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絳奉命到右軍大營見李茂,他年約四旬,氣度從容。
論官階,李茂高過他幾級,論職位,他現在是李絳的頂頭上司,但李茂對這位下屬卻十分禮遇。
李茂之名,李絳聞之已久,單獨見麵還是第一次,雖談不上緊張,到底還是有些拘謹,謹慎地迴答了李茂幾個問題後,李絳道:“國家製度,禦史可聞風彈奏,天子責成有司辦理,這樣的體製並無不妥,為何要設專使處置官員走私之事?”
李茂道:“此輩行事詭秘,若無專使盯著,隻恐難以洞悉其奸。”
李絳道:“試舉一例。”
李茂等的就是這句話,他便將右神策軍牙將第五策如何假扮商人,販運鹽鐵絹布去吐蕃的事說給李絳聽。李絳大驚失色,連聲驚唿竟有此事。
為給李絳一個直觀印象,李茂就帶著他去右軍大獄見第五策。李絳對右威遠軍中竟私設監獄驚訝不已,李茂解釋道:“此乃奉監國太子之命而設,專為對付這些潛藏於藩籬之內的碩鼠。切莫小看這些人,他們的能量可大著咧。”
堂堂右神策護軍中尉的義子竟參與販運禁品去敵對國,這可是潑天的大案,第五策作為此案的關鍵,除了這裏,怕是關在哪都不安全。
李絳仔細閱讀過第五策的供詞,拍案而起,道:“事實清楚,我明日便上表彈劾第五守亮。”
李茂試探著勸道:“深之兄萬萬不可,而今太子尚在監國,若掀起如此大案,隻恐難以收場。”李絳笑道:“第五守亮有多大的膽量,他還敢造反不成,明日我在朝堂上彈劾他,他若不認罪,兩位力士便可擒殺此賊。”
二日,在少陽院朝堂上,李絳果然當眾彈劾第五守亮,他手上捏著第五策的供詞,第五守亮無可辯駁,隻得伏地請罪。李淳大怒,著即定他一個縱容之罪,革去他右軍護軍中尉職務,貶為軍器使,即行交割,立即上任。
又即刻請旨以中護軍焦希望暫代護軍中尉之職。
第五守亮叩謝天恩,本欲迴營略作安排,卻被秦墨帶人截住,一路小心“護送”著去軍器監上任去了。
……
第五守亮去職後,朝中的形勢一片明朗,李茂的心裏卻越來越擔心。
這幾天,京兆府的鍾煉奉命抓了不少人,都是“二王黨”的外圍人員,從他們口中李淳得到了一切他想要的東西,下一步應該就是構陷王伾、王叔文勾結外邦謀逆的大罪。
此罪若成,長安城裏勢必人頭滾滾。
羅令則的那份供詞到底還是被竄改了,掐頭去尾,隻餘中間部分,目標是要打倒兩個人,王叔文和舒王李誼。
沒有了第五守亮,舒王李誼連做死老虎都不夠格,他現在就是砧板上的魚肉,是烹是炸是煎是炒,完全看李淳的心情。
李茂不在乎李淳怎麽炮製他叔,他關心的是對王叔文罪名的定性。
一切準備就緒後,李淳向幾個心腹公布了經過刪改的羅令則供詞,他咆哮道:“勾結外藩,結黨營私,心揣逆反,陰謀叛亂,這樣的人我還能容他嗎?”眾人屏息斂氣,等候他對王叔文的裁判。
“即刻將王叔文一黨逮捕入獄。以逆反罪。”
眾皆望向杜黃裳,李淳的心腹中以他年歲最大,資曆最高,地位最高,最胸懷錦繡。
杜黃裳出班勸道:“王逆其罪可誅,隻是事涉一位親王……”
“那又如何?親王便不能殺麽。”李淳語氣強硬,並不準備妥協。
“殿下監國尚不足月便誅戮親王,即便是出於公心,怕也難掩天下悠悠之口。”
“寡人但持公心,豈在乎天下人毀譽?”
“昔日舒王事涉俱文珍謀逆,陛下宥之,天下人皆以陛下寬宏仁厚。今殿下監國不足一月,便舊案重提,罪名仍是謀逆,殿下將置陛下於何境地?”
李淳哼了一聲,沉默不語。杜黃裳的話無懈可擊,舒王李誼當初事涉俱文珍案,是李誦按下此案放他一馬,此事經過有心人的渲染,朝中大臣知之者不在少數。
李淳監國不久,就翻案重辦李誼,卻將天子李誦置於何等位置?
“我皇叔的事暫且按下,先辦王叔文,以逆反罪論處。”
李淳已經從剛剛敗陣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就像一隻驕傲的鬥雞重新登場,渾身上下每個毛孔都充滿了鬥誌,一副睥睨群雄的豪邁。
杜黃裳欲再度進諫,被李茂用目光阻止了,李淳對自己的皇叔不放心,人盡皆知,杜黃裳救李誼一馬,不管是出於何種考慮,都已經讓他心存不快,杜黃裳此刻再進言,李茂以為不妥。杜黃裳也覺得不妥,李茂勸止他,他感激地一點頭,沒有吭聲。
李茂猶豫了一下,還是出班勸道:“請殿下以大局為重。”
李淳霍然轉過身來,逼視著李茂,強壓怒氣問道:“大局?你說說,什麽才是大局。”
李茂道:“有驚無險登上大寶便是大局。”
李淳環顧左右,笑問道:“你們也是這麽認為的?”
眾人紛紛低頭,突吐承璀插嘴道:“殿下已然監國,登臨天下隻一步之遙,以小臣看……”
“你給我閉嘴,退下。”李淳厲聲喝退突吐承璀,望向杜黃裳,杜黃裳無處可躲,隻得硬著頭皮道:“請殿下暫時忍耐,一切待登臨天下後再說。”
眾人紛紛進言勸止,李淳默然道:“竟是寡人錯了?”
杜黃裳道:“殿下並無過錯,隻是稍稍急躁了些。”
李茂道:“王叔文逆反罪暫且不論,其結黨營私,貪汙受賄,卻不可不究。”
李淳點點頭,跟眾人大眼瞪小眼僵持了這麽久,唯獨這句話聽著還算順心。
李淳的目光從眾人臉上逐次滑過,吸了口氣,哈哈一笑,忽然問道:“你們看寡人何時登基為上?”
眾皆大驚,大驚之後卻又是大喜。
大唐建國後,皇帝禪讓的事並非一次,比較有名的有開國天子李淵禪讓帝位於唐太宗李世民,和締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禪讓給肅宗李亨。(論文書院)
論官階,李茂高過他幾級,論職位,他現在是李絳的頂頭上司,但李茂對這位下屬卻十分禮遇。
李茂之名,李絳聞之已久,單獨見麵還是第一次,雖談不上緊張,到底還是有些拘謹,謹慎地迴答了李茂幾個問題後,李絳道:“國家製度,禦史可聞風彈奏,天子責成有司辦理,這樣的體製並無不妥,為何要設專使處置官員走私之事?”
李茂道:“此輩行事詭秘,若無專使盯著,隻恐難以洞悉其奸。”
李絳道:“試舉一例。”
李茂等的就是這句話,他便將右神策軍牙將第五策如何假扮商人,販運鹽鐵絹布去吐蕃的事說給李絳聽。李絳大驚失色,連聲驚唿竟有此事。
為給李絳一個直觀印象,李茂就帶著他去右軍大獄見第五策。李絳對右威遠軍中竟私設監獄驚訝不已,李茂解釋道:“此乃奉監國太子之命而設,專為對付這些潛藏於藩籬之內的碩鼠。切莫小看這些人,他們的能量可大著咧。”
堂堂右神策護軍中尉的義子竟參與販運禁品去敵對國,這可是潑天的大案,第五策作為此案的關鍵,除了這裏,怕是關在哪都不安全。
李絳仔細閱讀過第五策的供詞,拍案而起,道:“事實清楚,我明日便上表彈劾第五守亮。”
李茂試探著勸道:“深之兄萬萬不可,而今太子尚在監國,若掀起如此大案,隻恐難以收場。”李絳笑道:“第五守亮有多大的膽量,他還敢造反不成,明日我在朝堂上彈劾他,他若不認罪,兩位力士便可擒殺此賊。”
二日,在少陽院朝堂上,李絳果然當眾彈劾第五守亮,他手上捏著第五策的供詞,第五守亮無可辯駁,隻得伏地請罪。李淳大怒,著即定他一個縱容之罪,革去他右軍護軍中尉職務,貶為軍器使,即行交割,立即上任。
又即刻請旨以中護軍焦希望暫代護軍中尉之職。
第五守亮叩謝天恩,本欲迴營略作安排,卻被秦墨帶人截住,一路小心“護送”著去軍器監上任去了。
……
第五守亮去職後,朝中的形勢一片明朗,李茂的心裏卻越來越擔心。
這幾天,京兆府的鍾煉奉命抓了不少人,都是“二王黨”的外圍人員,從他們口中李淳得到了一切他想要的東西,下一步應該就是構陷王伾、王叔文勾結外邦謀逆的大罪。
此罪若成,長安城裏勢必人頭滾滾。
羅令則的那份供詞到底還是被竄改了,掐頭去尾,隻餘中間部分,目標是要打倒兩個人,王叔文和舒王李誼。
沒有了第五守亮,舒王李誼連做死老虎都不夠格,他現在就是砧板上的魚肉,是烹是炸是煎是炒,完全看李淳的心情。
李茂不在乎李淳怎麽炮製他叔,他關心的是對王叔文罪名的定性。
一切準備就緒後,李淳向幾個心腹公布了經過刪改的羅令則供詞,他咆哮道:“勾結外藩,結黨營私,心揣逆反,陰謀叛亂,這樣的人我還能容他嗎?”眾人屏息斂氣,等候他對王叔文的裁判。
“即刻將王叔文一黨逮捕入獄。以逆反罪。”
眾皆望向杜黃裳,李淳的心腹中以他年歲最大,資曆最高,地位最高,最胸懷錦繡。
杜黃裳出班勸道:“王逆其罪可誅,隻是事涉一位親王……”
“那又如何?親王便不能殺麽。”李淳語氣強硬,並不準備妥協。
“殿下監國尚不足月便誅戮親王,即便是出於公心,怕也難掩天下悠悠之口。”
“寡人但持公心,豈在乎天下人毀譽?”
“昔日舒王事涉俱文珍謀逆,陛下宥之,天下人皆以陛下寬宏仁厚。今殿下監國不足一月,便舊案重提,罪名仍是謀逆,殿下將置陛下於何境地?”
李淳哼了一聲,沉默不語。杜黃裳的話無懈可擊,舒王李誼當初事涉俱文珍案,是李誦按下此案放他一馬,此事經過有心人的渲染,朝中大臣知之者不在少數。
李淳監國不久,就翻案重辦李誼,卻將天子李誦置於何等位置?
“我皇叔的事暫且按下,先辦王叔文,以逆反罪論處。”
李淳已經從剛剛敗陣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就像一隻驕傲的鬥雞重新登場,渾身上下每個毛孔都充滿了鬥誌,一副睥睨群雄的豪邁。
杜黃裳欲再度進諫,被李茂用目光阻止了,李淳對自己的皇叔不放心,人盡皆知,杜黃裳救李誼一馬,不管是出於何種考慮,都已經讓他心存不快,杜黃裳此刻再進言,李茂以為不妥。杜黃裳也覺得不妥,李茂勸止他,他感激地一點頭,沒有吭聲。
李茂猶豫了一下,還是出班勸道:“請殿下以大局為重。”
李淳霍然轉過身來,逼視著李茂,強壓怒氣問道:“大局?你說說,什麽才是大局。”
李茂道:“有驚無險登上大寶便是大局。”
李淳環顧左右,笑問道:“你們也是這麽認為的?”
眾人紛紛低頭,突吐承璀插嘴道:“殿下已然監國,登臨天下隻一步之遙,以小臣看……”
“你給我閉嘴,退下。”李淳厲聲喝退突吐承璀,望向杜黃裳,杜黃裳無處可躲,隻得硬著頭皮道:“請殿下暫時忍耐,一切待登臨天下後再說。”
眾人紛紛進言勸止,李淳默然道:“竟是寡人錯了?”
杜黃裳道:“殿下並無過錯,隻是稍稍急躁了些。”
李茂道:“王叔文逆反罪暫且不論,其結黨營私,貪汙受賄,卻不可不究。”
李淳點點頭,跟眾人大眼瞪小眼僵持了這麽久,唯獨這句話聽著還算順心。
李淳的目光從眾人臉上逐次滑過,吸了口氣,哈哈一笑,忽然問道:“你們看寡人何時登基為上?”
眾皆大驚,大驚之後卻又是大喜。
大唐建國後,皇帝禪讓的事並非一次,比較有名的有開國天子李淵禪讓帝位於唐太宗李世民,和締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禪讓給肅宗李亨。(論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