後就煩請徐愛卿負責推廣種植,銀子不是問題,徐愛卿要多少直接來朕的內庫搬。

    哦對了,還有那黃橙橙的東西叫玉米,也是個好東西,徐愛卿應該比朕更清楚,也和紅薯一起推廣種植,朕要讓大明國的土地都種上紅薯和玉米,以後何愁饑荒?”

    “遵旨!”徐光啟激動的跪下領旨。

    崇禎接著對孫承宗傳旨,“孫卿,朕命你即日啟程去往遼東,並攜帶十車紅薯和玉米的種子,令士卒屯田種植此物。”

    孫承宗歎了口氣,也跪下領旨,“臣遵旨,陛下萬歲!”

    崇禎看得出孫承宗很委屈,可是他不準備解釋,有些事情必須要親自經曆過才能明白。

    況且,孫承宗在曆史上就曾經在邊關屯田,救過無數饑民,這份功勞比任何功勞都大。

    現在,崇禎隻不過是讓他提前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罷了,而這次有紅薯和玉米神助攻,相信孫承宗能夠取得更大的功勞。

    ……

    紅薯和玉米的事情剛處理完。

    崇禎突然想起了江南還有一夥準備暴力抗稅的士紳豪強,也不知道魏忠賢和田爾耕處理的怎麽樣了?

    ……

    這魏忠賢和田爾耕辦事果真幹練,他們一到達蘇州也不應酬,直接就按著崇禎給的名單,將那些領頭抗稅的幕後人員全部抓獲了。

    沒有人帶頭,剩下那些貪財惜命的士紳豪商一個個都蔫巴了,乖乖補齊了曆年所偷之稅,這個比例依舊是30比1。

    然後又按照新稅法,交齊了今年的商稅,這個稅是10比1,把這些家夥肉疼的呀!差點哭爹喊娘了。

    最主要的是,田爾耕公布了崇禎關於保護織工和染工的法令,規定了基本工資和最高勞動時間,若有違抗,嚴懲不貸。

    為了防止這幫商人欺上瞞下,告發製度自然不可少。

    蘇州的事情進行的非常順利,已經接近尾聲了,除了崔呈秀差點受傷外,基本沒有傷亡。

    而抗稅的幕後首腦自然被抄了家,所得財產居然相當於國庫半年的收入?

    就連魏忠賢和田爾耕都驚呆了。

    他們雖然知道江南的大商人富,卻沒想到富到這個程度?這還隻是小小蘇州抄出來的。

    而整個東南地區該有多少財富啊?不可想象。

    除了抄家的,還有剩下商人補的商稅,所得白銀合計350萬兩,並無數的奇珍異寶。

    這些東西就那麽隨隨便便放在了地上,陽光照耀下,寶光閃耀,銀光粼粼,就連空氣裏都流淌著金錢的味道。

    田爾耕驚歎著拈起一顆極大的珍珠,這顆珍珠並不是普通的銀白色,而是金色,就如同黃金一樣。

    南洋金珠?

    這麽大,這麽圓潤的一顆金珠,可以說是價值連城也不為過了。

    田爾耕想幹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崇禎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瓔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瓔珞並收藏我是崇禎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