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再到李家
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 作者:生活艱難又無限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康熙三十一年重修的《皇明玉牒》裏有這樣的記載:
……帝譴(王)振查之,而振以利通內閣,不報。
七月十三日,帝聞兵部調北地甲胄甚多,疑之,召對內閣,奏達(韃)入侵,帝驚,譴振察之,振權日大,不聽。
帝遂詔七月十七日親恭九邊,內閣諫,不納。
時京中久傳,帝肖太祖、太宗,閣臣懼之,欲立襄王,通邊將以謀之。
洪販韃靼甲胄軍器,為內閣所挾,故從之。
帝命郕王留京師,偕振率禁衛三千一百人,京衛二千五百人,扈從文武……往宣府。
八月初一駐蹕大同,召昌平侯楊洪、其子俊,其言入寇,不至。
八月十三日,帝親往宣府,遭賊襲。恭順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以戰……
八月十五日,退駐土木驛,眾賊襲之,禁衛盡散,振始知閣臣謀,招跟……抵之,遂死,而帝僅以數人脫。
帝車駕複往宣府,於途遇敬順王也先率兩千人入貢天朝。
也先驚,率眾跪拜之,護送宣府。
這段記載,已經將土木堡的真相徹底揭示。
內閣夥同楊洪,偷襲了正統皇帝巡邊的軍隊。
結果被正統皇帝逃脫,其後遇到也先。
而也先保護正統皇帝迴朝,但是被兵變的揚洪等人阻擋。
正統皇帝身陷北方後,京城亂成一團,其勢力大概分成了三派。
實力最大的是正統皇帝的母親孫太後,她控製著司禮監和錦衣衛;
其次是內閣的大佬,他們雖無兵權但人多勢眾;
而最弱的就是兵變這一派,他們在京城隻有一個代表就是於謙。
三夥人各懷心思,各打各的小算盤,內閣的想法是遷都。
其實從洪熙朝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張羅,想把都城遷迴南京,那是他們的地盤。
一但都城遷迴了南京,以他們的勢力就可以完全操控皇權,讓皇帝成為傀儡。
明實錄裏記載的於謙反對都城南遷。
於謙是浙江的,都城南遷於他而言其實是有利的。
但是他必須反對,因為他和揚洪是一夥,如果都城遷迴南京,揚洪手中的兵權就成了雞肋,他也失去了最大的依仗。
隻是於謙現在還僅是個兵部侍郎,級別太低了,根本阻止不了遷都這麽大的事。
所以真正阻止遷都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孫太後。
孫太後的老家是山東,北方人不可能拋家舍業的跟你去南京。
她關心的是他們家的利益,所以她的想法就是立朱見深為皇太子。
這樣就算正統皇帝死在外頭了,朱見深繼位她就是太皇太後了,也一樣是大權在手。
但是內閣和於謙都不同意,他們要擁立朱祁鈺,要架空孫太後。
於是就有了奪門之變,內閣大臣一擁而上,在朝堂打死了錦衣衛指揮馬順。
於謙則利用朱祁鈺控製了朝政,而內閣借機殺了王振全家滅口。
奪門之變的真相根本不是什麽英宗複辟。
真正的奪門之變,是於謙和內閣奪了孫太後的門,掌控了朝堂。
這才是曆史的真相。
為什麽滿清當朝之後一直對漢人文臣充滿了不信任,終清一朝,都對漢人文臣都是鐵血高壓的態勢,根本不把他們當人,隻當奴才。
其根子也就在這裏。
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相信漢人文臣會有忠心。
土木堡的前車之鑒擺在這裏。
而大明自正統皇帝之後的曆代皇帝都對文臣內外勾結心有餘悸,不敢再過份逼迫。
對武臣則更是小心謹慎,不敢再有絲毫大意。
至於被滿清偽造出來的救世英雄於謙,實際上他與揚洪是姻親關係。
而且內閣和揚洪密謀成功之後,楊洪又和於謙裏應外合,摘了內閣的桃子。
大明自此由盛轉衰,君臣離心離德,再難相互信任。
……
侯平跟朱由校每在永樂宮學習,一個是為了探尋大明的曆史迷霧;另一個,則是拚命的汲取海量的知識。
自南宋專心由內發展之後,其科技水平突飛猛進。
元滅宋之後,也沒有對南方進行大規模破壞,防礙其發展。
他們隻是派了色目人前往南方收稅,搜刮財富。
因此南宋的工業革命到了元朝還在繼續快速的發展。
但是工業過度發展必然會破壞農業。
於是元朝才會在不足百年的時間內快速崩塌。
這一點大明太祖用他的親身經曆告訴了後世,他的一家人幾乎都是被活活餓死。
所以元朝的滅亡原因隻有一個,糧食沒了養不活這麽多的人口。
而太祖製定的所有政策,都是從元朝滅亡中吸取的經驗,抑製工商業發展,專注於農業的恢複。
所以在他的規劃之中,把商人和匠人定為賤業就成了必然。
隻是太祖之英明自然不是滿清之類的蠻子可比。
他雖然禁止了民間的工商業發展,但是自己卻一直在偷偷的發展。
為什麽他能夠以弱勢兵力打敗兵強馬壯的陳友諒,就是因為兩軍的武器裝備已經出現了代差。
而到了成祖時期,大明皇家的工業體係已經遍地開花,蒸汽機就在這一時期被發明。
《天潢玉碟》是大明皇家的族譜,其中關於鄭和出海的記載中有這樣一段:和所乘之寶舟,其欄裏如樓,底尖上闊,鋼製其骨,水炊其動。
重點就在這裏‘水飲其動’,意思是水燒開了就能動。
所以鄭和的寶船就是蒸汽鐵船,也隻有用蒸汽鐵船,他才有可能做到全球航行。
在永樂宮中,朱由校找到了很多沒有對外公布的技術。
這些技術,對侯平來說有些落後,但是對朱由校來說,已經是先進到可怕了。
兩人在永樂宮中各自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都沉浸在知識的海洋。
而此時一場巨大的陰謀在通州城裏醞釀。
張家灣李家
顧懿德一身黑袍罩身,於深夜進入了李府。
對半夜到訪的顧懿德,李仁擔了十二萬分的小心,而李元卻是一無所覺。
“顧三爺,您這深夜到訪所謂何事?”
顧懿德對李家的下人看了一眼,沒有說話。
李仁知他的意思,趕緊擺手屏退後有下人。
“三爺放心,現在沒人能聽見我們的談話了。”
顧懿德也揮手讓身後的隨從退了出去,把守在門口。
然後他才把帽子一掀,對著李仁、李元拱手道:“今日顧某給兩位送來一場沷天的富貴,就知道二位敢不敢接了。”
李元兩眼放光,脫口而出:“當然敢接。”
而李仁卻滿臉都是戒備,他可不相信顧懿德會這麽好心來送錢給自己:“顧三爺的生意,恐怕不是這麽好接的吧?”
……帝譴(王)振查之,而振以利通內閣,不報。
七月十三日,帝聞兵部調北地甲胄甚多,疑之,召對內閣,奏達(韃)入侵,帝驚,譴振察之,振權日大,不聽。
帝遂詔七月十七日親恭九邊,內閣諫,不納。
時京中久傳,帝肖太祖、太宗,閣臣懼之,欲立襄王,通邊將以謀之。
洪販韃靼甲胄軍器,為內閣所挾,故從之。
帝命郕王留京師,偕振率禁衛三千一百人,京衛二千五百人,扈從文武……往宣府。
八月初一駐蹕大同,召昌平侯楊洪、其子俊,其言入寇,不至。
八月十三日,帝親往宣府,遭賊襲。恭順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以戰……
八月十五日,退駐土木驛,眾賊襲之,禁衛盡散,振始知閣臣謀,招跟……抵之,遂死,而帝僅以數人脫。
帝車駕複往宣府,於途遇敬順王也先率兩千人入貢天朝。
也先驚,率眾跪拜之,護送宣府。
這段記載,已經將土木堡的真相徹底揭示。
內閣夥同楊洪,偷襲了正統皇帝巡邊的軍隊。
結果被正統皇帝逃脫,其後遇到也先。
而也先保護正統皇帝迴朝,但是被兵變的揚洪等人阻擋。
正統皇帝身陷北方後,京城亂成一團,其勢力大概分成了三派。
實力最大的是正統皇帝的母親孫太後,她控製著司禮監和錦衣衛;
其次是內閣的大佬,他們雖無兵權但人多勢眾;
而最弱的就是兵變這一派,他們在京城隻有一個代表就是於謙。
三夥人各懷心思,各打各的小算盤,內閣的想法是遷都。
其實從洪熙朝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張羅,想把都城遷迴南京,那是他們的地盤。
一但都城遷迴了南京,以他們的勢力就可以完全操控皇權,讓皇帝成為傀儡。
明實錄裏記載的於謙反對都城南遷。
於謙是浙江的,都城南遷於他而言其實是有利的。
但是他必須反對,因為他和揚洪是一夥,如果都城遷迴南京,揚洪手中的兵權就成了雞肋,他也失去了最大的依仗。
隻是於謙現在還僅是個兵部侍郎,級別太低了,根本阻止不了遷都這麽大的事。
所以真正阻止遷都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孫太後。
孫太後的老家是山東,北方人不可能拋家舍業的跟你去南京。
她關心的是他們家的利益,所以她的想法就是立朱見深為皇太子。
這樣就算正統皇帝死在外頭了,朱見深繼位她就是太皇太後了,也一樣是大權在手。
但是內閣和於謙都不同意,他們要擁立朱祁鈺,要架空孫太後。
於是就有了奪門之變,內閣大臣一擁而上,在朝堂打死了錦衣衛指揮馬順。
於謙則利用朱祁鈺控製了朝政,而內閣借機殺了王振全家滅口。
奪門之變的真相根本不是什麽英宗複辟。
真正的奪門之變,是於謙和內閣奪了孫太後的門,掌控了朝堂。
這才是曆史的真相。
為什麽滿清當朝之後一直對漢人文臣充滿了不信任,終清一朝,都對漢人文臣都是鐵血高壓的態勢,根本不把他們當人,隻當奴才。
其根子也就在這裏。
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相信漢人文臣會有忠心。
土木堡的前車之鑒擺在這裏。
而大明自正統皇帝之後的曆代皇帝都對文臣內外勾結心有餘悸,不敢再過份逼迫。
對武臣則更是小心謹慎,不敢再有絲毫大意。
至於被滿清偽造出來的救世英雄於謙,實際上他與揚洪是姻親關係。
而且內閣和揚洪密謀成功之後,楊洪又和於謙裏應外合,摘了內閣的桃子。
大明自此由盛轉衰,君臣離心離德,再難相互信任。
……
侯平跟朱由校每在永樂宮學習,一個是為了探尋大明的曆史迷霧;另一個,則是拚命的汲取海量的知識。
自南宋專心由內發展之後,其科技水平突飛猛進。
元滅宋之後,也沒有對南方進行大規模破壞,防礙其發展。
他們隻是派了色目人前往南方收稅,搜刮財富。
因此南宋的工業革命到了元朝還在繼續快速的發展。
但是工業過度發展必然會破壞農業。
於是元朝才會在不足百年的時間內快速崩塌。
這一點大明太祖用他的親身經曆告訴了後世,他的一家人幾乎都是被活活餓死。
所以元朝的滅亡原因隻有一個,糧食沒了養不活這麽多的人口。
而太祖製定的所有政策,都是從元朝滅亡中吸取的經驗,抑製工商業發展,專注於農業的恢複。
所以在他的規劃之中,把商人和匠人定為賤業就成了必然。
隻是太祖之英明自然不是滿清之類的蠻子可比。
他雖然禁止了民間的工商業發展,但是自己卻一直在偷偷的發展。
為什麽他能夠以弱勢兵力打敗兵強馬壯的陳友諒,就是因為兩軍的武器裝備已經出現了代差。
而到了成祖時期,大明皇家的工業體係已經遍地開花,蒸汽機就在這一時期被發明。
《天潢玉碟》是大明皇家的族譜,其中關於鄭和出海的記載中有這樣一段:和所乘之寶舟,其欄裏如樓,底尖上闊,鋼製其骨,水炊其動。
重點就在這裏‘水飲其動’,意思是水燒開了就能動。
所以鄭和的寶船就是蒸汽鐵船,也隻有用蒸汽鐵船,他才有可能做到全球航行。
在永樂宮中,朱由校找到了很多沒有對外公布的技術。
這些技術,對侯平來說有些落後,但是對朱由校來說,已經是先進到可怕了。
兩人在永樂宮中各自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都沉浸在知識的海洋。
而此時一場巨大的陰謀在通州城裏醞釀。
張家灣李家
顧懿德一身黑袍罩身,於深夜進入了李府。
對半夜到訪的顧懿德,李仁擔了十二萬分的小心,而李元卻是一無所覺。
“顧三爺,您這深夜到訪所謂何事?”
顧懿德對李家的下人看了一眼,沒有說話。
李仁知他的意思,趕緊擺手屏退後有下人。
“三爺放心,現在沒人能聽見我們的談話了。”
顧懿德也揮手讓身後的隨從退了出去,把守在門口。
然後他才把帽子一掀,對著李仁、李元拱手道:“今日顧某給兩位送來一場沷天的富貴,就知道二位敢不敢接了。”
李元兩眼放光,脫口而出:“當然敢接。”
而李仁卻滿臉都是戒備,他可不相信顧懿德會這麽好心來送錢給自己:“顧三爺的生意,恐怕不是這麽好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