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西北有孤忠——歸義軍!
刷刷視頻,古人說不要停 作者:因為如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漢(楊繼業)
“報——”
一聲急報,打破了雁門關的寧靜。
“啟稟將軍,契丹大軍壓境,來勢洶洶!” 斥候單膝跪地,語氣急促。
楊繼業劍眉一凜,眼中卻沒有絲毫慌亂,他鎮守雁門關多年,與契丹交戰數十次,早已身經百戰。
“傳令下去,全軍戒備,準備迎敵!”
“諾!”
斥候領命而去,楊繼業轉身看向身旁的軍師,說道:“看來今日又無法觀看天幕了。”
自從天幕降臨世間,這神奇的“未來之窗”就成了楊繼業閑暇之時的最大消遣。每當看到天幕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他心中總是不免熱血沸騰,心生向往。
“將軍不必擔憂,待擊退契丹,老夫陪您一同觀看便是。”軍師捋著胡須,笑著說道。
“哈哈哈,先生所言極是!待擊退契丹,本將軍定要與諸位痛飲慶功酒!” 楊繼業豪邁一笑,轉身走下城樓,準備迎戰。
就在此時,天幕上突然出現了幾個大字,吸引了楊繼業的注意。
【今日推薦:頂天立地,民族脊梁!】
“民族脊梁?” 楊繼業心中一動,停下了腳步。
畫麵一轉,出現了一片荒涼的景象,黃沙漫漫,烽火狼煙,與他們如今身處的邊關竟有幾分相似。
“這是……” 楊繼業心中隱隱有種預感。
“西北歸義軍,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於河西走廊的漢族政權,曆經百年,抵禦外敵入侵,守護中華文明……”
天幕上,一個渾厚的聲音緩緩道來,同時配上了相關的文字介紹和曆史畫麵。
楊繼業緊緊盯著天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看到,在那個戰亂不斷的年代,歸義軍以一己之力,抵擋著來自西域、吐蕃等周邊勢力的不斷入侵,守護著河西走廊這片漢家故土。
他看到,歸義軍將士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然保持著高昂的鬥誌,浴血奮戰,一次又一次擊退了敵人的進攻。
他更看到,歸義軍不僅注重軍事防禦,還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使得河西走廊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依然保持著相對的安定和繁榮。
“好一個歸義軍!好一個民族脊梁!” 楊繼業心中熱血澎湃,忍不住讚歎道。
他常年駐守邊關,深知抵禦外敵入侵的艱辛,而這支歸義軍,竟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堅守百年,實在令人敬佩!
“將軍,敵軍來犯在即,您還是……” 軍師見楊繼業看得入了神,忍不住開口提醒道。
“先生不必多言,本將軍心中有數。” 楊繼業收迴目光,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歸義軍的事跡,令本將軍深受感動,也讓本將軍明白了一個道理……”
“我輩將士,鎮守邊關,抵禦外敵,固然重要,但更要學習歸義軍,守護的不隻是疆土,更是我們漢家文明的根基!”
“今日,我等便效仿先烈,誓死守衛雁門關,絕不讓外敵踏入我大漢一步!”
“當效仿之!” “誓死守衛雁門關!”
楊繼業的話語,激發了在場所有將士的愛國熱情,他們紛紛高舉武器,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
這一戰,楊繼業和他的將士們,士氣高昂,奮勇殺敵,最終成功擊退了契丹的入侵,保衛了雁門關的安全。
而“歸義軍”這個名字,也深深地印刻在了楊繼業的心中,成為他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和精神支柱。
……
……
西漢(漢武帝)
“陛下,您看,這天幕今日演繹的,似是與我朝有些關聯?”
未央宮中,霍去病指著天幕,對漢武帝說道。少年將軍的聲音清朗,卻掩蓋不住語氣中的驚歎。
漢武帝放下手中竹簡,抬頭看向天幕。隻見畫麵上,是一片與長安截然不同的景象——黃沙漫漫,戈壁無垠,蒼涼雄渾。
“西北歸義軍,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於河西走廊的漢族政權,曆經百年,抵禦外敵入侵,守護中華文明……”
隨著渾厚的聲音響起,天幕上出現了幾個大字。緊接著,便是歸義軍的種種事跡——抵抗吐蕃、阻擊迴鶻、發展貿易、興修水利……他們在戰火紛飛的五代十國時期,硬是在河西走廊撐起了一片漢家天地。
漢武帝看著這一幕幕,心中波瀾起伏。他想起自己多年來勵精圖治,北擊匈奴,南征百越,開疆拓土,為的就是漢家江山世代安寧,為的就是漢家文明能夠傳承不息。
“河西走廊……”漢武帝喃喃自語,腦海中浮現出那片他隻在地圖上見過的土地。那裏曾是匈奴人的牧場,是他心中一直想要征服的地方。
“陛下,這歸義軍雖地處偏遠,卻心係中原,世代抵禦外敵,其忠義之心,令人敬佩!” 霍去病感歎道,他雖是少年將軍,卻也明白這支軍隊存在的意義。
“是啊……” 漢武帝長歎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朕如今才知道,在遙遠的河西走廊,竟有這樣一支軍隊,為守護漢家文明,默默奉獻了百年!”
他看著天幕上那些衣衫襤褸,卻依然英勇奮戰的歸義軍將士,心中湧起一股敬意。他們沒有強大的國力作為後盾,沒有充足的糧草作為支撐,卻依然能夠堅守信念,抵禦外敵,這份精神,著實令人動容!
“朕若是早生幾百年,定當禦駕親征,助歸義軍一臂之力,將那些蠻夷之輩,徹底趕出大漢疆土!” 漢武帝握緊拳頭,語氣中帶著幾分遺憾和不甘。
霍去病看著漢武帝激動的神情,心中也是感慨萬千。他知道,以漢武帝的雄才偉略,若是能夠得到歸義軍的支持,大漢的疆域必定會更加遼闊。
“隻可惜,這歸義軍最終還是……” 霍去病沒有繼續說下去,但語氣中的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是啊,天意弄人啊!” 漢武帝再次長歎一聲,心中五味雜陳。
他明白,曆史沒有如果,但歸義軍的故事,卻給了他深刻的啟示: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想要立足於世界之林,不僅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更需要萬眾一心,共禦外敵的堅定信念!
“傳令下去,從今日起,加緊操練兵馬,研習兵法,朕要讓大漢的軍隊,成為守護漢家文明的鋼鐵長城!”
漢武帝的聲音洪亮而堅定,迴蕩在整個未央宮中。他相信,總有一天,他會實現自己的宏願,讓漢家旗幟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
清風明月寄哀思,鐵血丹心照汗青——清朝詩人詠歎歸義軍
清(納蘭性德)
塞外風沙漫漫吹,河西走廊幾番灰。
歸義軍旗獵獵舞,百戰餘生換太平。
漢家兒郎多壯誌,不懼強敵與刀兵。
隻歎盛世不相逢,空留丹心照月明。
清(龔自珍)
黃沙萬裏掩枯骨,誰憶當年漢家旗?
莫道河西無壯士,歸義軍魂永不移。
百年堅守酬壯誌,一腔熱血化春泥。
可憐天下讀書者,不及邊關一卒衣!
清(黃遵憲)
滾滾黃河向東流,河西走廊幾度秋。
歸義軍興護漢土,忠魂烈骨葬荒丘。
百年風雨飄搖過,唯有丹心堪比秋。
今日中華再崛起,莫忘前賢血淚流!
“報——”
一聲急報,打破了雁門關的寧靜。
“啟稟將軍,契丹大軍壓境,來勢洶洶!” 斥候單膝跪地,語氣急促。
楊繼業劍眉一凜,眼中卻沒有絲毫慌亂,他鎮守雁門關多年,與契丹交戰數十次,早已身經百戰。
“傳令下去,全軍戒備,準備迎敵!”
“諾!”
斥候領命而去,楊繼業轉身看向身旁的軍師,說道:“看來今日又無法觀看天幕了。”
自從天幕降臨世間,這神奇的“未來之窗”就成了楊繼業閑暇之時的最大消遣。每當看到天幕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他心中總是不免熱血沸騰,心生向往。
“將軍不必擔憂,待擊退契丹,老夫陪您一同觀看便是。”軍師捋著胡須,笑著說道。
“哈哈哈,先生所言極是!待擊退契丹,本將軍定要與諸位痛飲慶功酒!” 楊繼業豪邁一笑,轉身走下城樓,準備迎戰。
就在此時,天幕上突然出現了幾個大字,吸引了楊繼業的注意。
【今日推薦:頂天立地,民族脊梁!】
“民族脊梁?” 楊繼業心中一動,停下了腳步。
畫麵一轉,出現了一片荒涼的景象,黃沙漫漫,烽火狼煙,與他們如今身處的邊關竟有幾分相似。
“這是……” 楊繼業心中隱隱有種預感。
“西北歸義軍,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於河西走廊的漢族政權,曆經百年,抵禦外敵入侵,守護中華文明……”
天幕上,一個渾厚的聲音緩緩道來,同時配上了相關的文字介紹和曆史畫麵。
楊繼業緊緊盯著天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看到,在那個戰亂不斷的年代,歸義軍以一己之力,抵擋著來自西域、吐蕃等周邊勢力的不斷入侵,守護著河西走廊這片漢家故土。
他看到,歸義軍將士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然保持著高昂的鬥誌,浴血奮戰,一次又一次擊退了敵人的進攻。
他更看到,歸義軍不僅注重軍事防禦,還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使得河西走廊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依然保持著相對的安定和繁榮。
“好一個歸義軍!好一個民族脊梁!” 楊繼業心中熱血澎湃,忍不住讚歎道。
他常年駐守邊關,深知抵禦外敵入侵的艱辛,而這支歸義軍,竟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堅守百年,實在令人敬佩!
“將軍,敵軍來犯在即,您還是……” 軍師見楊繼業看得入了神,忍不住開口提醒道。
“先生不必多言,本將軍心中有數。” 楊繼業收迴目光,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歸義軍的事跡,令本將軍深受感動,也讓本將軍明白了一個道理……”
“我輩將士,鎮守邊關,抵禦外敵,固然重要,但更要學習歸義軍,守護的不隻是疆土,更是我們漢家文明的根基!”
“今日,我等便效仿先烈,誓死守衛雁門關,絕不讓外敵踏入我大漢一步!”
“當效仿之!” “誓死守衛雁門關!”
楊繼業的話語,激發了在場所有將士的愛國熱情,他們紛紛高舉武器,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
這一戰,楊繼業和他的將士們,士氣高昂,奮勇殺敵,最終成功擊退了契丹的入侵,保衛了雁門關的安全。
而“歸義軍”這個名字,也深深地印刻在了楊繼業的心中,成為他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和精神支柱。
……
……
西漢(漢武帝)
“陛下,您看,這天幕今日演繹的,似是與我朝有些關聯?”
未央宮中,霍去病指著天幕,對漢武帝說道。少年將軍的聲音清朗,卻掩蓋不住語氣中的驚歎。
漢武帝放下手中竹簡,抬頭看向天幕。隻見畫麵上,是一片與長安截然不同的景象——黃沙漫漫,戈壁無垠,蒼涼雄渾。
“西北歸義軍,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於河西走廊的漢族政權,曆經百年,抵禦外敵入侵,守護中華文明……”
隨著渾厚的聲音響起,天幕上出現了幾個大字。緊接著,便是歸義軍的種種事跡——抵抗吐蕃、阻擊迴鶻、發展貿易、興修水利……他們在戰火紛飛的五代十國時期,硬是在河西走廊撐起了一片漢家天地。
漢武帝看著這一幕幕,心中波瀾起伏。他想起自己多年來勵精圖治,北擊匈奴,南征百越,開疆拓土,為的就是漢家江山世代安寧,為的就是漢家文明能夠傳承不息。
“河西走廊……”漢武帝喃喃自語,腦海中浮現出那片他隻在地圖上見過的土地。那裏曾是匈奴人的牧場,是他心中一直想要征服的地方。
“陛下,這歸義軍雖地處偏遠,卻心係中原,世代抵禦外敵,其忠義之心,令人敬佩!” 霍去病感歎道,他雖是少年將軍,卻也明白這支軍隊存在的意義。
“是啊……” 漢武帝長歎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朕如今才知道,在遙遠的河西走廊,竟有這樣一支軍隊,為守護漢家文明,默默奉獻了百年!”
他看著天幕上那些衣衫襤褸,卻依然英勇奮戰的歸義軍將士,心中湧起一股敬意。他們沒有強大的國力作為後盾,沒有充足的糧草作為支撐,卻依然能夠堅守信念,抵禦外敵,這份精神,著實令人動容!
“朕若是早生幾百年,定當禦駕親征,助歸義軍一臂之力,將那些蠻夷之輩,徹底趕出大漢疆土!” 漢武帝握緊拳頭,語氣中帶著幾分遺憾和不甘。
霍去病看著漢武帝激動的神情,心中也是感慨萬千。他知道,以漢武帝的雄才偉略,若是能夠得到歸義軍的支持,大漢的疆域必定會更加遼闊。
“隻可惜,這歸義軍最終還是……” 霍去病沒有繼續說下去,但語氣中的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是啊,天意弄人啊!” 漢武帝再次長歎一聲,心中五味雜陳。
他明白,曆史沒有如果,但歸義軍的故事,卻給了他深刻的啟示: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想要立足於世界之林,不僅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更需要萬眾一心,共禦外敵的堅定信念!
“傳令下去,從今日起,加緊操練兵馬,研習兵法,朕要讓大漢的軍隊,成為守護漢家文明的鋼鐵長城!”
漢武帝的聲音洪亮而堅定,迴蕩在整個未央宮中。他相信,總有一天,他會實現自己的宏願,讓漢家旗幟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
清風明月寄哀思,鐵血丹心照汗青——清朝詩人詠歎歸義軍
清(納蘭性德)
塞外風沙漫漫吹,河西走廊幾番灰。
歸義軍旗獵獵舞,百戰餘生換太平。
漢家兒郎多壯誌,不懼強敵與刀兵。
隻歎盛世不相逢,空留丹心照月明。
清(龔自珍)
黃沙萬裏掩枯骨,誰憶當年漢家旗?
莫道河西無壯士,歸義軍魂永不移。
百年堅守酬壯誌,一腔熱血化春泥。
可憐天下讀書者,不及邊關一卒衣!
清(黃遵憲)
滾滾黃河向東流,河西走廊幾度秋。
歸義軍興護漢土,忠魂烈骨葬荒丘。
百年風雨飄搖過,唯有丹心堪比秋。
今日中華再崛起,莫忘前賢血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