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那裏還有些根基,而且天高皇帝遠,他若是把這麽多人口運過去,未必不能開創新局麵,但是這麽幹,鄭成功可能一輩子都不能反攻華夏了。
正在鄭成功一籌莫展之際,高衡的訊息到了,這就像是即將溺死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要知道,高衡不僅僅是鄭成功的故交,而且興華軍戰鬥力強大,如果能得到興華軍的幫助,那麽再伐建虜倒不是不可能。
所以為了迎接高衡到來,鄭成功這次也算是下血本了,在平安城碼頭搞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可以說得上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來了,國姓爺,你看。”碼頭上,馮錫範指著海平麵上出現的幾個黑點對鄭成功喊道。鄭成功端起千裏鏡查看,果然發現海麵上出現了數艘大型海船,這正是高衡的隊伍。旗艦上,高衡也看到了碼頭的人山人海,他倒是有些驚訝,對成子龍道:“軍師,這安平城很熱鬧啊。”
成子龍道:“鄭成功控製的人口本來就不多,集結這麽多人,搞出這麽打排場,足以顯示他對這次見麵的重視啊。”
高衡道:“說起安平城,其實就是當年的熱蘭遮,興華軍還很弱小的時候,本帥就跟鄭成功一起在熱蘭遮城跟荷蘭人打過仗,郭俊良你知道吧,就是從那一次作戰中脫穎而出的。時間過得真快啊,當年一個小小的興華軍連長,現在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麵的軍長了。”
高衡的感慨確實是發自肺腑,郭俊良這種有出色能力的大將,再往後發展肯定會發展成獨當一麵的將領,如果華夏一統,興華軍勢必要成立政務府,那麽華夏各地都需要進行駐軍,也就是建立各大軍政區,郭俊良這種很有可能會成為某一個軍政區的首長。
船隻緩緩靠岸,鄭成功已經能很清楚地看見旗艦上高高飄揚的興華軍戰旗,轟的一聲,寬大的舷梯放下,搭在了碼頭上。高衡一馬當先邁出了一步,走上了舷梯,成子龍、景昭等人緊隨其後。
一行人下到地麵,鄭成功立刻領頭迎了上來,拱手朗聲道:“大帥,好久不見了。”
高衡看見了鄭成功,並沒有立刻答話,而是從頭到腳打量了一下,想當年鄭成功是一個多麽意氣風發的青年,舉手投足之間除了有一種貴氣之外,還有著強烈的自信。想想也是,高衡第一次見到鄭成功的時候,他還是福建水師的少帥,當時南明政權還有很強大的勢力,福建水師兵力充足,朝廷上下都認為建虜人少,北伐是遲早的事情。
加上熱蘭遮一戰,福建水師成功收複台島,鄭成功更是信心滿滿,建虜的短板是水師,明軍反攻一定能獲勝。
結果,一連串的打擊讓鄭成功鬱悶至極,先是清軍順利過江,又擊敗了隆武帝政權,老爹分兵投降,自己領兵退守台島,除了一些忠心耿耿的手下之外,其他人都背叛了大明。
本來積蓄力量,準備一波反攻南京,還聯係了張煌言等仁人誌士,可是沒想到等待他的結局是如此悲劇,明軍差點在南京城下全軍覆沒。這讓鄭成功身心都遭受了重創,實際上鄭成功現在才三十不到的年紀,但是在高衡看來,鄭成功仿佛老了十歲,看起來像是四十歲一般。
高衡緩緩拱手還禮道:“國姓爺,你辛苦了。”
鄭成功一愣,隨即虎目一紅,這個世界上,能真正理解鄭成功的,恐怕還就是高衡了,首先兩人的年紀相仿,其次二人的地位差不多,都是一軍主將。最後是大家的目標一致,都是驅逐建虜,恢複中華。兩人有這麽多相似點,高衡可是太明白鄭成功的心思了,但兩人唯一的不同點就是,高衡連戰連勝,鄭成功連戰連敗,心態自然是不一樣的。
鄭成功的嘴唇蠕動了一下,小聲道:“大帥,在下,在下。”這後麵的話終究是沒有說出口,高衡上前一步道:“國姓爺,勝敗乃兵家常事,跟你說個好消息,多爾袞在桂林吃了大虧,清軍集結七十萬大軍在桂林與我軍會戰,被殲滅了一半人,損失慘重,剩下的軍隊開始撤退,我們大反攻的時機就要來臨了,這次前來,正是要跟你商議此事。”
“什麽!”鄭成功大驚失色,不僅僅是他大驚失色,身後跟著的所有人都是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馮錫範是認識鄭成功的,上次南京戰役結束之後,鄭成功麾下周全斌等大將戰死,現在馮錫範雖然年輕,卻也不得不成為鄭家軍的頂梁柱了。
他上前一步問道:“末將馮錫範,見過大帥。”在來平安碼頭迎接之前,鄭成功給下麵所有人都打了招唿,高衡現在已經今非昔比,他現在是興華軍的老大,也是華夏土地上最大抗清力量的領頭人,如果從實力上說,高衡現在的地位應該比鄭成功還要高,隻不過鄭成功占了一個國姓爺的名頭罷了。但現在明廷已經實際上滅亡了,永曆帝等人也全部被抓走了,估計多爾袞已經手起刀落把這些人秘密除掉了。
那麽他這個國姓爺還有什麽存在的法理,不過就是個名頭罷了。但高衡可是麾下雄兵十數萬,這樣的人,由不得鄭成功等人不尊敬。
高衡點點頭,示意馮錫範不用這麽客氣,馮錫範緊接著道:“大帥的意思是說,清軍在桂林遭到了慘重打擊”
高衡迴頭示意了一下成子龍,成子龍上前一步將一封戰報交到了馮錫範的手裏,高衡順勢介紹道:“這位就是興華軍軍師成子龍,這位是後勤部主官景昭,他們都是我的左膀右臂,也是興華軍的主心骨,此次一起過來,也顯示了本帥的誠意。”
鄭成功等人連忙見禮:“見過軍師,見過景昭先生。”
馮錫範打開戰報一看,立刻瞪大了眼睛,鄭成功等人接過去看了看,也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般,愣在當場。軍師馮澄世更是喃喃道:“這,這,這,驚世駭俗,驚世駭俗啊。”
鄭成功合上戰報,對高衡深施一禮道:“大帥,請受此一拜。”
高衡連忙托起鄭成功道:“國姓爺何須如此,我哪裏受得起國姓爺一拜。”
鄭成功道:“不,大帥受得起,這一拜不是為了我鄭成功個人,而是為了戰死的將士和死難的百姓,以及千千萬萬期盼王師歸來的百姓而拜。若是沒有大帥,華夏沉淪,落於野蠻人之手,就像是烏雲遮蔽了太陽,億萬民眾將永遠看不到曙光。但是這一次,他們有希望了,興華軍來了,他們有機會擺脫建虜的統治了。”
高衡擺擺手道:“國姓爺此言,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還請大帥賜教。”鄭成功拱手道。
高衡道:“想要獲取最終的勝利,軍事上其實隻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從政治上對華夏進行改造,那麽未來,當時間足夠長的時候,華夏依然會麵臨這樣的結局。國姓爺有沒有想過,為什麽華夏會有這麽多朝代更替”
馮澄世捋須道:“自古以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朝代滅亡,正是因為不得人心。”
高衡道:“那麽為什麽從一開始的得人心發展到不得人心呢,為什麽幾百年就要滅亡,然後進入下一個輪迴呢,軍師有沒有想過其中的原因。”
“這。”馮澄世一時間語塞,朝代滅亡在馮澄世這種古代人眼裏,實際上就是氣數將盡,歸咎於虛無縹緲的玄學,朝代滅亡是因為這個朝代的氣數沒了,所以就會滅亡,但這種解釋實際上是無稽之談。
高衡道:“實際上不得人心隻是表象,內裏的問題就是因為施政綱領出現了大問題,如果不為人民著想,隻是服務於權貴,不把饅頭做大,而隻知道從民眾嘴裏奪食,那麽當有限的食物被上層全部吞噬的時候,下層民眾就要起來造反了。”
鄭成功道:“那大帥的意思是”
高衡斬釘截鐵道:“所以我們要改變這個局麵,要讓華夏換一種模式延續,將千百年來的施政模式給顛覆。”
鄭成功雖然不是完全明白,但也知道事關重大,看來這一次高衡前來不是無的放矢,鄭成功畢竟是鄭家軍的最高領導人,頭腦還是有的,轉念一想就明白了,高衡的興華軍反攻清軍,肯定要爭取更多人的支持,而要爭取更多人支持,首先在施政綱領上就要一致,也就是大家必須要站在一條戰線上,不能思想不同,這樣執行起來就會南轅北轍。
而自己畢竟擔著國姓爺這個稱號,如果自己站在興華軍這一邊,對於下一步施政肯定有巨大幫助,高衡這是來爭取自己的支持來了。
鄭成功嚴肅道:“這樣吧,大帥,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請進城詳談。”
高衡點點頭道:“也好,安平城我可是很多年沒來過了,我真想看看。”
鄭成功笑道:“哈哈哈,好,今日大帥故地重遊,我已經在府衙擺下宴席,歡迎大帥到來。”
眾人一起簇擁著兩人進城參觀,並且在府衙用了盛大的晚宴,大家觥籌交錯、賓主盡歡。宴會結束之後,鄭成功道:“菜色簡陋,還請大帥不要見怪。”
高衡道:“哪裏,現在是戰時,能吃到這樣的台島特色美味,已經是心滿意足了,要知道,華夏大地還有千萬百姓在忍饑挨餓呢。”
鄭成功長歎一聲道:“隻可惜我無能,沒能擊敗建虜,否則拿下南京,局勢何至於此。”
高衡道:“不用灰心,機會還會有的。”
鄭成功做了個請的手勢,“大帥,我們去書房詳談,請。”
眾人一起進入書房,分賓主落座之後,鄭成功吩咐人給大家上了茶,親兵反手將門關上,房間裏就剩下了高衡和鄭成功以及各自麾下的一幫人。
高衡起身道:“國姓爺,古往今來,做任何一樣事情,都需要一個明確的綱領,一個明確的大政方針,做事不能像無頭蒼蠅一般,得站在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一邊,讓更多的人朝著一個目標邁進,才能將事情做成。其實興華軍統帥部早就經過了多輪商議,隻不過一直沒有公開,現在桂林戰役結束了,未來我們肯定要徹底驅逐建虜,但整個華夏需要一套可行的施政綱領。不論是軍還是政,都朝著這個目標奮鬥。”
高衡話還沒說完,鄭成功不敢輕易發表意見,隻能聽他繼續說下去。
高衡掃視鄭成功和馮錫範等人一眼,緩緩道:“凡是興華軍治下,以後都要實行三權綱領,所謂三權,乃是民安之權,民富之權和民智之權。”
仿佛平地一聲驚雷,高衡拋出的這個三權綱領的概念讓眾人一陣嘩然,很顯然,除了馮澄世這種謀士對這三個詞有模糊的想法之外,剩下的人對於這三權綱領完全不理解,更是不明白所謂民生、民富、民智意味著什麽。
高衡笑了笑,他當然明白現在拋出的這個概念肯定會讓眾人發蒙,這已經將如此先進的概念提前了數百年,本應於晚清才覺醒的華夏,現在將在高衡的手上提前覺醒,而三權綱領就是開啟覺醒之門的一把鑰匙,高衡一定要將三權綱領推行下去。
鄭成功放下茶杯,緩緩起身問道:“高大帥,這三權綱領的具體意思是什麽,我還不太理解,若是從表象上來看,好像是說到了教化、商業和農業方麵的問題,畢竟這些也是跟百姓息息相關的事情,但是我想肯定不會這麽簡單,一定有更加深層的意思。”
高衡點點頭道:“你說得不錯,接下來我會和成子龍軍師一起,跟大家具體說明三權綱領的含義,請大家靜聽。如果有說得不對的地方,也歡迎大家多多提出意見,幫助改進。”
正在鄭成功一籌莫展之際,高衡的訊息到了,這就像是即將溺死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要知道,高衡不僅僅是鄭成功的故交,而且興華軍戰鬥力強大,如果能得到興華軍的幫助,那麽再伐建虜倒不是不可能。
所以為了迎接高衡到來,鄭成功這次也算是下血本了,在平安城碼頭搞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可以說得上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來了,國姓爺,你看。”碼頭上,馮錫範指著海平麵上出現的幾個黑點對鄭成功喊道。鄭成功端起千裏鏡查看,果然發現海麵上出現了數艘大型海船,這正是高衡的隊伍。旗艦上,高衡也看到了碼頭的人山人海,他倒是有些驚訝,對成子龍道:“軍師,這安平城很熱鬧啊。”
成子龍道:“鄭成功控製的人口本來就不多,集結這麽多人,搞出這麽打排場,足以顯示他對這次見麵的重視啊。”
高衡道:“說起安平城,其實就是當年的熱蘭遮,興華軍還很弱小的時候,本帥就跟鄭成功一起在熱蘭遮城跟荷蘭人打過仗,郭俊良你知道吧,就是從那一次作戰中脫穎而出的。時間過得真快啊,當年一個小小的興華軍連長,現在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麵的軍長了。”
高衡的感慨確實是發自肺腑,郭俊良這種有出色能力的大將,再往後發展肯定會發展成獨當一麵的將領,如果華夏一統,興華軍勢必要成立政務府,那麽華夏各地都需要進行駐軍,也就是建立各大軍政區,郭俊良這種很有可能會成為某一個軍政區的首長。
船隻緩緩靠岸,鄭成功已經能很清楚地看見旗艦上高高飄揚的興華軍戰旗,轟的一聲,寬大的舷梯放下,搭在了碼頭上。高衡一馬當先邁出了一步,走上了舷梯,成子龍、景昭等人緊隨其後。
一行人下到地麵,鄭成功立刻領頭迎了上來,拱手朗聲道:“大帥,好久不見了。”
高衡看見了鄭成功,並沒有立刻答話,而是從頭到腳打量了一下,想當年鄭成功是一個多麽意氣風發的青年,舉手投足之間除了有一種貴氣之外,還有著強烈的自信。想想也是,高衡第一次見到鄭成功的時候,他還是福建水師的少帥,當時南明政權還有很強大的勢力,福建水師兵力充足,朝廷上下都認為建虜人少,北伐是遲早的事情。
加上熱蘭遮一戰,福建水師成功收複台島,鄭成功更是信心滿滿,建虜的短板是水師,明軍反攻一定能獲勝。
結果,一連串的打擊讓鄭成功鬱悶至極,先是清軍順利過江,又擊敗了隆武帝政權,老爹分兵投降,自己領兵退守台島,除了一些忠心耿耿的手下之外,其他人都背叛了大明。
本來積蓄力量,準備一波反攻南京,還聯係了張煌言等仁人誌士,可是沒想到等待他的結局是如此悲劇,明軍差點在南京城下全軍覆沒。這讓鄭成功身心都遭受了重創,實際上鄭成功現在才三十不到的年紀,但是在高衡看來,鄭成功仿佛老了十歲,看起來像是四十歲一般。
高衡緩緩拱手還禮道:“國姓爺,你辛苦了。”
鄭成功一愣,隨即虎目一紅,這個世界上,能真正理解鄭成功的,恐怕還就是高衡了,首先兩人的年紀相仿,其次二人的地位差不多,都是一軍主將。最後是大家的目標一致,都是驅逐建虜,恢複中華。兩人有這麽多相似點,高衡可是太明白鄭成功的心思了,但兩人唯一的不同點就是,高衡連戰連勝,鄭成功連戰連敗,心態自然是不一樣的。
鄭成功的嘴唇蠕動了一下,小聲道:“大帥,在下,在下。”這後麵的話終究是沒有說出口,高衡上前一步道:“國姓爺,勝敗乃兵家常事,跟你說個好消息,多爾袞在桂林吃了大虧,清軍集結七十萬大軍在桂林與我軍會戰,被殲滅了一半人,損失慘重,剩下的軍隊開始撤退,我們大反攻的時機就要來臨了,這次前來,正是要跟你商議此事。”
“什麽!”鄭成功大驚失色,不僅僅是他大驚失色,身後跟著的所有人都是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馮錫範是認識鄭成功的,上次南京戰役結束之後,鄭成功麾下周全斌等大將戰死,現在馮錫範雖然年輕,卻也不得不成為鄭家軍的頂梁柱了。
他上前一步問道:“末將馮錫範,見過大帥。”在來平安碼頭迎接之前,鄭成功給下麵所有人都打了招唿,高衡現在已經今非昔比,他現在是興華軍的老大,也是華夏土地上最大抗清力量的領頭人,如果從實力上說,高衡現在的地位應該比鄭成功還要高,隻不過鄭成功占了一個國姓爺的名頭罷了。但現在明廷已經實際上滅亡了,永曆帝等人也全部被抓走了,估計多爾袞已經手起刀落把這些人秘密除掉了。
那麽他這個國姓爺還有什麽存在的法理,不過就是個名頭罷了。但高衡可是麾下雄兵十數萬,這樣的人,由不得鄭成功等人不尊敬。
高衡點點頭,示意馮錫範不用這麽客氣,馮錫範緊接著道:“大帥的意思是說,清軍在桂林遭到了慘重打擊”
高衡迴頭示意了一下成子龍,成子龍上前一步將一封戰報交到了馮錫範的手裏,高衡順勢介紹道:“這位就是興華軍軍師成子龍,這位是後勤部主官景昭,他們都是我的左膀右臂,也是興華軍的主心骨,此次一起過來,也顯示了本帥的誠意。”
鄭成功等人連忙見禮:“見過軍師,見過景昭先生。”
馮錫範打開戰報一看,立刻瞪大了眼睛,鄭成功等人接過去看了看,也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般,愣在當場。軍師馮澄世更是喃喃道:“這,這,這,驚世駭俗,驚世駭俗啊。”
鄭成功合上戰報,對高衡深施一禮道:“大帥,請受此一拜。”
高衡連忙托起鄭成功道:“國姓爺何須如此,我哪裏受得起國姓爺一拜。”
鄭成功道:“不,大帥受得起,這一拜不是為了我鄭成功個人,而是為了戰死的將士和死難的百姓,以及千千萬萬期盼王師歸來的百姓而拜。若是沒有大帥,華夏沉淪,落於野蠻人之手,就像是烏雲遮蔽了太陽,億萬民眾將永遠看不到曙光。但是這一次,他們有希望了,興華軍來了,他們有機會擺脫建虜的統治了。”
高衡擺擺手道:“國姓爺此言,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還請大帥賜教。”鄭成功拱手道。
高衡道:“想要獲取最終的勝利,軍事上其實隻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從政治上對華夏進行改造,那麽未來,當時間足夠長的時候,華夏依然會麵臨這樣的結局。國姓爺有沒有想過,為什麽華夏會有這麽多朝代更替”
馮澄世捋須道:“自古以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朝代滅亡,正是因為不得人心。”
高衡道:“那麽為什麽從一開始的得人心發展到不得人心呢,為什麽幾百年就要滅亡,然後進入下一個輪迴呢,軍師有沒有想過其中的原因。”
“這。”馮澄世一時間語塞,朝代滅亡在馮澄世這種古代人眼裏,實際上就是氣數將盡,歸咎於虛無縹緲的玄學,朝代滅亡是因為這個朝代的氣數沒了,所以就會滅亡,但這種解釋實際上是無稽之談。
高衡道:“實際上不得人心隻是表象,內裏的問題就是因為施政綱領出現了大問題,如果不為人民著想,隻是服務於權貴,不把饅頭做大,而隻知道從民眾嘴裏奪食,那麽當有限的食物被上層全部吞噬的時候,下層民眾就要起來造反了。”
鄭成功道:“那大帥的意思是”
高衡斬釘截鐵道:“所以我們要改變這個局麵,要讓華夏換一種模式延續,將千百年來的施政模式給顛覆。”
鄭成功雖然不是完全明白,但也知道事關重大,看來這一次高衡前來不是無的放矢,鄭成功畢竟是鄭家軍的最高領導人,頭腦還是有的,轉念一想就明白了,高衡的興華軍反攻清軍,肯定要爭取更多人的支持,而要爭取更多人支持,首先在施政綱領上就要一致,也就是大家必須要站在一條戰線上,不能思想不同,這樣執行起來就會南轅北轍。
而自己畢竟擔著國姓爺這個稱號,如果自己站在興華軍這一邊,對於下一步施政肯定有巨大幫助,高衡這是來爭取自己的支持來了。
鄭成功嚴肅道:“這樣吧,大帥,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請進城詳談。”
高衡點點頭道:“也好,安平城我可是很多年沒來過了,我真想看看。”
鄭成功笑道:“哈哈哈,好,今日大帥故地重遊,我已經在府衙擺下宴席,歡迎大帥到來。”
眾人一起簇擁著兩人進城參觀,並且在府衙用了盛大的晚宴,大家觥籌交錯、賓主盡歡。宴會結束之後,鄭成功道:“菜色簡陋,還請大帥不要見怪。”
高衡道:“哪裏,現在是戰時,能吃到這樣的台島特色美味,已經是心滿意足了,要知道,華夏大地還有千萬百姓在忍饑挨餓呢。”
鄭成功長歎一聲道:“隻可惜我無能,沒能擊敗建虜,否則拿下南京,局勢何至於此。”
高衡道:“不用灰心,機會還會有的。”
鄭成功做了個請的手勢,“大帥,我們去書房詳談,請。”
眾人一起進入書房,分賓主落座之後,鄭成功吩咐人給大家上了茶,親兵反手將門關上,房間裏就剩下了高衡和鄭成功以及各自麾下的一幫人。
高衡起身道:“國姓爺,古往今來,做任何一樣事情,都需要一個明確的綱領,一個明確的大政方針,做事不能像無頭蒼蠅一般,得站在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一邊,讓更多的人朝著一個目標邁進,才能將事情做成。其實興華軍統帥部早就經過了多輪商議,隻不過一直沒有公開,現在桂林戰役結束了,未來我們肯定要徹底驅逐建虜,但整個華夏需要一套可行的施政綱領。不論是軍還是政,都朝著這個目標奮鬥。”
高衡話還沒說完,鄭成功不敢輕易發表意見,隻能聽他繼續說下去。
高衡掃視鄭成功和馮錫範等人一眼,緩緩道:“凡是興華軍治下,以後都要實行三權綱領,所謂三權,乃是民安之權,民富之權和民智之權。”
仿佛平地一聲驚雷,高衡拋出的這個三權綱領的概念讓眾人一陣嘩然,很顯然,除了馮澄世這種謀士對這三個詞有模糊的想法之外,剩下的人對於這三權綱領完全不理解,更是不明白所謂民生、民富、民智意味著什麽。
高衡笑了笑,他當然明白現在拋出的這個概念肯定會讓眾人發蒙,這已經將如此先進的概念提前了數百年,本應於晚清才覺醒的華夏,現在將在高衡的手上提前覺醒,而三權綱領就是開啟覺醒之門的一把鑰匙,高衡一定要將三權綱領推行下去。
鄭成功放下茶杯,緩緩起身問道:“高大帥,這三權綱領的具體意思是什麽,我還不太理解,若是從表象上來看,好像是說到了教化、商業和農業方麵的問題,畢竟這些也是跟百姓息息相關的事情,但是我想肯定不會這麽簡單,一定有更加深層的意思。”
高衡點點頭道:“你說得不錯,接下來我會和成子龍軍師一起,跟大家具體說明三權綱領的含義,請大家靜聽。如果有說得不對的地方,也歡迎大家多多提出意見,幫助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