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形同發配
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 作者:生活艱難又無限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獨尊儒術,自董仲舒提出之後,華夏曆朝曆代都將其當成基本治國綱要。
侯平在文章中崇墨抑儒,無疑是挑戰了當前社會最底層的基本邏輯。
雖然有王陽明的心學解放思想,但說到底心學也是儒學的一個分支,本質還是在儒的範疇之內。
而墨學則已經超出了儒學的範疇,兩種學派從根子上就已經完全不同了。
如果不是侯平給出的誘餌實在太豐富,這些學儒多年,以儒入仕的官員們可能直接就將其打成正理邪說,根本不會再多看一眼。
方從哲走出皇極殿,此刻已經天色微明,一縷晨曦正從東方屋頂灑落。
他看見李汝華倚靠在皇極門前對著東方發呆,但走上前去叫道:“你個老家夥竟躲在這裏偷懶?”
李汝華迴頭看了他一眼:“你也看了那小子的文章?”
方從哲苦笑了一下:“那小子也太過大膽,竟是要改天換地。”
李汝華點頭苦笑道:“他的心思實在太歹毒了啊,他是想要刨了咱們的根啊。”
方從哲搖了搖頭:“那又如何?當今國事之艱難,你我堅守多年,可有半分起色?既然我們沒有辦法救國,何不放手讓有能力的人來施為?”
李汝華哈哈笑道:“你倒是說的輕巧,成也就罷了,若是敗了,你可想過後果?那可是要背負萬古罵名的啊。”
方從哲一臉驚奇的道:“你這是說的什麽話?這又關我何事?背什麽罵名?明年我必定要請辭的,這些折騰的事,還是留給年輕人去做吧。”
李汝華譏諷的道:“你連甲子歲都未過,請什麽辭,陛下能讓你走嗎?”
方從哲微微搖頭:“陛下許不許,我也都要走了,這首輔,誰愛當誰當吧,總之我幹得夠了,不想再幹了。”
李汝華拍了拍他的肩膀:“你還年輕,再堅持幾年吧,我們這些老家夥才是該走的人。”
方從哲看了看他沒有說話,跟李汝華比起來,他的確是後輩。
當今六部尚書之中,以趙煥年紀最大,已經七十有七,其次吳道南、李三才都是近七十的人了。
李汝華比他們幾個要年輕了幾歲,但也過了六十五歲。
在這些人麵前,方林哲的確還算是年輕力壯。
兩人沉默了半晌,朝陽已經衝出屋頂的束縛衝出天際,映照得大地一片金黃。
方從哲忽然感慨的說道:“茂夫,你說陛下會學宋孝宗一樣,禪位於太子或太孫嗎?”
李汝華詫異的看了方從哲一眼:“中涵此為何意?”
方從哲笑了笑:“我是沒有張太嶽那麽大的能耐,守成尚且都不足,何來進取之力?這個暮氣的朝堂也該換一換了。”
李汝華看向了朝陽:“雖然順安給的那些誘餌的確是誘人,他的方法也幾乎是對各方皆有其利。但是這種改天換地的大事情,怕是沒那麽容易成功,東林書院的人,他們可是不會眼睜睜看著別人動自己的道統根基。還有衍聖公,隻需登高一唿,怕是全天下的讀書人,都會起而亂之……
不過這些事情不應該是我們該要操心的事了,再壓個幾年吧,讓那小子緩緩,再給他一些時間,一塊地方,看看他是否還能折騰出這麽大的動靜。”
方從哲嬉笑的看了李汝華一眼:“茂夫此言與吾乃是不謀而合,隻是你認為讓他去哪裏合適?”
李汝華想了想:“貴州那裏如今亂的很,正需要他去發揮一下。”
方從哲微微頷首沒有說話。
李汝華看了他一眼:“怎麽?你是有其它的地方安排?”
方從哲想了一下,然後認真的道:“某倒是覺得東南更適合他去。”
李汝華哈哈大笑道:“你這是……夠狠的啊,形同發配了啊。”
方從哲正想說話,這時一個內侍急急忙忙的跑了過來:“首輔大人,陛下召您過去。”
方從哲點了點頭,對李汝華拱手道:“想必是陛下已經看完了那小子的文章,我先去見陛下了。”
李汝華拱手迴禮。
……
殿試的時間,按照科舉程序規定是三月初一,從成化八年(1472)以後改為三月十五日。
殿試的實際測試,隻有策問一場,另外的議論和舉賢都非正式考試。
讀卷官在看了士子的文章後,會定出一份一甲、二甲以及二甲備選人的名單,然後擬召入宮應答。
一來是對士子的才學進行親自考教;
二來也是對士子的身材樣貌,談吐舉止進行一個評判,看其有沒有資格成為今科士子的代表。
所以並不是每個人士子都有資格參與議論和舉賢試,通常來說隻有少數備選人才有機會應答。
策問題目名義上是都是皇帝出題,但皇帝並不是每科都會親自出題。
考題一般是先由內閣預先擬定,並且在考試的前一天呈遞給皇上親定。
在讀卷官召士子入宮應答的時候,會選出十人的試卷送給皇帝親定名次。
這些試卷,皇帝有時候會看,但大多數時間皇帝都是在召對的時候看一看士子的長相,然後找看得順眼的隨口問一個問題,如果答好,就定為狀元了,可以說基本上是憑長相定名次的。
考試的時間以一天為限,日落之前交卷。
受卷官把試卷集中起來,送交彌封官。
彌封官彌封完畢,送給掌卷官。
由掌卷官送交讀卷官評閱。
讀卷官一般會在東閣或者就在皇極殿的偏殿內閱卷。
讀卷官都是從進士出身的高級朝官中選拔出來的。
殿試評卷時間非常急促,按照明朝的規定,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發榜。
所以殿試的成績是殿試過後的第二天出,第三天發榜。
萬曆四十七年的這場殿試,因受薩爾滸之戰的影響,被延後到了五月中旬。
原本應該是在第三天發榜的進士榜,又遲遲沒有出來。
其實不光進士榜沒出來,按慣例在發榜前,內閣會召見部分士子入宮詔對的流程也沒走。
誰也不知道宮內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一時間輿論四起。
被傳的最多的就是今科狀元內定為侯平了。
雖然侯平在聚千院門口連破三題入院,得了個大明第一才子的稱號。
但是狀元可不光是隻看才華,還要看儀表和形象、氣質。
侯平的才華確實沒什麽人挑刺,但是說到他的長相,那可是服不了眾的。
所以當傳出侯平是今科狀元的時候,今科應考的士子們立馬就炸了鍋了。
侯平在文章中崇墨抑儒,無疑是挑戰了當前社會最底層的基本邏輯。
雖然有王陽明的心學解放思想,但說到底心學也是儒學的一個分支,本質還是在儒的範疇之內。
而墨學則已經超出了儒學的範疇,兩種學派從根子上就已經完全不同了。
如果不是侯平給出的誘餌實在太豐富,這些學儒多年,以儒入仕的官員們可能直接就將其打成正理邪說,根本不會再多看一眼。
方從哲走出皇極殿,此刻已經天色微明,一縷晨曦正從東方屋頂灑落。
他看見李汝華倚靠在皇極門前對著東方發呆,但走上前去叫道:“你個老家夥竟躲在這裏偷懶?”
李汝華迴頭看了他一眼:“你也看了那小子的文章?”
方從哲苦笑了一下:“那小子也太過大膽,竟是要改天換地。”
李汝華點頭苦笑道:“他的心思實在太歹毒了啊,他是想要刨了咱們的根啊。”
方從哲搖了搖頭:“那又如何?當今國事之艱難,你我堅守多年,可有半分起色?既然我們沒有辦法救國,何不放手讓有能力的人來施為?”
李汝華哈哈笑道:“你倒是說的輕巧,成也就罷了,若是敗了,你可想過後果?那可是要背負萬古罵名的啊。”
方從哲一臉驚奇的道:“你這是說的什麽話?這又關我何事?背什麽罵名?明年我必定要請辭的,這些折騰的事,還是留給年輕人去做吧。”
李汝華譏諷的道:“你連甲子歲都未過,請什麽辭,陛下能讓你走嗎?”
方從哲微微搖頭:“陛下許不許,我也都要走了,這首輔,誰愛當誰當吧,總之我幹得夠了,不想再幹了。”
李汝華拍了拍他的肩膀:“你還年輕,再堅持幾年吧,我們這些老家夥才是該走的人。”
方從哲看了看他沒有說話,跟李汝華比起來,他的確是後輩。
當今六部尚書之中,以趙煥年紀最大,已經七十有七,其次吳道南、李三才都是近七十的人了。
李汝華比他們幾個要年輕了幾歲,但也過了六十五歲。
在這些人麵前,方林哲的確還算是年輕力壯。
兩人沉默了半晌,朝陽已經衝出屋頂的束縛衝出天際,映照得大地一片金黃。
方從哲忽然感慨的說道:“茂夫,你說陛下會學宋孝宗一樣,禪位於太子或太孫嗎?”
李汝華詫異的看了方從哲一眼:“中涵此為何意?”
方從哲笑了笑:“我是沒有張太嶽那麽大的能耐,守成尚且都不足,何來進取之力?這個暮氣的朝堂也該換一換了。”
李汝華看向了朝陽:“雖然順安給的那些誘餌的確是誘人,他的方法也幾乎是對各方皆有其利。但是這種改天換地的大事情,怕是沒那麽容易成功,東林書院的人,他們可是不會眼睜睜看著別人動自己的道統根基。還有衍聖公,隻需登高一唿,怕是全天下的讀書人,都會起而亂之……
不過這些事情不應該是我們該要操心的事了,再壓個幾年吧,讓那小子緩緩,再給他一些時間,一塊地方,看看他是否還能折騰出這麽大的動靜。”
方從哲嬉笑的看了李汝華一眼:“茂夫此言與吾乃是不謀而合,隻是你認為讓他去哪裏合適?”
李汝華想了想:“貴州那裏如今亂的很,正需要他去發揮一下。”
方從哲微微頷首沒有說話。
李汝華看了他一眼:“怎麽?你是有其它的地方安排?”
方從哲想了一下,然後認真的道:“某倒是覺得東南更適合他去。”
李汝華哈哈大笑道:“你這是……夠狠的啊,形同發配了啊。”
方從哲正想說話,這時一個內侍急急忙忙的跑了過來:“首輔大人,陛下召您過去。”
方從哲點了點頭,對李汝華拱手道:“想必是陛下已經看完了那小子的文章,我先去見陛下了。”
李汝華拱手迴禮。
……
殿試的時間,按照科舉程序規定是三月初一,從成化八年(1472)以後改為三月十五日。
殿試的實際測試,隻有策問一場,另外的議論和舉賢都非正式考試。
讀卷官在看了士子的文章後,會定出一份一甲、二甲以及二甲備選人的名單,然後擬召入宮應答。
一來是對士子的才學進行親自考教;
二來也是對士子的身材樣貌,談吐舉止進行一個評判,看其有沒有資格成為今科士子的代表。
所以並不是每個人士子都有資格參與議論和舉賢試,通常來說隻有少數備選人才有機會應答。
策問題目名義上是都是皇帝出題,但皇帝並不是每科都會親自出題。
考題一般是先由內閣預先擬定,並且在考試的前一天呈遞給皇上親定。
在讀卷官召士子入宮應答的時候,會選出十人的試卷送給皇帝親定名次。
這些試卷,皇帝有時候會看,但大多數時間皇帝都是在召對的時候看一看士子的長相,然後找看得順眼的隨口問一個問題,如果答好,就定為狀元了,可以說基本上是憑長相定名次的。
考試的時間以一天為限,日落之前交卷。
受卷官把試卷集中起來,送交彌封官。
彌封官彌封完畢,送給掌卷官。
由掌卷官送交讀卷官評閱。
讀卷官一般會在東閣或者就在皇極殿的偏殿內閱卷。
讀卷官都是從進士出身的高級朝官中選拔出來的。
殿試評卷時間非常急促,按照明朝的規定,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發榜。
所以殿試的成績是殿試過後的第二天出,第三天發榜。
萬曆四十七年的這場殿試,因受薩爾滸之戰的影響,被延後到了五月中旬。
原本應該是在第三天發榜的進士榜,又遲遲沒有出來。
其實不光進士榜沒出來,按慣例在發榜前,內閣會召見部分士子入宮詔對的流程也沒走。
誰也不知道宮內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一時間輿論四起。
被傳的最多的就是今科狀元內定為侯平了。
雖然侯平在聚千院門口連破三題入院,得了個大明第一才子的稱號。
但是狀元可不光是隻看才華,還要看儀表和形象、氣質。
侯平的才華確實沒什麽人挑刺,但是說到他的長相,那可是服不了眾的。
所以當傳出侯平是今科狀元的時候,今科應考的士子們立馬就炸了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