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我說錯了?”
剛剛的名士臉紅脖子粗。
他義憤填膺道,“鹽鐵等礦乃是天生地產的東西,桑麻棉花和茶葉都是我們雇人種的,憑什麽要交稅?
太祖皇帝當年定30比1稅都不應該,就應該一厘銀子不交的。
大不了就學那抗稅的葛將軍,我們殺掉閹黨,上書陛下,讓陛下知道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對,就這麽幹!”
當下幾個人竊竊私語,然後現場起草了很多封書信,如同雪花般飄向了江南各大商人和官員手中。
一場暴風驟雨即將來臨。
……
古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可是這次東林黨的文人們似乎下定了決心要搞一番大事,哦不~應該叫做清君側。
真正造反?
他們還沒這個勇氣,相比於農民軍,無論是商人還是文人都缺乏破釜沉舟的決心。
東林的文人們最擅長的就是輿論控製,隻要他們把老百姓糊的團團轉,到時候就能以清君側的名義幹掉崔呈秀等人了。
崇禎又能奈他們何?
還真敢把他們當反賊給剿滅了不成?老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噴死你吖個大昏君。
當年萬曆朝。
不也派了大批稅官來蘇州收商稅嗎,那時蘇州織造業發達,號稱有萬台織機,十萬工人。
每日裏能夠生產成百上千匹綾羅綢緞和生絲,這些東西通過海商遠銷世界各地,賺了無數白銀迴來。
朝廷眼紅這筆錢財,大批稅官開赴蘇州,製定了一套什麽收稅製度,眼看商人們就要損失慘重了。
辛虧有個士人獻了一計策。
就是將朝廷加派在織戶身上的稅,全部轉移到窮人織工和染工身上。
大織戶們要不故意歇業,讓大批織工和染工失業。要不就算雇傭你,時間也得延長,薪酬卻要降低。
果不其然,這幫窮人們活不下去了,不就反了?
在葛成的帶領下,織工們殺了稅官黃建節等人,朝廷不也屁都不敢放個?
朝廷和窮人都是最好對付的,對付朝廷靠窮人,對付窮人靠錢和糧還有輿論。
東林的文人和當地的官員、富商、豪紳等都信心滿滿,他們自信能夠複製萬曆時期抗稅的壯舉。
甚至博一個名垂千古的名聲。
……
這幾日。
秦淮河畔,每一間妓館都坐滿了人,有搖頭晃腦的書生,也有一擲千金的豪商。
更有官場上的官員和皂錄們。
雖然明朝禁止官員進入風月場所,不過這些個規矩,誰傻逼的遵守過呀?
這幫人明目張膽的抨擊朝廷稅收,然後在通過說書人和三教九流的人傳入市井坊間。
生活在這裏最底層的一些升鬥小民們,根本就不能判斷是非,都以為閹黨又來奪他們口糧了。
每一日都有無數的百姓聚集在崔呈秀處,恨不得飲其血,吃其肉。
……
自然這一切都逃不出兩廠一衛的監視了,最後崇禎也知道了。
崇禎接到密報後淡淡一笑,“既然他們如此仰慕葛將軍抗稅的風姿,那就送他們下去相見唄,傳錦衣衛赴江南抓人。
現在崇禎將錦衣衛事宜全權交由田爾耕和許顯純負責,其中田爾耕為主,許顯純為輔。
曆史記載。
田爾耕這個人非常狡黠陰毒,堪稱是魏忠賢的大忠狗。
天啟四年,他執掌錦衣衛,與許顯純、崔呈秀、楊寰、孫雲鶴同為魏忠賢爪牙,代號五彪。
不知道殺害了多少東林黨,後在崇禎元年以閹黨被逮處,處死。
按照既定的命運,這田爾耕應該早就死了,因為崇禎的穿越,他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
“臣田爾耕參見陛下,萬歲!”
“奴婢魏忠賢參見陛下,萬歲!”
魏忠賢和田爾耕皆匍匐在地,頭也不敢抬,昔日人見人怕的大宦官,大酷吏。
此時就像兩條狗一樣趴著,神情是說不出的惶恐和懼怕。
崇禎淡淡說道,“起來吧,坐下說話。”
崇禎讓人搬了椅子來,魏忠賢和田爾耕既不敢不坐,皇帝的命令誰敢不聽?死!
又不敢坐,尼瑪~和皇帝平起平坐?也是死!
如果是天啟皇帝在的話,魏忠賢也不會有什麽顧慮了,讓坐就坐,指哪咬哪。因為天啟皇帝寵信他嘛!
可是這位皇爺明顯隻是利用他而已,估計利用完了殺驢卸磨也說不準。
猶豫了半天,這兩人終於用小半個屁股挨著椅子坐了下來,雙手規規矩矩放在膝蓋上,簡直是比跪著都難受。
崇禎也懶得體恤他們,直接下令,“朕命令爾等趕赴江南,逮捕抗稅的刁民。”
“遵旨!”
……
魏忠賢和田爾耕鬱悶的走出乾清宮,按理說以他們的級別根本不用親自帶兵執行任務的,皇爺就是拿他們當狗啊!
不過?
當狗又如何?他們現在隻想活命,很快兩人就合點了五千精兵,浩浩蕩蕩出了京城。
自然這些精兵個個長的是膀大腰圓,裝備和衣著都非常的耀目,讓路上的平民百姓都驚歎不已。
……
魏忠賢和田爾耕剛走。
孫承宗就來了。
孫承宗,帝師,明末的文壇領袖,曾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
赫赫有名的關寧錦防線就是他弄出來的,後來更是統領軍隊十一萬,收複失地四百餘裏。
選拔培養了如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
安置饑民近百萬,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裏,可謂是戰功赫赫,後卻遭到魏忠賢的妒忌,辭官迴鄉。
後世的曆史學家皆認為,如果崇禎能夠重用孫承宗,明不會亡,至少不會亡的那麽快。
可是?
現在的崇禎卻對他有不同看法,孫承宗忠確實忠,可是關寧錦防線其實並沒有那麽牛逼。
剛剛的名士臉紅脖子粗。
他義憤填膺道,“鹽鐵等礦乃是天生地產的東西,桑麻棉花和茶葉都是我們雇人種的,憑什麽要交稅?
太祖皇帝當年定30比1稅都不應該,就應該一厘銀子不交的。
大不了就學那抗稅的葛將軍,我們殺掉閹黨,上書陛下,讓陛下知道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對,就這麽幹!”
當下幾個人竊竊私語,然後現場起草了很多封書信,如同雪花般飄向了江南各大商人和官員手中。
一場暴風驟雨即將來臨。
……
古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可是這次東林黨的文人們似乎下定了決心要搞一番大事,哦不~應該叫做清君側。
真正造反?
他們還沒這個勇氣,相比於農民軍,無論是商人還是文人都缺乏破釜沉舟的決心。
東林的文人們最擅長的就是輿論控製,隻要他們把老百姓糊的團團轉,到時候就能以清君側的名義幹掉崔呈秀等人了。
崇禎又能奈他們何?
還真敢把他們當反賊給剿滅了不成?老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噴死你吖個大昏君。
當年萬曆朝。
不也派了大批稅官來蘇州收商稅嗎,那時蘇州織造業發達,號稱有萬台織機,十萬工人。
每日裏能夠生產成百上千匹綾羅綢緞和生絲,這些東西通過海商遠銷世界各地,賺了無數白銀迴來。
朝廷眼紅這筆錢財,大批稅官開赴蘇州,製定了一套什麽收稅製度,眼看商人們就要損失慘重了。
辛虧有個士人獻了一計策。
就是將朝廷加派在織戶身上的稅,全部轉移到窮人織工和染工身上。
大織戶們要不故意歇業,讓大批織工和染工失業。要不就算雇傭你,時間也得延長,薪酬卻要降低。
果不其然,這幫窮人們活不下去了,不就反了?
在葛成的帶領下,織工們殺了稅官黃建節等人,朝廷不也屁都不敢放個?
朝廷和窮人都是最好對付的,對付朝廷靠窮人,對付窮人靠錢和糧還有輿論。
東林的文人和當地的官員、富商、豪紳等都信心滿滿,他們自信能夠複製萬曆時期抗稅的壯舉。
甚至博一個名垂千古的名聲。
……
這幾日。
秦淮河畔,每一間妓館都坐滿了人,有搖頭晃腦的書生,也有一擲千金的豪商。
更有官場上的官員和皂錄們。
雖然明朝禁止官員進入風月場所,不過這些個規矩,誰傻逼的遵守過呀?
這幫人明目張膽的抨擊朝廷稅收,然後在通過說書人和三教九流的人傳入市井坊間。
生活在這裏最底層的一些升鬥小民們,根本就不能判斷是非,都以為閹黨又來奪他們口糧了。
每一日都有無數的百姓聚集在崔呈秀處,恨不得飲其血,吃其肉。
……
自然這一切都逃不出兩廠一衛的監視了,最後崇禎也知道了。
崇禎接到密報後淡淡一笑,“既然他們如此仰慕葛將軍抗稅的風姿,那就送他們下去相見唄,傳錦衣衛赴江南抓人。
現在崇禎將錦衣衛事宜全權交由田爾耕和許顯純負責,其中田爾耕為主,許顯純為輔。
曆史記載。
田爾耕這個人非常狡黠陰毒,堪稱是魏忠賢的大忠狗。
天啟四年,他執掌錦衣衛,與許顯純、崔呈秀、楊寰、孫雲鶴同為魏忠賢爪牙,代號五彪。
不知道殺害了多少東林黨,後在崇禎元年以閹黨被逮處,處死。
按照既定的命運,這田爾耕應該早就死了,因為崇禎的穿越,他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
“臣田爾耕參見陛下,萬歲!”
“奴婢魏忠賢參見陛下,萬歲!”
魏忠賢和田爾耕皆匍匐在地,頭也不敢抬,昔日人見人怕的大宦官,大酷吏。
此時就像兩條狗一樣趴著,神情是說不出的惶恐和懼怕。
崇禎淡淡說道,“起來吧,坐下說話。”
崇禎讓人搬了椅子來,魏忠賢和田爾耕既不敢不坐,皇帝的命令誰敢不聽?死!
又不敢坐,尼瑪~和皇帝平起平坐?也是死!
如果是天啟皇帝在的話,魏忠賢也不會有什麽顧慮了,讓坐就坐,指哪咬哪。因為天啟皇帝寵信他嘛!
可是這位皇爺明顯隻是利用他而已,估計利用完了殺驢卸磨也說不準。
猶豫了半天,這兩人終於用小半個屁股挨著椅子坐了下來,雙手規規矩矩放在膝蓋上,簡直是比跪著都難受。
崇禎也懶得體恤他們,直接下令,“朕命令爾等趕赴江南,逮捕抗稅的刁民。”
“遵旨!”
……
魏忠賢和田爾耕鬱悶的走出乾清宮,按理說以他們的級別根本不用親自帶兵執行任務的,皇爺就是拿他們當狗啊!
不過?
當狗又如何?他們現在隻想活命,很快兩人就合點了五千精兵,浩浩蕩蕩出了京城。
自然這些精兵個個長的是膀大腰圓,裝備和衣著都非常的耀目,讓路上的平民百姓都驚歎不已。
……
魏忠賢和田爾耕剛走。
孫承宗就來了。
孫承宗,帝師,明末的文壇領袖,曾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
赫赫有名的關寧錦防線就是他弄出來的,後來更是統領軍隊十一萬,收複失地四百餘裏。
選拔培養了如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
安置饑民近百萬,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裏,可謂是戰功赫赫,後卻遭到魏忠賢的妒忌,辭官迴鄉。
後世的曆史學家皆認為,如果崇禎能夠重用孫承宗,明不會亡,至少不會亡的那麽快。
可是?
現在的崇禎卻對他有不同看法,孫承宗忠確實忠,可是關寧錦防線其實並沒有那麽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