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和阿史那卑約定的會合時間是三月十二,為了讓裴家兄弟把全部軍馬擺出來,李茂精心策劃了這一引蛇出洞之計,以自己為誘餌誘導裴家兄弟實施圍點打援。李茂要誘出裴家兄弟這條大蛇給阿史那卑打,裴家兄弟則以李茂為誘餌欲釣李昹、陳萬春上鉤,來一個圍點打援,憑借地利、人和之勢徹底打垮官軍,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知曉李茂這一計謀的隻有參軍鄭孝章一人,鄭孝章勸過李茂,態度卻並不堅決,在他看來這無疑是速勝的不二法則,裴家兄弟手上有兩千軍馬,此番來救葉碩渡有一千五百人,按照常規動作來打,勢必要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且遷延的時日越長變數越大,畢其功於一役,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但李茂把自己當成誘餌風險實在太大,稍有不慎,就會落個打蛇不成反被蛇咬的悲催下場,鄭孝章因此勸李茂再三思,後見李茂決心已定,他便沒有再勸,自古富貴險中求,高收益雖伴隨的就是高風險。
除了鄭孝章外,李茂未將自己的計劃告訴第二個人,現在看來這一切雖然有些冒險卻都是值得的。
阿史那卑,突厥人之後,其祖先在隋唐交際時曾雄霸草原,威名赫赫。李唐王朝初飽受突厥侵擾,後經李世民、李治、武則天三代帝王的不懈打擊,盛極一時的突厥王國土崩瓦解,一部內遷歸附,一部西遷,留在草原上的部落也不複舊日之盛。阿史那卑家族內遷已有一百多年,他繼承了祖先的姓氏,身上卻已流著唐人的血。
為了赴李茂之約,阿史那卑特意為他的騎兵更換了裝備,五百騎兵皆披重裝,馬亦披甲,五百重甲騎兵在葉碩渡北莊以南葉河以北的狹長地帶展開集團衝鋒,其勢可謂排山倒海,對裝備簡陋、訓練不足的匪兵從一開始就形成了碾軋之勢。
這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大屠殺。
奉命潛伏在葉碩渡北莊外的黃仁凡完成了導引阿史那卑進入戰場的任務後,便開始執行他的第二項使命——率部救出李茂。李茂騎上了黃仁凡帶來的軍馬,卻並不急著離開,他留在戰場觀察形勢,待看到裴家軍在平盧軍騎兵的衝擊下業已潰不成軍時,李茂決定直插裴家兄弟的指揮中心,虎口拔牙,一舉搗毀裴家兄弟的戰鬥意誌。
按照事先的分派,左右兩隊親兵迅速出動,在一片混亂中逆流而上,直奔裴家兄弟設在葉碩渡東北角的大本營。
戰場形勢逆轉如此劇烈,讓自幼飽讀兵書,但戰場經驗相對欠缺的裴家兄弟不知所措,人縱有千百般計謀,麵對實力遠勝過自己的對手,也隻能哀歎失敗的命運。
呆愣良久,躺在擔架上的裴仁靜含淚勸裴仁勇道:“天不助我,敗了,撤吧。”
裴仁勇提槍上馬,含淚道:“敗了也要殺個痛快,這麽迴去,何顏麵對戰死的弟兄?”
裴仁渠拽著馬韁勸道:“大小埔山還有數百精兵,兵精糧足,馬兒又不能上山,咱們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若此刻拚光了老本,將來拿什麽複仇。”
裴仁勇重重地歎了一聲,這才放棄輕生的念頭,在一眾親兵的護衛下奔還中軍,欲取了圖籍細軟再走。裴家兄弟畢竟不是正規行伍出身,又無領兵經驗,出戰時中軍竟未留大將駐守,一經大敗,守卒紛紛逃竄,眨眼就成了空營。一眾人趕到轅門下,望著空落落的大營,裴仁勇猛砸自己的腦袋,懊悔地叫道:“自以為是,我叫你自以為是,讀了那麽多書未能明智反倒讀成了書呆子,還自詡什麽韓信在世,李廣重生,卻是笨人下棋死不顧家。”
正自怨自艾,忽覺眼前一晃,多了一個人,卻是個白須紅臉赤目的幹瘦老頭,肩上扛著一杆薄薄的青龍偃月刀,正瞪著一雙血紅的小眼睛打量著自己。裴仁靜一眼就認出這老兒正是兩天前在河灘上殺的一幹軍將膽寒心驚的毛太公,急忙出言示警,要裴仁勇躲避。
老將聞言怪眼一翻,嘿嘿笑道:“你就是裴仁勇,拿頭來吧。”大刀一翻,一圈白光映在裴仁勇座下的馬臉上,那馬兒見得寒森森的刀鋒,忍不住一聲哀鳴,前腿高高舉起吸津津地叫了一聲,撅的裴仁勇一個趔趄差點摔下去。
裴仁勇正滿腔怒火無處發泄,被毛太公這一戲弄頓時勃然大怒,夾馬挺槍呐喊衝鋒,裴仁靜、裴仁渠齊叫不可,然衝勢亦成,再難迴轉。
毛太公見裴仁勇殺將過來,哎呀一聲怪叫,向後淩空翻了個跟頭,盤膝坐地,擰轉身體,將十八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向上一抬,卻聽得“嘶啦”一聲怪響,裴仁勇的坐騎腹部被刀鋒豁開一條碩大無比的口子,血未流出,五髒六腑先被擠壓了出來。
裴仁勇“哎唷”一聲摔趴在馬下,磕掉了兩顆門牙,不及他起身,一個精幹的小卒翻著跟頭跳躍過來往他背上一坐,衝著裴家軍大喝一聲:
“主將被擒,爾等不棄械請罪,還等著我打賞嗎?”
主將陣前被敵軍擒獲固然令人震撼,那紅眼老兒的恐怖一刀更是驚世駭俗,裴家軍將士鬥誌全無,一個個目瞪口呆如泥胎木偶。躺在擔架上的裴仁靜強行掙紮起來,連聲大叫:“裴仁渠,你還愣著幹嘛,跑啊。”一旁發呆的裴仁渠這才迴過神來,裴仁勇被擒,裴仁靜奄奄一息,若是全軍覆沒,裴氏一族留在大小埔山上的親眷怎麽辦,麾下的將士和依附他們的人又將如何?他雙膝一夾馬腹,坐下河東馬長嘶一聲猛地衝出人群向東北方向奔逃。
青墨舉弓向裴仁渠連發兩箭,都落了空,青墨摔了弓操起了弩,卻被李茂一把按住,一眨眼的功夫裴仁渠已經出了射程之外。
中軍被襲,主將雙雙被擒,裴家軍群龍無首,在阿史那卑騎兵的衝擊下已成潰散之勢,麵對如螻蟻般奔逃的賊眾,阿史那卑冷笑一聲,下令收攏隊伍。朋友的忙他已經幫了,朋友的屁股還是留著他自己擦,雕翎箭射蜣螂不劃算。
李茂領眾上前答謝,阿史那卑不善言辭,勉強對付了幾句,便道:“某此番外出巡視,偶遇貴軍在此剿匪,故而出手相助,李將軍不必謝我,就此別過。”
阿史那卑脾氣暴躁,不善交際不假,人卻不傻,他深知李師古最是忌諱麾下將領抱團結夥私交太密,故而不想跟李茂有什麽瓜葛。交代了這幾句後,便率眾向西退去,此輪交戰,他隊中也有七八個人的死傷,死者的屍體已被捆在馬上,傷者亦得到妥善的安置,此刻說要走,打馬就走,走的幹脆利索。
李茂望著滾滾遠去的黃塵,由衷地讚歎道:“此輩才是良將。”
裴家軍潰散之後,李昹和陳萬春沒有絲毫心軟,率眾左右衝突,殺人無數,此刻已是精疲力竭,望著那堆積如山的人頭,二人相視大笑,坐在死人堆裏一起喝酒,歇足了力氣,這才來見李茂。奮戰半日,二人俱是血透重甲,身上大小傷口不下十處,用繃帶臨時纏裹著,見李茂安然無恙,二人都鬆了口氣。問遠去的騎兵是何來曆,李茂道:“濮州厲山鎮的阿史那將軍出外巡視,路過此地,見我軍與賊眾苦戰,故施以援手,大功告成他便走了。”
李茂說的輕描淡寫,李昹和陳萬春聽來卻驚訝不已。
阿史那卑的二千鐵騎是平盧軍精銳中的精銳,李師古視作鎮宅之寶,豈會無事外出巡視,順便助戰剿匪,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阿史那卑此行必是專程為了裴家兄弟而來,李茂以身作釣餌,哄誘裴家兄弟上鉤,在此聚殲。此計好不好,李昹認為一般,裴家軍訓練雖然不足,奈何人多勢眾,又占據著地利優勢,欲一鼓聚殲之,談何容易。
不過若算上阿史那卑這步棋,這條引蛇出洞,就地屠斬的計策就堪稱完美了。隻是調動李師古的心腹親信那可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李茂這個人有些名堂。經此一事,二人對李茂不覺刮目相看,原來在平視中還略帶著些輕蔑,而今隻能舉目仰視了。
因見戰場混亂不堪,眾人皆勸李茂上船南渡,李茂指著潰不成軍、隻顧逃竄的匪兵道:“與此輩交鋒,何懼之有?”
率眾押著裴仁勇、裴仁靜兄弟來到葉碩渡北莊南門外,向莊內守卒喊話道:“裴家兄弟已然被擒,裴家軍已潰不成軍,爾等此刻不降更待何時。作亂的隻是匪首祝九,裹挾者概不予追究。若執迷不悟,少時打破莊門,爾輩都免不了破家充軍之罪。”
又有人叫:“綁祝九出莊來獻者,賞萬貫錢。”
守莊子的多是祝九的親信,祝九兵敗老鱉台後,生死不知,莊內守軍群龍無首,早已成了一盤散沙,又親眼目睹裴家兄弟潰敗,更是不知所措,聞聽此言,便問:“我等若歸降,長官能饒我等性命嗎?”李茂取箭一支,當眾折斷,舉手起誓道:“如果食言,有如此箭。”莊內人再不懷疑,趕忙打開莊門,跪迎於街道兩旁。
(論文書院)
知曉李茂這一計謀的隻有參軍鄭孝章一人,鄭孝章勸過李茂,態度卻並不堅決,在他看來這無疑是速勝的不二法則,裴家兄弟手上有兩千軍馬,此番來救葉碩渡有一千五百人,按照常規動作來打,勢必要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且遷延的時日越長變數越大,畢其功於一役,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但李茂把自己當成誘餌風險實在太大,稍有不慎,就會落個打蛇不成反被蛇咬的悲催下場,鄭孝章因此勸李茂再三思,後見李茂決心已定,他便沒有再勸,自古富貴險中求,高收益雖伴隨的就是高風險。
除了鄭孝章外,李茂未將自己的計劃告訴第二個人,現在看來這一切雖然有些冒險卻都是值得的。
阿史那卑,突厥人之後,其祖先在隋唐交際時曾雄霸草原,威名赫赫。李唐王朝初飽受突厥侵擾,後經李世民、李治、武則天三代帝王的不懈打擊,盛極一時的突厥王國土崩瓦解,一部內遷歸附,一部西遷,留在草原上的部落也不複舊日之盛。阿史那卑家族內遷已有一百多年,他繼承了祖先的姓氏,身上卻已流著唐人的血。
為了赴李茂之約,阿史那卑特意為他的騎兵更換了裝備,五百騎兵皆披重裝,馬亦披甲,五百重甲騎兵在葉碩渡北莊以南葉河以北的狹長地帶展開集團衝鋒,其勢可謂排山倒海,對裝備簡陋、訓練不足的匪兵從一開始就形成了碾軋之勢。
這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大屠殺。
奉命潛伏在葉碩渡北莊外的黃仁凡完成了導引阿史那卑進入戰場的任務後,便開始執行他的第二項使命——率部救出李茂。李茂騎上了黃仁凡帶來的軍馬,卻並不急著離開,他留在戰場觀察形勢,待看到裴家軍在平盧軍騎兵的衝擊下業已潰不成軍時,李茂決定直插裴家兄弟的指揮中心,虎口拔牙,一舉搗毀裴家兄弟的戰鬥意誌。
按照事先的分派,左右兩隊親兵迅速出動,在一片混亂中逆流而上,直奔裴家兄弟設在葉碩渡東北角的大本營。
戰場形勢逆轉如此劇烈,讓自幼飽讀兵書,但戰場經驗相對欠缺的裴家兄弟不知所措,人縱有千百般計謀,麵對實力遠勝過自己的對手,也隻能哀歎失敗的命運。
呆愣良久,躺在擔架上的裴仁靜含淚勸裴仁勇道:“天不助我,敗了,撤吧。”
裴仁勇提槍上馬,含淚道:“敗了也要殺個痛快,這麽迴去,何顏麵對戰死的弟兄?”
裴仁渠拽著馬韁勸道:“大小埔山還有數百精兵,兵精糧足,馬兒又不能上山,咱們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若此刻拚光了老本,將來拿什麽複仇。”
裴仁勇重重地歎了一聲,這才放棄輕生的念頭,在一眾親兵的護衛下奔還中軍,欲取了圖籍細軟再走。裴家兄弟畢竟不是正規行伍出身,又無領兵經驗,出戰時中軍竟未留大將駐守,一經大敗,守卒紛紛逃竄,眨眼就成了空營。一眾人趕到轅門下,望著空落落的大營,裴仁勇猛砸自己的腦袋,懊悔地叫道:“自以為是,我叫你自以為是,讀了那麽多書未能明智反倒讀成了書呆子,還自詡什麽韓信在世,李廣重生,卻是笨人下棋死不顧家。”
正自怨自艾,忽覺眼前一晃,多了一個人,卻是個白須紅臉赤目的幹瘦老頭,肩上扛著一杆薄薄的青龍偃月刀,正瞪著一雙血紅的小眼睛打量著自己。裴仁靜一眼就認出這老兒正是兩天前在河灘上殺的一幹軍將膽寒心驚的毛太公,急忙出言示警,要裴仁勇躲避。
老將聞言怪眼一翻,嘿嘿笑道:“你就是裴仁勇,拿頭來吧。”大刀一翻,一圈白光映在裴仁勇座下的馬臉上,那馬兒見得寒森森的刀鋒,忍不住一聲哀鳴,前腿高高舉起吸津津地叫了一聲,撅的裴仁勇一個趔趄差點摔下去。
裴仁勇正滿腔怒火無處發泄,被毛太公這一戲弄頓時勃然大怒,夾馬挺槍呐喊衝鋒,裴仁靜、裴仁渠齊叫不可,然衝勢亦成,再難迴轉。
毛太公見裴仁勇殺將過來,哎呀一聲怪叫,向後淩空翻了個跟頭,盤膝坐地,擰轉身體,將十八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向上一抬,卻聽得“嘶啦”一聲怪響,裴仁勇的坐騎腹部被刀鋒豁開一條碩大無比的口子,血未流出,五髒六腑先被擠壓了出來。
裴仁勇“哎唷”一聲摔趴在馬下,磕掉了兩顆門牙,不及他起身,一個精幹的小卒翻著跟頭跳躍過來往他背上一坐,衝著裴家軍大喝一聲:
“主將被擒,爾等不棄械請罪,還等著我打賞嗎?”
主將陣前被敵軍擒獲固然令人震撼,那紅眼老兒的恐怖一刀更是驚世駭俗,裴家軍將士鬥誌全無,一個個目瞪口呆如泥胎木偶。躺在擔架上的裴仁靜強行掙紮起來,連聲大叫:“裴仁渠,你還愣著幹嘛,跑啊。”一旁發呆的裴仁渠這才迴過神來,裴仁勇被擒,裴仁靜奄奄一息,若是全軍覆沒,裴氏一族留在大小埔山上的親眷怎麽辦,麾下的將士和依附他們的人又將如何?他雙膝一夾馬腹,坐下河東馬長嘶一聲猛地衝出人群向東北方向奔逃。
青墨舉弓向裴仁渠連發兩箭,都落了空,青墨摔了弓操起了弩,卻被李茂一把按住,一眨眼的功夫裴仁渠已經出了射程之外。
中軍被襲,主將雙雙被擒,裴家軍群龍無首,在阿史那卑騎兵的衝擊下已成潰散之勢,麵對如螻蟻般奔逃的賊眾,阿史那卑冷笑一聲,下令收攏隊伍。朋友的忙他已經幫了,朋友的屁股還是留著他自己擦,雕翎箭射蜣螂不劃算。
李茂領眾上前答謝,阿史那卑不善言辭,勉強對付了幾句,便道:“某此番外出巡視,偶遇貴軍在此剿匪,故而出手相助,李將軍不必謝我,就此別過。”
阿史那卑脾氣暴躁,不善交際不假,人卻不傻,他深知李師古最是忌諱麾下將領抱團結夥私交太密,故而不想跟李茂有什麽瓜葛。交代了這幾句後,便率眾向西退去,此輪交戰,他隊中也有七八個人的死傷,死者的屍體已被捆在馬上,傷者亦得到妥善的安置,此刻說要走,打馬就走,走的幹脆利索。
李茂望著滾滾遠去的黃塵,由衷地讚歎道:“此輩才是良將。”
裴家軍潰散之後,李昹和陳萬春沒有絲毫心軟,率眾左右衝突,殺人無數,此刻已是精疲力竭,望著那堆積如山的人頭,二人相視大笑,坐在死人堆裏一起喝酒,歇足了力氣,這才來見李茂。奮戰半日,二人俱是血透重甲,身上大小傷口不下十處,用繃帶臨時纏裹著,見李茂安然無恙,二人都鬆了口氣。問遠去的騎兵是何來曆,李茂道:“濮州厲山鎮的阿史那將軍出外巡視,路過此地,見我軍與賊眾苦戰,故施以援手,大功告成他便走了。”
李茂說的輕描淡寫,李昹和陳萬春聽來卻驚訝不已。
阿史那卑的二千鐵騎是平盧軍精銳中的精銳,李師古視作鎮宅之寶,豈會無事外出巡視,順便助戰剿匪,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阿史那卑此行必是專程為了裴家兄弟而來,李茂以身作釣餌,哄誘裴家兄弟上鉤,在此聚殲。此計好不好,李昹認為一般,裴家軍訓練雖然不足,奈何人多勢眾,又占據著地利優勢,欲一鼓聚殲之,談何容易。
不過若算上阿史那卑這步棋,這條引蛇出洞,就地屠斬的計策就堪稱完美了。隻是調動李師古的心腹親信那可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李茂這個人有些名堂。經此一事,二人對李茂不覺刮目相看,原來在平視中還略帶著些輕蔑,而今隻能舉目仰視了。
因見戰場混亂不堪,眾人皆勸李茂上船南渡,李茂指著潰不成軍、隻顧逃竄的匪兵道:“與此輩交鋒,何懼之有?”
率眾押著裴仁勇、裴仁靜兄弟來到葉碩渡北莊南門外,向莊內守卒喊話道:“裴家兄弟已然被擒,裴家軍已潰不成軍,爾等此刻不降更待何時。作亂的隻是匪首祝九,裹挾者概不予追究。若執迷不悟,少時打破莊門,爾輩都免不了破家充軍之罪。”
又有人叫:“綁祝九出莊來獻者,賞萬貫錢。”
守莊子的多是祝九的親信,祝九兵敗老鱉台後,生死不知,莊內守軍群龍無首,早已成了一盤散沙,又親眼目睹裴家兄弟潰敗,更是不知所措,聞聽此言,便問:“我等若歸降,長官能饒我等性命嗎?”李茂取箭一支,當眾折斷,舉手起誓道:“如果食言,有如此箭。”莊內人再不懷疑,趕忙打開莊門,跪迎於街道兩旁。
(論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