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淮西戰事正在膠著狀態,但勝利的曙光已經乍現,李純不希望這個時候河東亂起來,便支持了朱邪橫斷一方,下詔將三名使者以妖言惑眾罪收監。
如此一來,河東官場便像一鍋煮沸了的烈油,河東與契丹的恩恩怨怨由來已久,雙方早已結下血海深仇,在河東為官,一個最大的忌諱就是對契丹人表現軟弱,誰軟弱誰倒台,從無例外,誅邪兄弟非但對契丹人軟弱妥協,還蒙蔽聖聰,加害河東官員,這樣的人不配做河東之主。
河東各派力量在反朱邪兄弟的旗幟下空前統一起來,一場兵變隨即觸發,結局是朱邪執宜被逐出太原城,若非義商齊浩的救助,隻怕難逃一死。
朱邪橫斷卻巧妙脫身,一口跑到洛陽躲了起來。
河東的亂局給了契丹人以可趁之機,契丹八部旋即聯合起來,集結兩萬大軍兵鋒直指雲州,大有破雲州取河東的氣勢。
淮西戰事正酣,北部邊境萬萬不可亂起來,李純下詔振武軍、河東、幽州、營平、遼東五鎮出塞攻打契丹,以幽州節度使李茂為諸軍都統。
振武軍位置偏西,隻能做側翼,河東內亂正酣,指不上大用,攻打契丹的主力是幽州、營平和遼東三鎮,都是李茂的勢力範圍、
就李茂而言,契丹是心腹之患,契丹人不能解決,將來就無法全力對付南方即將到來的威脅,而南方的威脅實際已經迫在眉睫。
兵行詭道,李茂不打算跟他們打一場麵對麵的戰爭,那樣的話隻會重蹈過去的覆轍,敵人如風般退走,自己勞而無功,改年敵人又來,自己又要勞師動眾。
這次的戰役李茂做了精心部署,動用了遼東、營平、幽州三鎮共五萬大軍,分東西兩路出擊,準備一舉擊潰契丹人。
李茂任命常木倉為西路軍主帥,嚴秦為副帥,督率安東軍第四、第五、第九師和平盧軍、神策軍、雄武軍共兩萬八千人,出媯州進入塞北草原,目標是解雲州之圍,重創契丹主力。以祝九為東路軍主帥,石雄為副帥,率眾兩萬兩千人,出哥州,從側後翼攻打契丹。
李茂坐鎮媯州,指揮全局。
與契丹人的作戰異常艱辛,契丹人組織紀律性較強,單兵戰鬥力兇悍,機動性高,更重要的是天性謹慎,打的好就打,打不好就跑,以整個草原大漠做戰場,靈活機動地打擊出塞的唐軍。
而唐軍方麵因為目的是殲滅,而非擊潰,能打的時候不敢狠狠的打,不能打的時候又打不過,自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一開始就陷入全麵被動。
鏖兵兩個月,各部十分疲憊,紛紛要求與契丹決戰。
李茂隻迴答了一句話:“敢輕言決戰者,斬。”
看看的大雪將至,圍困雲州的契丹人開始全麵撤退,一旦大雪封原,他們的機動性將徹底消息,頓兵於堅城之下,絕非攻方之福。
契丹人的撤退章法井然,過於謹慎的常木倉未能抓住良機,致使兩萬契丹人全身而退,進入了燕山之輩的草原。
在媯州坐鎮的李茂有些沉不住氣,率親軍五千人出鎮平八堡,就近指揮西路軍尾追契丹人。
占據全麵上風的契丹人評估了形勢,決定以優勢兵力來個虎口拔牙,奪取平八堡,擒殺李茂,一舉擊潰唐軍。
李茂的身邊隻有親軍五千人,其中的三千駐守燕山長城古堡,與平八堡相距約一百二十裏。若能以優勢兵力突然圍住平八堡,一舉擒殺李茂,則即便陷入兩路唐軍的合圍之中,亦可全身而退。
開戰以來,東路唐軍進展緩慢,看起來和東路軍並不合拍。
李茂活著尚且如此,李茂一死,兩家分道揚鑣都有可能,又怎會齊心協力。
一萬契丹秘密集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平八堡撲了過去。
參謀廳的情報科得到契丹人的動向,緊急向李茂示警,平八堡是舊日唐軍在塞外修建的堡壘,麵積並不算大,且廢棄多年,李茂屯兵在此,可以就近指揮東西兩路五萬唐軍,位置得天獨厚,但平八堡的周邊皆是曠野平原,無險可守,容易受到契丹的攻擊。
正因為如此,李茂隻在堡中屯駐兩千親軍,大唱空城計,而將親軍主力屯駐於燕山山脈深處的長城古堡,豎起大纛,以作疑兵。
然而契丹人的情報收集能力十分驚人,竟然識破了李茂布設的**陣,一萬大軍星夜兼程殺奔平八堡。
讓契丹人沒想到的是,李茂的戰場情報比他們更有效率,一萬突襲大軍還在集結中,李茂已經得到了他的真實用意。
此刻撤迴燕山山脈,據險防守,自然可以萬無一失。但狡猾的契丹人肯定會見好就收,像泥鰍一樣再次滑掉。
李茂不為所動,嚴斥勸他避讓的石空。
石空知道勸不住他,隻得密令燕山的親軍火速趕來增援,又緊急向常木倉、祝九發出了求救信號。
契丹人日夜行軍,距離平八堡越來越近,八百裏,五百了,三百裏,僅僅兩天後就出現在了平八堡外,兩軍相距三十裏。這樣的距離,在契丹人的快馬奔馳下隻需半個時辰,契丹人是草原上的狼,可以在急速奔跑中圍獵他的對手,一旦被他們咬住,休想再脫身。
石空下令就地構築工事,做拚死抵擋,他追隨李茂多年,對李茂的用兵策略欽佩之至,李茂不走定有不走的道理,他不會再勸,哪怕敵人就在眼皮子底下。
契丹人距離平八堡還有十裏地時,李茂忽然起身,對石空道:“一隊隨我走,快。”
一隊是李茂的貼身衛隊,編製比普通的隊要打,約一百五十人。
石空頭皮發炸,現在走,萬一被契丹前隊纏住豈非死路一條。契丹大軍行進時總是以一部精銳喬裝改扮後撒在敵人的身後,稱之為探馬軍,用以實施包抄、截殺,防止敵人首腦人物棄眾逃走。
他們既然知道李茂就在平八堡,又豈會不做準備?
李茂沒有多做解釋,人已經上了馬,石空立即下令一隊全體上馬,除了兵器和隨身水囊,其餘的盡皆丟棄不要——若不能逃入燕山山脈,帶什麽東西都是累贅;若能逃入燕山,則要什麽有什麽,又何須帶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眾人出堡走出八裏地,地平線上就出現了契丹人伏擊騎兵,約兩百人,唿嘯而來。
李茂跟契丹人打麵對麵的戰鬥,這還是第一次,不覺也頭皮發麻,但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後路了,隻得率眾猛撲過去。
負責伏擊的契丹兵是一支精銳的輕騎兵,麵對倉皇奔逃中的李茂衛隊,氣勢上和人數上都占了絕對上風。
但戰鬥結果卻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李茂的貼身衛隊戰力之強悍,給契丹人上了深刻的一課。
一百多騎兵跌落馬下再也爬不起來,但他們的對手顯然無心戀戰,取勝之後沒有乘勝追擊,而是繼續向前奔走。
殘餘的契丹人因此判斷,逃跑的正是李茂,他們改變策略,頑強地咬著李茂的尾巴,拖住他,盡力地拖住他。
契丹前鋒聞聽李茂舍棄平八堡奔向燕山,立即調整策略,以一部圍困平八堡,以主力繞過唐軍堡壘,直奔燕山而去,即便李茂逃入燕山,他們也要追上去,咬住他,咬死他。
一支契丹伏兵從燕山腳下的河汊柳樹林裏殺了出來,箭發如雨,李茂身邊衛士紛紛撲地。李茂的坐騎中箭,跌翻在地,他躲閃不及,重重地摔了下去,打了個十幾個滾,剛剛起身,一支羽箭便尖叫著鑽進了他的肩膀,推的他一個趔趄,又摔了一跤,還未等他迴過神來,一名契丹騎士已經風一般地飄了過來,雪亮的馬刀迎麵劈來。
同樣跌落馬下的石空奮不顧身地發了一箭,將李茂從刀下救了出來,自己卻吃了契丹人一刀,後背上留下一尺長的血口子,所幸的是他的盔甲異常堅韌,契丹人的刀劈的並不深。李茂抬起手弩射倒了一名衝鋒中的契丹武士,隻差幾尺遠,石空的腦袋就掉了。
一支狼牙箭射在了李茂胸前的護心鏡上,箭矢滑落,契丹騎兵的馬刀旋即劈到,李茂就地一滾,抓起一杆長槍奮力朝契丹人投去。
投槍走了空,契丹人的箭矢卻射中了他的臂膀。
不過契丹人已是強弩之末,他們將全副精力集中在李茂身上,渾然不覺李茂的衛隊已經將他們合圍,連發機弩適合近戰,改良後的機弩也適合馬戰,弩矢橫飛,契丹人紛紛撲地。石空搶了一匹馬,扶李茂上馬,遣十名精銳騎兵護衛李茂先走,自己留下斷後。
因為這一耽擱,已經被甩掉的契丹騎兵又追了過來,眼前就是燕山,石空覺得李茂不應該再去冒險。
再向前走五裏,一道雄渾的大山攔住去路,燕山,草原與中原的分界線,圍繞著這座大山,中原國家與草原部落不知征戰了幾千年。
眼前的這片山還不算高大,不過樹木眾多,山道崎嶇,並不適合駿馬奔馳,隻要撤入燕山山脈,契丹人的優勢便難以發揮,論在森林裏步戰、殺人,顯然李茂更勝一籌。
距離最近的一座鬆坡還有一裏地時,一支身穿獵戶衣裳的騎士從鬆林裏竄了出來,一字排開,共三十個人,李茂的身邊卻隻有十個人,十名精銳的騎士,當然負責最後阻擊的契丹人也絕對是萬一挑一的好手。
李茂手臂負傷,苦練的槍法使不出應有的威力,他丟棄長槍,拔出斬鐵刀,由一名衛士用布條將刀柄和手纏在一起,他的屬下也一個個丟棄了長槍,拔出了經過改良的彎刃馬刀。這種馬刀博采眾家之長,有圓形護手,美觀又實用,不僅為三鎮將士所接收,連契丹人也偷偷的模仿,不過精湛複雜的鑄造工藝和對鋼材的極高要求,讓契丹人畫虎不成反類犬,仿照的馬刀笨重,粗陋,易折,遠遠比不上遼東刀的美觀實用。
契丹人愛刀,為了一把好刀,可以傾盡所有,他們眼饞這種製式遼東馬刀,但想在戰場上得到絕非易事,遼東的馬軍雖然數量不多,卻訓練有素,戰鬥力十分驚人。
以一敵三沒有任何取勝的把握,現在後退是來不及了,求饒顯然也非上策。
自起兵以來,李茂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
李茂刀指前方,果然發動了攻擊,他縱馬奔馳,一往無前。此舉不僅讓他身邊的衛士倍受鼓舞,連契丹敵人也感到振奮,勇士敬重勇士,即使他是你的敵人。
李茂的騎術已經十分精湛,左手持刀雖然略感不便,但他的刀法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刀上的威力並未減損絲毫。
第一輪劈殺,雙方各有三個人倒下。
李茂劈殺了一人,沒有受傷。
第二輪劈殺,契丹人傷亡兩人,唐軍傷了三個人,李茂沒有受傷。
第三輪劈砍隨之開始,這一次契丹人損失了四個人,李茂一人砍殺了兩個人,自己一方傷了兩個人,其中一人右臂被斬,失去了戰鬥力。
第四輪劈砍旋踵而至,此輪過後,李茂身邊隻剩下兩名能戰的士卒,契丹人則還剩下二十多人。
勝負已分,契丹人不再跟李茂麵對麵硬碰,他們移動隊形將他圍了起來。
一個會漢話的人喊叫道:“下馬歸降,可以饒你不死。”
李茂抬手一支弩箭將他撩翻在馬下,相距太近,手弩無須瞄準。
如此一來,河東官場便像一鍋煮沸了的烈油,河東與契丹的恩恩怨怨由來已久,雙方早已結下血海深仇,在河東為官,一個最大的忌諱就是對契丹人表現軟弱,誰軟弱誰倒台,從無例外,誅邪兄弟非但對契丹人軟弱妥協,還蒙蔽聖聰,加害河東官員,這樣的人不配做河東之主。
河東各派力量在反朱邪兄弟的旗幟下空前統一起來,一場兵變隨即觸發,結局是朱邪執宜被逐出太原城,若非義商齊浩的救助,隻怕難逃一死。
朱邪橫斷卻巧妙脫身,一口跑到洛陽躲了起來。
河東的亂局給了契丹人以可趁之機,契丹八部旋即聯合起來,集結兩萬大軍兵鋒直指雲州,大有破雲州取河東的氣勢。
淮西戰事正酣,北部邊境萬萬不可亂起來,李純下詔振武軍、河東、幽州、營平、遼東五鎮出塞攻打契丹,以幽州節度使李茂為諸軍都統。
振武軍位置偏西,隻能做側翼,河東內亂正酣,指不上大用,攻打契丹的主力是幽州、營平和遼東三鎮,都是李茂的勢力範圍、
就李茂而言,契丹是心腹之患,契丹人不能解決,將來就無法全力對付南方即將到來的威脅,而南方的威脅實際已經迫在眉睫。
兵行詭道,李茂不打算跟他們打一場麵對麵的戰爭,那樣的話隻會重蹈過去的覆轍,敵人如風般退走,自己勞而無功,改年敵人又來,自己又要勞師動眾。
這次的戰役李茂做了精心部署,動用了遼東、營平、幽州三鎮共五萬大軍,分東西兩路出擊,準備一舉擊潰契丹人。
李茂任命常木倉為西路軍主帥,嚴秦為副帥,督率安東軍第四、第五、第九師和平盧軍、神策軍、雄武軍共兩萬八千人,出媯州進入塞北草原,目標是解雲州之圍,重創契丹主力。以祝九為東路軍主帥,石雄為副帥,率眾兩萬兩千人,出哥州,從側後翼攻打契丹。
李茂坐鎮媯州,指揮全局。
與契丹人的作戰異常艱辛,契丹人組織紀律性較強,單兵戰鬥力兇悍,機動性高,更重要的是天性謹慎,打的好就打,打不好就跑,以整個草原大漠做戰場,靈活機動地打擊出塞的唐軍。
而唐軍方麵因為目的是殲滅,而非擊潰,能打的時候不敢狠狠的打,不能打的時候又打不過,自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一開始就陷入全麵被動。
鏖兵兩個月,各部十分疲憊,紛紛要求與契丹決戰。
李茂隻迴答了一句話:“敢輕言決戰者,斬。”
看看的大雪將至,圍困雲州的契丹人開始全麵撤退,一旦大雪封原,他們的機動性將徹底消息,頓兵於堅城之下,絕非攻方之福。
契丹人的撤退章法井然,過於謹慎的常木倉未能抓住良機,致使兩萬契丹人全身而退,進入了燕山之輩的草原。
在媯州坐鎮的李茂有些沉不住氣,率親軍五千人出鎮平八堡,就近指揮西路軍尾追契丹人。
占據全麵上風的契丹人評估了形勢,決定以優勢兵力來個虎口拔牙,奪取平八堡,擒殺李茂,一舉擊潰唐軍。
李茂的身邊隻有親軍五千人,其中的三千駐守燕山長城古堡,與平八堡相距約一百二十裏。若能以優勢兵力突然圍住平八堡,一舉擒殺李茂,則即便陷入兩路唐軍的合圍之中,亦可全身而退。
開戰以來,東路唐軍進展緩慢,看起來和東路軍並不合拍。
李茂活著尚且如此,李茂一死,兩家分道揚鑣都有可能,又怎會齊心協力。
一萬契丹秘密集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平八堡撲了過去。
參謀廳的情報科得到契丹人的動向,緊急向李茂示警,平八堡是舊日唐軍在塞外修建的堡壘,麵積並不算大,且廢棄多年,李茂屯兵在此,可以就近指揮東西兩路五萬唐軍,位置得天獨厚,但平八堡的周邊皆是曠野平原,無險可守,容易受到契丹的攻擊。
正因為如此,李茂隻在堡中屯駐兩千親軍,大唱空城計,而將親軍主力屯駐於燕山山脈深處的長城古堡,豎起大纛,以作疑兵。
然而契丹人的情報收集能力十分驚人,竟然識破了李茂布設的**陣,一萬大軍星夜兼程殺奔平八堡。
讓契丹人沒想到的是,李茂的戰場情報比他們更有效率,一萬突襲大軍還在集結中,李茂已經得到了他的真實用意。
此刻撤迴燕山山脈,據險防守,自然可以萬無一失。但狡猾的契丹人肯定會見好就收,像泥鰍一樣再次滑掉。
李茂不為所動,嚴斥勸他避讓的石空。
石空知道勸不住他,隻得密令燕山的親軍火速趕來增援,又緊急向常木倉、祝九發出了求救信號。
契丹人日夜行軍,距離平八堡越來越近,八百裏,五百了,三百裏,僅僅兩天後就出現在了平八堡外,兩軍相距三十裏。這樣的距離,在契丹人的快馬奔馳下隻需半個時辰,契丹人是草原上的狼,可以在急速奔跑中圍獵他的對手,一旦被他們咬住,休想再脫身。
石空下令就地構築工事,做拚死抵擋,他追隨李茂多年,對李茂的用兵策略欽佩之至,李茂不走定有不走的道理,他不會再勸,哪怕敵人就在眼皮子底下。
契丹人距離平八堡還有十裏地時,李茂忽然起身,對石空道:“一隊隨我走,快。”
一隊是李茂的貼身衛隊,編製比普通的隊要打,約一百五十人。
石空頭皮發炸,現在走,萬一被契丹前隊纏住豈非死路一條。契丹大軍行進時總是以一部精銳喬裝改扮後撒在敵人的身後,稱之為探馬軍,用以實施包抄、截殺,防止敵人首腦人物棄眾逃走。
他們既然知道李茂就在平八堡,又豈會不做準備?
李茂沒有多做解釋,人已經上了馬,石空立即下令一隊全體上馬,除了兵器和隨身水囊,其餘的盡皆丟棄不要——若不能逃入燕山山脈,帶什麽東西都是累贅;若能逃入燕山,則要什麽有什麽,又何須帶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眾人出堡走出八裏地,地平線上就出現了契丹人伏擊騎兵,約兩百人,唿嘯而來。
李茂跟契丹人打麵對麵的戰鬥,這還是第一次,不覺也頭皮發麻,但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後路了,隻得率眾猛撲過去。
負責伏擊的契丹兵是一支精銳的輕騎兵,麵對倉皇奔逃中的李茂衛隊,氣勢上和人數上都占了絕對上風。
但戰鬥結果卻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李茂的貼身衛隊戰力之強悍,給契丹人上了深刻的一課。
一百多騎兵跌落馬下再也爬不起來,但他們的對手顯然無心戀戰,取勝之後沒有乘勝追擊,而是繼續向前奔走。
殘餘的契丹人因此判斷,逃跑的正是李茂,他們改變策略,頑強地咬著李茂的尾巴,拖住他,盡力地拖住他。
契丹前鋒聞聽李茂舍棄平八堡奔向燕山,立即調整策略,以一部圍困平八堡,以主力繞過唐軍堡壘,直奔燕山而去,即便李茂逃入燕山,他們也要追上去,咬住他,咬死他。
一支契丹伏兵從燕山腳下的河汊柳樹林裏殺了出來,箭發如雨,李茂身邊衛士紛紛撲地。李茂的坐騎中箭,跌翻在地,他躲閃不及,重重地摔了下去,打了個十幾個滾,剛剛起身,一支羽箭便尖叫著鑽進了他的肩膀,推的他一個趔趄,又摔了一跤,還未等他迴過神來,一名契丹騎士已經風一般地飄了過來,雪亮的馬刀迎麵劈來。
同樣跌落馬下的石空奮不顧身地發了一箭,將李茂從刀下救了出來,自己卻吃了契丹人一刀,後背上留下一尺長的血口子,所幸的是他的盔甲異常堅韌,契丹人的刀劈的並不深。李茂抬起手弩射倒了一名衝鋒中的契丹武士,隻差幾尺遠,石空的腦袋就掉了。
一支狼牙箭射在了李茂胸前的護心鏡上,箭矢滑落,契丹騎兵的馬刀旋即劈到,李茂就地一滾,抓起一杆長槍奮力朝契丹人投去。
投槍走了空,契丹人的箭矢卻射中了他的臂膀。
不過契丹人已是強弩之末,他們將全副精力集中在李茂身上,渾然不覺李茂的衛隊已經將他們合圍,連發機弩適合近戰,改良後的機弩也適合馬戰,弩矢橫飛,契丹人紛紛撲地。石空搶了一匹馬,扶李茂上馬,遣十名精銳騎兵護衛李茂先走,自己留下斷後。
因為這一耽擱,已經被甩掉的契丹騎兵又追了過來,眼前就是燕山,石空覺得李茂不應該再去冒險。
再向前走五裏,一道雄渾的大山攔住去路,燕山,草原與中原的分界線,圍繞著這座大山,中原國家與草原部落不知征戰了幾千年。
眼前的這片山還不算高大,不過樹木眾多,山道崎嶇,並不適合駿馬奔馳,隻要撤入燕山山脈,契丹人的優勢便難以發揮,論在森林裏步戰、殺人,顯然李茂更勝一籌。
距離最近的一座鬆坡還有一裏地時,一支身穿獵戶衣裳的騎士從鬆林裏竄了出來,一字排開,共三十個人,李茂的身邊卻隻有十個人,十名精銳的騎士,當然負責最後阻擊的契丹人也絕對是萬一挑一的好手。
李茂手臂負傷,苦練的槍法使不出應有的威力,他丟棄長槍,拔出斬鐵刀,由一名衛士用布條將刀柄和手纏在一起,他的屬下也一個個丟棄了長槍,拔出了經過改良的彎刃馬刀。這種馬刀博采眾家之長,有圓形護手,美觀又實用,不僅為三鎮將士所接收,連契丹人也偷偷的模仿,不過精湛複雜的鑄造工藝和對鋼材的極高要求,讓契丹人畫虎不成反類犬,仿照的馬刀笨重,粗陋,易折,遠遠比不上遼東刀的美觀實用。
契丹人愛刀,為了一把好刀,可以傾盡所有,他們眼饞這種製式遼東馬刀,但想在戰場上得到絕非易事,遼東的馬軍雖然數量不多,卻訓練有素,戰鬥力十分驚人。
以一敵三沒有任何取勝的把握,現在後退是來不及了,求饒顯然也非上策。
自起兵以來,李茂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
李茂刀指前方,果然發動了攻擊,他縱馬奔馳,一往無前。此舉不僅讓他身邊的衛士倍受鼓舞,連契丹敵人也感到振奮,勇士敬重勇士,即使他是你的敵人。
李茂的騎術已經十分精湛,左手持刀雖然略感不便,但他的刀法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刀上的威力並未減損絲毫。
第一輪劈殺,雙方各有三個人倒下。
李茂劈殺了一人,沒有受傷。
第二輪劈殺,契丹人傷亡兩人,唐軍傷了三個人,李茂沒有受傷。
第三輪劈砍隨之開始,這一次契丹人損失了四個人,李茂一人砍殺了兩個人,自己一方傷了兩個人,其中一人右臂被斬,失去了戰鬥力。
第四輪劈砍旋踵而至,此輪過後,李茂身邊隻剩下兩名能戰的士卒,契丹人則還剩下二十多人。
勝負已分,契丹人不再跟李茂麵對麵硬碰,他們移動隊形將他圍了起來。
一個會漢話的人喊叫道:“下馬歸降,可以饒你不死。”
李茂抬手一支弩箭將他撩翻在馬下,相距太近,手弩無須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