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李三才
學霸穿越大明帶木匠皇帝大殺四方 作者:生活艱難又無限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本怒不可遏的李三才聽完侯平的一番話後瞬間警醒過來。
能做到戶部尚書的人又豈能是庸才,之前隻是被情緒左右了思想,才會頻頻出錯。
而他身邊的人,根本無人敢對其勸解,反而隻會順著他的脾氣說話,火上澆油。
道理無人懂嗎?
當然不是,懂這個道理的人多了,但是身份不同,說的效果也不同。
做為李三才的身邊人,如果他們敢勸他冷靜,首先就會被懷疑立場。
而此時的侯平說這話,則正好合適。
首先,他是被人推出來當槍使的,屬於中間、偏敵對的立場。
其次,侯平跟李三才之間有一書之恩,半師之誼。
所以他可以被視為是一個敵方的內應。
敵人那邊的自己人勸說冷靜,必然不能忽視。
因此李三才才會被侯平的話警醒,而警醒以後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多麽巨大的錯誤。
這些年來,李三才受到的誹謗實在太多了,而他耿直的性格,又迫使他急於為自己辯解,就這樣一步步掉入了別人的陷阱。
李三才被朝臣群起而攻,跟他巡撫鳳陽各府期間數次上疏陳明礦稅之害,並裁抑礦稅使之事脫不開幹係。
礦稅是明朝的一個稅種,指專門對一些種類的有色金屬征收的特別稅。
萬曆二十四年,萬曆皇帝為了增加宮中的收入以應付日益龐大的開支,開始派遣太監采礦。
一開始隻是在直隸,很快就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浙江、陝西等處。
因為開礦內監們既不懂堪輿,也不可能懂地質學,所謂的開礦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遍及全國的敲詐勒索運動。
其常用手法是尋找當地富庶人家,隨口指稱其家地下有礦脈,或是其家祖墳下有礦脈,使用各種招術,總之要敲詐出一筆巨額財富出來方才罷休。
而太監們的主要敲詐勒索對象是誰呢?
商人。
能通過經商成為一方富甲的人,他們的背後,一定有官員的保護。
但是因為明朝商人的社會地位低賤,官員並無人敢在明麵上保護商人。
所以最後官員就隻能作死的彈劾礦稅的弊病,企圖讓皇帝撤銷礦稅政策。
隻是不管官員如何彈劾,萬曆皇帝都堅持不撤銷礦稅。
而稅使則更加肆無忌憚的敲詐豪商巨富。
李三才做為反對礦稅的急先鋒,別人都隻是寫奏折反對,他卻付諸於了行動。
裁抑礦稅使,這是何等重大的舉措,由此也可看出,他對礦稅的深惡痛絕。
但是礦稅又牽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這些被損害了利益的人,不攻擊他還能攻擊誰?
實際上皇帝對李三才已經足夠容忍了。
當年李三才被上千封奏折彈劾,皇帝都隱而不發,李三才自己卻連上了十五道奏疏請求辭職。
萬曆皇帝依然沒有任何迴複,最後李三才氣不過,就自己卸任走了。
這在大明,已經是大逆不道的重罪,若是換成太祖皇帝,他就算被抄家滅族也毫不為過。
即便是這樣,萬曆皇帝依然沒有怪罪他,而是默認了他主動退休的事實。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萬曆皇帝心中,對李三才的人品還是能被信任的。
今年,因之前有萬曆皇帝想重新啟用李三才的傳言,這才使得朝中又掀起了新一輪的倒李潮。
為了對其進一步加以構陷,劉光複編造了盜用皇木,結交內侍的罪名。
如果李三才能夠冷靜應對的話,這些罪狀實際上都經不起推敲。
本身萬曆皇帝也並未放在心上。
反而是李三才自己,麵對誹謗失了方寸,急於出聲為自己辯解。
接連上了三封奏折為自己申訴。
最後還指名道姓請求皇帝親自審案,這才是他失了聖眷的真正原因。
別人誹謗你,你不找自己的原因也就罷了,反而把自己的不滿指向了皇帝,這不是滑稽嗎?
而單從這件事上來說,皇帝已經是無比的縱容和保護你了。
難道滿朝就你一個人是正直敢言的大臣?
別人就都是奸妄?
大明有不因言獲罪的傳統,所以對於禦史言官,就算皇帝明知他們冤枉你,也沒有辦法處置。
朝中重臣,又有哪位大臣沒被攻忤過?
就算身為皇帝,不也常常被言官們冤枉嗎?
李三才冷靜下來後,漸漸就想通了這其中的玄機。
然後他仔細打量了侯平幾眼:“你叫什麽名字?為何又當了知縣的師爺?”
侯平聽見李三才聲音平靜,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剛才他是真怕這老頭會一怒之下會幹出什麽衝動的事情,到時候把自己三人嘎了,那可就白死了。
“迴大人,學生侯平,字順安,祖籍湖廣……。”
把自己的來曆老老實實的交代了一遍後,李三才搖了搖頭:“原來是這樣,以你的才學,做師爺……,可惜了,可惜老夫現在自身難保,不然定要為你舉薦。”
侯平拱手道道:“多謝大人抬愛,學生也無什大才,僅知道一些淺顯的道理,大人隻是一時被情緒蒙蔽了理智,才會亂了方寸,相信這些些許的挫折,大人隻要悉心應對,很快就能化危為安。”
李三才點了點頭:“小友說的不錯,老夫確實應該仔細思量一下如何應對,杜管家,你帶老夫的這位小友四處走走轉轉,一切如實相告便可以了。我們李家行得正坐的穩,不怕任何人來調查。”
站在李三才身後的一個中年人趕忙出來躬身道:“是,老爺,這位侯師爺,您跟我來。”
侯平對李三才鞠躬道:“謝李大人,學生告退。”
李三才微笑著點了點頭,等侯平一行人走遠了,他眼睛瞬間眯起,口中喃喃自語道:“劉光複、李征儀、聶心湯你們這些卑鄙小人,若不是侯順安的提醒,老夫差點再次著了你們的道。你們想讓老夫退出朝堂是吧,那老夫偏偏就要重迴朝堂讓你們好好看看……。”
……
侯平和兩個衙役在杜管家的引領下把李家上上下下都轉了個遍。
隨後,杜管家又把李家的所有產業都給侯平仔細了解說了一遍。
李家確實比一般人家有錢,但是他們的錢來曆幹淨,都是經營所得。
雖說朝廷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官員不得自營商業,不得參與商事活動。但是李三才如今賦閑,並無實職官身,所以也算不得違法行為。
帶著調查結果,侯平返迴了縣衙。
陳應龍對侯平的調查結果自然是很不滿意,但是他之前已經說了,務必實事求是,所以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由於沒有實證,陳應龍一時沒敢按聶心湯說的上書彈劾李三才。
兩天以後,工部尚書派的人果然來了漷縣調查。
陳應龍將自己知道的都如實相告,調查的人又到了陳家,找到陳秀寧求證。
陳秀寧早就得到侯平的授意,自然也沒露出什麽破綻。
調查人員走後,一切似乎又恢複了平靜。
而陳應龍的奏折最終也沒有動筆。
能做到戶部尚書的人又豈能是庸才,之前隻是被情緒左右了思想,才會頻頻出錯。
而他身邊的人,根本無人敢對其勸解,反而隻會順著他的脾氣說話,火上澆油。
道理無人懂嗎?
當然不是,懂這個道理的人多了,但是身份不同,說的效果也不同。
做為李三才的身邊人,如果他們敢勸他冷靜,首先就會被懷疑立場。
而此時的侯平說這話,則正好合適。
首先,他是被人推出來當槍使的,屬於中間、偏敵對的立場。
其次,侯平跟李三才之間有一書之恩,半師之誼。
所以他可以被視為是一個敵方的內應。
敵人那邊的自己人勸說冷靜,必然不能忽視。
因此李三才才會被侯平的話警醒,而警醒以後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多麽巨大的錯誤。
這些年來,李三才受到的誹謗實在太多了,而他耿直的性格,又迫使他急於為自己辯解,就這樣一步步掉入了別人的陷阱。
李三才被朝臣群起而攻,跟他巡撫鳳陽各府期間數次上疏陳明礦稅之害,並裁抑礦稅使之事脫不開幹係。
礦稅是明朝的一個稅種,指專門對一些種類的有色金屬征收的特別稅。
萬曆二十四年,萬曆皇帝為了增加宮中的收入以應付日益龐大的開支,開始派遣太監采礦。
一開始隻是在直隸,很快就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浙江、陝西等處。
因為開礦內監們既不懂堪輿,也不可能懂地質學,所謂的開礦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遍及全國的敲詐勒索運動。
其常用手法是尋找當地富庶人家,隨口指稱其家地下有礦脈,或是其家祖墳下有礦脈,使用各種招術,總之要敲詐出一筆巨額財富出來方才罷休。
而太監們的主要敲詐勒索對象是誰呢?
商人。
能通過經商成為一方富甲的人,他們的背後,一定有官員的保護。
但是因為明朝商人的社會地位低賤,官員並無人敢在明麵上保護商人。
所以最後官員就隻能作死的彈劾礦稅的弊病,企圖讓皇帝撤銷礦稅政策。
隻是不管官員如何彈劾,萬曆皇帝都堅持不撤銷礦稅。
而稅使則更加肆無忌憚的敲詐豪商巨富。
李三才做為反對礦稅的急先鋒,別人都隻是寫奏折反對,他卻付諸於了行動。
裁抑礦稅使,這是何等重大的舉措,由此也可看出,他對礦稅的深惡痛絕。
但是礦稅又牽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這些被損害了利益的人,不攻擊他還能攻擊誰?
實際上皇帝對李三才已經足夠容忍了。
當年李三才被上千封奏折彈劾,皇帝都隱而不發,李三才自己卻連上了十五道奏疏請求辭職。
萬曆皇帝依然沒有任何迴複,最後李三才氣不過,就自己卸任走了。
這在大明,已經是大逆不道的重罪,若是換成太祖皇帝,他就算被抄家滅族也毫不為過。
即便是這樣,萬曆皇帝依然沒有怪罪他,而是默認了他主動退休的事實。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萬曆皇帝心中,對李三才的人品還是能被信任的。
今年,因之前有萬曆皇帝想重新啟用李三才的傳言,這才使得朝中又掀起了新一輪的倒李潮。
為了對其進一步加以構陷,劉光複編造了盜用皇木,結交內侍的罪名。
如果李三才能夠冷靜應對的話,這些罪狀實際上都經不起推敲。
本身萬曆皇帝也並未放在心上。
反而是李三才自己,麵對誹謗失了方寸,急於出聲為自己辯解。
接連上了三封奏折為自己申訴。
最後還指名道姓請求皇帝親自審案,這才是他失了聖眷的真正原因。
別人誹謗你,你不找自己的原因也就罷了,反而把自己的不滿指向了皇帝,這不是滑稽嗎?
而單從這件事上來說,皇帝已經是無比的縱容和保護你了。
難道滿朝就你一個人是正直敢言的大臣?
別人就都是奸妄?
大明有不因言獲罪的傳統,所以對於禦史言官,就算皇帝明知他們冤枉你,也沒有辦法處置。
朝中重臣,又有哪位大臣沒被攻忤過?
就算身為皇帝,不也常常被言官們冤枉嗎?
李三才冷靜下來後,漸漸就想通了這其中的玄機。
然後他仔細打量了侯平幾眼:“你叫什麽名字?為何又當了知縣的師爺?”
侯平聽見李三才聲音平靜,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剛才他是真怕這老頭會一怒之下會幹出什麽衝動的事情,到時候把自己三人嘎了,那可就白死了。
“迴大人,學生侯平,字順安,祖籍湖廣……。”
把自己的來曆老老實實的交代了一遍後,李三才搖了搖頭:“原來是這樣,以你的才學,做師爺……,可惜了,可惜老夫現在自身難保,不然定要為你舉薦。”
侯平拱手道道:“多謝大人抬愛,學生也無什大才,僅知道一些淺顯的道理,大人隻是一時被情緒蒙蔽了理智,才會亂了方寸,相信這些些許的挫折,大人隻要悉心應對,很快就能化危為安。”
李三才點了點頭:“小友說的不錯,老夫確實應該仔細思量一下如何應對,杜管家,你帶老夫的這位小友四處走走轉轉,一切如實相告便可以了。我們李家行得正坐的穩,不怕任何人來調查。”
站在李三才身後的一個中年人趕忙出來躬身道:“是,老爺,這位侯師爺,您跟我來。”
侯平對李三才鞠躬道:“謝李大人,學生告退。”
李三才微笑著點了點頭,等侯平一行人走遠了,他眼睛瞬間眯起,口中喃喃自語道:“劉光複、李征儀、聶心湯你們這些卑鄙小人,若不是侯順安的提醒,老夫差點再次著了你們的道。你們想讓老夫退出朝堂是吧,那老夫偏偏就要重迴朝堂讓你們好好看看……。”
……
侯平和兩個衙役在杜管家的引領下把李家上上下下都轉了個遍。
隨後,杜管家又把李家的所有產業都給侯平仔細了解說了一遍。
李家確實比一般人家有錢,但是他們的錢來曆幹淨,都是經營所得。
雖說朝廷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官員不得自營商業,不得參與商事活動。但是李三才如今賦閑,並無實職官身,所以也算不得違法行為。
帶著調查結果,侯平返迴了縣衙。
陳應龍對侯平的調查結果自然是很不滿意,但是他之前已經說了,務必實事求是,所以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由於沒有實證,陳應龍一時沒敢按聶心湯說的上書彈劾李三才。
兩天以後,工部尚書派的人果然來了漷縣調查。
陳應龍將自己知道的都如實相告,調查的人又到了陳家,找到陳秀寧求證。
陳秀寧早就得到侯平的授意,自然也沒露出什麽破綻。
調查人員走後,一切似乎又恢複了平靜。
而陳應龍的奏折最終也沒有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