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不久,韓江春和奚襄鈴兵分兩路,一人去了燕山之北,一人去了長安。
大唐北部邊境,時常受到草原遊牧部落侵襲,尤其是秋後到開春這一段時間,草原上百草枯敗,冰雪封凍,遊牧生活無法持續,空閑出來的彪悍匪徒們便成群結隊南下寇略,謂之“打草穀”。這本是無恥的強盜行徑,強盜自己為自己臉上貼金、打氣倒也罷了,奈何被侵害者中一些恬不知恥或昏庸透頂的文人也跟著起哄,幫著美化強盜,謂之有血性,很狼性,把血淋漓的劫殺搶掠美化成英雄行徑,把自己的同族鄉鄰貶作懦弱該死的羊,把他們的苦難、死亡視為應當,並充作茶餘飯後的談資,眉飛色舞地予以宣揚。
不過自安史之亂,河北割據後,幽州一帶,地方軍力強盛,時常出塞反擊,胡馬輕易不敢過燕山南下,倒是朝廷控製力較強的河東、振武、豐州、靈武,乃至鳳翔、涇源等地,常被異族勢力欺淩,朝廷每年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卻因號令不一,地方軍將被束縛手腳,一直難有大的作為,保守尚且艱難,更遑論進取。
幽州自李茂出塞擊滅契丹後,禍亂沿邊的遊牧部落已經不複存在,至少是不敢明目張膽地內寇劫掠,他們紛紛換上新馬甲,搖身一變成了無法無天的馬匪,披著盜匪的外衣,繼續幹著老祖宗留下的一本萬利的好本營生。
燕北三都督府內訌正酣,上下懈怠,誰也無心顧及百姓死活,導致馬匪氣焰日益囂張,邊地百姓忍無可忍隻得背井離鄉,四處流浪。
不過按常理他們一般會去河東或幽州,過去去河東的多,現在多去幽州,至於遠涉千裏跑到洛陽、長安流浪,則十分罕見。
但長慶二年的秋冬之交,大股的邊地流民湧入長安、洛陽兩地,尤其是長安,放眼望去,滿街都是,他們衣衫襤褸,目光呆滯,操著冷硬的燕北口音,托著缺邊爛沿的陶碗沿街乞討,實在是大煞風景。
若問其來處,皆曰燕山之北。再加上一句:盜匪作惡,官府懈怠,沒活路隻好來長安廝混。
京中言官得知此事,大喜,一時群起激憤,起而攻擊三府大都督,彈劾李茂等人瀆職、懈政,無顧百姓死活。
李恆雖然貪玩,也知此事棘手,特意抽出半個時辰時間與諸位宰相商議對策,裴度和李逢吉都建議慎重行事,在事情未查明前,朝廷暫不表態。
李逢吉建議責成有司派人往燕北實地察看。這一點裴度也是讚成的。
燕北是李茂從契丹人手裏收複的,實際控製權也一直操在李茂手裏,當年因元和皇帝以強力製藩鎮,隻讓緣邊軍鎮節度使做虛位大都督,不給實權,而由朝廷調派幹吏出任都督府長史,管領常務,架空大都督掌握都督府實權。
這樣的策略安排是為朝廷日後解決河北藩鎮割據留了口子:兩麵用兵取幽州總勝過一麵強攻。可惜元和皇帝壯誌未酬身先死,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權位卻沒有繼承他的雄心壯誌,當年的巧妙安排反倒成了丟不掉的累贅,處置稍有失當就可能會引發潑天大禍。
這件事來的蹊蹺,故而不管是老謀深算的裴度,還是心機深重的李逢吉都采取了審慎的態度,小心翼翼地避免成為禍亂天下的罪人。
派去實地察看的人都是李逢吉的親信,行前李逢吉專門做了交代,一個月後,三人從燕北迴來,帶迴的消息大致雷同:三都督府官員忙於黨爭,無暇顧及政務,上下一體懈怠,致使流寇日漸坐大。當地百姓投告無門,這才鋌而走險,往京城來告禦狀,奈何宮禁森森,他們這些邊野小民根本無門可入,攜帶的盤纏耗盡,隻能在大街上流浪乞討。
李逢吉歎了口氣,二日將調查結果告之王守澄。
王守澄嗤地一聲冷笑:“他眼紅了,要分一杯羹呢。嘿嘿,倒也有些意思。”
李逢吉道:“是啊,急著拔除眼中釘,也算是未雨綢繆。人家已經出手了,咱們怎麽應付?”王守澄道:“時機選的是剛剛好,這杯苦酒咱們不喝也得喝。”李逢吉道:“隻希望喝了這杯苦酒能做個朋友。”王守澄笑道:“朋友是做不成的,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也就心滿意足啦。”李逢吉道:“三府的官員咱們就不管啦,免得惹一身騷。”王守澄道:“高見,得利的是他,這髒活得他自己去幹,咱們沒理由沾手。”
二人會心一笑,將這件事揭了過去。
王守澄道:“梁中尉要告老還鄉了,繼任者何人,你們心裏有沒有數。”李逢吉道:“禁軍乃天子家兵,護軍中尉的人選外臣豈容置喙。”王守澄道:“理是那麽個理兒,但咱們的大家,你也是知道的,興致所致,問起你來,你答也不答?”
李逢吉道:“內相中意誰隻管吩咐,某等一切唯內相馬首是瞻。”
王守澄道:“馬存亮,馬季明,你以為如何?”
李逢吉道:“好,忠貞體國,不黨不群,聲望高,資曆老,任誰也挑不出毛病。”
二人又是一笑,這件事也定了。
自李恆冊立李湛為皇太子後,梁守謙便知大勢已去,自己若不能急流勇退,非但禍及已身,隻怕還要連累家人,於是主動提出告老還鄉。
神策軍護軍中尉名為監軍,實際卻是一軍最高統帥,地位何等重要,梁守謙去位後,圍繞著這一要害職務必又是一番龍爭虎鬥,這件事上王守澄和李逢吉決定棋走穩健,前段時間為了冊立李湛已經耗費了他們太多的能量,結下了太多的冤仇,眼下隻能以退為進,隻要扶持一個不專門跟自己對著幹的人便可,無須非要抬個親信上去,那樣隻會樹大招風,成為眾矢之的,落個不得好死的下場。
馬存亮這個人好就好在不黨不群,既不幫著我,也不幫別人,他資曆老,聲望高,忠肝赤膽,上上下下都能接受,用他把位置占住,就絕了對手的覬覦之心,豈非兩全其美?
還有一件事,給了王守澄和李逢吉一個意外之喜,裴度建議將燕北三都督府降格為州,設燕北節度使,並舉薦原幽州大將朱克融為節度使。
朱克融是被李茂趕到長安的,裴度舉薦他複出,又出掌燕北這個核心敏感地區,這等於是跟李茂公然翻臉,這位老宰相自迴京複相後,全無當年的銳氣,推行的幾件事都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令天下側目,已是聲望大減,而今又出這樣一個昏招,真是越老越糊塗了。(重慶書廠)《殺破唐》僅代表作者九爪貓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
【】,謝謝大家!
大唐北部邊境,時常受到草原遊牧部落侵襲,尤其是秋後到開春這一段時間,草原上百草枯敗,冰雪封凍,遊牧生活無法持續,空閑出來的彪悍匪徒們便成群結隊南下寇略,謂之“打草穀”。這本是無恥的強盜行徑,強盜自己為自己臉上貼金、打氣倒也罷了,奈何被侵害者中一些恬不知恥或昏庸透頂的文人也跟著起哄,幫著美化強盜,謂之有血性,很狼性,把血淋漓的劫殺搶掠美化成英雄行徑,把自己的同族鄉鄰貶作懦弱該死的羊,把他們的苦難、死亡視為應當,並充作茶餘飯後的談資,眉飛色舞地予以宣揚。
不過自安史之亂,河北割據後,幽州一帶,地方軍力強盛,時常出塞反擊,胡馬輕易不敢過燕山南下,倒是朝廷控製力較強的河東、振武、豐州、靈武,乃至鳳翔、涇源等地,常被異族勢力欺淩,朝廷每年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卻因號令不一,地方軍將被束縛手腳,一直難有大的作為,保守尚且艱難,更遑論進取。
幽州自李茂出塞擊滅契丹後,禍亂沿邊的遊牧部落已經不複存在,至少是不敢明目張膽地內寇劫掠,他們紛紛換上新馬甲,搖身一變成了無法無天的馬匪,披著盜匪的外衣,繼續幹著老祖宗留下的一本萬利的好本營生。
燕北三都督府內訌正酣,上下懈怠,誰也無心顧及百姓死活,導致馬匪氣焰日益囂張,邊地百姓忍無可忍隻得背井離鄉,四處流浪。
不過按常理他們一般會去河東或幽州,過去去河東的多,現在多去幽州,至於遠涉千裏跑到洛陽、長安流浪,則十分罕見。
但長慶二年的秋冬之交,大股的邊地流民湧入長安、洛陽兩地,尤其是長安,放眼望去,滿街都是,他們衣衫襤褸,目光呆滯,操著冷硬的燕北口音,托著缺邊爛沿的陶碗沿街乞討,實在是大煞風景。
若問其來處,皆曰燕山之北。再加上一句:盜匪作惡,官府懈怠,沒活路隻好來長安廝混。
京中言官得知此事,大喜,一時群起激憤,起而攻擊三府大都督,彈劾李茂等人瀆職、懈政,無顧百姓死活。
李恆雖然貪玩,也知此事棘手,特意抽出半個時辰時間與諸位宰相商議對策,裴度和李逢吉都建議慎重行事,在事情未查明前,朝廷暫不表態。
李逢吉建議責成有司派人往燕北實地察看。這一點裴度也是讚成的。
燕北是李茂從契丹人手裏收複的,實際控製權也一直操在李茂手裏,當年因元和皇帝以強力製藩鎮,隻讓緣邊軍鎮節度使做虛位大都督,不給實權,而由朝廷調派幹吏出任都督府長史,管領常務,架空大都督掌握都督府實權。
這樣的策略安排是為朝廷日後解決河北藩鎮割據留了口子:兩麵用兵取幽州總勝過一麵強攻。可惜元和皇帝壯誌未酬身先死,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權位卻沒有繼承他的雄心壯誌,當年的巧妙安排反倒成了丟不掉的累贅,處置稍有失當就可能會引發潑天大禍。
這件事來的蹊蹺,故而不管是老謀深算的裴度,還是心機深重的李逢吉都采取了審慎的態度,小心翼翼地避免成為禍亂天下的罪人。
派去實地察看的人都是李逢吉的親信,行前李逢吉專門做了交代,一個月後,三人從燕北迴來,帶迴的消息大致雷同:三都督府官員忙於黨爭,無暇顧及政務,上下一體懈怠,致使流寇日漸坐大。當地百姓投告無門,這才鋌而走險,往京城來告禦狀,奈何宮禁森森,他們這些邊野小民根本無門可入,攜帶的盤纏耗盡,隻能在大街上流浪乞討。
李逢吉歎了口氣,二日將調查結果告之王守澄。
王守澄嗤地一聲冷笑:“他眼紅了,要分一杯羹呢。嘿嘿,倒也有些意思。”
李逢吉道:“是啊,急著拔除眼中釘,也算是未雨綢繆。人家已經出手了,咱們怎麽應付?”王守澄道:“時機選的是剛剛好,這杯苦酒咱們不喝也得喝。”李逢吉道:“隻希望喝了這杯苦酒能做個朋友。”王守澄笑道:“朋友是做不成的,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也就心滿意足啦。”李逢吉道:“三府的官員咱們就不管啦,免得惹一身騷。”王守澄道:“高見,得利的是他,這髒活得他自己去幹,咱們沒理由沾手。”
二人會心一笑,將這件事揭了過去。
王守澄道:“梁中尉要告老還鄉了,繼任者何人,你們心裏有沒有數。”李逢吉道:“禁軍乃天子家兵,護軍中尉的人選外臣豈容置喙。”王守澄道:“理是那麽個理兒,但咱們的大家,你也是知道的,興致所致,問起你來,你答也不答?”
李逢吉道:“內相中意誰隻管吩咐,某等一切唯內相馬首是瞻。”
王守澄道:“馬存亮,馬季明,你以為如何?”
李逢吉道:“好,忠貞體國,不黨不群,聲望高,資曆老,任誰也挑不出毛病。”
二人又是一笑,這件事也定了。
自李恆冊立李湛為皇太子後,梁守謙便知大勢已去,自己若不能急流勇退,非但禍及已身,隻怕還要連累家人,於是主動提出告老還鄉。
神策軍護軍中尉名為監軍,實際卻是一軍最高統帥,地位何等重要,梁守謙去位後,圍繞著這一要害職務必又是一番龍爭虎鬥,這件事上王守澄和李逢吉決定棋走穩健,前段時間為了冊立李湛已經耗費了他們太多的能量,結下了太多的冤仇,眼下隻能以退為進,隻要扶持一個不專門跟自己對著幹的人便可,無須非要抬個親信上去,那樣隻會樹大招風,成為眾矢之的,落個不得好死的下場。
馬存亮這個人好就好在不黨不群,既不幫著我,也不幫別人,他資曆老,聲望高,忠肝赤膽,上上下下都能接受,用他把位置占住,就絕了對手的覬覦之心,豈非兩全其美?
還有一件事,給了王守澄和李逢吉一個意外之喜,裴度建議將燕北三都督府降格為州,設燕北節度使,並舉薦原幽州大將朱克融為節度使。
朱克融是被李茂趕到長安的,裴度舉薦他複出,又出掌燕北這個核心敏感地區,這等於是跟李茂公然翻臉,這位老宰相自迴京複相後,全無當年的銳氣,推行的幾件事都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令天下側目,已是聲望大減,而今又出這樣一個昏招,真是越老越糊塗了。(重慶書廠)《殺破唐》僅代表作者九爪貓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