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在橋蕤步兵和陳應水軍兩麵夾擊之下,很快就被奪占,橋蕤派駐兩個步兵部守衛。鳩茲地區孫策本來就沒有幾個兵守衛,隊伍開過去,鳩茲就到了手中,橋蕤派一個步兵部守衛。主力撤迴馬鞍山。張昀讓橋蕤奪占秣陵與鳩茲隻是為了刺激孫策,誘導其攻打,並無主動攻擊其意圖,假如真想奪占丹陽郡,現在是最佳時機,因為孫策在丹陽郡並無重兵駐防。

    孫策是在江夏地區過的長江,他的計劃是以討伐袁術名義趁亂奪占荊州。

    孫策在表麵上占據了長江以南,但由於占據地區太大,來不及消化,不得不分兵守衛,這裏五百,那裏一千,導致能出征的主力隻有一萬。

    孫策年少氣盛,雄心萬丈,很想一口就吃個大胖子,立即就成長為最強大諸侯。

    長江以南當時在人們的心中屬於偏僻蠻荒之地,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在中原,孫策自然把目光聚焦在中原,不甘心待在長江以南。

    橋蕤占據馬鞍山地區,孫策想過派兵驅逐,但鑒於張昀實力太強大,沒敢動手。孫策怎麽會想到,橋蕤占據馬鞍山地區,是開礦建造煉爐的?橋蕤在很短的時間內,不僅建造了煉鋼爐,還把那個地區建設成為了製造業基地,其產品源源不斷跨過長江運往了張昀的控製區域。

    正在江夏指揮作戰的孫策,得知橋蕤攻占了秣陵消息,趕緊和周瑜張昭等商量對策。

    周瑜主張立即迴師丹陽郡,不管付出多大代價都必須奪迴秣陵,強調秣陵的地理位置無比重要,失去秣陵揚州就失去了首節。丹陽郡治宛陵危在旦夕,必須派重兵駐防。宛陵失守,東吳就無立足之地。

    眾將都讚同周瑜意見,將領們大都年輕,正是血氣方剛年紀,大都極為衝動,以為必須集結所有兵力和張昀決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孫策的長史張昭反對和張昀打仗,理由有兩條,一是張昀假節鉞,屬於代天子出征,攻打張昀就相當於攻打天子,屬於反叛之舉。二是張昀兵多將廣,戰鬥力無比強大。揚州雖然地域廣闊,但能出的兵數量極其有限。攻打張昀,並無必勝把握。張昭說他是張昀的首席謀士張弘的族兄,他願意前往拜訪張弘,遊說張昀勸其把秣陵歸還孫策。

    陶謙主政徐州時,張昭一直在徐州,陶謙沒有啟用他,甚至多有打壓,陶謙死後,張昭還為陶謙寫了悼文。

    張昭非常崇拜張昀,但由於發現張昀已與陳登麋竺結親,又啟用了族弟張弘,覺得在張昀處他很難有好職位,就投奔了孫策,想通過和孫策一起創業,從而建立不世功勳。

    事實上,孫策對張昭禮遇有加,不僅拜張昭為中郎將,還任其為長史,把文武之事全都交給了他。張昭在孫策集團中,擁有崇高地位。

    張昭為孫策攻占江東六郡,統一揚州,立下汗馬功勞。

    周瑜等雖然是孫策的右膀右臂,但他們在孫策集團中的地位,暫時還不及張昭。

    張昭的主張雖然有點異想天開,眾人仔細一想,以為還真是上策。嘴上說想和張昀決戰,假如真要決戰時,不管哪位將領都心知肚明,他們全都不是張昀的對手。淮水兩側至大江,全都已是張昀的地盤,張昀不必動用其他兵力,隻是動用廣陵陳登,合肥張勳,東吳就頂不住。再說了,張昀主力在壽春,一旦南下,就猶如大山壓頂,東吳將被碾成粉末。

    孫策不得不拍板請張昭帶了人立即前往壽春,想辦法遊說張弘,通過張弘再遊說張昀,懇請其歸還秣陵和鳩茲。江夏交由部將鎮守,親率主力返迴丹陽郡,防止橋蕤進一步南下。

    後院已經起火,孫策哪還能不顧一切攻打袁術?對孫策來說,長江以南是他的地盤,任何勢力都不許染指。丹陽郡地處核心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孫策丟不起。

    橋蕤在張昀手中,隻是一支小隊伍,稍一動作,孫策的奪占荊州之宏偉計劃,就不得不調整,而且立即感到了重大危機,被迫撤兵迴防丹陽郡。

    張昭曆盡千辛萬苦來到壽春後,立即拜見張弘。

    張昭是張氏家族嫡長子,地位最高,張昭來訪,張弘自然必須以最高禮儀接待。

    張弘請張昭喝酒,張昭懇請張弘勸說張昀歸還鳩茲與秣陵。

    張弘看住張昭的眼睛,說:“在張氏家族,我得聽您的,在外我們各為其主。我家主公代天子出征,發現秣陵和鳩茲被賊寇奪占,故派兵剿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秣陵和鳩茲是大漢疆土,並不是孫策私有領地,孫策憑什麽要我家主公歸還?無理也無據,兄長,我看您就不必為難小弟了。”

    張昭說:“賢弟啊!我們同宗同脈兄弟,是發小,我們不必說大話,還是論親情的好,幫幫忙,讓我見一見您的主公張昀。”

    張弘點頭說:“見主公,我可以引見。再說了,主公也認識您的呀!你們在徐州也有過交集,主公對您的印象很不錯。”

    張昀在書房接見張昭,張弘陪同。

    張昀對張昭非常敬重,知道他是大才子,大能人。陶謙悼文寫得相當不錯,給張昀留下了深刻印象,覺得其才與孔融可以有一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昀以禮相待張昭。

    張昭很感動。

    現在的張昀可不得了,徐州牧、驃騎將軍、持符節和節鉞,屬於三公級大將,地位僅次於大將軍袁紹,權力還高於袁紹,擁有不經報告朝廷,就可以處斬任何叛逆之特權。

    張昀當然知道張昭的來意,但張昀卻不提不問,隻是和張昭大談徐州之事。最後圍繞張昭為陶謙寫的悼文,說個不停,直誇張昭是大才。

    張昭著急啊!陶謙悼文他是勉為其難寫成,說實在的,假如按張昭的真實想法,非把陶謙罵個遺臭萬年才解氣。張昭不想說陶謙悼文,覺得那是昧心之舉。張昭的目的在於遊說張昀,歸還鳩茲與秣陵。任務完不成,沒法向孫策交待。

    在書房接見過張昭後,張昀又請張昭視察隊伍,張昀故意問張昭:“大哥以為我的隊伍和孫策將軍隊伍相比如何?”

    張昭看張昀隊伍內心深受震撼,軍容嚴整,武器先進,士氣高漲,他清楚,張昀的隊伍南下,孫策無力抵擋。

    張昀讓張昭看他的隊伍,自然是示威之舉,張昭哪能不明白?

    張昭在心中歎氣,完不成任務了,張昀不可能歸還鳩茲與秣陵。怎麽辦?怎麽辦?

    張昀又故意對張昭說:“我張昀正是用人之際,九江郡正缺郡守,我現在兼任著,您是高才,以為誰可擔此大任?”

    張昭的心動,我假如在張昀帳下,也許此時就能當九江郡太守。

    張昭笑說:“您帳下人才濟濟,群英薈萃,能勝任大任的有很多。”

    張昀說:“大哥假如能幫我,我想憑我們的交情與您的大才,郡守之職小了。孔融幫我,我任其為青州刺史,呂布幫我,我任其為豫州刺史,大哥若幫我,我該任您為哪個州刺史呢?”

    張昭感動得熱淚盈眶,好想下跪,顫聲:“沒想到,我在您心目中有如此高地位。多謝您的賞識,可惜我已然侍奉了孫策,而孫策將軍已讓我當長史,把文武之事全交我負責,我不能再轉侍您了。”

    張昀笑說:“迴去轉告孫策將軍,我張昀對他也很欣賞,希望他不要存非分幻想,不要妄圖當袁術。我本想收複宛陵的,給您一個麵子,就說我暫時不動宛陵,想觀察他對朝廷的忠心。告訴他,揚州不是孫策的揚州,而是大漢的揚州,王師過江,他假如膽敢存非分之念,妄動幹戈,行叛逆之舉,我將代天子把他斬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漢末亂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七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七品並收藏奮鬥在漢末亂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