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石複合城牆的築造工藝十分繁複,造價奇高,先以長四尺,厚一尺,寬兩尺的青石條築成高六尺的基座,再用青磚砌外牆,用膠泥混合小石子壓製而成內牆芯。
膠泥以黃泥為基本原料,摻雜石灰、青木灰、海草泥、糯米漿等配料混合而成。製作膠泥的師傅是於化隆從南方高薪聘請來的,製作糯米漿的工藝被這些師傅視為最高機密,嚴格保守,配製材料都在封閉的席棚裏進行,席棚外站滿了軍將,嚴禁閑雜人等靠近。
加了糯米漿的膠泥陰幹之後黏合的效果不下水泥,斧劈刀砍,絲毫無損。
用膠泥粘合劑築牆並不在原來的規劃中,蘇曉渡地區是沙土地,製作膠泥的黃粘土必須從四十裏外的兗州運來,耗資十分巨大,工程預算因此激增數倍。於化隆一麵與李師古討價還價,要求增加預算,一麵將做海盜時累年積攢下來的財富變賣了用於築城,這才保證了工程沒有停工。
開春之後,成武縣的天空就像被撕開了一條口,雨水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成武縣南部十幾個鄉和鄰近的宋州、徐州、兗州境內十幾個縣同時受災。
湧入成武縣城內的流民日漸增多,義倉之糧儲備本就不足,又因管理不善,賬實不符,所虧甚多,即便尚書省戶部批準賑濟,也遠遠不夠,更何況公文往複費日良多,根本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流民衣食無著,挨門挨戶乞討攪得街坊不寧,小偷小摸的行為也日漸猖獗,當地居民不堪忍受,常與外來流民爆發衝突,每日都有人在衝突中受傷。成武縣衙捕快日夜不停地巡警街麵,境況亦無絲毫好轉。
薛戎對此深感憂慮,與同僚一番計議後,準備在城外開設粥棚,把城裏的流民引到城外去。那日李茂恰在城中公幹,聽聞此事,勸薛戎道:“兗、徐、宋三州共有十幾個縣受災,災民數以萬計,秋後大荒已成定局,朝廷諸公昏昏,地方報喜不報憂,這個時候兄長設粥棚向四方施粥,端的是兇險萬分。”
薛戎吃了一驚,眉頭一皺,已經明白過來,各縣饑民數萬人,若聞成武縣設置粥棚,那還不都湧過來?就算成武縣有座糧山也得被吃空。他歎息了一聲道:“雖然如此,我又豈能見死不救,任由百姓死於饑寒而不顧。”就問李茂是否可以從孤山鎮借些糧食。
李茂道:“鄆州對孤山鎮營建卡的很緊,用一文錢撥一文錢,從來沒有結餘,加之又更改了築造工藝,現在清海軍全是靠吃老本在頂著,哪有多餘的糧食拿出來。”說到這,李茂眼睛一亮,道:“孤山鎮工程進度緩慢,概因民夫不足之故,兄長何不把義倉和籌集到的糧食借給孤山鎮,由孤山鎮出麵從饑民中招募青壯務工?”
薛戎一想,不覺大喜,這樣一來孤山鎮有了充足的民夫,而流民中最活躍,最好鬧事的青壯一旦被抽走,剩餘的婦孺老弱,就不怕他們再釀民變。
想到這,薛戎不覺感慨,自己身在局中,為形勢所迫,難免有考慮不周之處,可恨的是崔力、馮布這些人精中的人精,明明能看破這裏的弊端,卻作壁上觀,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往火坑裏跳而不吭一聲,官場險惡,莫過於此。
薛戎懷著一股恨意,當即召集闔衙官吏,下令撤迴去城外設置粥棚的人,在城裏城外設置六個招募處,闔衙官吏分片包幹,任務到人,全力幫助孤山鎮工地招募壯健勞力。薛戎的態度從來未有的強硬,獨斷專行的作風讓李茂也感到吃驚。
六個招募處,五天之內募選了三千人,由縣裏捕手和土兵帶隊,分批開赴孤山鎮工地。孤山鎮工地一直為民夫不足困擾,見這麽多精壯勞力加入,樂得實際主持孤山鎮營造工程的清海軍兵馬副使尹牧合不攏嘴,在不同場合誇讚李茂能幹。
不過這一舉措雖然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卻也使得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工程預算更加吃緊,不僅民夫的報酬無法按時兌現,就連李茂承諾的一日三餐的夥食供應也無法兌現。
清海軍營造將尚何來性情兇暴,民夫稍有懈怠即拿皮鞭抽打,民夫畏他兇狠,敢怒不敢言,私下裏將火都發在了李茂頭上,李茂的走引使幕帳數度被圍攻,更有那愛打黑拳的半夜伏擊上廁所的李茂,不過手段不夠高明,不但沒打倒李茂反被李茂一通暴打。
事發之後,尹牧給李茂派了四個精悍的護兵以策安全。
糧料判官文書丞每日為糧料不足而憂心,一日對李茂說道:“鄆州款項遲遲不肯下撥,長此下去恐生變亂,走引使是否有法就地籌糧以濟燃眉之急?”李茂道:“成武縣能一次性拿出千石糧食的不超過五家,蘇曉渡的蘇貴是一個,不過他家早已被掏空,剩下的四家中除了兩家糧商,就隻剩蘇女鄉的蘇振、蘇東兄弟。”
文書丞道:“我聽說這兩個人一個賽似一個精明吝嗇,指望他們拿出糧食……哼,無異於與虎謀皮。”
李茂道:“流民若起,他蘇家又豈能獨善其身?軍鎮買他的糧等於給了他一張護身符,他若不識抬舉,將來休怪軍人救援不及。再說,他的兒子不是在禦史台做監察禦史嗎,家鄉遇災,鄉民流離失所,他老父卻囤積居奇,他的臉上就好看麽,若讓人參上一本,仕途隻怕堪憂。反之,他若肯拔出一根毛來做做善事,軍鎮聯合縣裏上奏朝廷為他請求旌表,於他兒子的前途也是有莫大好處的。精明吝嗇往往最理性,小算盤一撥弄開,或許就肯了。蘇女鄉那我去跑一趟,隻要他肯掏出三瓜倆棗,咱們就大力旌彰,看他盛名之下何去何從。”
文書丞手撚三綹須,手點著李茂笑道:“你呀,你呀,這主意嘛,嗯……甚好,就這麽辦!把他架在火上,看他如何?”
去蘇女鄉必經過成武縣,得知李茂來,薛戎特意從前衙趕迴後堂,見麵就道:“前日心與去城外拜望定陶夫人,說起了你的事。老夫人說濟陰縣的鄭長詩家有位小娘子正待字閨中,八字和你甚合,人品、容貌、性格也都是極好的。鄭長詩做過一任汝州司戶,鄭家在濟陰縣也是屈指可數的大姓,你們若湊成一對倒也挺般配。這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官要做這婚姻大事也要考慮考慮嘛。”(論文書院)
膠泥以黃泥為基本原料,摻雜石灰、青木灰、海草泥、糯米漿等配料混合而成。製作膠泥的師傅是於化隆從南方高薪聘請來的,製作糯米漿的工藝被這些師傅視為最高機密,嚴格保守,配製材料都在封閉的席棚裏進行,席棚外站滿了軍將,嚴禁閑雜人等靠近。
加了糯米漿的膠泥陰幹之後黏合的效果不下水泥,斧劈刀砍,絲毫無損。
用膠泥粘合劑築牆並不在原來的規劃中,蘇曉渡地區是沙土地,製作膠泥的黃粘土必須從四十裏外的兗州運來,耗資十分巨大,工程預算因此激增數倍。於化隆一麵與李師古討價還價,要求增加預算,一麵將做海盜時累年積攢下來的財富變賣了用於築城,這才保證了工程沒有停工。
開春之後,成武縣的天空就像被撕開了一條口,雨水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成武縣南部十幾個鄉和鄰近的宋州、徐州、兗州境內十幾個縣同時受災。
湧入成武縣城內的流民日漸增多,義倉之糧儲備本就不足,又因管理不善,賬實不符,所虧甚多,即便尚書省戶部批準賑濟,也遠遠不夠,更何況公文往複費日良多,根本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流民衣食無著,挨門挨戶乞討攪得街坊不寧,小偷小摸的行為也日漸猖獗,當地居民不堪忍受,常與外來流民爆發衝突,每日都有人在衝突中受傷。成武縣衙捕快日夜不停地巡警街麵,境況亦無絲毫好轉。
薛戎對此深感憂慮,與同僚一番計議後,準備在城外開設粥棚,把城裏的流民引到城外去。那日李茂恰在城中公幹,聽聞此事,勸薛戎道:“兗、徐、宋三州共有十幾個縣受災,災民數以萬計,秋後大荒已成定局,朝廷諸公昏昏,地方報喜不報憂,這個時候兄長設粥棚向四方施粥,端的是兇險萬分。”
薛戎吃了一驚,眉頭一皺,已經明白過來,各縣饑民數萬人,若聞成武縣設置粥棚,那還不都湧過來?就算成武縣有座糧山也得被吃空。他歎息了一聲道:“雖然如此,我又豈能見死不救,任由百姓死於饑寒而不顧。”就問李茂是否可以從孤山鎮借些糧食。
李茂道:“鄆州對孤山鎮營建卡的很緊,用一文錢撥一文錢,從來沒有結餘,加之又更改了築造工藝,現在清海軍全是靠吃老本在頂著,哪有多餘的糧食拿出來。”說到這,李茂眼睛一亮,道:“孤山鎮工程進度緩慢,概因民夫不足之故,兄長何不把義倉和籌集到的糧食借給孤山鎮,由孤山鎮出麵從饑民中招募青壯務工?”
薛戎一想,不覺大喜,這樣一來孤山鎮有了充足的民夫,而流民中最活躍,最好鬧事的青壯一旦被抽走,剩餘的婦孺老弱,就不怕他們再釀民變。
想到這,薛戎不覺感慨,自己身在局中,為形勢所迫,難免有考慮不周之處,可恨的是崔力、馮布這些人精中的人精,明明能看破這裏的弊端,卻作壁上觀,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往火坑裏跳而不吭一聲,官場險惡,莫過於此。
薛戎懷著一股恨意,當即召集闔衙官吏,下令撤迴去城外設置粥棚的人,在城裏城外設置六個招募處,闔衙官吏分片包幹,任務到人,全力幫助孤山鎮工地招募壯健勞力。薛戎的態度從來未有的強硬,獨斷專行的作風讓李茂也感到吃驚。
六個招募處,五天之內募選了三千人,由縣裏捕手和土兵帶隊,分批開赴孤山鎮工地。孤山鎮工地一直為民夫不足困擾,見這麽多精壯勞力加入,樂得實際主持孤山鎮營造工程的清海軍兵馬副使尹牧合不攏嘴,在不同場合誇讚李茂能幹。
不過這一舉措雖然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卻也使得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工程預算更加吃緊,不僅民夫的報酬無法按時兌現,就連李茂承諾的一日三餐的夥食供應也無法兌現。
清海軍營造將尚何來性情兇暴,民夫稍有懈怠即拿皮鞭抽打,民夫畏他兇狠,敢怒不敢言,私下裏將火都發在了李茂頭上,李茂的走引使幕帳數度被圍攻,更有那愛打黑拳的半夜伏擊上廁所的李茂,不過手段不夠高明,不但沒打倒李茂反被李茂一通暴打。
事發之後,尹牧給李茂派了四個精悍的護兵以策安全。
糧料判官文書丞每日為糧料不足而憂心,一日對李茂說道:“鄆州款項遲遲不肯下撥,長此下去恐生變亂,走引使是否有法就地籌糧以濟燃眉之急?”李茂道:“成武縣能一次性拿出千石糧食的不超過五家,蘇曉渡的蘇貴是一個,不過他家早已被掏空,剩下的四家中除了兩家糧商,就隻剩蘇女鄉的蘇振、蘇東兄弟。”
文書丞道:“我聽說這兩個人一個賽似一個精明吝嗇,指望他們拿出糧食……哼,無異於與虎謀皮。”
李茂道:“流民若起,他蘇家又豈能獨善其身?軍鎮買他的糧等於給了他一張護身符,他若不識抬舉,將來休怪軍人救援不及。再說,他的兒子不是在禦史台做監察禦史嗎,家鄉遇災,鄉民流離失所,他老父卻囤積居奇,他的臉上就好看麽,若讓人參上一本,仕途隻怕堪憂。反之,他若肯拔出一根毛來做做善事,軍鎮聯合縣裏上奏朝廷為他請求旌表,於他兒子的前途也是有莫大好處的。精明吝嗇往往最理性,小算盤一撥弄開,或許就肯了。蘇女鄉那我去跑一趟,隻要他肯掏出三瓜倆棗,咱們就大力旌彰,看他盛名之下何去何從。”
文書丞手撚三綹須,手點著李茂笑道:“你呀,你呀,這主意嘛,嗯……甚好,就這麽辦!把他架在火上,看他如何?”
去蘇女鄉必經過成武縣,得知李茂來,薛戎特意從前衙趕迴後堂,見麵就道:“前日心與去城外拜望定陶夫人,說起了你的事。老夫人說濟陰縣的鄭長詩家有位小娘子正待字閨中,八字和你甚合,人品、容貌、性格也都是極好的。鄭長詩做過一任汝州司戶,鄭家在濟陰縣也是屈指可數的大姓,你們若湊成一對倒也挺般配。這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官要做這婚姻大事也要考慮考慮嘛。”(論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