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宿處。
陳平安就著燭火,開展了一張信箋,蘸墨寫道。
“師伯敬啟”
“後學不日將隨陛下完成封禪事宜,再須一二日便可返迴。念來往勞頓,故師伯可收拾道天觀中一應物什,且先迴青雲觀。待後學結束了封禪事宜,便將直赴青雲觀,以省時光…”
“恭請禔安”
“後學陳平安”
書畢,陳平安便折了信箋,從籠中掏出信鴿,將信卷於小筒,係在那信鴿腳脖,來到窗前,放了飛去…
見那白影隱沒在了深夜,感受著東洲夜間的微寒,陳平安便摘了抵木,放了明窗,解衣就寢了。
…
……
翌日,天明。
卯時左右,正是初夏;
晝色悠長,白日在天。
泰山,封禪台前。
兩列羽林衛士並立於旁,盡皆身著金甲鐵冠,手持夷矛,一時肅穆。
自那約莫四百丈方的封禪台往下,便是白玉石階,徑延伸到了那黃袍龍袖的尊位身前,隻聽得那尊位身後,數百儒生齊聲頌念,道。
“皇帝臨位,作製明法,臣下修飭。一十有六年,掃滅秦舊,威服四海,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隻頌功德。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改自始皇帝封禪泰山祭詞)…”
隨著那頌聲齊念,陳陸君一身金黃龍袍,頭戴紫玉冠冕,正是一步步拾級而上…
而那封禪台中央處,安置著一方花梨長桌,上蓋著漆紅絨布,紅布上擺著大三牲。
那桌案之後,是一足人高的香爐,爐開一嘴,內鋪著些沙石陳灰,中雜著些殘香斷奉…
那桌案之前,卻早已有一紅袍郎君長身立在那處,臉上掩著一副儺麵,正自隨著漸起的鼓樂管弦之聲,輾轉騰挪,紅袍獵獵,卻是跳著那鳳儀獸舞。
待得那紫冠龍袍的尊位行至了封禪台上,百儒頌念聲也隨之漸息,隻聽得那鼓樂管弦之聲陣陣踴躍,忽落平靜。
而那起舞著的紅袍郎君也是隨著聲樂結束,俯身跪地,雙手上抬,捧著三注龍涎香…
那紫冠龍袍的尊位接過那三注黃香,就著火炬燃開,俯身一拜道。
“孤,大齊皇帝,陳陸君,今登臨泰山!”
而後俯身再拜道。
“上稟諸天,參考列宿!”
“冀我大齊…”
卻是那尊位正言說間,忽地喉中一甜,竟是直吐出口血來!
張秦憶正跪著的身子聞聲,便抬眼看去,隻見那尊位直噴出一口心血,濺紅了那案上三牲,而後便直直的倒了後去…
見此情狀,張秦憶忙上前環住那紫冠龍袍的尊位,高聲喊道。
“陛下!”
台下的花朝立刻飛身上前,接住那不省人事的尊位,看著台下混亂,利聲高喊道。
“肅靜!快喚太醫!”
台下百官與百儒,盡皆是散亂站著,中有幾人緊步出了去喚太醫,餘下眾人皆是圍看著那台上。
花朝和秦侍郎一並將那龍袍沾了血的尊位扶將下來,此刻,那尊位卻是腳步浮軟,身心昏迷,嘴角沾著些腥紅,正緊閉著雙眸,一手直捂著心口。
花朝側眼看了眼那戴著麵具的紅袍侍郎,見他攙扶著陛下,眼中渾然一副擔憂模樣,卻是又收迴了目光…
…
……
東州,行宮。
“張太醫,陛下這…是何狀況啊?”
隻見那龍榻邊坐著一花袖束手,深色長袍,頭戴直角冠帽的白發老太醫,此刻正是皺眉診著那尊位的脈象。
而後便見那張明甫顫著收迴了手,言道。
“陛下…脈象猛健活躍…實不像這吐血昏迷之人…”
聞言,那一眾首輔盡是作聲言道。
“怎會如此?陛下這分明是臥病在床…”
“張太醫,莫不是一時緊急,診錯了脈,要不您再看看?”
聞聲,張明甫卻是歎聲道。
“老朽診不錯脈,方才已經診了三次了都是這般脈象…”
“隻是老朽觀陛下這般情狀,還當迅速歸京,請京中聖手章玉卿出手,或可有一線之機啊~”
“老朽且為陛下開些溫養心脈的方子,還望花朝中臣和諸位首輔大人好生照顧著…”
“是…多謝張太醫了…”
見那太醫退下,場間眾人一時間都看著那床榻上緊閉眼眸的尊位,默不作聲…
…
……
卻說張秦憶自那陛下行宮迴來後,便見得桌上置了一封信箋。
“方才有個道士給你的~我沒偷看哈~”
張秦憶看著一旁穿著小仆衣裳的晴嵐,正是翹著二郎腿,手中拿著一個蘋果正是啃著…
張秦憶眼角微抽,不禁歎聲道。
“我這是招了個小仆還是招了個祖宗啊~”
言罷,便開展了那封信箋,信麵無他,隻詩一首,雲。
“沉鬱頓挫十年曆,姑山未解白玉輪。
可憐長夢懸五嶽,大喚扶搖動神魂。
僮僮青影高木罥,恍恍白頭參天群。
新殺虹日映海垂,鼎沸小池梨花雲。
招搖風馬周旋鏡,按吟長生百獸巡。
花草休思五彩石,周木令兮辟寒金。
諸飛黃雲增樹采,爾下銀沙冷椒塵。
時有崢嶸角迴響,風聞蘭艾火俱焚。
問道何方何處去?恐似上陽白發人。”
“啥意思啊~看不懂~”
看著那身旁早已湊過來的晴嵐,張秦憶眼角一抽,作聲道。
“沒什麽,一首告別詩罷了…”
“晴嵐姑娘下次還是不要再偷看別人的信件了~”
“我沒偷看啊~我是光明正大的看誒~”
看著那一臉嬌俏模樣的晴嵐,張秦憶一時無語,隻得說道。
“明日就要啟程迴京了~姑娘莫要忘了為我解蠱…”
“誒呀~知道了~”
“……”
“誒?迴京?這麽快嘛?”
看著那反射弧稍微有億點長的晴嵐,張秦憶作聲道。
“嗯…京都出了些變故,需得及時迴京…”
“啊?什麽變故?”
“沒什麽…一夥流匪罷了…”
“哦~”
…
……
深夜,並州。
雖入了初夏,可是並州地處大齊之北,瀕臨春江入海口,因此夜間也常常會有些微風襲來,讓人不覺遍體生寒。
那城中燈火影著些須嘈雜聲響,街上見不著行人,隻有幾聲淒慘鳥鳴,從那巷道間傳來…
陳平安就著燭火,開展了一張信箋,蘸墨寫道。
“師伯敬啟”
“後學不日將隨陛下完成封禪事宜,再須一二日便可返迴。念來往勞頓,故師伯可收拾道天觀中一應物什,且先迴青雲觀。待後學結束了封禪事宜,便將直赴青雲觀,以省時光…”
“恭請禔安”
“後學陳平安”
書畢,陳平安便折了信箋,從籠中掏出信鴿,將信卷於小筒,係在那信鴿腳脖,來到窗前,放了飛去…
見那白影隱沒在了深夜,感受著東洲夜間的微寒,陳平安便摘了抵木,放了明窗,解衣就寢了。
…
……
翌日,天明。
卯時左右,正是初夏;
晝色悠長,白日在天。
泰山,封禪台前。
兩列羽林衛士並立於旁,盡皆身著金甲鐵冠,手持夷矛,一時肅穆。
自那約莫四百丈方的封禪台往下,便是白玉石階,徑延伸到了那黃袍龍袖的尊位身前,隻聽得那尊位身後,數百儒生齊聲頌念,道。
“皇帝臨位,作製明法,臣下修飭。一十有六年,掃滅秦舊,威服四海,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隻頌功德。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改自始皇帝封禪泰山祭詞)…”
隨著那頌聲齊念,陳陸君一身金黃龍袍,頭戴紫玉冠冕,正是一步步拾級而上…
而那封禪台中央處,安置著一方花梨長桌,上蓋著漆紅絨布,紅布上擺著大三牲。
那桌案之後,是一足人高的香爐,爐開一嘴,內鋪著些沙石陳灰,中雜著些殘香斷奉…
那桌案之前,卻早已有一紅袍郎君長身立在那處,臉上掩著一副儺麵,正自隨著漸起的鼓樂管弦之聲,輾轉騰挪,紅袍獵獵,卻是跳著那鳳儀獸舞。
待得那紫冠龍袍的尊位行至了封禪台上,百儒頌念聲也隨之漸息,隻聽得那鼓樂管弦之聲陣陣踴躍,忽落平靜。
而那起舞著的紅袍郎君也是隨著聲樂結束,俯身跪地,雙手上抬,捧著三注龍涎香…
那紫冠龍袍的尊位接過那三注黃香,就著火炬燃開,俯身一拜道。
“孤,大齊皇帝,陳陸君,今登臨泰山!”
而後俯身再拜道。
“上稟諸天,參考列宿!”
“冀我大齊…”
卻是那尊位正言說間,忽地喉中一甜,竟是直吐出口血來!
張秦憶正跪著的身子聞聲,便抬眼看去,隻見那尊位直噴出一口心血,濺紅了那案上三牲,而後便直直的倒了後去…
見此情狀,張秦憶忙上前環住那紫冠龍袍的尊位,高聲喊道。
“陛下!”
台下的花朝立刻飛身上前,接住那不省人事的尊位,看著台下混亂,利聲高喊道。
“肅靜!快喚太醫!”
台下百官與百儒,盡皆是散亂站著,中有幾人緊步出了去喚太醫,餘下眾人皆是圍看著那台上。
花朝和秦侍郎一並將那龍袍沾了血的尊位扶將下來,此刻,那尊位卻是腳步浮軟,身心昏迷,嘴角沾著些腥紅,正緊閉著雙眸,一手直捂著心口。
花朝側眼看了眼那戴著麵具的紅袍侍郎,見他攙扶著陛下,眼中渾然一副擔憂模樣,卻是又收迴了目光…
…
……
東州,行宮。
“張太醫,陛下這…是何狀況啊?”
隻見那龍榻邊坐著一花袖束手,深色長袍,頭戴直角冠帽的白發老太醫,此刻正是皺眉診著那尊位的脈象。
而後便見那張明甫顫著收迴了手,言道。
“陛下…脈象猛健活躍…實不像這吐血昏迷之人…”
聞言,那一眾首輔盡是作聲言道。
“怎會如此?陛下這分明是臥病在床…”
“張太醫,莫不是一時緊急,診錯了脈,要不您再看看?”
聞聲,張明甫卻是歎聲道。
“老朽診不錯脈,方才已經診了三次了都是這般脈象…”
“隻是老朽觀陛下這般情狀,還當迅速歸京,請京中聖手章玉卿出手,或可有一線之機啊~”
“老朽且為陛下開些溫養心脈的方子,還望花朝中臣和諸位首輔大人好生照顧著…”
“是…多謝張太醫了…”
見那太醫退下,場間眾人一時間都看著那床榻上緊閉眼眸的尊位,默不作聲…
…
……
卻說張秦憶自那陛下行宮迴來後,便見得桌上置了一封信箋。
“方才有個道士給你的~我沒偷看哈~”
張秦憶看著一旁穿著小仆衣裳的晴嵐,正是翹著二郎腿,手中拿著一個蘋果正是啃著…
張秦憶眼角微抽,不禁歎聲道。
“我這是招了個小仆還是招了個祖宗啊~”
言罷,便開展了那封信箋,信麵無他,隻詩一首,雲。
“沉鬱頓挫十年曆,姑山未解白玉輪。
可憐長夢懸五嶽,大喚扶搖動神魂。
僮僮青影高木罥,恍恍白頭參天群。
新殺虹日映海垂,鼎沸小池梨花雲。
招搖風馬周旋鏡,按吟長生百獸巡。
花草休思五彩石,周木令兮辟寒金。
諸飛黃雲增樹采,爾下銀沙冷椒塵。
時有崢嶸角迴響,風聞蘭艾火俱焚。
問道何方何處去?恐似上陽白發人。”
“啥意思啊~看不懂~”
看著那身旁早已湊過來的晴嵐,張秦憶眼角一抽,作聲道。
“沒什麽,一首告別詩罷了…”
“晴嵐姑娘下次還是不要再偷看別人的信件了~”
“我沒偷看啊~我是光明正大的看誒~”
看著那一臉嬌俏模樣的晴嵐,張秦憶一時無語,隻得說道。
“明日就要啟程迴京了~姑娘莫要忘了為我解蠱…”
“誒呀~知道了~”
“……”
“誒?迴京?這麽快嘛?”
看著那反射弧稍微有億點長的晴嵐,張秦憶作聲道。
“嗯…京都出了些變故,需得及時迴京…”
“啊?什麽變故?”
“沒什麽…一夥流匪罷了…”
“哦~”
…
……
深夜,並州。
雖入了初夏,可是並州地處大齊之北,瀕臨春江入海口,因此夜間也常常會有些微風襲來,讓人不覺遍體生寒。
那城中燈火影著些須嘈雜聲響,街上見不著行人,隻有幾聲淒慘鳥鳴,從那巷道間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