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努力服務書友,所有反饋均能快速處理!
1,2群已滿,請大家加3群
楊紅歡是夏州有數的猛將,竟活生生的被李茂打哭,這件事極大地刺激著夏州將領的心,一方麵他們驚歎李茂的手段高超,另一麵卻又恨他出手太毒,士可殺不可辱,堂堂的邊鎮大將怎可受此羞辱?
夏州諸軍憤恨不平,對李茂頗有怨言。李茂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怎樣吸引眼球,怎樣在反轉中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李茂都曾仔細算計過。
隨著那晚他“羞辱”楊紅歡的真相被逐漸披露出來,夏州諸將對李茂的觀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李茂並沒有折辱夏州大將,楊紅歡是自己哭的。
堂堂的夏州第一猛將接二連三地敗在李茂手上,因為失望而痛哭,李茂非但沒有趁機羞辱,反而把這場生死之搏說成是彼此間的一場小切磋,這不是壞楊紅歡的名聲,而是在成全他的麵子。
那些所謂李茂折辱邊地大將的話完全是惡毒的挑撥,是卑劣者離間夏州和朝廷的鬼蜮伎倆,完全不值得一曬。
邊將敬英雄,李茂有勇有謀,堪稱英雄,值得敬重。
眾將默認了李茂對時局的掌控,接下來的許多事就變得簡單起來。
李茂督促屯駐在夏州城外風沙堡的楊日產立即投降,時限是一天,一天之後,楊日產若不歸順朝廷,夏州便出兵討伐。
楊日產是楊慧琳手下唯一堪稱將才的人,被楊慧琳視作心腹親信。楊慧琳被殺,楊日產惶惶不可終日,楊仁琳勸他起兵反攻夏州,楊日產覺得沒甚把握,不肯執行。卻又留楊仁琳在營中。楊仁琳恐他謀害自己,殺了楊日產派給他的兩名衛士,連夜逃之夭夭。
李茂敦促他歸降,楊日產盤算自己一旦放棄兵權,很有可能被害,欲要逃走,家眷和家產又都被李茂扣住,一時猶豫不決,眼看一日限期將至,楊日產焦躁如熱鍋上的螞蟻。
部屬見狀,知其必敗,遂鼓噪衝入中軍帳,一條麻繩綁了楊日產去向李茂請功。
楊慧琳已死,他的死黨常榮臻被殺,楊仁琳逃匿,楊日產被擒,堂弟楊紅歡、外甥鄭大坤反正,楊氏一族被連根拔起。
黑暗終於退去,黎明到底到來。李茂命人敲響三通驚雷鼓,召集城內外將領集會。事先他和張鶴仔細分析過,結論是夏州內外將領中已無楊慧琳的親信——至少願意鋌而走險為他死的將領是再也尋不出一個了。
楊日產被關在正堂外的站籠裏,正堂入口處的廊下懸掛著楊慧琳、常榮臻的人頭,諸將入堂,戰戰兢兢,驚疑不定。
李茂當眾宣讀密詔,以安軍心,又當眾宣布楊慧琳、楊仁琳、楊日產、常榮臻等人的罪過,定楊仁琳為欽犯下令在夏州全境搜捕。
此後李茂宣布了對討逆中立功人員的嘉獎,李茂言出必行,讓夏州將士刮目相看。一時軍心穩定。又出榜安民,督促虞侯上街,彈壓作亂的士卒。闔城百姓因此安定。
楊慧琳叛亂從策劃、實施到結束不足一個月,影響所及隻夏州附近,亂平時朝廷任命的夏州招討使、河東節度使嚴綬尚未渡河,先期渡河的先鋒兵馬使阿跌光進,阿跌光顏兄弟正在河邊休整。河東軍紮營處距離夏州尚有兩百多裏。
其餘各道討伐軍尚在組建中,即便是行動最快的朔方軍也要到一個月後才能開拔。
李茂派秦墨、張琦快馬迴長安報訊,李純聞之楊慧琳已被張鶴斬殺,大驚,急問秦墨:“張鶴是何人?”
秦墨道:“楊慧琳新近任命的衙內兵馬使。”
李純讚道:“大義不虧,丈夫也。”
下令擢升張鶴為夏州刺史、充夏綏節度留後,杜黃裳進言道:“張鶴本是卑將,楊慧琳欲謀大事,擢升其為衙內兵馬使,連升數級,在軍中資曆淺薄。他為李茂策反,以下犯上,雖大義不虧,私德終不完美,留此人在夏州,恐難以服眾。以臣愚見,可將此人加官進爵,另移他鎮安置,朝廷再遣重臣鎮撫夏州。”
李純恨李演畏縮不前,堅決不肯再用。日前已將他貶為吉州刺史。
李淳沉吟了一下,問道:
“以愛卿之見,何人可鎮守夏州?”
杜黃裳道:“鴻臚少卿、右威遠軍使、遼東經略使李茂。”
李純笑道:“他自然有這個資格,朕也相信他有這個本事。不過朕還有要事要交辦他,朕觀劉悟此人深沉有謀略,可以重用。”
杜黃裳道:“劉悟資望不足,尚須曆練。可調司農少卿張弘靖為夏綏節度使。”
李純道:“若然是他,朕也就放心了。”
司農少卿張弘靖剛由東都升遷至司農少卿,屁股還沒坐穩,好事便淩空而降,張弘靖不覺感慨自己這迴是抱對了大腿,杜黃裳果然是名不虛傳。
接到聖旨後張弘靖入宮謝恩,李純麵授機宜道:“橫山南北的黨項部,近來連番作亂,有司稟報說是吐蕃人在暗中攛掇,卿為朕查明原委,定出處置之策。京西地近朝廷腹心,絕不可讓胡虜染指。”
張弘靖領旨,出宮後隻覺得頭大如鬥,他是第一次外放邊鎮,第一次領軍鎮守地方,對黨項人也並不熟悉,真不知從何入手。
欲求教杜黃裳,門客告訴張弘靖杜黃裳被欲舉薦李茂為夏綏節度使,被天子否決後才轉而舉薦他。張弘靖覺得其中必有緣故,麵辭杜黃裳時便沒有提李茂。
杜黃裳卻主動提到了李茂,他對張弘靖說自己舉薦李茂出任夏綏節度使並非是要排擠他,而是李茂目下的處境很尷尬,他這麽做其是在幫李茂。
張弘靖不解杜黃裳說的這個“幫”是怎麽幫,但杜黃裳能當著他的麵說出這樣的話,他心裏還是很高興,這意味著他跟杜黃裳之間的關係又近了一大步。
張弘靖和李茂曾在洛陽有過一唔,時間雖短,彼此卻都給對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見麵後不久二人便能像多年的老友一樣輕鬆地交談。
張弘靖要李茂救他一命,李茂笑道:“元理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我道賀尚且不及,哪有本事去救你的命。”
張弘靖道:“茂華就不要笑話我了,我的本事你也知道,不懂兵,也不曾治理地方,更不懂得怎麽跟化外之民打交道,天子要我謀劃安定之策,我真不知從何著手,誤了大事,我哪還有命在?”
李茂聽他倒完苦水,笑道:“元理出身名門,仁德俠義之名遍布海內,欲要什麽的人輔佐而不可得,幕府的事但讓能人去做,元理兄隻需養一腔浩然正氣,存一顆忠貞體國的心,便萬事大吉了。”
夏綏地處京西,並非邊鎮,境內固然不太平,但大規模的征戰卻並不多,做節度使的,隻要勤謹對事,善於選賢任將,嚴整法紀,鎮守起來其實並不困難。張弘靖沒做過節度使,官卻是做過的,又怎不知這個道理?
李茂料他必有它事煩心,張弘靖歎了一聲,道:“不滿茂華兄,我離京前,天子交代了我一件機密的事,愚兄百思不得其法,故而苦惱。”
李茂道:“小弟可能助兄參詳一二?”
張弘靖等的就是這句話,忙將李純交代的事和盤托出,生怕李茂隻聽了一半便跑。
李茂聽完,略作思忖便笑道:“這有何難,我給你推薦一員將才,保管安心。”
李茂向張弘靖推薦的人名叫崔雍,出身清河崔氏旁支,他兄弟崔穀見在登州海東商社做掌櫃,是李茂之妻蘇卿的得力助手。
崔雍因是庶出,自幼在家並不得寵,年紀稍長,便聽從塾師勸告離開家鄉遊學兩京。
崔家敗於其兄崔穀之手後,崔雍斷了經濟來源,一度窮困潦倒,在一戶商棧做賬房謀生,一麵苦讀求取功名,偏偏又連科不中,一時心灰意冷,投曲江池自盡,被路過救起。
地方探知其身世,報知淄青駐上都進奏院,進奏院裏有陳數的眼線,知其是崔穀的兄弟,便告知李茂。
李茂將他安置在遼東駐上都進奏院中,給胡南湘做書史,後見崔雍處事靈活,便調入威遠右軍,撥給陳數做助手。崔雍在長安期間,常到昭武九姓開設的酒肆喝酒,跟京西北的胡人混的很熟,學會了好幾種胡語,跟這些胡人打交道很有一套。
李茂看中了他的這個本事,這次出使迴鶻便把他帶在身邊充作顧問,路上詢問迴鶻的風土人情,崔雍對答如流,對如何處置邊事亦有獨到的見解,李茂深感此人有培養的必要。便在路過夏州時,改變主意將他留了下來,讓他全麵負責夏州的情報收集工作。
李茂迴程時,人還在天德軍,崔雍便趕了過去,向李茂稟報說韓全義進京後,楊慧琳囤積糧草,儲備兵器和馬匹,做好了舉兵抗拒朝廷的準備,他建議李茂繞道河東迴京,以免被楊慧琳扣押。
李茂當日評估風險,認為楊慧琳還不至於如此,卻沒想到一進入夏綏境內就被楊日產盯住,一時不覺對崔雍刮目相看。
1,2群已滿,請大家加3群
楊紅歡是夏州有數的猛將,竟活生生的被李茂打哭,這件事極大地刺激著夏州將領的心,一方麵他們驚歎李茂的手段高超,另一麵卻又恨他出手太毒,士可殺不可辱,堂堂的邊鎮大將怎可受此羞辱?
夏州諸軍憤恨不平,對李茂頗有怨言。李茂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怎樣吸引眼球,怎樣在反轉中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李茂都曾仔細算計過。
隨著那晚他“羞辱”楊紅歡的真相被逐漸披露出來,夏州諸將對李茂的觀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李茂並沒有折辱夏州大將,楊紅歡是自己哭的。
堂堂的夏州第一猛將接二連三地敗在李茂手上,因為失望而痛哭,李茂非但沒有趁機羞辱,反而把這場生死之搏說成是彼此間的一場小切磋,這不是壞楊紅歡的名聲,而是在成全他的麵子。
那些所謂李茂折辱邊地大將的話完全是惡毒的挑撥,是卑劣者離間夏州和朝廷的鬼蜮伎倆,完全不值得一曬。
邊將敬英雄,李茂有勇有謀,堪稱英雄,值得敬重。
眾將默認了李茂對時局的掌控,接下來的許多事就變得簡單起來。
李茂督促屯駐在夏州城外風沙堡的楊日產立即投降,時限是一天,一天之後,楊日產若不歸順朝廷,夏州便出兵討伐。
楊日產是楊慧琳手下唯一堪稱將才的人,被楊慧琳視作心腹親信。楊慧琳被殺,楊日產惶惶不可終日,楊仁琳勸他起兵反攻夏州,楊日產覺得沒甚把握,不肯執行。卻又留楊仁琳在營中。楊仁琳恐他謀害自己,殺了楊日產派給他的兩名衛士,連夜逃之夭夭。
李茂敦促他歸降,楊日產盤算自己一旦放棄兵權,很有可能被害,欲要逃走,家眷和家產又都被李茂扣住,一時猶豫不決,眼看一日限期將至,楊日產焦躁如熱鍋上的螞蟻。
部屬見狀,知其必敗,遂鼓噪衝入中軍帳,一條麻繩綁了楊日產去向李茂請功。
楊慧琳已死,他的死黨常榮臻被殺,楊仁琳逃匿,楊日產被擒,堂弟楊紅歡、外甥鄭大坤反正,楊氏一族被連根拔起。
黑暗終於退去,黎明到底到來。李茂命人敲響三通驚雷鼓,召集城內外將領集會。事先他和張鶴仔細分析過,結論是夏州內外將領中已無楊慧琳的親信——至少願意鋌而走險為他死的將領是再也尋不出一個了。
楊日產被關在正堂外的站籠裏,正堂入口處的廊下懸掛著楊慧琳、常榮臻的人頭,諸將入堂,戰戰兢兢,驚疑不定。
李茂當眾宣讀密詔,以安軍心,又當眾宣布楊慧琳、楊仁琳、楊日產、常榮臻等人的罪過,定楊仁琳為欽犯下令在夏州全境搜捕。
此後李茂宣布了對討逆中立功人員的嘉獎,李茂言出必行,讓夏州將士刮目相看。一時軍心穩定。又出榜安民,督促虞侯上街,彈壓作亂的士卒。闔城百姓因此安定。
楊慧琳叛亂從策劃、實施到結束不足一個月,影響所及隻夏州附近,亂平時朝廷任命的夏州招討使、河東節度使嚴綬尚未渡河,先期渡河的先鋒兵馬使阿跌光進,阿跌光顏兄弟正在河邊休整。河東軍紮營處距離夏州尚有兩百多裏。
其餘各道討伐軍尚在組建中,即便是行動最快的朔方軍也要到一個月後才能開拔。
李茂派秦墨、張琦快馬迴長安報訊,李純聞之楊慧琳已被張鶴斬殺,大驚,急問秦墨:“張鶴是何人?”
秦墨道:“楊慧琳新近任命的衙內兵馬使。”
李純讚道:“大義不虧,丈夫也。”
下令擢升張鶴為夏州刺史、充夏綏節度留後,杜黃裳進言道:“張鶴本是卑將,楊慧琳欲謀大事,擢升其為衙內兵馬使,連升數級,在軍中資曆淺薄。他為李茂策反,以下犯上,雖大義不虧,私德終不完美,留此人在夏州,恐難以服眾。以臣愚見,可將此人加官進爵,另移他鎮安置,朝廷再遣重臣鎮撫夏州。”
李純恨李演畏縮不前,堅決不肯再用。日前已將他貶為吉州刺史。
李淳沉吟了一下,問道:
“以愛卿之見,何人可鎮守夏州?”
杜黃裳道:“鴻臚少卿、右威遠軍使、遼東經略使李茂。”
李純笑道:“他自然有這個資格,朕也相信他有這個本事。不過朕還有要事要交辦他,朕觀劉悟此人深沉有謀略,可以重用。”
杜黃裳道:“劉悟資望不足,尚須曆練。可調司農少卿張弘靖為夏綏節度使。”
李純道:“若然是他,朕也就放心了。”
司農少卿張弘靖剛由東都升遷至司農少卿,屁股還沒坐穩,好事便淩空而降,張弘靖不覺感慨自己這迴是抱對了大腿,杜黃裳果然是名不虛傳。
接到聖旨後張弘靖入宮謝恩,李純麵授機宜道:“橫山南北的黨項部,近來連番作亂,有司稟報說是吐蕃人在暗中攛掇,卿為朕查明原委,定出處置之策。京西地近朝廷腹心,絕不可讓胡虜染指。”
張弘靖領旨,出宮後隻覺得頭大如鬥,他是第一次外放邊鎮,第一次領軍鎮守地方,對黨項人也並不熟悉,真不知從何入手。
欲求教杜黃裳,門客告訴張弘靖杜黃裳被欲舉薦李茂為夏綏節度使,被天子否決後才轉而舉薦他。張弘靖覺得其中必有緣故,麵辭杜黃裳時便沒有提李茂。
杜黃裳卻主動提到了李茂,他對張弘靖說自己舉薦李茂出任夏綏節度使並非是要排擠他,而是李茂目下的處境很尷尬,他這麽做其是在幫李茂。
張弘靖不解杜黃裳說的這個“幫”是怎麽幫,但杜黃裳能當著他的麵說出這樣的話,他心裏還是很高興,這意味著他跟杜黃裳之間的關係又近了一大步。
張弘靖和李茂曾在洛陽有過一唔,時間雖短,彼此卻都給對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見麵後不久二人便能像多年的老友一樣輕鬆地交談。
張弘靖要李茂救他一命,李茂笑道:“元理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我道賀尚且不及,哪有本事去救你的命。”
張弘靖道:“茂華就不要笑話我了,我的本事你也知道,不懂兵,也不曾治理地方,更不懂得怎麽跟化外之民打交道,天子要我謀劃安定之策,我真不知從何著手,誤了大事,我哪還有命在?”
李茂聽他倒完苦水,笑道:“元理出身名門,仁德俠義之名遍布海內,欲要什麽的人輔佐而不可得,幕府的事但讓能人去做,元理兄隻需養一腔浩然正氣,存一顆忠貞體國的心,便萬事大吉了。”
夏綏地處京西,並非邊鎮,境內固然不太平,但大規模的征戰卻並不多,做節度使的,隻要勤謹對事,善於選賢任將,嚴整法紀,鎮守起來其實並不困難。張弘靖沒做過節度使,官卻是做過的,又怎不知這個道理?
李茂料他必有它事煩心,張弘靖歎了一聲,道:“不滿茂華兄,我離京前,天子交代了我一件機密的事,愚兄百思不得其法,故而苦惱。”
李茂道:“小弟可能助兄參詳一二?”
張弘靖等的就是這句話,忙將李純交代的事和盤托出,生怕李茂隻聽了一半便跑。
李茂聽完,略作思忖便笑道:“這有何難,我給你推薦一員將才,保管安心。”
李茂向張弘靖推薦的人名叫崔雍,出身清河崔氏旁支,他兄弟崔穀見在登州海東商社做掌櫃,是李茂之妻蘇卿的得力助手。
崔雍因是庶出,自幼在家並不得寵,年紀稍長,便聽從塾師勸告離開家鄉遊學兩京。
崔家敗於其兄崔穀之手後,崔雍斷了經濟來源,一度窮困潦倒,在一戶商棧做賬房謀生,一麵苦讀求取功名,偏偏又連科不中,一時心灰意冷,投曲江池自盡,被路過救起。
地方探知其身世,報知淄青駐上都進奏院,進奏院裏有陳數的眼線,知其是崔穀的兄弟,便告知李茂。
李茂將他安置在遼東駐上都進奏院中,給胡南湘做書史,後見崔雍處事靈活,便調入威遠右軍,撥給陳數做助手。崔雍在長安期間,常到昭武九姓開設的酒肆喝酒,跟京西北的胡人混的很熟,學會了好幾種胡語,跟這些胡人打交道很有一套。
李茂看中了他的這個本事,這次出使迴鶻便把他帶在身邊充作顧問,路上詢問迴鶻的風土人情,崔雍對答如流,對如何處置邊事亦有獨到的見解,李茂深感此人有培養的必要。便在路過夏州時,改變主意將他留了下來,讓他全麵負責夏州的情報收集工作。
李茂迴程時,人還在天德軍,崔雍便趕了過去,向李茂稟報說韓全義進京後,楊慧琳囤積糧草,儲備兵器和馬匹,做好了舉兵抗拒朝廷的準備,他建議李茂繞道河東迴京,以免被楊慧琳扣押。
李茂當日評估風險,認為楊慧琳還不至於如此,卻沒想到一進入夏綏境內就被楊日產盯住,一時不覺對崔雍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