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劉玄初的麵色,恢複了平常,曹繼武繼續分析:


    從華夏文明的發展曆程來看,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一直都在不斷地交鋒。


    第一次交鋒,起源於隴西的伏羲部落,和中原的女媧部落。交鋒的結果,是遊牧文明出身的伏羲部落,占據了主導地位。這是華夏文明的開端,所以羌漢本是一家。


    第二次交鋒的雙方,是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結果也是遊牧文明出身的黃帝部落,最終取得的勝利。


    第三次交鋒的勝利者,同樣是出身隴西遊牧文明的秦人。統一文字和確立郡縣製,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麵,開創了華夏文明傳承的基礎。


    第四次交鋒的勝利者,卻是鮮卑人。而這次交鋒的結果,產生了隋唐盛世。極盛擴張的同時,連帶著將農耕為基礎的華夏文明,推向了頂峰。


    而這次頂峰之後,華夏文明,再也不是胡人的向往的夢境。華夏接連被西夏人,契丹人和女真人蹂躪,後來就是被蒙古人徹底征服,再到如今被滿人征服。所以從縱向發展的曆程來看,農耕為代表的華夏文明,一直處於挨打的弱勢地位。


    聽了曹繼武的一番分析,劉玄初不服氣地叫嚷:“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又如何解釋?”


    “口號喊得響,有什麽鳥用?”


    金日樂指著鼻子數落,“和大漢帝國同時代的匈奴人,橫掃全世界,把西洋人打得哭爹喊娘,屁滾尿流。再瞧瞧你的大漢帝國,一直龜縮在東亞這個小地方,最終滅亡。反而讓匈奴人劉淵、赫連勃勃等人,完成了入主中原的千秋大業。”


    劉玄初滿臉都是震驚和疑惑:“匈奴人橫掃全世界?!”


    金月生搖頭歎了口氣:“眼界限製了想象力。”


    以農耕為代表的華夏文明,活動的主要範圍,大致就是大秦帝國,當年留下來的疆土區域。所以華夏文明的眼界,一直僅限於東亞這一小地方。對於橫向的全球視野,當時的漢人,是根本不可能具備的。


    曹繼武指了指地圖,對劉玄初道:“這個地方,叫匈牙利,據說是匈奴人建立的國家。”


    劉玄初滿臉吃驚和疑惑:“匈奴人現在還存在?”


    曹繼武點了點頭,開始分析漢人眼中,不一樣的匈奴人:


    東方世界,第一次對西方世界,產生重大的影響,就是當年的匈奴人幹的。不但漢人對匈奴人視為兇神惡鬼,西洋人也將他們看成洪水猛獸。


    當大漢帝國強盛之時,匈奴人轉而向西發展,西洋人的‘黃禍論’就由此產生。當大漢帝國滅亡之時,匈奴人又抓住機會,入主中原,從而完成對東西兩方世界的強勢。


    而接下來,跟隨著當年匈奴人留下的腳印,鮮卑人、突厥人、契丹人和蒙古人,也完成了對全世界的橫掃。所以從橫向的視野分析,遊牧文明所創造的壯舉,取得的輝煌,完成的偉業,是農耕文明無法想象的。


    傳統的印象中,胡人一直都是被漢人貶斥的對象。然而曹繼武的連番話語,卻滿含著對胡人極大的褒揚。這對漢人傳統的世俗觀念,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因此劉玄初極不舒服,忍不住叫道:“這些人都是兇狠殘暴的野蠻人,也隻有你這種妖人,替他們說話!”


    曹繼武聞言,搖頭笑了:“你這句話,帶著濃重的感情色彩,不該出自高人之口。”


    金月生也連連搖頭:“弱者因為弱,所以對強者本能地害怕。所以弱者弄了許多感情色彩字眼,來滿足自己脆弱的神經。兇橫殘暴這個詞,流露出你弱者的觀念。野蠻人這個詞,則透露你自大的本性。弱者而又自大,這是漢人屢次挨打的根源。”


    金日樂也附和:“隻可惜的是,漢人記吃不記打,每次挨打之後,都沒有什麽變化,因而被蒙古人征服。大明一抬頭,結果比原來更爛,最終被滿人征服。一眼望去,盡是愚昧而麻木的行屍走肉,弄得我金日樂,連提劍的興致都沒有。”


    “不錯。”


    金月生直麵劉玄初,“漢人經常說知恥而後勇,然而你們隻是說說而已。蒙古人按照放羊的方式,管理大元帝國,鬆懶而散漫,然而漢人不高興。結果大元帝國的自由民不做,大明帝國的奴才,倒是做得心安理得,這難道不是主動找打?”


    大元帝國,幾乎把華夏所有的城牆,都給拆了,管理方式,相當的鬆散。王朝的賦稅,大多由商業承擔。所以大元帝國農民的負擔,幾乎是曆史上最低的。而朱元璋的明國,賦稅要比元國高的多。即便如此,老百姓也喜歡做奴才。操蛋的程度,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


    二金你一言我一語,劉玄初血脈噴張,無地自容。


    過了一會兒,佟六十見劉玄初的情緒緩和了,搖頭歎道:“最難改變的,就是人的觀念。刻骨銘髓的仁義之道,早已成為做官的捷徑,在漢人心中深信不疑,形成了看似牢不可破的信仰。一旦被戳破,比抽筋拔髓更令人痛苦。唉!誅心的威力,真是令人無法想象!”


    劉玄初歎了口氣:“屈辱的事實,不願意承認,不願意承認又不願意改變,以至於屈辱接著屈辱,屈辱個沒完沒了!”


    金月生點頭:“不願意承認又不願意改變,於是就想到了在嘴上下功夫。所以華夏讀書人,一個比一個會玩嘴。對事實選擇性遺忘,轉而在嘴上取得勝利,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勝利,這就是所謂的精神勝利法。”


    “要說拱地的功夫,漢人儒家士紳,那可是拿手好戲。”


    金日樂陣陣有詞,“一個氣節的標榜,把史可法和瞿式耜的光輝形象,烘托得無比高大。把二人的無能和接連昏招,掩蓋得嚴嚴實實。把滿人的形象,襯托得是無比醜陋。把傻乎乎的老百姓,忽悠得是義憤填膺。把自己的無辜形象,彰顯得極其可憐。把仁義道德的虛偽和醜陋,抹殺得幹幹淨淨。如果拿出嘴上的一半,來腳踏實地,也不至於如今這個鳥樣。”


    調皮鬼這番話,挖骨抽髓,劉玄初和陳圓圓,心裏都非常難受。


    在三兄弟眼裏,既然漢人這麽不堪,那他們又是奉行的什麽觀念呢?難道真是西洋人?


    劉玄初忽問曹繼武:“西洋人的優勢在哪裏?”


    “真實。”


    劉玄初相當疑惑:“真實?”


    曹繼武點頭,開始分析東西方真實的差異:


    自從漢武帝開始,儒家和皇權綁在一起,確立了正統地位。接下來的華夏人,玩得都是虛偽。而人家西洋人,經過文藝複興之後,耍的卻是真實。


    真實需要理性,能夠經得起懷疑和求證的考驗。所以理性、懷疑和求證,是西洋人三大法寶。憑著這三大法寶,西洋人證明了世界是圓的,開創了大航海時代,縱橫全球。取得了比遊牧文明更高的成就。


    真實的認知積累,也是真實的,所以西洋人的認知,越累越強。而虛偽卻恰恰相反。


    虛偽經不起懷疑和求證的考驗,所以虛偽需要聖人來維持,其他人就要非理性、順從和愚昧,而這三樣東西,恰恰是漢人最典型的特質。所以目前的華夏文明,是全世界最虛偽的文明,創造了全世界最多的聖人,養出了全世界最多的非理性、順從和愚昧的人群。


    這一番話,境界太高,連劉玄初和佟六十,都聽不太懂。


    於是曹繼武縮小範圍,分析理性與非理性。


    理性的表現是規則,非理性的表現就是道德。所以西洋人的規則性非常強,而華夏人幾乎沒什麽規則性。


    規則能很好地處理利益關係,所以人人都講規則,文明就會越來越好。而道德卻不行,人人都講道德,文明隻能越來越爛。


    因為道德沒什麽標準,幾乎人人都有一套道德,所以道德的使用條件,就是高勢。高勢的人,給低勢的人講道德,這個有用,而反過來就沒有用。所以道德這套體係,是為了維護高勢人群的利益的。


    舉個例子,知府給百姓講道德,這個可以。然而要是反過來,百姓給知府講道德,這是不是一個笑話?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老百姓膽敢跟知府講道德,知府的刀,能不快嗎?


    所以眾人聽了曹繼武的話,皆微微一笑。


    在華夏這種不講規則的文化之下,一個低勢的人,要想轉為高勢,必然要使用些非常手段。一旦他取得了高勢位置,就會反過來,對低勢的人大談道德,其目的,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光輝形象。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等,等等,都是這一號人。俗人給俗人講道德,同樣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好形象。所以凡是講道德的家夥,都夾帶著很強的私心。因此滿嘴仁義道德的家夥,絕對不是什麽好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山河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別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別一並收藏鐵血山河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