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與張遼的仇恨,其實來自舊主呂布。


    當年呂布偷襲兗州,李家作為濟陰的豪族,不肯投效為呂布做事,李典的叔父李乾、以及不少李家宗親,被呂布部將薛蘭、李封所殺。


    李典本來儒雅好學又謙遜,但是與呂布集團有血海深仇。


    從兄李整去世以後,李典接管了他的部隊,同時成為李家的新族長;


    張遼則是在呂布被擒殺,與一眾降將接管了他的軍隊,但張遼其是麾下大將,順理成章成為呂布殘部的領袖。


    兩家舊領袖都已不在,新領袖李典和張遼雖同殿為臣,但是心中仇恨並沒被化解。


    作為受害人的李典,一直與張遼針鋒相對。


    張遼情商極高,平時要麽忍讓要麽避開,他被曹操留在淮南為主將,不想讓許都聽到不團結的聲音,那樣會顯得自己沒本事。


    李典講其它事沒關係,唯獨把呂布給搬出來,讓張遼覺得很惱火。


    張遼喝聲讓李典一愣,身邊劉馥擔心二將爭鬥升級,又不願看到自己人窩裏鬥,連忙轉移話題為兩人說項。


    “兩位將軍都消消氣,稻田被毀已無法挽迴,咱們不如分析厘清事實,好向司空如實匯報。”


    “一個舌頭都沒抓到,如何厘清事實?”


    李典語氣雖然軟了些,但軟刀子依舊在影射張遼不作為。


    劉馥見張遼努力克製,連忙搶言答話:“就按曼成所言,咱們用動機反推。”


    “動機?”


    李典直搖頭:“孫權去年在淮南吃了大虧,論動機應該首推江東,但江東在淮南隻剩一城,太史慈兵少豈敢亂來?


    另外龍驤出任廬江太守,而且與許都開通了商路,他也沒有動機來生事,至於梅成、陳蘭這種草寇,更沒有理由來捋虎須,所以動機入手行不通。”


    劉馥捋須笑了笑,反問曰:“其實也不盡然,曼成既然提起陳蘭,應該清楚他的毀田動機?”


    李典皺眉迴道:“說是欲投江東,給孫權拿個投名狀?”


    “正是如此。”劉馥鄭重點頭:”陳蘭可以去拿投名狀,那梅成難道不能拿麽?去年淮南雨水甚多,西邊山區多洪澇肆虐,我猜他在灊山待不下去了.”


    “如果這樣說的話”


    李典拈著胡須若有所思,張遼瞟了他一眼自言自語。


    “咱們屯田招誰惹誰?怎麽拿投名狀都來毀田?而且梅成一定要投名狀?他直接去投就不行?”


    “哼問題這麽多,既然什麽都不知道,為何不抓個舌頭?當時兵力太懸殊?”


    “咳咳。”


    見李典又在挑起戰爭,劉馥輕輕咳兩聲開始分析。


    “梅成當年為私利,誘殺刺史嚴文則,又讓李術嫁禍給孫權,他現在走投無路去江東,帶點見麵禮也應該.”


    劉馥就是因為嚴象被殺,才有機會出任這揚州刺史,他對當年的情況比張遼、李典都清楚。


    張遼半眯著雙眼,捋須說道:“元穎所有的分析,似乎都是指向梅成,但此人畢竟是草寇,我不相信他這麽會用兵,按說合肥有不少的人才,是龍驤的人才最合理”


    “張將軍似乎忘了我的分析,龍驤既無靠山又沒出身,他這些年一直被動防守,想不出他與我們為敵有什麽好處,張將軍為何如此忌憚此人?”


    麵對李典的質疑,張遼沒有正麵迴答,因為他看不透龍驤,就像看不見深淵底部,神秘得讓人不寒而栗。


    “龍雲起部曲出身,短短幾年成了淮南一霸,就連主公也不敢小視,李將軍去年在壽春防守,當然不知道他的厲害。”


    “無端猜忌沒意思。”李典癟了癟嘴,捋須嚴肅說道:“聽聞太史慈也不簡單,昔日孫策花了不少力氣才收複,是個頗能用兵的大將,沒準是他帶著梅成毀田。”


    “曼成所言有理。”劉馥點頭附和:“聽說孫權正在攻打江夏,有可能讓他出兵騷擾,或是防止咱們引兵南下?”


    見劉馥紙上談兵,張遼忍不住搖頭。


    “壽春一艘戰船都沒,太史慈即便放咱們出濡須,試問我們如何渡過長江?遊過去?”


    “啊這.”


    劉馥被懟得啞口無言。


    李典見張遼隻會否定,便冷笑著揶揄:“與其在這裏猜來猜去,還不如引兵急進追趕,隻需要抓到一兩個舌頭,一切不都水落石出?”


    劉馥聽後急忙提醒:“人言窮寇莫追,再說壽春也需要防守.”


    李典斜眼看了看張遼,然後衝著劉馥微微一笑:“根據之前掌握的情況,梅成在灊山隻有幾千人而已,難道需要壽春所有駐軍去追?將軍嶺上不是有我們的崗哨麽?倘若合肥方向若真有敵來犯,我以本部人馬就能守住壽春。”


    “這行麽?司空隻讓我們堅守,並未囑咐主動出擊”


    張遼打斷劉馥正色道:“元穎不必多言,李將軍所言不差,光靠猜測於事無補,待我領兵殺上灊山,就知道是不是梅成。”


    劉馥聽完忙拱手諫言:“文遠三思,那灊山不好走”


    “既然李將軍能守合肥,張遼又豈能貪生怯戰?區區灊山之賊不足為懼,梅成去年在沘水燒船燒糧,我早想新仇舊恨,跟這廝一起算上一算。”


    “嘶燒船燒糧”


    劉馥咽了咽口水不再言勸,心說今天毀田之賊也是用火,倒是符合梅成的一貫作風。


    壽春諸將達成一致,暫時把目標鎖定在梅成身上,卻不知不覺落入龍驤的陷阱中。


    龍驤答應劉備要鬧大動靜,就不會讓淮南別的勢力閑著。


    陳蘭、雷緒繞路去芍陂毀田之際,還有三路人也帶著任務出了合肥。


    第一路冒充太史慈,代表孫權到灊山威脅並勸降;


    第二路冒充梅成使者,去曆陽向太史慈獻降書,表示梅成會先拿到投名狀,而後才率部到曆陽歸附;


    第三路冒充孫賁使者,劉傅的人先到皖縣尋船,然後經水路向太史慈傳令。


    太史慈此時做夢都想不到,龍驤這一套組合拳都是為他準備的。


    收到‘梅成使者’送去的降書,太史慈一時不能分辨真假。


    副將趙凡見太史慈眉頭緊鎖,在征得對方同意拿起降書查看。


    趙凡看時也蹙起眉頭,自言自語道:“淮南賊匪怎麽都一個德行?歸順之前偏偏要去拿個投名狀,而且出奇一致都是毀田,梅成要是像去年陳蘭那樣,把曹操招來可就麻煩了。”


    太史慈輕輕搖頭:“咱們在淮南隻剩一城,曹操在戰船沒準備齊全時,應該不會興師動眾”


    “那梅成”


    “先不用管他,等真來了再說,別像陳蘭那樣虛晃一槍。”


    “也好。”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揚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揚舟並收藏漢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