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確實吃定了荀彧,他可不怕荀彧會反了他。荀彧的分析是正確的,曹操讓荀彧去勸阻張昀,荀彧假如勸阻不住,曹操就有殺荀彧的理由。荀彧假如一去不複返,曹操就把穎川荀氏一族就都殺了。

    曹操奉行寧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他理念,荀彧為曹操立下的功勞足可昭日月,因為荀彧暴露出了反對曹操之念,曹操仍然想殺就會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屠刀在手,誰敢不服?

    曹操率領文武來到許都後,派人擬製兩份詔書,一份詔書給張昀,命令張昀把隊伍拘束於各營地,不許外出。這份詔書,由荀彧親自送往吳郡。另一份詔書討伐劉備,等劉表一死,就向外公布。

    獻帝雖然掌控著玉璽,曹操不用征求獻帝的意見,強令獻帝拿出玉璽給詔書蓋印。

    什麽叫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就是。曹操掌控著獻帝,獻帝就是他的工具,對曹操來說,最後的征戰馬上就會到來,他再也不用掩藏自己的野心,而大膽脅迫獻帝遵照曹操的意圖行事。

    作為獻帝來說,曹操遷往鄴城那段時間,是他一生中最最快樂的時段,雖然令不出皇宮,但卻無憂無慮,在皇宮中過逍遙快樂生活。獻帝懼怕曹操,不等於就喜歡張昀,獻帝剛來許都時,把張昀真心當成親大哥,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張昀身上,但隨著張昀建立的功勳越來越多,實力越發展越強大,獻帝也把張昀當成了敵手,以為不管是曹操,還是張昀,兩人中任何一方獲勝,都不會再讓他當皇帝。

    獻帝隻想過一天算一天,曹操和張昀都不想得罪,任由這兩人處置。獻帝盼望曹操與張昀之間永遠保持均勢,使他可以在夾縫中生存。

    曹操用玉璽給曹操僭越寫的詔書蓋印,獻帝全都看在了眼裏,尤其是曹操用詔書命令張昀把隊伍約束在營地這一點,讓獻帝極為惱怒,曹操這一手一箭三雕,一是分化瓦解了獻帝與張昀之間的關係,使張昀對獻帝必然產生怨恨之心。二是張昀在曹操出兵荊州時,假如遵旨不出兵,曹操就會得寸進尺,在消滅劉備的同時,吞並了劉表。張昀假如出兵,就是抗旨不遵,使張昀失去道義支持,曹操就可以號令天下之兵討伐張昀。三是曹操用獻帝之名討伐劉備,脅迫張昀拘束軍隊,會讓不明真相的忠臣寒心,會無所適從。在獻帝有難時,誰還願意勤王?

    獻帝感到好無奈,好孤獨,好難過,堂堂一國之君淪落成為了曹操手中的玩偶,曹操想怎麽擺布,就可以怎麽擺布。

    獻帝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詔書蓋上玉璽後,就拿著返迴許都丞相府,叫來荀彧,把詔書交給荀彧說:“文若,你拿著天子詔書,星夜兼程趕往吳郡,命令張昀把各地隊伍約束於大營,告訴他,這是獻帝的命令,他假如敢違背,就是謀反,要遭到天下諸侯共同討伐。”

    讓荀彧去宣詔這一手,極其惡毒,不僅可以防堵荀彧投靠張昀,還可以使張昀對荀彧不滿,使兩人走不到一塊去。

    曹操能成為亂世梟雄,屢屢以弱勝強,靠的就是出眾智慧,非凡膽略。

    荊州不比冀州,張昀在冀州沒有多大的相關利益,曹操在攻打冀州時,可以不顧張昀的感受。張昀事實上也沒有出兵幹預,甚至還遠征了西域。可是荊州處於張昀三麵勢力包圍之中,曹操清楚,他一旦出兵荊州,速度假如慢了,張昀必然會出兵,而且多方情報顯示,張昀已經在西北,東北和壽春一帶開始做應戰準備了。曹操采取先下手為強策略,妄圖用獻帝之名,下詔形式,阻止張昀出兵。曹操以為未來要想與張昀決戰,必須奪得荊州,合並兗冀幽荊四州之力,才能有打敗張昀的可能性。荊州是曹操實現宏圖大業的最後一塊拚圖,不管冒多大風險,都必須奪取。

    荀彧閉上眼睛,重重歎氣,隻說一個諾字!

    詔書在荀彧手中顯得何其沉重,荀彧坐在奢華馬車裏,身旁坐著美豔婢女,車箱內香氣彌漫,色調溫馨,但氣氛卻凝重。

    荀彧雙手撐著大腿,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前方,車廂搖晃,荀彧保持不動姿態。

    天氣很熱,有汗水從額上滲出,婢女小心翼翼用香帕替他擦拭。荀彧仍然一動不動。

    荀彧是大才子,要在平時,荀彧外出,必然興高采烈,時常會吟詩作賦,但現在荀彧卻象木頭人一樣,臉色灰暗,目光散亂,肩上仿佛壓著沉重巨石。

    侍衛隊長催馬跑過來,在車箱外,大聲說:“令君,這樣行走,速度太慢,三天了,我們才到汝南,趕到吳郡有可能得花一個月時間。”

    荀彧掀開簾子,太陽行將落山,說:“今晚就入住這一帶村子,我要看看張昀治下農村情況。前往吳郡,速度慢些沒有關係,一個月就一個月。”

    荀彧應對曹操之策,決定采用拖字訣,一個月在平時看似不長,在這種時候,每天都有可能有新變化,一個月內有可能會發生太多事情。譬如劉表早亡,劉琮繼位,曹操等不及,出兵。張昀沒有接到聖旨,也出了兵。

    荀彧具王佐之才,為使自己不至於陷入兩難境地,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路上慢慢走,走到那裏,就在那裏考察民情。由於沒有來得及向張昀宣旨,導致張昀出兵和曹操決戰,曹操就不能怪罪荀彧。

    曹操要怪也隻能怪局勢變化太快。

    汝南一個村子裏,荀彧在大量人員陪同下,走在村道上。

    在荀彧的想像中,汝南經曆戰火,理應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可是村子裏秩序井然,百姓生活安定,荀彧在一戶人家門外,向裏觀看,百姓家四口人圍著桌子吃飯,桌上有三個菜,每隻碗中都盛滿大米飯。四口人全都衣著整齊。

    荀彧震驚!首先百姓家哪來碗?這是普通農戶,田中稻穀還有幾個月才收割,現在百姓理應吃的是雜糧,怎麽可能會有大米?

    農戶主人看到荀彧一行在門外觀看,趕緊放下碗筷,出來向荀彧行禮。

    荀彧走進農戶家,翻看米桶,米桶內盛滿大米。

    荀彧問農戶主人哪來這麽多大米?

    農戶主人報告,吳王國對這一帶免稅賦,官府幫助修水利,發種子,累積兩年糧食,家家都積穀甚豐。

    荀彧慨歎,見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這一農戶就可得知吳王國是何其富有,這才是大漢應有氣象!

    荀彧每天隻走幾十裏路,每到一處,都觀察情況,越接近壽春,經濟越繁榮,百姓生活水平越高。百業興旺,作坊密布,很多百姓家開始用磚砌房,道路越來越好,農田中的水渠也越來越多。

    荀彧對張昀由此也越來越佩服,崇敬之心越來越強烈!

    正如荀彧所料,局勢變化極快!

    荀彧剛到壽春,襄陽就發生了驚天大事,劉表病逝了。

    蔡瑁張允等立即奉劉表次之劉琮為荊州牧,在給劉表辦喪事之時,竟然連長子劉琦都沒有通知。

    劉備出席了劉琮擔任荊州牧儀式,儀式結束後,迴到樊城家中,立即和諸葛亮商量對策。

    劉備過去把寶全都押在劉表長子劉琦身上,他沒有預料到劉琮會當荊州牧,出現了嚴重誤判,對劉備奪荊州計劃之實施產生了嚴重影響。

    劉備非常焦慮,隻能問計於諸葛亮。

    諸葛亮對局勢也一直在思考著,劉備問計,他早有辦法,立即建議劉備派人通知劉琦,或者讓劉琦集江夏江陵一帶兵討伐劉琮,或者自立為荊州刺史,與劉琮抗衡。

    劉備聽後,立即請諸葛亮給劉琦寫信,派人送往江夏。

    曹操特使賈詡秘密會見劉琮蔡瑁等,賈詡告訴劉琮蔡瑁等假如投降曹操,劉琮仍然當荊州牧,蔡瑁等將獲得提拔。假如不投降,曹操已舉百萬大軍南下討伐劉備,到時一並把荊州消滅了。劉琮等嚇得魂飛魄散,經過秘密商議,立即決定投降。

    張昀在吳郡,對荊州發生的變化也已掌握,以為和曹操決戰的時刻馬上就會到來,決定讓陳登在吳郡留守,率領司令部和警衛隊前往馬鞍山,在曹操南下時,前往壽春原王宮,在那裏指揮與曹操在荊州的決戰。

    為了鍛煉自己的長子張煦,張昀決定路過毗陵時,帶上正在屯田的張煦,讓其待在司令部學習打戰之道。

    張昀在現代對荊州的具體情況不是很了解,但知道曹操大軍南下,荊州就很快投降,在張昀看來,僅知道這一點就已足夠,因為細節變化太大,即使熟知三國史,到這種時候,也已作用不大。現在必須以我為主,該出手時就得出手,再有任何的猶豫彷徨都不合時宜。

    張昀隨著年紀的增大,緊迫感越來越強烈,統一大漢後,他還要遠征美洲和歐洲非洲,要幹的事情太多太多。假如還顧忌太多,張昀以為會嚴重影響在有生之年,把全球全都征服計劃,會使大漢工業革命進程延遲爆發。

    張昀的心中有一個聲音在召喚著他,要求他前進,前進,再前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漢末亂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七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七品並收藏奮鬥在漢末亂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