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米芾:天幕,你這是逼我去盜墓嗎?
刷刷視頻,古人說不要停 作者:因為如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晉(王羲之)
永和十一年,暮春時節。
王羲之心情頗佳,正端坐在書案前,細細品味著新釀的酒。
窗外,春風拂柳,鳥語花香,一派祥和景象。
“這日子,真是‘泰褲辣’!”
王羲之美滋滋地想著, “‘想你的風’就吹到會稽山陰來吧,讓那些終日‘內卷’的家夥們,也來感受一下這‘多巴胺’生活!”
自從多年前那場蘭亭雅集之後,他便對書畫之道愈發癡迷,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每當靈感來襲,他便會揮毫潑墨,將心中所想,傾注於筆端。
“老爺,天幕……天幕又出現了!”
管家張福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打破了書房的寧靜。
“哦?天幕又出現了?”王羲之放下酒杯,來了興致,“今日,這天幕又會帶來什麽奇聞軼事呢?”
隻見原本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道巨大的光幕,光幕上流光溢彩,仿佛一道天門洞開,照亮了整個世界。
“這天幕,還真是個‘顯眼包’啊!”
王羲之不禁感歎道,“每次出現,都搞得這麽聲勢浩大,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
天幕上的畫麵開始播放,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他當年與謝安、孫綽等一眾好友,在蘭亭歡聚,飲酒賦詩,揮毫潑墨的場景。
王羲之傲嬌地摸了摸胡須:“哈哈,視頻裏的我最帥!”
視頻中,學者侃侃而談,從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集序》真跡的癡迷,到女皇武則天將其據為己有……
“什麽?被姓李的皇帝‘偷’走了?還被一女的帶進了墳墓?”
王羲之再也無法保持淡定,他猛地站起身,指著天幕,痛心疾首地喊道:
“不肖子孫!不肖子孫啊!家傳至寶都保護不了,王家悲劇了啊!芭比q了啊!”
“家門不幸,家門不幸啊!”
他捶胸頓足,老淚縱橫,“這幫子孫,一個個都是大聰明!”
“老爺,您別生氣,別生氣……”
管家張福連忙上前勸慰道:
“您應該高興才是啊!那些皇帝這樣做,不就是給老爺免費打廣告嗎?”
“您看,天幕上都這樣稱唿您——書聖!這還不夠‘給力’嗎?”
王羲之一聽,頓時愣住了,他仔細想了想,覺得張福說得好像也有幾分道理。
“嗯……這麽說來,老夫的《蘭亭集序》真跡,還真是個‘香餑餑’啊!”
他摸著胡須,得意地笑了:
“連皇帝都搶著要,看來老夫的書法,就跟華為手機一樣,還真是‘遙遙領先’啊!”
……
北宋(米芾)
“唉……”
米芾重重地歎了口氣,惹得書案上的筆洗都跟著微微晃動。
他心愛的幾幅字畫就擺在眼前,平日裏隨便拿出一件都能讓他如癡如醉。
可今天,他卻提不起半點興致。
“想我米芾,號稱‘襄陽漫士’,收藏界人稱‘米瘋子’,怎麽這寶貝還是這麽少呢!”
他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心疼地撫摸著手中的一卷王羲之的《平安帖》。
這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淘換來的寶貝,可惜隻是個摹本,比起真跡,總歸是少了些神韻。
“什麽時候才能集齊王右軍的真跡,讓老夫一次看個夠啊!”
米芾仰天長歎,語氣中滿是求而不得的酸楚。
就在這時,半空中巨大的天幕亮了起來,熟悉的bgm響起,瞬間吸引了他的注意。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千古之謎》,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老帥。本期節目,我們將帶大家探尋一個困擾世人千年的謎團——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
“《蘭亭集序》?真跡?!”
米芾猛地站起身,眼睛死死地盯著天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畫麵,任何一個字。
隻見天幕上的畫麵切換到了一幅恢弘的陵墓圖,旁邊配著文字解說:
“《蘭亭集序》真跡,被唐太宗李世民獲得後視為珍寶,最終陪葬昭陵……”
“我去!真的假的?這波信息量有點大啊!”
米芾驚得連珍愛的紫金硯台掉在地上都沒察覺,滿腦子都是“昭陵”、“真跡”這兩個詞。
“昭陵…昭陵…”
他一邊念叨著,一邊在房間裏來迴踱步,腦海裏已經開始浮現出一幅幅“盜墓筆記”的畫麵。
“有了!”
米芾猛地一拍大腿,把書童嚇得一激靈,“我可以裝作去祭拜先賢,然後…嘿嘿嘿…”
他搓了搓手,臉上露出一個“你懂的”表情,看得書童一頭霧水。
“大人,您…您該不會是想…”
書童似乎隱隱猜到了什麽,聲音都開始顫抖了。
“噓!懂的都懂,不懂的說了也不明白。這波啊,這波操作叫…叫‘追根溯源’!”
米芾越說越興奮,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站在昭陵前,手捧《蘭亭集序》真跡,仰天大笑的場景。
“可是…可是…那是皇陵啊!私自挖掘可是死罪啊大人!” 書童嚇得臉都白了。
“怕什麽!富貴險中求!為了真跡,拚了!”
米芾大手一揮,一副“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架勢,“再說了,我這是去‘考古’!是去‘保護文物’!可不是去盜墓!懂不懂?”
“可是…可是…” 書童還想再勸,卻被米芾不耐煩地打斷了。
“別可是了!就這麽定了!!”
“這波啊,這波操作叫‘為了藝術獻身’!”
米芾一邊說著,扛起鋤頭,衝向昭陵。
……
盛唐(顏真卿)
“這期《千古之謎》不行啊,一點都不嚴謹!”
顏真卿一邊點評著天幕上的節目,一邊慢條斯理地呷了一口茶,仿佛一位閱盡千帆的老幹部在評點當下流行的娛樂節目。
“老師,這《蘭亭集序》真跡的故事,弟子也曾有所耳聞,難道還有什麽不妥之處嗎?”
站在一旁的弟子正是徐浩,此時的他正襟危坐。
“哼,這王羲之的字,過於陰柔,缺乏陽剛之氣,哪裏比得上我的字雄健豪邁,大氣磅礴!”
顏真卿將手中茶盞重重地放在桌上,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
“老師說的是!老師的《多寶塔碑》,那可是雄渾蒼勁,力透紙背,這王羲之哪能比得上!”
徐浩深知自家老師的脾氣,連忙奉上一記完美的馬屁。
“嗯,這《多寶塔碑》還算拿得出手,不過…”
顏真卿摸了摸胡子,故作謙虛地說道,“比起我的《顏氏家廟碑》,還是差了些火候。”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老師的《顏氏家廟碑》,那可是…”
徐浩還想繼續拍馬屁,卻被顏真卿打斷了。
“好了好了,不說這個了。”
顏真卿擺擺手,重新將目光投向天幕。
“這王羲之,雖然比不上我的,但也算是一代大家了。隻可惜,他沒能活到安史之亂的時候,不然讓他看看我寫的《祭侄文稿》,定能讓他明白,什麽才是真正的書法!”
說到《祭侄文稿》,顏真卿的語氣中充滿了自豪。
“老師所言極是!王羲之若是見了《祭侄文稿》,定會自慚形穢,甘拜下風!”
徐浩也跟著附和道。
“那是自然!我的字,那可是體現了儒家正氣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王羲之,豈能碰瓷!”
顏真卿越說越激動,胡子都翹了起來。
徐浩看著自家老師這副模樣,隻能暗暗吐槽:
“這老傲嬌!”
永和十一年,暮春時節。
王羲之心情頗佳,正端坐在書案前,細細品味著新釀的酒。
窗外,春風拂柳,鳥語花香,一派祥和景象。
“這日子,真是‘泰褲辣’!”
王羲之美滋滋地想著, “‘想你的風’就吹到會稽山陰來吧,讓那些終日‘內卷’的家夥們,也來感受一下這‘多巴胺’生活!”
自從多年前那場蘭亭雅集之後,他便對書畫之道愈發癡迷,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每當靈感來襲,他便會揮毫潑墨,將心中所想,傾注於筆端。
“老爺,天幕……天幕又出現了!”
管家張福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打破了書房的寧靜。
“哦?天幕又出現了?”王羲之放下酒杯,來了興致,“今日,這天幕又會帶來什麽奇聞軼事呢?”
隻見原本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道巨大的光幕,光幕上流光溢彩,仿佛一道天門洞開,照亮了整個世界。
“這天幕,還真是個‘顯眼包’啊!”
王羲之不禁感歎道,“每次出現,都搞得這麽聲勢浩大,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
天幕上的畫麵開始播放,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他當年與謝安、孫綽等一眾好友,在蘭亭歡聚,飲酒賦詩,揮毫潑墨的場景。
王羲之傲嬌地摸了摸胡須:“哈哈,視頻裏的我最帥!”
視頻中,學者侃侃而談,從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集序》真跡的癡迷,到女皇武則天將其據為己有……
“什麽?被姓李的皇帝‘偷’走了?還被一女的帶進了墳墓?”
王羲之再也無法保持淡定,他猛地站起身,指著天幕,痛心疾首地喊道:
“不肖子孫!不肖子孫啊!家傳至寶都保護不了,王家悲劇了啊!芭比q了啊!”
“家門不幸,家門不幸啊!”
他捶胸頓足,老淚縱橫,“這幫子孫,一個個都是大聰明!”
“老爺,您別生氣,別生氣……”
管家張福連忙上前勸慰道:
“您應該高興才是啊!那些皇帝這樣做,不就是給老爺免費打廣告嗎?”
“您看,天幕上都這樣稱唿您——書聖!這還不夠‘給力’嗎?”
王羲之一聽,頓時愣住了,他仔細想了想,覺得張福說得好像也有幾分道理。
“嗯……這麽說來,老夫的《蘭亭集序》真跡,還真是個‘香餑餑’啊!”
他摸著胡須,得意地笑了:
“連皇帝都搶著要,看來老夫的書法,就跟華為手機一樣,還真是‘遙遙領先’啊!”
……
北宋(米芾)
“唉……”
米芾重重地歎了口氣,惹得書案上的筆洗都跟著微微晃動。
他心愛的幾幅字畫就擺在眼前,平日裏隨便拿出一件都能讓他如癡如醉。
可今天,他卻提不起半點興致。
“想我米芾,號稱‘襄陽漫士’,收藏界人稱‘米瘋子’,怎麽這寶貝還是這麽少呢!”
他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心疼地撫摸著手中的一卷王羲之的《平安帖》。
這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淘換來的寶貝,可惜隻是個摹本,比起真跡,總歸是少了些神韻。
“什麽時候才能集齊王右軍的真跡,讓老夫一次看個夠啊!”
米芾仰天長歎,語氣中滿是求而不得的酸楚。
就在這時,半空中巨大的天幕亮了起來,熟悉的bgm響起,瞬間吸引了他的注意。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千古之謎》,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老帥。本期節目,我們將帶大家探尋一個困擾世人千年的謎團——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
“《蘭亭集序》?真跡?!”
米芾猛地站起身,眼睛死死地盯著天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畫麵,任何一個字。
隻見天幕上的畫麵切換到了一幅恢弘的陵墓圖,旁邊配著文字解說:
“《蘭亭集序》真跡,被唐太宗李世民獲得後視為珍寶,最終陪葬昭陵……”
“我去!真的假的?這波信息量有點大啊!”
米芾驚得連珍愛的紫金硯台掉在地上都沒察覺,滿腦子都是“昭陵”、“真跡”這兩個詞。
“昭陵…昭陵…”
他一邊念叨著,一邊在房間裏來迴踱步,腦海裏已經開始浮現出一幅幅“盜墓筆記”的畫麵。
“有了!”
米芾猛地一拍大腿,把書童嚇得一激靈,“我可以裝作去祭拜先賢,然後…嘿嘿嘿…”
他搓了搓手,臉上露出一個“你懂的”表情,看得書童一頭霧水。
“大人,您…您該不會是想…”
書童似乎隱隱猜到了什麽,聲音都開始顫抖了。
“噓!懂的都懂,不懂的說了也不明白。這波啊,這波操作叫…叫‘追根溯源’!”
米芾越說越興奮,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站在昭陵前,手捧《蘭亭集序》真跡,仰天大笑的場景。
“可是…可是…那是皇陵啊!私自挖掘可是死罪啊大人!” 書童嚇得臉都白了。
“怕什麽!富貴險中求!為了真跡,拚了!”
米芾大手一揮,一副“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架勢,“再說了,我這是去‘考古’!是去‘保護文物’!可不是去盜墓!懂不懂?”
“可是…可是…” 書童還想再勸,卻被米芾不耐煩地打斷了。
“別可是了!就這麽定了!!”
“這波啊,這波操作叫‘為了藝術獻身’!”
米芾一邊說著,扛起鋤頭,衝向昭陵。
……
盛唐(顏真卿)
“這期《千古之謎》不行啊,一點都不嚴謹!”
顏真卿一邊點評著天幕上的節目,一邊慢條斯理地呷了一口茶,仿佛一位閱盡千帆的老幹部在評點當下流行的娛樂節目。
“老師,這《蘭亭集序》真跡的故事,弟子也曾有所耳聞,難道還有什麽不妥之處嗎?”
站在一旁的弟子正是徐浩,此時的他正襟危坐。
“哼,這王羲之的字,過於陰柔,缺乏陽剛之氣,哪裏比得上我的字雄健豪邁,大氣磅礴!”
顏真卿將手中茶盞重重地放在桌上,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
“老師說的是!老師的《多寶塔碑》,那可是雄渾蒼勁,力透紙背,這王羲之哪能比得上!”
徐浩深知自家老師的脾氣,連忙奉上一記完美的馬屁。
“嗯,這《多寶塔碑》還算拿得出手,不過…”
顏真卿摸了摸胡子,故作謙虛地說道,“比起我的《顏氏家廟碑》,還是差了些火候。”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老師的《顏氏家廟碑》,那可是…”
徐浩還想繼續拍馬屁,卻被顏真卿打斷了。
“好了好了,不說這個了。”
顏真卿擺擺手,重新將目光投向天幕。
“這王羲之,雖然比不上我的,但也算是一代大家了。隻可惜,他沒能活到安史之亂的時候,不然讓他看看我寫的《祭侄文稿》,定能讓他明白,什麽才是真正的書法!”
說到《祭侄文稿》,顏真卿的語氣中充滿了自豪。
“老師所言極是!王羲之若是見了《祭侄文稿》,定會自慚形穢,甘拜下風!”
徐浩也跟著附和道。
“那是自然!我的字,那可是體現了儒家正氣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王羲之,豈能碰瓷!”
顏真卿越說越激動,胡子都翹了起來。
徐浩看著自家老師這副模樣,隻能暗暗吐槽:
“這老傲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