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試的這七天,前麵的三天,蘇長青都是忙的焦頭爛額。幾千份卷子,一萬多篇文章,他都需要在這三天裏過目一遍。之所以叫過目,就是他並不是每篇都看完的。
字寫的賞心悅目的文章,他可能多讀幾句,字寫的差的,隻要破題不合他的意,後麵的內容往往就不看了,直接丟到了一邊。即便是這樣看,依然把他讀了個頭昏腦漲。
可以試想下,上萬篇文章,平均就算每篇三百字,那就至少是三百萬字,平均每天要看一百萬字的文章,還要在其中選出中意的文章。走馬觀花,也不過如此了。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必須在開考的第三天晚間,把第一場錄取的名單確定出來,張榜公告。這些張榜公告的考生,才有資格參加第二場的記誦考試。
不過這場的卷子,他就不看了,全部讓府學教授們去看。因為都是默寫經義,找錯字漏句這種活,一般的生員就能勝任,何況是府學教授。
這第二場考試,隻要考生不是實在默寫的錯漏太多,一般都能順利的進入第三場策論的考試。這場考試,所有的文章雖然依舊需要蘇長青全部過目,但數量已經不多,基本上當天就能閱卷完畢,定出最後的錄取名次。第八天一早,府試成績就會再次張榜公布。
正因為這樣,考生們的重點便是這第一場的考試。這場考試若是落選,後麵的兩場考試,便沒了參考的資格。而隻要第一場被取了,後兩場隻要沒有出太大的錯,被拙落的可能性也不大,差別就是名次的高低而已。
從第二場考試開始,蘇長青終於能輕鬆下來。可坐在考場裏,他卻總是會想到那場與章旻青並未結束的對話。總是想著章旻青那句隱濃烈殺氣的“謀食於外,重在取而不在予,當賦權於軍,廣拓疆土,設官市於外,則大利歸於朝廷矣。”
特別是在想,如何才能重在取而不在予。現在的周邊藩國前來朝貢,那個不是滿載而歸?還不僅僅是這些迴賞數額巨大,就是用於這些藩國使節來往,花在沿途驛傳,以及兩京的同文館和禮部的相關開銷,也是個巨大的數字。
而對這些藩國稍有怠慢,他們則時不時的掠邊犯境,挑起些事端出來。弄得朝廷,不得不好言安撫。因為要興兵征討,巨額的軍費又讓人感覺得不償失,還不如花點小錢安撫了事。
如此一來,這看似萬邦來朝的承平景象,竟讓人有種是花錢買來裝點門麵的樣子貨的感覺。但要如何才能做到象章旻青說得那樣重在取而不在予呢?要是真能這樣,蘇長青覺得,隻要能讓朝廷在這一塊上的收支平衡,就算是功在千秋的偉業了。
蘇長青很想馬上就把章旻青找來,聽聽他在這點上有什麽高論。隻是考試還沒結束,他這個主考官這麽急匆匆的找個考生來問話,在外的物議絕對難免,讓他隻能作罷。
“我說旻青,你是不是前天錢花多了,嚇得不敢出門了?沒事,要是覺得不夠,我這裏還有。這兩天,就沒見你人影,打算做大家閨秀了?”
府試的第三天晚間,王業泓和劉嘉弢兩個過來敲響了章旻青的房門。
終於畫完了燧發槍機圖的章旻青此刻正在睡覺。聽到七斤的稟報,隻得睡眼惺忪的從床上爬起來,略作梳洗後出來見客。
“旻青,放頭榜了,你猜猜,我們一起來的人裏,中了幾個?”
三個人裏,劉嘉弢的年紀最大,所以率先開口。
“我猜?那當然是全中了啊。”
章旻青想也沒想就說道。
“為何?難道你已經派人去看過了?”
王業泓驚奇的追問,因為章旻青說中了,他們一起來的人,全都中了頭榜,不出意外,府試就都過了。
“不是猜麽?我當然是猜的啊!沒看你們來的時候,我正在睡覺?”
章旻青從王業泓的這句話裏已經聽出了答案,他猜著了。若非如此,王業泓不會疑心他派人去看過。
“是呀,你這麽猜的依據是什麽?咱們這麽多人,就你猜中了。”
劉嘉弢也在一旁問道。
“這還不簡單?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咱們慈溪那麽多考生,結伴一起來的,就我們這些人。說明我們這些人,相互之間或習性相近,或義氣相投,學問水平也差距不大。要麽都不中,要麽當然是全中了。”
章旻青開始尋找理由,他猜得時候,其實就是圖個吉利,根本就沒想。
聽章旻青這麽說,王業泓和劉嘉弢一齊撇嘴,這章旻青明擺著滿嘴胡謅麽。真要這樣人以群分,那些結伴進京參加會試的,豈不是有一個考上進士,大家都能考上了?
“好了,不開玩笑了。旻青,這兩天你到底在做什麽?吃飯時候都不見你,也不和大家一起多親近。這樣會讓別人感覺你孤傲,這樣不好。”
王業泓的這句話,是真的拿章旻青當朋友才有的規勸。
“呃,小弟下次注意,我這兩天是在琢磨這東西呢。”
聽王業泓這麽說,章旻青也覺得,住在人家家裏,一連兩天,連麵都沒露,確實不太好,急忙先認錯。當然,他不會說他在這兩天裏在幹什麽,靈機一動,想到了買迴來的望遠鏡,起身從室內把裝著望遠鏡的盒子捧了出來。打開盒蓋,把盒子推到王業泓和劉嘉弢的麵前。
“這就是你前天買來的寶貝?”
王業泓取出望遠鏡,拿在手上翻來覆去的看著,有點不明所以。
“這東西這樣用。”
因為已經天黑了,章旻青拿過望遠鏡,走到窗邊,推開窗四處看著。最後,他把目標選在一裏外高聳的天寧寺塔,塔上的此時已經亮起了燈,是晚間最合適的觀測目標了。
“哇,真的是寶貝,這看起來就像在眼前一樣。俊卿,你也來看看。”
有了章旻青的示範,王業泓舉起望遠鏡看向天寧寺塔,立刻驚奇的叫出了聲。
“這就是你二百兩買來的寶貝?值!不過這東西,看看就好了,有什麽好琢磨的?還琢磨了兩天。”
對王業泓來說,這東西也就是看個稀奇。
“你沒覺得看到的景物是倒著的?我在琢磨怎麽把它正過來。”
章旻青的迴答,聽在王業泓和劉嘉弢耳中,就有點高深莫測了。看到的景物是倒著的,他們當然發覺了,可能把這麽遠的地方的景物,拉到眼前來,這已經是個了不得的事情了,倒著就倒著唄。現在章旻青竟然想把它正過來?
“玩物而已,何必這麽上心?”
劉嘉弢更是不以為然,他差點就要說出玩物喪誌這句話了。在他認為,眼下考得功名才是首要大事,重中之重。
“若是能看到正的影像,再仿製出來,分發到軍中,這可就是一件軍國利器啊。”
章旻青輕聲解釋道。
“咦,真是這樣啊,我們倆怎麽就沒想到?
王業泓恍然大悟。
“旻青出身軍中,耳濡目染,自然對軍國之事,比你我書生要敏感許多。”
劉嘉弢馬上找到了原因。
“兩位兄長,並非小弟出身軍中,而對軍國之事格外關心。你們不覺得,這天下就快要大亂了嗎?眼下武備廢弛,一旦亂起,內憂外患,我大明危矣。我輩讀書人,屆時將如何自處?實乃小弟不得不想耳。”
在前晚的文會上,章旻青憑借王業泓和劉嘉弢的文章,認定他們以後都是可用之才,決定借這個機會出言試探。
“旻青何出此言?在去年的辛亥京察,削黨懲腐,朝局大為改觀。雖帝在深宮,亦非不作為之君,旻青是否言過了?”
王業泓家裏多人在朝為官,一些朝廷的邸報也能看到,覺得章旻青說得有點過去嚴重了。
“兩位兄長,我看的不是這樣。朝堂之上,眾官碌碌,皆為黨派之私相互攻訌。所爭之事,並無一事利國。地方上,各省錢糧,難以應付宗室之需。朝廷開支,現在隻靠南直和浙魯之征。
然而,現在東南海疆不靖,西南新起番亂,遼東女真虎顧鷹視,朝廷錢糧入不敷出。為了籌措薪餉,隻怕未來幾年,增賦加稅勢所難免,一旦遭遇天災,民不聊生,必定變亂四起。而此刻,袞袞堂上諸公,猶似未知。能不讓有識之士,寢食難安乎?”
章旻青的這番話說出來,讓王業泓和劉嘉弢聽了,都不覺的陷入思索之中。不想不覺得,可這細想之下,頓時發現,這看似光鮮的升平之世,內裏早已千瘡百孔。頓時,他們的神色都嚴肅起來。
“旻青此言,恰如醍醐灌頂。細細想來,可不早已是危機四伏。可此等大事,你我人微言輕,說出去,徒增笑料,又以何策奈之?”
劉嘉弢思索半晌,終於再次開口,語氣卻是說不出的沉重。他承認,章旻青所說都是事實,但他們現在連個生員的身份都還沒有,就算大聲疾唿,又有誰會理睬他們?
“聚沙成塔,聚溪成流。隻要聚集起足夠的人心,喚醒他們,假以時日,未嚐不能有所作為。我想,我們可以先結個社,匯集誌同道合之人,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未來可期。”
章旻青終於拋出了他在心裏早已盤算許久的計劃。
字寫的賞心悅目的文章,他可能多讀幾句,字寫的差的,隻要破題不合他的意,後麵的內容往往就不看了,直接丟到了一邊。即便是這樣看,依然把他讀了個頭昏腦漲。
可以試想下,上萬篇文章,平均就算每篇三百字,那就至少是三百萬字,平均每天要看一百萬字的文章,還要在其中選出中意的文章。走馬觀花,也不過如此了。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必須在開考的第三天晚間,把第一場錄取的名單確定出來,張榜公告。這些張榜公告的考生,才有資格參加第二場的記誦考試。
不過這場的卷子,他就不看了,全部讓府學教授們去看。因為都是默寫經義,找錯字漏句這種活,一般的生員就能勝任,何況是府學教授。
這第二場考試,隻要考生不是實在默寫的錯漏太多,一般都能順利的進入第三場策論的考試。這場考試,所有的文章雖然依舊需要蘇長青全部過目,但數量已經不多,基本上當天就能閱卷完畢,定出最後的錄取名次。第八天一早,府試成績就會再次張榜公布。
正因為這樣,考生們的重點便是這第一場的考試。這場考試若是落選,後麵的兩場考試,便沒了參考的資格。而隻要第一場被取了,後兩場隻要沒有出太大的錯,被拙落的可能性也不大,差別就是名次的高低而已。
從第二場考試開始,蘇長青終於能輕鬆下來。可坐在考場裏,他卻總是會想到那場與章旻青並未結束的對話。總是想著章旻青那句隱濃烈殺氣的“謀食於外,重在取而不在予,當賦權於軍,廣拓疆土,設官市於外,則大利歸於朝廷矣。”
特別是在想,如何才能重在取而不在予。現在的周邊藩國前來朝貢,那個不是滿載而歸?還不僅僅是這些迴賞數額巨大,就是用於這些藩國使節來往,花在沿途驛傳,以及兩京的同文館和禮部的相關開銷,也是個巨大的數字。
而對這些藩國稍有怠慢,他們則時不時的掠邊犯境,挑起些事端出來。弄得朝廷,不得不好言安撫。因為要興兵征討,巨額的軍費又讓人感覺得不償失,還不如花點小錢安撫了事。
如此一來,這看似萬邦來朝的承平景象,竟讓人有種是花錢買來裝點門麵的樣子貨的感覺。但要如何才能做到象章旻青說得那樣重在取而不在予呢?要是真能這樣,蘇長青覺得,隻要能讓朝廷在這一塊上的收支平衡,就算是功在千秋的偉業了。
蘇長青很想馬上就把章旻青找來,聽聽他在這點上有什麽高論。隻是考試還沒結束,他這個主考官這麽急匆匆的找個考生來問話,在外的物議絕對難免,讓他隻能作罷。
“我說旻青,你是不是前天錢花多了,嚇得不敢出門了?沒事,要是覺得不夠,我這裏還有。這兩天,就沒見你人影,打算做大家閨秀了?”
府試的第三天晚間,王業泓和劉嘉弢兩個過來敲響了章旻青的房門。
終於畫完了燧發槍機圖的章旻青此刻正在睡覺。聽到七斤的稟報,隻得睡眼惺忪的從床上爬起來,略作梳洗後出來見客。
“旻青,放頭榜了,你猜猜,我們一起來的人裏,中了幾個?”
三個人裏,劉嘉弢的年紀最大,所以率先開口。
“我猜?那當然是全中了啊。”
章旻青想也沒想就說道。
“為何?難道你已經派人去看過了?”
王業泓驚奇的追問,因為章旻青說中了,他們一起來的人,全都中了頭榜,不出意外,府試就都過了。
“不是猜麽?我當然是猜的啊!沒看你們來的時候,我正在睡覺?”
章旻青從王業泓的這句話裏已經聽出了答案,他猜著了。若非如此,王業泓不會疑心他派人去看過。
“是呀,你這麽猜的依據是什麽?咱們這麽多人,就你猜中了。”
劉嘉弢也在一旁問道。
“這還不簡單?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咱們慈溪那麽多考生,結伴一起來的,就我們這些人。說明我們這些人,相互之間或習性相近,或義氣相投,學問水平也差距不大。要麽都不中,要麽當然是全中了。”
章旻青開始尋找理由,他猜得時候,其實就是圖個吉利,根本就沒想。
聽章旻青這麽說,王業泓和劉嘉弢一齊撇嘴,這章旻青明擺著滿嘴胡謅麽。真要這樣人以群分,那些結伴進京參加會試的,豈不是有一個考上進士,大家都能考上了?
“好了,不開玩笑了。旻青,這兩天你到底在做什麽?吃飯時候都不見你,也不和大家一起多親近。這樣會讓別人感覺你孤傲,這樣不好。”
王業泓的這句話,是真的拿章旻青當朋友才有的規勸。
“呃,小弟下次注意,我這兩天是在琢磨這東西呢。”
聽王業泓這麽說,章旻青也覺得,住在人家家裏,一連兩天,連麵都沒露,確實不太好,急忙先認錯。當然,他不會說他在這兩天裏在幹什麽,靈機一動,想到了買迴來的望遠鏡,起身從室內把裝著望遠鏡的盒子捧了出來。打開盒蓋,把盒子推到王業泓和劉嘉弢的麵前。
“這就是你前天買來的寶貝?”
王業泓取出望遠鏡,拿在手上翻來覆去的看著,有點不明所以。
“這東西這樣用。”
因為已經天黑了,章旻青拿過望遠鏡,走到窗邊,推開窗四處看著。最後,他把目標選在一裏外高聳的天寧寺塔,塔上的此時已經亮起了燈,是晚間最合適的觀測目標了。
“哇,真的是寶貝,這看起來就像在眼前一樣。俊卿,你也來看看。”
有了章旻青的示範,王業泓舉起望遠鏡看向天寧寺塔,立刻驚奇的叫出了聲。
“這就是你二百兩買來的寶貝?值!不過這東西,看看就好了,有什麽好琢磨的?還琢磨了兩天。”
對王業泓來說,這東西也就是看個稀奇。
“你沒覺得看到的景物是倒著的?我在琢磨怎麽把它正過來。”
章旻青的迴答,聽在王業泓和劉嘉弢耳中,就有點高深莫測了。看到的景物是倒著的,他們當然發覺了,可能把這麽遠的地方的景物,拉到眼前來,這已經是個了不得的事情了,倒著就倒著唄。現在章旻青竟然想把它正過來?
“玩物而已,何必這麽上心?”
劉嘉弢更是不以為然,他差點就要說出玩物喪誌這句話了。在他認為,眼下考得功名才是首要大事,重中之重。
“若是能看到正的影像,再仿製出來,分發到軍中,這可就是一件軍國利器啊。”
章旻青輕聲解釋道。
“咦,真是這樣啊,我們倆怎麽就沒想到?
王業泓恍然大悟。
“旻青出身軍中,耳濡目染,自然對軍國之事,比你我書生要敏感許多。”
劉嘉弢馬上找到了原因。
“兩位兄長,並非小弟出身軍中,而對軍國之事格外關心。你們不覺得,這天下就快要大亂了嗎?眼下武備廢弛,一旦亂起,內憂外患,我大明危矣。我輩讀書人,屆時將如何自處?實乃小弟不得不想耳。”
在前晚的文會上,章旻青憑借王業泓和劉嘉弢的文章,認定他們以後都是可用之才,決定借這個機會出言試探。
“旻青何出此言?在去年的辛亥京察,削黨懲腐,朝局大為改觀。雖帝在深宮,亦非不作為之君,旻青是否言過了?”
王業泓家裏多人在朝為官,一些朝廷的邸報也能看到,覺得章旻青說得有點過去嚴重了。
“兩位兄長,我看的不是這樣。朝堂之上,眾官碌碌,皆為黨派之私相互攻訌。所爭之事,並無一事利國。地方上,各省錢糧,難以應付宗室之需。朝廷開支,現在隻靠南直和浙魯之征。
然而,現在東南海疆不靖,西南新起番亂,遼東女真虎顧鷹視,朝廷錢糧入不敷出。為了籌措薪餉,隻怕未來幾年,增賦加稅勢所難免,一旦遭遇天災,民不聊生,必定變亂四起。而此刻,袞袞堂上諸公,猶似未知。能不讓有識之士,寢食難安乎?”
章旻青的這番話說出來,讓王業泓和劉嘉弢聽了,都不覺的陷入思索之中。不想不覺得,可這細想之下,頓時發現,這看似光鮮的升平之世,內裏早已千瘡百孔。頓時,他們的神色都嚴肅起來。
“旻青此言,恰如醍醐灌頂。細細想來,可不早已是危機四伏。可此等大事,你我人微言輕,說出去,徒增笑料,又以何策奈之?”
劉嘉弢思索半晌,終於再次開口,語氣卻是說不出的沉重。他承認,章旻青所說都是事實,但他們現在連個生員的身份都還沒有,就算大聲疾唿,又有誰會理睬他們?
“聚沙成塔,聚溪成流。隻要聚集起足夠的人心,喚醒他們,假以時日,未嚐不能有所作為。我想,我們可以先結個社,匯集誌同道合之人,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未來可期。”
章旻青終於拋出了他在心裏早已盤算許久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