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恩一聲高吭的‘唱’諾: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朝會正式開始了。


    官員在奏事的時候,需要跪於禦前用官話大聲朗讀自己的奏疏。


    如果該官員口齒不佳或聲音不夠洪亮,鴻臚寺有專門的官員代讀奏疏。


    皇帝在聽完該官員的奏事後,給予旨意。


    隨後該官員退迴,下一個官員出班奏報,如此循環直至無人奏事(或主持朝會的鴻臚寺官員叫停),則朝會奏事結束。


    在這種按部就班的程序化操作中,所謂的朝會辯論是不存在的。


    規則上就不允許,時間上也不允許。


    所以侯平前世電視裏演的什麽朝堂辯論都是假的,騙子,徹頭徹尾的騙子。


    後世的人經朝以不上朝來攻訐明朝皇帝不管事,但事實上最先對朝會表現出懈怠的不是皇帝而是大臣。


    最初隻是少數官員以各種理由請假、缺席,從宣德時期就開始出現大麵積缺席的現象。


    宣德元年七月初四日早朝,公、侯、伯、尚書等三十人無故不到。


    宣德六年六月初八,文武官早朝一次不到者五百多人、二三次不到者三百多人。


    到了弘治朝,因為缺席的人員太多,導致午門沒什麽人,晨鍾一響,卻有千餘烏鴉飛起,因此被戲稱為“鴉朝”。


    朝會上其實也處理不了什麽時政,因為大量的時間都花在高聲朗讀奏疏上了。


    雖然有皇帝給出批複的環節,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皇帝是無法給予明確旨意的。


    因為沒有人能將整個大明朝的資料都裝在腦子裏,皇帝自然也沒那個能力。


    像一些複雜的政務,例如某地出現災厄,官員們請示皇帝如何處理。


    你讓皇帝怎麽迴答?


    他可能連那個地方在哪兒都不知道,連意向性的意見都給不出來。


    所以說不是皇帝怠政,不參加朝會,是因為沒誰能長時間的白耗在這種沒什麽實際作用的事情上。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朝會是在露天舉行。


    京都冷的時候能有零下十幾度,在這麽刺骨的寒風中,誰能在露天環境下待著?


    就比如現在,都二月份了,已經立春。


    但是京都的早上依舊清冷的可怕。


    就這,站在三班的最後的侯平也依舊凍得直想彼其娘之,還偏偏不敢發抖,怕被糾察的禦史看見。


    真要在大冬天的時候參加這玩意,那還不得凍死去?


    因此,這種變態的朝會製度還真不是一般人願意玩的。


    難怪大明有那麽多皇帝不願意上朝,這朝還真不是那麽好上的。


    朝會開始奏報的通常都是開謂小菜,是一些禦史之類的小臣在奏報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


    重要的地位高的大臣都放在後麵。


    朱由校身份最高,他所奏之事自然排在最後。


    終於,朱由校出班奏道:“啟稟皇上,孫臣有本。”


    “奏——”


    “今聞山東大旱,饑民四起,山東周邊各地飽受其苦,今太孫府督政通州撫治特區,百廢待新,正是急需人手之機,特請準招十萬災民入通州歸附。另附:招流民細則:一、建立流民北上通道,允許太孫府征調水軍戰船,以及民船護送災民走運河入通州;二、請各地方衙門,全力配合通州派遣人員組織災民北上的關事宜;三……”


    朱由校將奏章念完後,朝臣一片嘩然。


    自古以來,流民都是各地最頭痛的問題。


    地方官員對流民問題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被沾上後就甩脫不開了。


    像朱由校這樣主動要求接收流民的,亙古未有也。


    特區這一概念最早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提出,提出的人叫原傑,特區名為鄖陽撫治。


    成化年間,因土地兼並、賦稅徭役,中原和華東等地一百五十多萬流民進入荊襄山區。


    這些流民的反叛性強、凝聚性強、破壞性強,極易產生對抗情緒和聚眾行為。


    朝廷任命山東巡撫原傑為左副都禦史前往荊襄,處置流民。


    原傑遍曆地方,深入流民住處,向朝廷寫出《處置流民疏》。


    具體方案就是將流民多的地方一體劃到新設立的鄖陽府。


    於是就形成了一個“特事特辦”的鄖陽撫治特區,而原傑就出任了第一任特首。


    通州也被設成撫治特區的時候,大家還以為萬曆皇帝隻是想借個名,真實的目的是給新政最大的權限。


    但是現在皇太孫這封奏疏一上,通州可就真成了名副其實的撫治特區了。


    隻是這次山東災情已經超過了十五萬人,通州一個小小的州城能養的起麽?


    而且通州毗鄰京師,如果流民生變,恐威脅京師安全。


    因此萬曆皇帝應該不會通過這封奏疏。


    隻是顯然大家又想錯了。


    萬曆皇帝聽完奏疏之後,隻說了兩個簡單的字:“準奏。”


    說完之後,便起身離去。


    此時,朝會的最後一項糾察的禦史通報失儀人員都沒完成。


    不過皇帝都走了,朝會自然也就散了。


    實際上如果隻是通過奏折,根本沒有必要在朝會上過一遍。


    之所以要在朝會上過一遍的好處。


    一來,是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通告全國,給朱由校造勢;


    二來,也是為了告訴所有官員,他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減少別人在此事中使絆子的概率。


    不過敢在這種事上使絆子的人,估計腦子也不怎麽好使。


    退朝後,侯平本以為萬曆皇帝會召見自己,結果並沒有,甚至都沒有派人過傳個話,或是詢問一下。


    這個態度就很古怪,有點像是……小姑娘受委屈,把事幹了但是麵子上還在生氣。


    當然,萬曆皇帝有足夠的理由生氣,誰叫侯平把朱由校推出來擋槍呢。


    侯平想不推也不行啊,沒有朱由校的太孫身份,這事他要是能幹得成就見鬼了。


    而最叫人蛋疼的,還是皇帝同意了通州招募流民的計劃,但是全然沒有一點表示。


    萬曆皇帝自然不可能不懂招募流民是要花錢的,但是他偏偏沒有說撥給通州資金。


    這就隻有兩個可能,一是忘記說了,這個可能性很小。


    就算皇帝忘記了,但是李恩這個隨身秘書可是不會忘記的。


    這可是事關皇太孫聲譽的大事。


    所以第二種可能性的概率就大得多,萬曆皇帝是故意的。


    他是打著讓你們先做,等到你們不行的時候我再出來收拾殘局,然後還可以趁機把侯平狠狠的羞辱一頓。


    看吧,你個吹牛逼還不上稅的東西,最後還不是得靠老子給你解圍?


    這恐怕也是他對侯平膽大包天的一個小小懲戒吧。


    不過萬曆皇帝這次的算盤恐怕要落空了。


    侯平其實從開始就壓根就沒打算找他要一分錢,他現在手中的資金已經足夠解決這次災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生活艱難又無限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生活艱難又無限好並收藏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