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王皇後的威脅
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 作者:生活艱難又無限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啟祥宮中出來,王才人隻覺得自己遍體生寒。
她原以為跟王皇後拉近了關係就是有了個強有力的依靠,卻是不曾想自己卻是入了虎口。
剛才王德祥的每一句話無不是暗含威懾,這哪裏是說什麽修路的事,分明是要自己把水泥的配方交出去呢。
什麽太倉王家,不就是你王皇後認的本家麽?
王皇後的五世祖王蘊是餘姚縣雙雁鄉上黃人,本姓黃,為了躲兵役才改姓了王。
隻是王蘊終究沒有逃過兵役,於洪武十九年(1386)入京成了錦衣衛,自此,他的子孫們都未複姓。
進宮之初王皇後一度很受萬曆皇帝的寵愛,兩人龍鳳和鳴,也算是一段佳話。
那個時候萬曆皇帝被孝定皇太後管的非常嚴厲。
王皇後身為兒媳也為她們母子倆關係的緩和充當了重要的調節劑。
由於有王皇後的居中調節,萬曆皇帝跟李太後的關係逐漸緩和下來。
出於感激,萬曆皇帝對王皇後的父親想再進一步冊封。
王喜姐之父王偉最初為錦衣衛千戶,萬曆皇帝想給予更高的待遇,但是受到獨掌大權的張居正阻撓,最終隻是把王偉提升為錦衣衛指揮使。
萬曆皇帝覺得自己過於虧欠王皇後,第二年又想將王喜姐的叔叔王俊,弟弟王冰授官世襲錦衣衛指揮使。
但依舊被大權獨攬的張居正阻止,最終隻能改封王棟為錦衣衛指揮僉事,王俊為錦衣衛正千戶,都非世襲官職。
在這件事上,夫妻二人差生了嚴重的分歧,也為之後的貌合神離埋下了重要的隱患。
萬曆皇帝心心念念要給王皇後的家人一個合適的出身,但是王皇後自己卻選擇了隱忍。
這樣的態度讓萬曆皇帝第一次有了那種“她跟自己不是一條心”的感覺。
兩人之間的芥蒂由此種下。
實際上在張居正這件事上,萬曆皇帝的手段遠不及王皇後高明。
王皇後沒有在明麵上對張居正進行任何反擊,但實際上她卻在背地裏更加孝順孝定皇太後,搏取好感。
而最終張居正被清算的時候,王皇後的策略,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萬曆朝真正能一言而決的人,自始至終隻有一個人,就是孝定皇太後。
世人都隻知道張居正改革,但實際上在萬曆六年(1578年)萬曆皇帝大婚之後的改革才是張居正一手操辦。
萬曆初年的政務,孝定皇太後雖將政務委任張居正,但綜核名實的權力都在她的手中。
所以萬曆初年,大明中興、國家近於富強,孝定皇太後的功勞遠比張居正要大的多。
而對群臣威懾最大的考成法,實際上就是出自孝定皇太後之手,這也是她為什麽會擁的至高無上權力的主要原因。
在整個萬曆朝期間,任何文臣想要上位,必須得到孝定皇太後的認可,這是官場潛規則。
孝定皇太後用完美的道德水準,成功將自己神化,群臣也被她的這種道德枷鎖束縛。
張居正真正意義上獨掌大權是從萬曆皇帝大婚以後,孝定皇太後返迴慈寧宮居住以後開始。
孝定皇太後退居慈寧宮後不再過問朝中事情,張居正則徹底放飛自我。
下令拆毀全國各地的書院,禁止王陽明“心學”的傳播,維護程朱理學的統治地位;
對“天下田畝通行丈量”,推行一條鞭法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實施。
大權獨掌後的張居正使出了一係列昏招,也為日後自己的下場埋下伏筆。
關於孝定皇太後是大明真正的掌權人這一點,王皇後在進宮之初就看得很清楚。
張居正一再阻撓王皇後的家人晉封,王皇後表麵是逆來順受,但實際上已經用行動來進行了狠狠的迴擊。
她用自己的大度和德行惡了張居正在太後心中的地位。
也正是因為孝定皇太後確實在心中厭惡了張居正,萬曆皇帝才能順利的清算張居正。
否則就憑他是孝定皇太後一手扶持起來的文臣之首,孝定皇太後無論如何也會保他晚節。
這一點對比另一個重要人物就知道了。
馮保,也是孝定皇太後扶持起來的人。
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孝定皇太後依舊幹預了對他的處置,導致萬曆皇帝最終也未能將他依法處置。
馮保得以在南京安享晚年,與孝定皇太後的力挺有直接關係。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孝定皇太後的明顯偏向了。
可以說張居正被清算,實際上是萬曆皇帝和王皇後夫妻同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結果。
王皇後心機之深沉可見一斑。
萬曆九年(1581年)因久無子嗣,鄭氏入宮,萬曆皇帝和王皇後的關係也漸行漸遠。
實際上就算沒有鄭氏入宮和給王家人封官的事,以萬曆皇帝和王皇後自身的性格來說,兩人也遲早要出問題。
兩個過於精明的人本就不適合在一起。
王皇後非常善於偽裝,能裝到精明如萬曆皇帝都找不到任何破綻。
萬曆十二年(1584)八月,萬曆皇帝允給永年伯王偉肩輿禮,依舊有朝臣反對。
但是萬曆皇帝以特例下不為例的方式,強行給予了永年伯此待遇。
而在此前一個月,萬曆皇帝剛剛下旨冊封了鄭氏為貴妃。
此後,廢後的陰影就長年籠罩在王皇後的頭上。
為求自保,王皇後不得不使盡了手段。
實際上王皇後的真實人品在入宮之初就已經暴露了。
萬曆六年(1578)二月,王喜姐被冊立為中宮皇後。
當時萬曆皇帝問皇後家族中有沒有做官的人時,王皇後說隻記得有新建伯王正億(王陽明之子)。
於是萬曆皇帝於第二年封其父王偉為永年伯。
而《餘姚縣誌》《姚南雙雁黃氏宗譜》中均對她之宗族脈絡有清晰的記載。
王皇後不可能不清楚自己的王姓是由黃姓改姓而來,然而她卻偏偏認宗王正億。
此時她年僅十五,可見其心性到了什麽地步。
隻是她想不到的是,也正是因為這次的迴答,令自己受到了第一權臣張居正的針對。
張居正打壓她的唯一理由,便是她自認是‘陽明心學’的後人。
有失必有得,也正是由於王皇後這次認宗,讓她與餘姚王氏成了一宗,從而進一步與太倉王氏拉近了關係。
而當時太倉王氏的頭麵人物王錫爵便成為了她最大的強援。
除此之外,她還暗中組建了勢力,為自己搖旗呐喊,她的好名聲,多數都是這樣喊出來的。
與她相比起來,聲名狼藉的鄭貴妃可就單純的多了。
無論心性和手腕,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王才人一路行來,腦子裏亂糟糟的,突然一個趔趄,就感覺一股大力從背後將自己撞了一下。
“啊……”
她原以為跟王皇後拉近了關係就是有了個強有力的依靠,卻是不曾想自己卻是入了虎口。
剛才王德祥的每一句話無不是暗含威懾,這哪裏是說什麽修路的事,分明是要自己把水泥的配方交出去呢。
什麽太倉王家,不就是你王皇後認的本家麽?
王皇後的五世祖王蘊是餘姚縣雙雁鄉上黃人,本姓黃,為了躲兵役才改姓了王。
隻是王蘊終究沒有逃過兵役,於洪武十九年(1386)入京成了錦衣衛,自此,他的子孫們都未複姓。
進宮之初王皇後一度很受萬曆皇帝的寵愛,兩人龍鳳和鳴,也算是一段佳話。
那個時候萬曆皇帝被孝定皇太後管的非常嚴厲。
王皇後身為兒媳也為她們母子倆關係的緩和充當了重要的調節劑。
由於有王皇後的居中調節,萬曆皇帝跟李太後的關係逐漸緩和下來。
出於感激,萬曆皇帝對王皇後的父親想再進一步冊封。
王喜姐之父王偉最初為錦衣衛千戶,萬曆皇帝想給予更高的待遇,但是受到獨掌大權的張居正阻撓,最終隻是把王偉提升為錦衣衛指揮使。
萬曆皇帝覺得自己過於虧欠王皇後,第二年又想將王喜姐的叔叔王俊,弟弟王冰授官世襲錦衣衛指揮使。
但依舊被大權獨攬的張居正阻止,最終隻能改封王棟為錦衣衛指揮僉事,王俊為錦衣衛正千戶,都非世襲官職。
在這件事上,夫妻二人差生了嚴重的分歧,也為之後的貌合神離埋下了重要的隱患。
萬曆皇帝心心念念要給王皇後的家人一個合適的出身,但是王皇後自己卻選擇了隱忍。
這樣的態度讓萬曆皇帝第一次有了那種“她跟自己不是一條心”的感覺。
兩人之間的芥蒂由此種下。
實際上在張居正這件事上,萬曆皇帝的手段遠不及王皇後高明。
王皇後沒有在明麵上對張居正進行任何反擊,但實際上她卻在背地裏更加孝順孝定皇太後,搏取好感。
而最終張居正被清算的時候,王皇後的策略,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萬曆朝真正能一言而決的人,自始至終隻有一個人,就是孝定皇太後。
世人都隻知道張居正改革,但實際上在萬曆六年(1578年)萬曆皇帝大婚之後的改革才是張居正一手操辦。
萬曆初年的政務,孝定皇太後雖將政務委任張居正,但綜核名實的權力都在她的手中。
所以萬曆初年,大明中興、國家近於富強,孝定皇太後的功勞遠比張居正要大的多。
而對群臣威懾最大的考成法,實際上就是出自孝定皇太後之手,這也是她為什麽會擁的至高無上權力的主要原因。
在整個萬曆朝期間,任何文臣想要上位,必須得到孝定皇太後的認可,這是官場潛規則。
孝定皇太後用完美的道德水準,成功將自己神化,群臣也被她的這種道德枷鎖束縛。
張居正真正意義上獨掌大權是從萬曆皇帝大婚以後,孝定皇太後返迴慈寧宮居住以後開始。
孝定皇太後退居慈寧宮後不再過問朝中事情,張居正則徹底放飛自我。
下令拆毀全國各地的書院,禁止王陽明“心學”的傳播,維護程朱理學的統治地位;
對“天下田畝通行丈量”,推行一條鞭法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實施。
大權獨掌後的張居正使出了一係列昏招,也為日後自己的下場埋下伏筆。
關於孝定皇太後是大明真正的掌權人這一點,王皇後在進宮之初就看得很清楚。
張居正一再阻撓王皇後的家人晉封,王皇後表麵是逆來順受,但實際上已經用行動來進行了狠狠的迴擊。
她用自己的大度和德行惡了張居正在太後心中的地位。
也正是因為孝定皇太後確實在心中厭惡了張居正,萬曆皇帝才能順利的清算張居正。
否則就憑他是孝定皇太後一手扶持起來的文臣之首,孝定皇太後無論如何也會保他晚節。
這一點對比另一個重要人物就知道了。
馮保,也是孝定皇太後扶持起來的人。
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孝定皇太後依舊幹預了對他的處置,導致萬曆皇帝最終也未能將他依法處置。
馮保得以在南京安享晚年,與孝定皇太後的力挺有直接關係。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孝定皇太後的明顯偏向了。
可以說張居正被清算,實際上是萬曆皇帝和王皇後夫妻同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結果。
王皇後心機之深沉可見一斑。
萬曆九年(1581年)因久無子嗣,鄭氏入宮,萬曆皇帝和王皇後的關係也漸行漸遠。
實際上就算沒有鄭氏入宮和給王家人封官的事,以萬曆皇帝和王皇後自身的性格來說,兩人也遲早要出問題。
兩個過於精明的人本就不適合在一起。
王皇後非常善於偽裝,能裝到精明如萬曆皇帝都找不到任何破綻。
萬曆十二年(1584)八月,萬曆皇帝允給永年伯王偉肩輿禮,依舊有朝臣反對。
但是萬曆皇帝以特例下不為例的方式,強行給予了永年伯此待遇。
而在此前一個月,萬曆皇帝剛剛下旨冊封了鄭氏為貴妃。
此後,廢後的陰影就長年籠罩在王皇後的頭上。
為求自保,王皇後不得不使盡了手段。
實際上王皇後的真實人品在入宮之初就已經暴露了。
萬曆六年(1578)二月,王喜姐被冊立為中宮皇後。
當時萬曆皇帝問皇後家族中有沒有做官的人時,王皇後說隻記得有新建伯王正億(王陽明之子)。
於是萬曆皇帝於第二年封其父王偉為永年伯。
而《餘姚縣誌》《姚南雙雁黃氏宗譜》中均對她之宗族脈絡有清晰的記載。
王皇後不可能不清楚自己的王姓是由黃姓改姓而來,然而她卻偏偏認宗王正億。
此時她年僅十五,可見其心性到了什麽地步。
隻是她想不到的是,也正是因為這次的迴答,令自己受到了第一權臣張居正的針對。
張居正打壓她的唯一理由,便是她自認是‘陽明心學’的後人。
有失必有得,也正是由於王皇後這次認宗,讓她與餘姚王氏成了一宗,從而進一步與太倉王氏拉近了關係。
而當時太倉王氏的頭麵人物王錫爵便成為了她最大的強援。
除此之外,她還暗中組建了勢力,為自己搖旗呐喊,她的好名聲,多數都是這樣喊出來的。
與她相比起來,聲名狼藉的鄭貴妃可就單純的多了。
無論心性和手腕,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王才人一路行來,腦子裏亂糟糟的,突然一個趔趄,就感覺一股大力從背後將自己撞了一下。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