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人得道
馮氏次日便去城裏看了看城主給溫子書的宅子,就在城內,和主街隔著兩個胡同,位置極好,四間瓦房帶跨院,外邊整潔幹淨,裏麵書房,臥房收拾的雅致舒適,比他們在村子裏的土屋子強了千百倍。
而且應用之物俱全,搬進來什麽都不用添置,城主還派了個婆子來伺候。
馮氏很是滿意,高興的迴了村子。
一迴家,便聽到屋子裏笑聲不斷,似又有客來了。
馮氏以為又是附近來投靠的鄉紳,臉上帶了幾分得意,吐了口唾沫把因為趕路弄亂的頭發抿了抿,才抬頭挺胸的往屋子裏走。
聽到腳步聲,屋子裏的人迎出來,孫桂花走在最前麵,滿臉堆笑,“妹子,你可算迴來了,咱們等你半晌了。”
那熱情勁,馮氏從孫桂花進他們馮家門就沒看到過。
見是自己娘家人,馮氏臉色沉了幾分,皮笑肉不笑的道,“原來是大哥和大嫂來了,我聽著屋子裏有人說笑,還以為是隔壁村的張員外呢。以前我可沒見大嫂這麽笑過。”
孫桂花目光一閃,訕訕笑了笑,“咱家這不是有喜事嗎?”
“不是咱家,是我們溫家!”馮氏哼了一聲。
馮根忙道,“快進屋吧,咱爹和娘也來了!”
馮氏甩著袖子進了屋子。
屋裏溫子書正陪著馮母和馮老爹說話,旁邊馮環也在,見馮氏迴來,四人都站了起來。
“紅芹,你迴來了!”馮母滿臉帶笑,“一聽到子書中舉的消息我們就趕緊過來了,子書真是有出息,不白你辛苦養他一場。”
“那是,我一早就是我們家子書肯定能中!”馮氏說著話,故意瞥了孫桂花一眼,“就是有的人眼皮子淺,沒見識。”
“娘,我給你倒點水。”溫子書打斷馮氏的話,倒了一杯水放在桌子上。
馮氏故意大聲道,“趕緊去把城主大人和張員外送來的點心給你外公外婆表妹嚐嚐,那可是城裏福順齋裏的點心,就是城裏人也舍不得買的好東西。”
“是!”溫子書忙將點心取出來,放在馮母和馮老爹麵前,又拿一塊芙蓉糕給馮環,“表妹也吃。”
馮環麵上羞紅,小心接過來,呐聲道“多謝表哥!”
馮氏道,“昨日得了消息就想去告訴娘和爹,可是這兩日上門的人太多了,都是來道喜和攀附子書的,昨天連城主都親自來了。”
“城主也來了?”馮老爹驚愕的道。
“是啊,這點心就是城主送的。另外城主還送了子書一套大宅子,咱們不要,城主非得給,還親自給請了下人,這盛情難卻我們也是很為難啊!”馮氏好似為難,歎氣道。
孫桂花見馮氏這樣惺惺作態,,暗暗瞥了她一眼。
溫子書也忙道,“是城主抬愛!”
馮母激動道,“子書可真是光宗耀祖啊,城主給宅子,你們這就要住到城裏去了?”
馮氏笑道,“是,這兩日就搬過去。那院子今日我去看了,又寬敞又闊綽,等我們母子搬過去,娘和爹也去住兩日,還有下人呢,到時候讓下人伺候,你們也享享福。”
馮母連聲說好,臉上又漏出幾分怯意,“娘一輩子都沒讓人伺候過呢!”
“娘,以後你就等著沾你外孫子的光吧!”馮氏笑道。
孫桂花趁人不注意,捏了馮根一把,馮根上前道,“如今子書真是有出息了,成了舉人老爺,咱們村好些人去咱家道喜呢,還有人提著東西去,咱們真是沾了子書的光。”
馮氏冷哼一聲,仰著下巴道,“知道就好!”
“知道,自然是知道!”馮根繼續道,“咱們當家裏有幾戶不錯的親戚,都想把田掛在子書名下,還有咱們家自己的五畝田,也掛過來吧。”
“就是,就是!”孫桂花附和笑道。
馮氏眼也不瞅,“大嫂前幾日說什麽來著,不是說不稀罕,還說我家子書到老也考不中嗎?這話我現在還記著呢!”
孫桂花忙道,“嫂子是被豬油蒙了心,胡說八道,妹子可千萬別跟嫂子一般計較。”
馮氏冷著臉不搭腔。
馮根隻好哀求的看向馮老爹。
馮老爹咳一聲,“子書有了出息,自然是咱們自己家要先占上便宜,紅芹,你別跟你哥嫂計較,以前的事就算了吧。”
馮氏這才道,“看在爹和娘的麵子上,以前的事那就算了!”
馮根和孫桂花頓時眉開眼笑,點頭哈腰的應聲,又恭維了馮氏幾句。
“以後,對你妹子要好,他們孤兒寡母的有些事不方便,你當哥哥的更應該多幫襯!”馮老爹也有了底氣,拿出了幾分長輩的架勢。
馮根連忙點頭應是。
晌午留馮家一家人吃飯,燉了雞,又燒了肉,還有酒,馮老爹和馮根兩口子吃的狼吞虎咽。
馮環看著自己娘一個勁的往嘴裏塞肉丟人,臉一直紅著,小口扒飯。
臨走的時候,馮氏又給馮母和馮老爹帶了幾盒點心,一家人歡天喜地的迴家去了。
看著自家人迴頭熱情擺手的樣子,馮氏覺得心裏長長出了口氣。
迴到家,馮氏便開始張羅去城裏住的事。
而溫子書心裏則惦記另外一件事,就是和蘇曉的親事。如今他成了舉人,他和蘇曉的親事就更難了。
溫家之前家徒四壁,也沒有什麽好收拾的,兩日後,溫家母子便進城裏去了。
溫子書本想進城之前見蘇曉一麵,卻總也找不到機會,隻好寫了一封信給蘇靈韻,讓蘇靈韻轉交。
蘇曉看了溫子書的信,心裏卻沒有半分輕鬆。
“靈韻,子書說他不會放棄,讓我等著他。”
“那不是很好?”蘇靈韻笑道。
蘇曉卻緩緩搖了搖頭,之前住在一個村子裏尚且那麽多阻礙,以後恐怕連見麵都難了。
過了幾日,蘇靈韻和元瑾一切去濟世堂送靈芝,順便去看望外公外婆。
蘇曉知道蘇靈韻要進城,也要跟著去,說是買些做繡活的針線。蘇靈韻知道她還是放不下溫子書,也不點破,帶著她一起進城。
馮氏次日便去城裏看了看城主給溫子書的宅子,就在城內,和主街隔著兩個胡同,位置極好,四間瓦房帶跨院,外邊整潔幹淨,裏麵書房,臥房收拾的雅致舒適,比他們在村子裏的土屋子強了千百倍。
而且應用之物俱全,搬進來什麽都不用添置,城主還派了個婆子來伺候。
馮氏很是滿意,高興的迴了村子。
一迴家,便聽到屋子裏笑聲不斷,似又有客來了。
馮氏以為又是附近來投靠的鄉紳,臉上帶了幾分得意,吐了口唾沫把因為趕路弄亂的頭發抿了抿,才抬頭挺胸的往屋子裏走。
聽到腳步聲,屋子裏的人迎出來,孫桂花走在最前麵,滿臉堆笑,“妹子,你可算迴來了,咱們等你半晌了。”
那熱情勁,馮氏從孫桂花進他們馮家門就沒看到過。
見是自己娘家人,馮氏臉色沉了幾分,皮笑肉不笑的道,“原來是大哥和大嫂來了,我聽著屋子裏有人說笑,還以為是隔壁村的張員外呢。以前我可沒見大嫂這麽笑過。”
孫桂花目光一閃,訕訕笑了笑,“咱家這不是有喜事嗎?”
“不是咱家,是我們溫家!”馮氏哼了一聲。
馮根忙道,“快進屋吧,咱爹和娘也來了!”
馮氏甩著袖子進了屋子。
屋裏溫子書正陪著馮母和馮老爹說話,旁邊馮環也在,見馮氏迴來,四人都站了起來。
“紅芹,你迴來了!”馮母滿臉帶笑,“一聽到子書中舉的消息我們就趕緊過來了,子書真是有出息,不白你辛苦養他一場。”
“那是,我一早就是我們家子書肯定能中!”馮氏說著話,故意瞥了孫桂花一眼,“就是有的人眼皮子淺,沒見識。”
“娘,我給你倒點水。”溫子書打斷馮氏的話,倒了一杯水放在桌子上。
馮氏故意大聲道,“趕緊去把城主大人和張員外送來的點心給你外公外婆表妹嚐嚐,那可是城裏福順齋裏的點心,就是城裏人也舍不得買的好東西。”
“是!”溫子書忙將點心取出來,放在馮母和馮老爹麵前,又拿一塊芙蓉糕給馮環,“表妹也吃。”
馮環麵上羞紅,小心接過來,呐聲道“多謝表哥!”
馮氏道,“昨日得了消息就想去告訴娘和爹,可是這兩日上門的人太多了,都是來道喜和攀附子書的,昨天連城主都親自來了。”
“城主也來了?”馮老爹驚愕的道。
“是啊,這點心就是城主送的。另外城主還送了子書一套大宅子,咱們不要,城主非得給,還親自給請了下人,這盛情難卻我們也是很為難啊!”馮氏好似為難,歎氣道。
孫桂花見馮氏這樣惺惺作態,,暗暗瞥了她一眼。
溫子書也忙道,“是城主抬愛!”
馮母激動道,“子書可真是光宗耀祖啊,城主給宅子,你們這就要住到城裏去了?”
馮氏笑道,“是,這兩日就搬過去。那院子今日我去看了,又寬敞又闊綽,等我們母子搬過去,娘和爹也去住兩日,還有下人呢,到時候讓下人伺候,你們也享享福。”
馮母連聲說好,臉上又漏出幾分怯意,“娘一輩子都沒讓人伺候過呢!”
“娘,以後你就等著沾你外孫子的光吧!”馮氏笑道。
孫桂花趁人不注意,捏了馮根一把,馮根上前道,“如今子書真是有出息了,成了舉人老爺,咱們村好些人去咱家道喜呢,還有人提著東西去,咱們真是沾了子書的光。”
馮氏冷哼一聲,仰著下巴道,“知道就好!”
“知道,自然是知道!”馮根繼續道,“咱們當家裏有幾戶不錯的親戚,都想把田掛在子書名下,還有咱們家自己的五畝田,也掛過來吧。”
“就是,就是!”孫桂花附和笑道。
馮氏眼也不瞅,“大嫂前幾日說什麽來著,不是說不稀罕,還說我家子書到老也考不中嗎?這話我現在還記著呢!”
孫桂花忙道,“嫂子是被豬油蒙了心,胡說八道,妹子可千萬別跟嫂子一般計較。”
馮氏冷著臉不搭腔。
馮根隻好哀求的看向馮老爹。
馮老爹咳一聲,“子書有了出息,自然是咱們自己家要先占上便宜,紅芹,你別跟你哥嫂計較,以前的事就算了吧。”
馮氏這才道,“看在爹和娘的麵子上,以前的事那就算了!”
馮根和孫桂花頓時眉開眼笑,點頭哈腰的應聲,又恭維了馮氏幾句。
“以後,對你妹子要好,他們孤兒寡母的有些事不方便,你當哥哥的更應該多幫襯!”馮老爹也有了底氣,拿出了幾分長輩的架勢。
馮根連忙點頭應是。
晌午留馮家一家人吃飯,燉了雞,又燒了肉,還有酒,馮老爹和馮根兩口子吃的狼吞虎咽。
馮環看著自己娘一個勁的往嘴裏塞肉丟人,臉一直紅著,小口扒飯。
臨走的時候,馮氏又給馮母和馮老爹帶了幾盒點心,一家人歡天喜地的迴家去了。
看著自家人迴頭熱情擺手的樣子,馮氏覺得心裏長長出了口氣。
迴到家,馮氏便開始張羅去城裏住的事。
而溫子書心裏則惦記另外一件事,就是和蘇曉的親事。如今他成了舉人,他和蘇曉的親事就更難了。
溫家之前家徒四壁,也沒有什麽好收拾的,兩日後,溫家母子便進城裏去了。
溫子書本想進城之前見蘇曉一麵,卻總也找不到機會,隻好寫了一封信給蘇靈韻,讓蘇靈韻轉交。
蘇曉看了溫子書的信,心裏卻沒有半分輕鬆。
“靈韻,子書說他不會放棄,讓我等著他。”
“那不是很好?”蘇靈韻笑道。
蘇曉卻緩緩搖了搖頭,之前住在一個村子裏尚且那麽多阻礙,以後恐怕連見麵都難了。
過了幾日,蘇靈韻和元瑾一切去濟世堂送靈芝,順便去看望外公外婆。
蘇曉知道蘇靈韻要進城,也要跟著去,說是買些做繡活的針線。蘇靈韻知道她還是放不下溫子書,也不點破,帶著她一起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