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奉命出使塞外,楊奇是知道的,當初李茂途徑豐州出塞時,他還曾率眾負責過使團的沿途警戒,不過因為是外圍警戒,與李茂並未謀麵。
嚴規仔細看過那份稅單,問楊奇道:“既然在振武軍那邊交過稅了,咱們這邊還有必要交嗎?”楊奇迴道:“都是大唐的關稅,交一家即可,論製不應該再交。”
秦墨笑道:“應該交,應該交,朝廷下旨各道自行籌備糧料,方才那位兄弟也說了,振武軍是振武軍的,天德軍是天德軍的,混淆不得。”
嚴規聞聽這話羞的滿臉通紅,這夥人竟拿著四十年前的露布來盤剝過往商旅,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嚴規大怒,厲聲喝道:“把這幾個吮吸民脂民膏的敗類統統給我抓起來,帶迴軍府聽候處置。”
楊奇依舊複述了一遍嚴規的話,指示部屬:“把他們包圍起來,統統帶迴去。”
幾個稅吏大叫冤枉,跪地求饒,嚴規照那稅頭劈頭一馬鞭,厲聲喝道:“爾等還敢喊冤,正是爾等這般胡作非為,我大唐的惡名才遠播草原,那些鬼城流民,畏懼官府勝過馬匪,爾等可曾想過原因?你們,就是你們這些敗類,外毀我大唐的聲名,使同為炎黃子孫,卻恨我如仇寇,幫著外族,荼毒同宗。也是你們,使我官民對立,民心離散,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國家糜爛四十餘年不能恢複,爾等皆罪不可恕。”
少年一口氣罵完,臉色通紅,顯然如此當眾罵人並非經常。
楊奇懶洋洋地對幾個伏地求饒的稅吏說:“要怪隻能怪你們自己有眼無珠,誰的錢不好拿,非要拿李少卿的錢,堂堂的鴻臚少卿,是你們能敲詐的起的嗎?”
眾人聞言皆大驚,嚴規聽說眼前的便是李茂,連忙下馬參拜,口稱晚輩。
李茂挽起,笑道:“少公子嫉惡如仇,又有如此大視野,邊塞百姓之幸也。”
嚴規連道豈敢,神情十分恭敬,再不肯多發一言。
就近處看了楊奇一眼,秦墨說的不錯,楊都頭的確是在害眼病,而且害的不輕。
天德軍都團練防禦使、豐州刺史嚴荔聞聽李茂到了城外,連忙出城迎接,他資曆比李茂老,地位也相當,但李茂是當今天子麵前的大紅人,嚴荔絲毫沒敢托大。天子近臣一言可興人,一言可敗人,可是萬萬得罪不起的。
雖然倉促間禮儀未備,但嚴荔的熱情和誠意,李茂還是感受到了。
能與一鎮主管攜手進城,一路上談笑風生,接受萬千羨慕目光的關注,這在幾年前,李茂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今卻成了事實。
望著嚴荔那張討好的老臉,李茂感慨唏噓。
嚴荔不知兵,這點他自己也承認,這就有點問題,豐州和振武軍、朔方鎮一樣,乃是構成大唐京西北防禦草原遊牧勢力的重要戰略支撐點,其軍事地位十分重要。
讓一個不知兵的人鎮守於此,朝廷究竟是出於何等考量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嚴荔,嚴荔苦思不得其解,十分痛苦。
李茂是天子的股肱之臣,與執政宰相杜黃裳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嚴荔急切地想從李茂這解開這個謎。
朝廷如此安排是什麽用意,李茂看的一清二楚,但他卻絕不能泄露半點給嚴荔。因為時機未到。
一個月前入朝,早他幾天嚴荔接替李希皓赴任豐州,這是巧合嗎?絕不是巧合。
早在李茂離京前,杜黃裳就曾跟他說過,韓全義年後將入朝,韓全義當年討伐李希烈一役中,瞻前顧後,遷延不進,致使戰局崩壞,朝廷損兵折將,荼蘼糧餉無數,卻未能平息淮西之亂,影響極其惡劣。
當年因為時局動蕩,朝廷出於穩定大局的考量,沒有追究韓全義的過失,反而將幾個言辭激烈的言官逐出了長安,其中就有杜黃裳的一位摯友。
時過境遷,李希烈已作古,杜黃裳成了執政宰相,是到了清算舊賬的時候了。
韓全義肯定也覺察到了危險,他入朝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夏綏地處京西,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軍糧官餉皆仰賴度支,沒有跟朝廷對抗的本錢。
但若讓他束手就擒,韓全義又豈能心甘?
杜黃裳由此推斷韓全義入朝後會留他的外甥楊慧琳以留後的身份執掌夏州,以此作為跟朝廷討價還價的本錢。
舅甥倆合謀不是為了割據自雄,不過是互為依托,以保全家族的榮華富貴
但杜黃裳不想給他這個方便,按照杜黃裳的說法就是榮華富貴朝廷不是不可以給,但前提得是為臣子者須忠義,淮西一役,韓全義果然是兵力不足,能力不夠而吃了敗仗,都有情可原,畢竟李希烈乃一代梟雄,人家有縱橫天下的本錢。
韓全義首鼠兩端,自己的小算盤撥的嘩嘩想,卻牽累整個戰局,這就是罪不可恕!時過境遷,果然韓全義現在爽快地交出夏綏軍政大權,老老實實進京混吃等死。
他杜黃裳也不是小肚雞腸的人,隻要天子能容忍,他可以閉嘴不說話。
但偏偏韓全義又玩出擁兵自重的小花招,杜黃裳決心已定,這次跟韓全義老賬、新賬一起算,決不妥協。
年前,杜黃裳要求李茂預作準備,一旦韓全義如他所料,不爽快,玩花招,他便建議朝廷以武力解決夏州,向京西其他藩鎮亮明朝廷的態度:京西不是河朔,想割據自雄,朝廷絕不會容忍。
在此背景下,調走知兵強硬的李希皓,調來文官出身,儒雅有才氣,卻不懂兵略的嚴荔就顯得順利成章了。杜黃裳不想給人留下自己不能容人的印象,他給了韓全義機會,若他自己不知道珍惜,那就怪不得自己心硬手狠了。
李茂判斷若楊慧琳真的走上舉兵叛亂的那一步,豐州其實不必做什麽,夏州兵糧控製在朝廷之手,隻需斷了糧道,軍隊自然嘩變,楊慧琳束手可擒。
這番計較,李茂無法跟嚴荔明言,畢竟韓全義剛剛入朝,是對抗,還是順從,尚待觀察。而楊慧琳雖以留後身份暫攝夏州軍政,卻也是合乎情理的——他本來就是節度副使,節度使缺位,他有資格暫代其事。(論文書院)
嚴規仔細看過那份稅單,問楊奇道:“既然在振武軍那邊交過稅了,咱們這邊還有必要交嗎?”楊奇迴道:“都是大唐的關稅,交一家即可,論製不應該再交。”
秦墨笑道:“應該交,應該交,朝廷下旨各道自行籌備糧料,方才那位兄弟也說了,振武軍是振武軍的,天德軍是天德軍的,混淆不得。”
嚴規聞聽這話羞的滿臉通紅,這夥人竟拿著四十年前的露布來盤剝過往商旅,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嚴規大怒,厲聲喝道:“把這幾個吮吸民脂民膏的敗類統統給我抓起來,帶迴軍府聽候處置。”
楊奇依舊複述了一遍嚴規的話,指示部屬:“把他們包圍起來,統統帶迴去。”
幾個稅吏大叫冤枉,跪地求饒,嚴規照那稅頭劈頭一馬鞭,厲聲喝道:“爾等還敢喊冤,正是爾等這般胡作非為,我大唐的惡名才遠播草原,那些鬼城流民,畏懼官府勝過馬匪,爾等可曾想過原因?你們,就是你們這些敗類,外毀我大唐的聲名,使同為炎黃子孫,卻恨我如仇寇,幫著外族,荼毒同宗。也是你們,使我官民對立,民心離散,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國家糜爛四十餘年不能恢複,爾等皆罪不可恕。”
少年一口氣罵完,臉色通紅,顯然如此當眾罵人並非經常。
楊奇懶洋洋地對幾個伏地求饒的稅吏說:“要怪隻能怪你們自己有眼無珠,誰的錢不好拿,非要拿李少卿的錢,堂堂的鴻臚少卿,是你們能敲詐的起的嗎?”
眾人聞言皆大驚,嚴規聽說眼前的便是李茂,連忙下馬參拜,口稱晚輩。
李茂挽起,笑道:“少公子嫉惡如仇,又有如此大視野,邊塞百姓之幸也。”
嚴規連道豈敢,神情十分恭敬,再不肯多發一言。
就近處看了楊奇一眼,秦墨說的不錯,楊都頭的確是在害眼病,而且害的不輕。
天德軍都團練防禦使、豐州刺史嚴荔聞聽李茂到了城外,連忙出城迎接,他資曆比李茂老,地位也相當,但李茂是當今天子麵前的大紅人,嚴荔絲毫沒敢托大。天子近臣一言可興人,一言可敗人,可是萬萬得罪不起的。
雖然倉促間禮儀未備,但嚴荔的熱情和誠意,李茂還是感受到了。
能與一鎮主管攜手進城,一路上談笑風生,接受萬千羨慕目光的關注,這在幾年前,李茂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今卻成了事實。
望著嚴荔那張討好的老臉,李茂感慨唏噓。
嚴荔不知兵,這點他自己也承認,這就有點問題,豐州和振武軍、朔方鎮一樣,乃是構成大唐京西北防禦草原遊牧勢力的重要戰略支撐點,其軍事地位十分重要。
讓一個不知兵的人鎮守於此,朝廷究竟是出於何等考量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嚴荔,嚴荔苦思不得其解,十分痛苦。
李茂是天子的股肱之臣,與執政宰相杜黃裳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嚴荔急切地想從李茂這解開這個謎。
朝廷如此安排是什麽用意,李茂看的一清二楚,但他卻絕不能泄露半點給嚴荔。因為時機未到。
一個月前入朝,早他幾天嚴荔接替李希皓赴任豐州,這是巧合嗎?絕不是巧合。
早在李茂離京前,杜黃裳就曾跟他說過,韓全義年後將入朝,韓全義當年討伐李希烈一役中,瞻前顧後,遷延不進,致使戰局崩壞,朝廷損兵折將,荼蘼糧餉無數,卻未能平息淮西之亂,影響極其惡劣。
當年因為時局動蕩,朝廷出於穩定大局的考量,沒有追究韓全義的過失,反而將幾個言辭激烈的言官逐出了長安,其中就有杜黃裳的一位摯友。
時過境遷,李希烈已作古,杜黃裳成了執政宰相,是到了清算舊賬的時候了。
韓全義肯定也覺察到了危險,他入朝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夏綏地處京西,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軍糧官餉皆仰賴度支,沒有跟朝廷對抗的本錢。
但若讓他束手就擒,韓全義又豈能心甘?
杜黃裳由此推斷韓全義入朝後會留他的外甥楊慧琳以留後的身份執掌夏州,以此作為跟朝廷討價還價的本錢。
舅甥倆合謀不是為了割據自雄,不過是互為依托,以保全家族的榮華富貴
但杜黃裳不想給他這個方便,按照杜黃裳的說法就是榮華富貴朝廷不是不可以給,但前提得是為臣子者須忠義,淮西一役,韓全義果然是兵力不足,能力不夠而吃了敗仗,都有情可原,畢竟李希烈乃一代梟雄,人家有縱橫天下的本錢。
韓全義首鼠兩端,自己的小算盤撥的嘩嘩想,卻牽累整個戰局,這就是罪不可恕!時過境遷,果然韓全義現在爽快地交出夏綏軍政大權,老老實實進京混吃等死。
他杜黃裳也不是小肚雞腸的人,隻要天子能容忍,他可以閉嘴不說話。
但偏偏韓全義又玩出擁兵自重的小花招,杜黃裳決心已定,這次跟韓全義老賬、新賬一起算,決不妥協。
年前,杜黃裳要求李茂預作準備,一旦韓全義如他所料,不爽快,玩花招,他便建議朝廷以武力解決夏州,向京西其他藩鎮亮明朝廷的態度:京西不是河朔,想割據自雄,朝廷絕不會容忍。
在此背景下,調走知兵強硬的李希皓,調來文官出身,儒雅有才氣,卻不懂兵略的嚴荔就顯得順利成章了。杜黃裳不想給人留下自己不能容人的印象,他給了韓全義機會,若他自己不知道珍惜,那就怪不得自己心硬手狠了。
李茂判斷若楊慧琳真的走上舉兵叛亂的那一步,豐州其實不必做什麽,夏州兵糧控製在朝廷之手,隻需斷了糧道,軍隊自然嘩變,楊慧琳束手可擒。
這番計較,李茂無法跟嚴荔明言,畢竟韓全義剛剛入朝,是對抗,還是順從,尚待觀察。而楊慧琳雖以留後身份暫攝夏州軍政,卻也是合乎情理的——他本來就是節度副使,節度使缺位,他有資格暫代其事。(論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