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殿內的考試的正在進行,氣氛莊嚴肅穆。


    陽光透過窗欞灑落在地麵上,泛起一層淡淡的光暈。


    侯平正襟危坐於桌前,揉了揉太陽穴,今科的試題真不是一般的難啊。


    萬曆朝最後一次殿試的試題,可以說是萬曆皇帝對自己執政生涯進行的一次總結,沒有任何推諉。


    前三段基本上算是總結和指出了他執政的依據,以及結果。


    他對自己的執政評價也是出乎意料的低。


    聲稱當今之世,綱紀已經混亂到了極點。


    然後在第四段和第五段問出了他的問題。


    當今之世亂相的原因究竟在哪裏呢?漢朝人說天下之所以得不到治理,常常是因為君主處於太平之世時間久了,風俗逐漸敗壞卻不醒悟,政治逐漸衰微卻不改變。而宋朝人又說綱紀被破壞,都是由於上下因循守舊。這兩種說法哪種更恰當呢?或者說君臣應當共同承擔責任,不容許互相推諉吧。


    要進行改革、實現良好治理,貴在認識到因循和變革的適宜之處;要扭轉衰敝、重振風尚,關鍵在於巧妙地運用轉變的方法。現在我想要在長期鬆弛之後恢複正常,挽迴極其嚴重的局勢,使法律確立而無人敢犯,詔令施行而無人違抗,綱紀端正,風俗淳樸,以恢複我祖宗的舊製。應該怎麽做才可以呢?


    這兩段看似是有多個問題,但其實總結起來就隻有一條,就是恢複大明萬邦來朝的盛世景象。


    這既是問題,也是願景,可見萬曆皇帝自始至終都在想著如何重振朝綱。


    後世常有人抹黑萬曆皇帝,說他如何怠政,如何荒廢朝政。


    但事實上萬曆皇帝一直在勵精圖治,從不敢懈怠。


    縱觀萬曆皇帝的一生都是悲劇,而他的悲劇,自出生時起就注定了。


    嘉靖共生了八個兒子,其中五個還未長大就夭折,長大的隻有三個。


    而他最喜歡的,則是太子朱載壡。


    但是太子朱載壡在十四歲行冠禮之後的兩天,突發惡疾去世,給他帶來巨大的打擊。


    從此他開始迷信“二龍不相見”,以至於他到死都未立太子。


    也不與剩下的兩個兒子——裕王、景王親近。


    不是無情,而是生怕剩下的兩個兒子再遭不測。


    嘉靖皇帝晚年又對“諱言儲貳,有涉一字者死”深信不疑。


    因此,關於朱翊鈞的誕生,都沒人敢報告嘉靖皇帝,更不敢為之起名字。


    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正月初十日,廷臣上疏請立皇太子,同月十八日隆慶皇帝才為他賜名朱翊鈞。


    隆慶二年(1568年)三月十一日,因其成為了其父子嗣中最為年長的,故朱翊鈞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朱翊鈞的生母原本是身世卑微的宮人,後來母以子貴才晉升為貴妃。


    他成為太子後有大批大臣為教官,輔導他讀書。


    那時他如果稍有懈怠,就會被李貴妃將其召至麵前長跪。


    每次遇到講筵的時候,李貴妃都令經筵講官入前親授。


    每遇到早朝的時候,五更就到了他的寢宮,早早將其叫起。


    正是在李貴妃的嚴格教導之下,他要遠比其它時期的大明太子更早懂得許多的知識。


    其後隆慶皇帝由於縱情聲色,過早“?駕崩?”,導致他年僅十一歲就登基為帝,致使大權旁落。


    即便他親政以後,他所能掌控的皇權也未能如其它時期一樣,能真正的掌控天下。


    萬曆從記事時起,就生活在一個被文臣吹捧為中興盛世的年代。


    然而實際上,大明亡國序章,正是以此開始。


    當年景王朱載圳與裕王朱載坖年齡相同,都是出生於嘉靖十六年(1537年),隻相差一個月。


    太子朱載壡死後,裕王朱載坖因為這一個月的差距成為了長嫡。


    然而景王也一直是在圖謀奪嫡。


    盡管裕王有以內閣次輔徐階為首的清流集團支持,其中包括高拱、張居正、陳以勤等大牛人。


    但是景王也有以首輔嚴嵩為首的利益集團支持,他們的勢力一直壓製著裕王朱載坖。


    為了穩固地位,朱載坖不得不對文官集團過度倚重。


    而他本人,就隻是個胸無大誌,又貪圖享樂的人。


    但也正因如此,文官集團更要將他扶上大位。


    最終如其所願,朱載坖成為了隆慶皇帝,他將一切國事都委於文官集團,自己躲在後宮宣淫享樂。


    就這樣,所謂的隆慶新政出現了。


    隆慶新政對國朝做了一係列的改革,但是歸根結底不過是十二個字:清丈土地,整頓吏治,振興工商。


    聽著好像有道理,但實際情況是,前八字都是為最後的四個字服務。


    其實嘉靖朝的兩黨之爭,就是以嚴嵩為首的嚴黨與以除階、高拱、張居正為代表的清流之間的爭鬥。


    嚴黨背後所代表的是保守派勢力,也就是所謂地主士紳階級勢力。


    而清流背後所代表的就是新興的工商階級所延伸出來的官場勢力。


    這兩派的鬥爭,最終以新興工商階級的勢力取得了完勝。


    國家大權落入了新興工商階級培養出來的官員手中,他們自是要改革法度,為自己所在的階層服務。


    於是隆慶朝就開始大力整頓吏治,隻是為了能夠讓商人能更加安心的做生意。


    而清丈土地則是清楚的知道哪裏有生意可做。


    在他們的改革下,大明的國庫的確是有了大的增長,然而大明亡國之禍也就在此時種下。


    明亡的根本,在於工商業無序發展,致使農業生產被破壞怠盡。


    最終由於糧食危機,致使國家動蕩,陷入內亂之中。


    而這件事的開端,便是嚴嵩的倒台。


    嚴嵩倒台標誌著新興的工商業勢力已經全麵壓倒傳統農耕勢力,使得大明王朝全麵進入工商業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然而工商業的高速發展,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損害隻能用毀滅性來形容。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麵核心原因無非是兩個字:人力。


    人是一切的根本,沒有人,想發展什麽都是空談。


    無論是清丈法,還是一條鞭法,其實最核心的東西都是為了釋放人力。


    之前說過,清丈法的清出的隱田其實大多是在沒有戶籍的流民手中。


    因為有他們幫著村裏承擔共同的稅務,使得全村人的稅糧都減輕了不少。


    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讓農民的小日子過非常的滋潤。


    人一但過得滋潤了就不想再變換環境,於是社會越發安定。


    隻是這樣一來,對於要蓬勃發展的工商業就極為不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生活艱難又無限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生活艱難又無限好並收藏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