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努力服務書友,所有反饋均能快速處理!
1,2群已滿,請大家加3群
李純聞言憤然而起道:“劉辟逆反,朕必討之,此事無須再議。朕今日隻問諸卿,朝廷需要怎樣才能討平西川?”
形勢出現如此突進,每個人都在心裏重新調整自己的思路,延英殿裏一時冷了場,一旁侍候的突吐承璀,趕忙讓人上茶水果點,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
稍事休整後,眾人的思路調整過來。
袁滋首先開口道:“臣曾任山南西道節度使,由山南入川,山環水聚,道路險阻,易守而難攻。若要討平西川,非十萬大軍不能奏效,按三名丁夫保障一名戰士,十萬大軍若出,運送給養的就不下三十萬丁夫,人吃馬喂,加上路途中的消耗,僅此一項,每日所費就不下兩萬貫。朝廷府庫而今是有錢無糧,若行和糶之法,難免帶動京城及關中糧價飛漲,損害窮苦百姓,動搖朝廷根本,且後續糧料亦無保障。若從江淮等地轉運,水旱並進,千裏之遙,至快也須今秋十月才能齊備,出兵不過月餘便是寒冬,蜀地濕冷,不比關中,軍士水土不服,易生疾病,消磨士氣,如此,戰事遷延,恐到明年年中方能結束,勞師遠征,府庫空虛,臣恐非國家之幸。”
李純淡淡地說道:“朕說過,今日隻議論怎麽打。”
麵對皇帝的提醒,袁滋略略頓了下,繼續進言道:“臣以為討平西川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建功,不如徐徐籌備,待明年正月出兵,秋涼之前或可結束。”
李純點了點頭,嗯了一聲。
杜黃裳道:“劉辟不知軍事,又無德望,不過狂狷一書生罷了,哪用得著出兵十萬,以老夫之見,隻需詔令山南、東川兩道同時發兵,再由朝廷出一支勁旅,約五千人,便可蕩平西川,擒殺劉辟。”
天寶年間西川駐軍約四萬,此後逐年增加,至貞元末年已有五萬人,劉辟既有心謀反,又私募勇士,雇傭土族部落兵,號稱擁兵十萬,擠掉水分,西川現在的總兵力絕不下七萬,東川和山南西道兩鎮能用於平亂的軍隊合計不足兩萬,朝廷出兵五千,不過兩萬五千。
劉辟以逸待勞有天險可供倚仗,朝廷的軍隊是三股繩擰成一根,協同方麵是個大問題,內耗自不可免,加之又是勞師遠征,跨越千山萬水,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以少擊多,能有多少勝算?
眾人對杜黃裳的話都有些不以為然,加之他平素為人太過霸道,有人竟已發出了輕微的噓聲。
李純眉頭擰了起來,杜黃裳主張出兵討伐劉辟他是認可的,但此人身為宰相也未免太過粗枝大葉,兩萬五對七萬已經是落入下風,何況又是勞師遠征,又是客場異地作戰,這實在是有些把軍國大事當兒戲了。
李茂看到了李純皺起眉頭,其他眾人也看到了,形勢發生了微妙變化。
杜黃裳覺察到了這種變化,處境對他有些不妙,他有些著急,他頻頻向李茂使眼色,讓李茂站出來說話,李茂卻裝聾作啞把目光移開了。
賈耽的見解介於杜黃裳和袁滋之間,他既是堅定的主戰派,又是堅定的穩健派,主張謀定而後動,不打無準備之仗。
見事情有些僵,忙道:“事關重大,請容臣等再細加斟酌。目下有幾樁急務有待聖裁。”
李純嗯了一聲,突吐承璀便細著嗓子喊了聲:“散朝。”
君主與宰相議事,其他官員自須迴避,李茂等人便告辭退了出來,李茂出來後並沒有走開,他托突吐承璀幫忙說希望能單獨奏對。楊誌廉致仕,突吐承璀欲謀求左軍中尉,未果,退而求其次,轉而謀求左樞密使之位。
現在凡是能幫他說上話的人,他都傾力巴結,李茂能在天子麵前說上話,自然就在他的巴結名單之內。
突吐承璀一口答應下來,讓小宦官引李茂一旁看花。
天子和宰相議決了幾項急務,便結束了奏對,今天是郭貴妃的壽誕,李純答應散朝後到她宮中飲宴。郭貴妃於李純不僅僅是結發妻子那麽簡單,她代表著一個曾經為大唐立下不世功勳的顯赫家族,梳攏好她就等於梳攏好了這個家族,這對鞏固皇權有百益而無一害。
見李純出來,突吐承璀急招手喚李茂,李純一眼就瞅見了李茂,不待突吐承璀說話,便道:“禮免了,有什麽事邊走邊說。”
李純拒絕了乘輦,改為步行去後宮,久坐之後,這樣走路可以使身體微微發熱,舒筋活絡,又不至於損耗元氣,於身體很有好處,這是皇家不傳的養身之秘。
李純腳程很快,李茂的自然也不慢,二人行走如風,這就苦了跟隨的突吐承璀等人。皇帝若乘坐禦輦,他們雖不免也要步行,但禦輦走的慢,他們就不必如此匆急。
禁宮裏規矩大,除了疾走的信使,一般的宦官、宮女走路時的規矩很大,要小步快挪,腿曲腰不彎,要不徐不疾,從容自然,這樣才能走出皇家的雍容氣度來,狂奔疾走,那是賤隸,是勞碌命,有損皇家的尊貴氣象。
眾人走的氣喘籲籲,滿頭熱汗,距離約拉越大,李純和李茂再說什麽話,眾人是一句也聽不到了。
“一位激進,一位保守,一位穩重,你怎麽看他們?”
李純問的自然是朝廷對西川的政策,三位宰相有著三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讓李純一時難以決斷。這種事本輪不到李茂這種級別的官員議論,但天子問起來他就不能藏著掖著。
“西川之事宜速戰速決,快刀斬亂麻。”
“說說你的理由。”
“劉辟狂悖,在西川並不得人心,為了壓服將吏,坐穩位置,這才鋌而走險,想建立大的功勳,樹立自己的威望。他現在是騎虎難下。”
“他騎虎難下,朕也有許多苦衷,你這理由不充分。”
“劉辟在西川立足未穩,對外張牙舞爪,對內卻是焦頭爛額。袁相公說朝廷準備的不充分,需待明年正月才能發兵,但劉辟準備的更不充分,此刻朝廷發兵征討,會徹底打亂他的計劃,西川一鼓可下!若遷延時日,讓他穩固了後方,以蜀中地勢之險要,想要討平西川無疑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你說他立足未穩,準備的不充分。朕初登大寶,朕的根基也不穩固,朕出兵的準備比他更不充分。”
李純能當麵說出這樣的話,無疑是對李茂的絕大信任。
李茂道:“大家已是天子,名分早定,士民歸心,二王黨已掃除,兩軍中尉業已換人,而今迴鶻可汗新立,忙於穩定後院,無暇在邊境搞事。吐蕃在西域加稅,西域數十城誅殺稅吏而叛,吐蕃抽調河西、隴右駐軍西進平叛,年內無暇東顧,朝廷外無憂患。內部,夏州方定,京西、河朔藩鎮驚懼,誰又敢胡作非為,朝廷無後顧之憂。大家何來根基不穩之說?”
李純叫道:“錢!錢!錢!你領過兵,打過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你不會不懂吧,西川駐軍七萬,朕要發兵十萬才能克服,十萬兵,三十萬丁夫,朕的錢糧從哪來?”
李茂道:“若出兵十萬,錢糧難以籌措,不過平西川用不著那麽多兵。”
李純哼了一聲,道:“你不會也說朝廷出兵五千就能克複成都吧。”
李茂道:“五千固然有些少,但絕用不了十萬之眾,劉辟不得軍心,朝廷一旦出兵討伐,麾下無人會用力。不過稍作敷衍,或作鳥獸散,或作壁上觀。”
李純道:“你這判斷從何而來?”
李茂道:“年初南康王病篤,臣便遣人入川刺探動向。”
李純怔了一下,輕輕地哼了一聲,李茂的見識未必高過幾位宰相,但他的耳目靈通卻遠在幾位宰相之上,這種基於真實情報得出的判斷,比三位宰相基於常理做出的判斷未必高明卻要準確。
默了一會兒,李純又道:“關中禁軍,哪支軍隊能做到令下即能開拔的,你的右威遠軍行嗎,左神策行嗎?”
李茂道:“可令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東川節度使李康先行出兵進入西川,打亂劉辟的步驟,為朝廷出兵爭取時間。再遣長武城高崇文部即刻南下,高崇文練兵很有一套,軍備不懈,常如臨戰狀態。”
李純道:“高崇文部不過五千兵馬,開赴西川還不夠劉辟塞牙縫吧。”
李茂道:“若嫌兵力少,可從渡河的一萬七千名河東軍中揀選精銳五千,連日南下,李光進、李光顏兄弟皆河東名將,奉命出擊,不會遷延歲月。”
李純驚道:“河東軍至今尚未退迴本鎮?留在河西做什麽?”
李茂道:“陛下留李光顏兄弟在京奏對,卻遲遲沒有召見,二人無詔不敢擅自離去,將領在朝,軍士哪能自行迴本鎮?”
李純忽然站住腳步,臉色由紅轉白,一口怒氣憋在心口,出不來,吞不進,先前李茂說高崇文部常備不懈,常如臨戰狀態,就已經讓他吃驚,這樣的事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他。
現在忽然獲知河東兩員大將李光進、李光顏兄弟滯留長安至今,致使近兩萬河東軍至今未迴本鎮。這是何等荒唐的事?
李茂見李純怒火攻心,也吃了一驚,恐他出意外,隻要唿喚突吐承璀,李純卻緩過勁來了,他擺擺手,對李茂說:“樞密使劉光琦近來屢屢出錯,年紀大了,的確不堪瑣碎,朕還是讓他出去監軍算了。突吐承璀……這廝雖然糊塗了些,到底還算勤謹。”
望了眼走的氣喘籲籲的突吐承璀,李純又補充了一句:“且他也不敢敷衍朕。”
突吐承璀走的滿臉是汗,見李純和李茂停住腳步再望著他,未知禍福,心裏不覺發虛,心一虛,腳也虛,一個趔趄差點崴了腳。
李純搖了搖頭,歎了聲:“年紀輕輕的身體怎麽就垮了。”
李茂忙道:“事務繁忙,無暇鍛煉,而且人也太胖了,陛下可以降道旨,讓他一個月內減肥十斤,減肥不成,這樞密使就不要給他做。”
李純咳了一聲,正色警告李茂道:“你今天的話有點多,私下議論,朕不怪你,若是不分場合在朝堂上議論……”
李茂道:“臣不敢。”
李純哼道:“諒你也不敢。”
1,2群已滿,請大家加3群
李純聞言憤然而起道:“劉辟逆反,朕必討之,此事無須再議。朕今日隻問諸卿,朝廷需要怎樣才能討平西川?”
形勢出現如此突進,每個人都在心裏重新調整自己的思路,延英殿裏一時冷了場,一旁侍候的突吐承璀,趕忙讓人上茶水果點,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
稍事休整後,眾人的思路調整過來。
袁滋首先開口道:“臣曾任山南西道節度使,由山南入川,山環水聚,道路險阻,易守而難攻。若要討平西川,非十萬大軍不能奏效,按三名丁夫保障一名戰士,十萬大軍若出,運送給養的就不下三十萬丁夫,人吃馬喂,加上路途中的消耗,僅此一項,每日所費就不下兩萬貫。朝廷府庫而今是有錢無糧,若行和糶之法,難免帶動京城及關中糧價飛漲,損害窮苦百姓,動搖朝廷根本,且後續糧料亦無保障。若從江淮等地轉運,水旱並進,千裏之遙,至快也須今秋十月才能齊備,出兵不過月餘便是寒冬,蜀地濕冷,不比關中,軍士水土不服,易生疾病,消磨士氣,如此,戰事遷延,恐到明年年中方能結束,勞師遠征,府庫空虛,臣恐非國家之幸。”
李純淡淡地說道:“朕說過,今日隻議論怎麽打。”
麵對皇帝的提醒,袁滋略略頓了下,繼續進言道:“臣以為討平西川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建功,不如徐徐籌備,待明年正月出兵,秋涼之前或可結束。”
李純點了點頭,嗯了一聲。
杜黃裳道:“劉辟不知軍事,又無德望,不過狂狷一書生罷了,哪用得著出兵十萬,以老夫之見,隻需詔令山南、東川兩道同時發兵,再由朝廷出一支勁旅,約五千人,便可蕩平西川,擒殺劉辟。”
天寶年間西川駐軍約四萬,此後逐年增加,至貞元末年已有五萬人,劉辟既有心謀反,又私募勇士,雇傭土族部落兵,號稱擁兵十萬,擠掉水分,西川現在的總兵力絕不下七萬,東川和山南西道兩鎮能用於平亂的軍隊合計不足兩萬,朝廷出兵五千,不過兩萬五千。
劉辟以逸待勞有天險可供倚仗,朝廷的軍隊是三股繩擰成一根,協同方麵是個大問題,內耗自不可免,加之又是勞師遠征,跨越千山萬水,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以少擊多,能有多少勝算?
眾人對杜黃裳的話都有些不以為然,加之他平素為人太過霸道,有人竟已發出了輕微的噓聲。
李純眉頭擰了起來,杜黃裳主張出兵討伐劉辟他是認可的,但此人身為宰相也未免太過粗枝大葉,兩萬五對七萬已經是落入下風,何況又是勞師遠征,又是客場異地作戰,這實在是有些把軍國大事當兒戲了。
李茂看到了李純皺起眉頭,其他眾人也看到了,形勢發生了微妙變化。
杜黃裳覺察到了這種變化,處境對他有些不妙,他有些著急,他頻頻向李茂使眼色,讓李茂站出來說話,李茂卻裝聾作啞把目光移開了。
賈耽的見解介於杜黃裳和袁滋之間,他既是堅定的主戰派,又是堅定的穩健派,主張謀定而後動,不打無準備之仗。
見事情有些僵,忙道:“事關重大,請容臣等再細加斟酌。目下有幾樁急務有待聖裁。”
李純嗯了一聲,突吐承璀便細著嗓子喊了聲:“散朝。”
君主與宰相議事,其他官員自須迴避,李茂等人便告辭退了出來,李茂出來後並沒有走開,他托突吐承璀幫忙說希望能單獨奏對。楊誌廉致仕,突吐承璀欲謀求左軍中尉,未果,退而求其次,轉而謀求左樞密使之位。
現在凡是能幫他說上話的人,他都傾力巴結,李茂能在天子麵前說上話,自然就在他的巴結名單之內。
突吐承璀一口答應下來,讓小宦官引李茂一旁看花。
天子和宰相議決了幾項急務,便結束了奏對,今天是郭貴妃的壽誕,李純答應散朝後到她宮中飲宴。郭貴妃於李純不僅僅是結發妻子那麽簡單,她代表著一個曾經為大唐立下不世功勳的顯赫家族,梳攏好她就等於梳攏好了這個家族,這對鞏固皇權有百益而無一害。
見李純出來,突吐承璀急招手喚李茂,李純一眼就瞅見了李茂,不待突吐承璀說話,便道:“禮免了,有什麽事邊走邊說。”
李純拒絕了乘輦,改為步行去後宮,久坐之後,這樣走路可以使身體微微發熱,舒筋活絡,又不至於損耗元氣,於身體很有好處,這是皇家不傳的養身之秘。
李純腳程很快,李茂的自然也不慢,二人行走如風,這就苦了跟隨的突吐承璀等人。皇帝若乘坐禦輦,他們雖不免也要步行,但禦輦走的慢,他們就不必如此匆急。
禁宮裏規矩大,除了疾走的信使,一般的宦官、宮女走路時的規矩很大,要小步快挪,腿曲腰不彎,要不徐不疾,從容自然,這樣才能走出皇家的雍容氣度來,狂奔疾走,那是賤隸,是勞碌命,有損皇家的尊貴氣象。
眾人走的氣喘籲籲,滿頭熱汗,距離約拉越大,李純和李茂再說什麽話,眾人是一句也聽不到了。
“一位激進,一位保守,一位穩重,你怎麽看他們?”
李純問的自然是朝廷對西川的政策,三位宰相有著三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讓李純一時難以決斷。這種事本輪不到李茂這種級別的官員議論,但天子問起來他就不能藏著掖著。
“西川之事宜速戰速決,快刀斬亂麻。”
“說說你的理由。”
“劉辟狂悖,在西川並不得人心,為了壓服將吏,坐穩位置,這才鋌而走險,想建立大的功勳,樹立自己的威望。他現在是騎虎難下。”
“他騎虎難下,朕也有許多苦衷,你這理由不充分。”
“劉辟在西川立足未穩,對外張牙舞爪,對內卻是焦頭爛額。袁相公說朝廷準備的不充分,需待明年正月才能發兵,但劉辟準備的更不充分,此刻朝廷發兵征討,會徹底打亂他的計劃,西川一鼓可下!若遷延時日,讓他穩固了後方,以蜀中地勢之險要,想要討平西川無疑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你說他立足未穩,準備的不充分。朕初登大寶,朕的根基也不穩固,朕出兵的準備比他更不充分。”
李純能當麵說出這樣的話,無疑是對李茂的絕大信任。
李茂道:“大家已是天子,名分早定,士民歸心,二王黨已掃除,兩軍中尉業已換人,而今迴鶻可汗新立,忙於穩定後院,無暇在邊境搞事。吐蕃在西域加稅,西域數十城誅殺稅吏而叛,吐蕃抽調河西、隴右駐軍西進平叛,年內無暇東顧,朝廷外無憂患。內部,夏州方定,京西、河朔藩鎮驚懼,誰又敢胡作非為,朝廷無後顧之憂。大家何來根基不穩之說?”
李純叫道:“錢!錢!錢!你領過兵,打過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你不會不懂吧,西川駐軍七萬,朕要發兵十萬才能克服,十萬兵,三十萬丁夫,朕的錢糧從哪來?”
李茂道:“若出兵十萬,錢糧難以籌措,不過平西川用不著那麽多兵。”
李純哼了一聲,道:“你不會也說朝廷出兵五千就能克複成都吧。”
李茂道:“五千固然有些少,但絕用不了十萬之眾,劉辟不得軍心,朝廷一旦出兵討伐,麾下無人會用力。不過稍作敷衍,或作鳥獸散,或作壁上觀。”
李純道:“你這判斷從何而來?”
李茂道:“年初南康王病篤,臣便遣人入川刺探動向。”
李純怔了一下,輕輕地哼了一聲,李茂的見識未必高過幾位宰相,但他的耳目靈通卻遠在幾位宰相之上,這種基於真實情報得出的判斷,比三位宰相基於常理做出的判斷未必高明卻要準確。
默了一會兒,李純又道:“關中禁軍,哪支軍隊能做到令下即能開拔的,你的右威遠軍行嗎,左神策行嗎?”
李茂道:“可令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東川節度使李康先行出兵進入西川,打亂劉辟的步驟,為朝廷出兵爭取時間。再遣長武城高崇文部即刻南下,高崇文練兵很有一套,軍備不懈,常如臨戰狀態。”
李純道:“高崇文部不過五千兵馬,開赴西川還不夠劉辟塞牙縫吧。”
李茂道:“若嫌兵力少,可從渡河的一萬七千名河東軍中揀選精銳五千,連日南下,李光進、李光顏兄弟皆河東名將,奉命出擊,不會遷延歲月。”
李純驚道:“河東軍至今尚未退迴本鎮?留在河西做什麽?”
李茂道:“陛下留李光顏兄弟在京奏對,卻遲遲沒有召見,二人無詔不敢擅自離去,將領在朝,軍士哪能自行迴本鎮?”
李純忽然站住腳步,臉色由紅轉白,一口怒氣憋在心口,出不來,吞不進,先前李茂說高崇文部常備不懈,常如臨戰狀態,就已經讓他吃驚,這樣的事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他。
現在忽然獲知河東兩員大將李光進、李光顏兄弟滯留長安至今,致使近兩萬河東軍至今未迴本鎮。這是何等荒唐的事?
李茂見李純怒火攻心,也吃了一驚,恐他出意外,隻要唿喚突吐承璀,李純卻緩過勁來了,他擺擺手,對李茂說:“樞密使劉光琦近來屢屢出錯,年紀大了,的確不堪瑣碎,朕還是讓他出去監軍算了。突吐承璀……這廝雖然糊塗了些,到底還算勤謹。”
望了眼走的氣喘籲籲的突吐承璀,李純又補充了一句:“且他也不敢敷衍朕。”
突吐承璀走的滿臉是汗,見李純和李茂停住腳步再望著他,未知禍福,心裏不覺發虛,心一虛,腳也虛,一個趔趄差點崴了腳。
李純搖了搖頭,歎了聲:“年紀輕輕的身體怎麽就垮了。”
李茂忙道:“事務繁忙,無暇鍛煉,而且人也太胖了,陛下可以降道旨,讓他一個月內減肥十斤,減肥不成,這樞密使就不要給他做。”
李純咳了一聲,正色警告李茂道:“你今天的話有點多,私下議論,朕不怪你,若是不分場合在朝堂上議論……”
李茂道:“臣不敢。”
李純哼道:“諒你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