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場上,人群中嘈雜的聲音漸漸安靜了下來,顯然,眾人都被新式火銃巨大的威力所震驚。高衡對士兵們道:“這支火銃叫四四式,按照西洋紀年來命名,也算是表彰卜彌格和南懷仁等西洋傳教士的功績。以後隻要是興華製造局生產出來的新式武器,一律以此規律來命名。”


    高衡將火銃放迴了托盤,又拿起一杆手銃道:“有了新式的火銃,製造局又生產了新式的手銃,這些武器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全部換裝全軍。”


    實際上,手銃相對於步銃來說,生產要簡單很多,主要是銃管的生產能節約大量的時間。原因很簡單,鑽頭的行程縮短了很多,在同等時間下,能鑽出更多的手銃銃管。


    四四式手銃,高衡也試驗過了,射程超過三十步,在五十步以內對無甲目標仍具有殺傷力。在十步的距離上擁有極高的破甲能力,但凡是十步以內,就算是三層重甲,也是一樣破開。


    所以,綜合考慮,高衡決定先讓製造局生產一批手銃裝備給全軍將士,手銃的生產比較迅速。目前製造局的火銃工坊已經應用了蒸汽機,但隻有一台,所對應的生產線也隻有一條。這種生產線的效能,卜彌格經過測算,在不出故障的情況下,一天可以生產一支步銃或者兩支手銃。


    按照高衡的設想,以後最少要鋪設十條線同時生產,這樣工坊一個月就能產出三百支步銃,但這還遠遠不夠。目前,流水線生產對於興華製造局來說有兩個瓶頸,一是各道工序生產速度不匹配,比如生產銃管很快,但是銃機製造很慢,即便是生產出十根銃管,但卻隻有一個銃機,依然隻能裝配一杆火銃。


    解決這個問題,製造局目前隻能用笨辦法,蒸汽機應用在鑽管上了,隻要放兩個工匠看著機器就行。剩下的人集中起來全力以赴生產銃機,把銃機的數量提上來。但這終究不是解決方案,唯一的辦法就是投入更多的蒸汽機生產線,將其應用到銃機的生產中。包括衝壓、拉彎、打磨等等工序,將銃機的產量和銃管匹配起來。


    另一個方麵就是提供動力源的蒸汽機,高衡也明白,現在的蒸汽機隻是原始型號,各方麵還不是很成熟,宋應星已經在加緊研製更好更成熟的型號,如果蒸汽機技術能進步一些,產量還會進一步提高。


    高衡要求也不高,至少工坊要保證一個月一千杆火銃的產量。這樣,一年之內,才能完成所有士兵的換裝。高衡展示了新式火銃和手銃,引起了士兵們的陣陣歡唿,作為戰士,最重要的就是有趁手的兵器,這也是士兵們在戰場上的信心來源。現在,製造局有了如此神兵利器,興華軍的戰鬥力將會大幅提升,這是事關戰士們性命的事情,怎能不振奮人心。


    在高衡的要求下,火銃工坊利用這一條生產線,集中力量優先生產手銃,先提供給騎兵和哨探隊的精銳使用,務必保證每個人都能有兩杆手銃,這樣在戰場上,騎兵就有了遠程打擊的能力,兩杆手銃相當於騎兵可以連發兩箭,隻要命中目標,憑借四四式手銃的威力,可以使對方立刻喪失戰鬥力。


    隻不過目前的產能還比較低,一條線一個月隻能生產六十支,高衡讓宋應星一邊研究新型號的同時,將老型號先量產幾台,組裝幾條簡易的生產線。原先的火銃工匠們由程平統一率領,也別閑著,人工加上機械,一起上,把手銃的產能先提上來。爭取半年之內,給全部騎兵換裝。


    除了火銃之外,孫氏兄弟研究的鐵模法鑄炮也取得了新的進展。製造局內部形成了一種競爭比賽的氛圍,火炮工坊和火銃工坊暗自較勁,西洋人取得進展,華夏人自認為智商和動手能力並不比西洋人差,自然要迎頭趕上。幾乎是前後腳,當卜彌格和南懷仁的新銃搞出來的時候,鐵模法也取得了初步成功。


    孫氏兄弟用鐵模法鑄造了一門中型火炮,該炮以大將軍炮為原型,鑄造完成之後在新式火藥的加持下進行了試射,射程比原先的普通大將軍多了五成,耐久度可以超過三十發。並且為了增強機動性,在高衡的建議下,他們給火炮裝上了四輪車底座,方便火炮的移動。


    這四輪車非常有講究,一方麵是將傳統的木輪外部包裹了一層橡膠製作的外殼。高衡將其命名為輪胎,這種厚厚的橡膠外殼包裹後,能明顯感覺到輪子的移動輕盈了許多,並且富有彈性,在通過凹凸不平的地形的時候,震動大幅減小了。


    不僅如此,四輪車底座也很有講究,在炮身的下方設置了一個類似磨盤一樣的裝置,叫做樞機。樞機內部的結構由各種連杆、齒輪和鐵製的升降台構成。橫豎方向皆有手柄,可以旋轉連杆,帶動齒輪運動。


    這是為火炮調節方向和高低所用,有了這種裝置,炮兵就位的時間被大大縮短。在戰場上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大幅提高。彼時的火炮,如果要調整射擊方位,需要炮兵們合力推動火炮,調整射擊方向,重新設置炮位。


    但有了這種四輪磨盤車,火炮進入固定位置之後,可以進行三百六十度旋轉,哪怕是敵軍突然出現在陣地後方,火炮也能在士兵的操縱下迅速調轉方向,朝後射擊。這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完全改變了炮兵的作戰模式。有了這種四輪磨盤車的加持,興華軍炮兵在戰場上如虎添翼。


    高衡要求孫氏兄弟盡快將紅夷大炮版本的四輪磨盤大炮給研製出來,這種四輪磨盤車,應用於重炮上才有意義,像是小型佛郎機這種兩個兵就能抬起來的火炮,也沒必要配備這種裝置。


    火銃火炮在發展,興華軍的鎧甲製造工作也上了一個台階。從安南人那裏繳獲的木盔基本上就是擺設,遮風擋雨可以,但是到了戰場上幾乎沒有任何防禦能力。高衡早就想把頭盔給全部換裝了,好在盔甲的製造比火銃要簡單一些,蒸汽機應用之後,衝壓板甲就提上了日程,雖然西洋樣式的板甲對於鱗甲或者棉甲來說防禦能力不是特別好,但是勝在生產方便。


    頭盔也是如此,大明的六瓣鐵尖盔雖然不錯,但那是在沒有機械之力的情況下,用人工打製六瓣鐵片,然後進行組合形成的頭盔。但是在有蒸汽機加持的情況下,高衡完全可以選擇一體成型。隻要造出合適的鐵模,然後將一整個鐵片衝壓成頭盔的形狀,再由人工進行切割和打磨即可。


    如此一來,每一個興華軍士兵的標準配置就是一體衝壓的鐵尖大簷盔一頂,衝壓胸甲一件,內襯鎖子甲,用來防禦箭頭和流彈,並且在鎖子甲內部,高衡還給全軍每一個士兵配發了一件絲綢內衣。絲綢內衣的好處在於可以將箭頭或者銃彈給包裹住。


    在救治的時候,很多士兵往往因為箭頭深入體內,很難拔出,而流血過多死亡。但是有了絲綢的包裹之後,隻要扯動絲綢,往往可以將箭頭給帶出來,這樣就能更好地救治士兵。


    除此之外,每個士兵還配備了鐵葉紮成的裙擺,可以防護腿部,同時配置衝壓製作的護膝和鐵臂護手,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這一套鎧甲,高衡套在木頭人上試驗過,除非是用自己的四四式火銃。否則以現在火繩銃的水平,除非抵近到一二十步的位置上,否則根本無法破甲。


    但這就出現了一個悖論,興華軍士兵不是萬能的,在二十步的位置上可以被火繩銃擊殺,可如果全軍換裝了四四式,在四四式巨大的威力之下,又有什麽樣的部隊能順利挺進到二十步的距離而不崩潰?


    古人常說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可如果興華軍將士既裝備了鋒利的矛又裝備了堅固的盾的話,又該用什麽來進行殺傷呢。


    這樣的配置,堪稱豪華,高衡知道,新華軍若是想變成一支火炮、巨艦、精兵組成的部隊,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目前手上掌握的資金,配備眼下的一萬多人應該是足夠了。可是維持這麽強大的軍隊也需要錢,他們需要有源源不斷提供金錢的來源才可以。


    好在,沿海的鹽場已經開始投入運營,用曬鹽法生產出來的海鹽成本低質量高。最重要的是,海水本身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如此說來,生產海鹽的原料可以說是零成本。在產量大大提高的情況下,興華軍的鹽場一年的產鹽量可以達到五萬噸。


    雖然跟後世的鹽場動輒幾十萬噸幾百萬噸的產量比有些少得可憐,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了不得的產量了。


    現在是明末亂世,各種物品都貴得離譜,作為人類生存最基本的糧食和食鹽,價格自然也是非常誇張。在鹽價穩定的時候,一百斤鹽隻需要不足一兩銀子,甚至更便宜。但是在崇禎十七年,因為到處戰亂的緣故,鹽價已經瘋漲到一兩銀子三十斤。


    興華軍鹽場五萬噸鹽的產量,隻要能順利售出,一年至少是一百五十萬到兩百萬兩銀子的進項。這還不算糧食,諒山府的土地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大量開墾出來,在一年三熟的情況下,每年又能給新華軍帶來至少二百萬兩銀子的進項,再加上阮氏的援助,還有蒲德曼的貿易,興華軍每年的收入應該不少於五百萬兩,如果能一直持續下去,軍隊就能維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這還不算,按照當初高衡和蒲德曼的設想,軍火交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麵,當然,現在製造局的任務是滿足興華軍自身的需求。可未來,一旦產能上來,有了餘量,他們就可以販賣軍火,這可是個暴利的行當,到時候收入會成倍增加。


    高衡仿佛已經看到了諒山府興盛的未來,可當下,他們還是要利用這難得的窗口期,穩步發展,應對即將到來的劇變。


    崇禎十七年四月,一個驚天的消息傳遍了華夏的大江南北,億萬人得到了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消息。流賊攻入京師,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殉國,與他一同殉國的還有成千上萬的大臣與家眷。大順軍占領京師,整個長江以北的地區全部落入大順之手。大順政權擁兵百萬,虎踞華夏北方。


    同時,張獻忠率領大軍攻入四川,占領了四川全境,定都成都。他的手上也有數十萬大軍,華夏大地生靈塗炭,一片哀嚎,尤其是占領京師之後,大順軍在京師大搞追贓助餉,先從官員富戶開始逼餉,不交的直接大刑伺候,每天都有的大量人被拷打致死。


    到了後期,形勢逐漸失控,大順政權的人完全不滿足於他們上交的銀子,開始擴大範圍,從富戶到京師百姓,幾乎無一人幸免,不給銀子的平民百姓就被拉入軍隊,充作饑兵。其實也就是給大順軍當炮灰,一時間百姓怨聲載道,哭聲震天,完全沒有了先前對大順支持的模樣。


    但是在大順政權的強勢壓製下,這些百姓也不敢反抗,畢竟現在李自成的威望已經達到了頂峰。誰能想到,當年一個小小的驛站驛卒,竟然登上了九五之尊的位子。


    而目前,大順軍的全部注意力正放在關外,關外的大清國蠢蠢欲動,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決心跟大順軍幹一仗。李自成根本沒將吳三桂放在眼裏,自己麾下雄兵百萬,又是剛剛占領京師的得勝之師,人家避其鋒芒還來不及,吳三桂這個傻子竟然敢主動宣戰。


    大順軍調兵遣將,在李自成親自統率之下,準備一鼓作氣攻下山海關,拿吳三桂的人頭祭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烈火南明二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弋漁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弋漁夫並收藏烈火南明二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