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感覺出發
4號是個人主義者,凡事從個人感受出發。感受是第一位的。如果感覺好,表現就好;如果感覺不好,表現就不好。可以說,4號是典型的性情中人。
詩人徐誌摩就是一個典型的性情中人。他是近代文學史上的一位才子,風流倜儻,玉樹臨風,灑脫不羈,追求浪漫。徐誌摩曾這樣評價自己:“我是個好動的人,每迴我身體行動的時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著跳蕩。”
徐誌摩做過的許多事情,都令我們常人無法理解。比如說,他會站在雨中等彩虹;不顧別人議論爭取戀愛自由;拋棄美好的前程去英國學習,隻為要拜羅素為師;拋棄舊業,隻是為了嚐試寫幾行新詩;花許多工夫去見朋友一麵,隻為說幾句話。
梁實秋記述自己和徐誌摩的交往:“我曾和他下過圍棋,落子飛快,但是隱隱然,頗有章法。下了三五十著,我感覺到他的壓力,他立即推枰而起,拱手一笑,略不計較勝負。他就是這樣的一個瀟灑的人。他飲酒,酒量不洪,適可而止。他劃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爾也打麻將,出牌不假思索,揮灑自如,談笑自若。他喜歡戲謔,從不出口傷人。他飲宴應酬,從不冷落任誰一個。他也偶涉花叢,但是心中無妓。他也進過輪盤賭局,但是從不長久坐定下注。”
他深信人生必須有愛、自由和美。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同時也是一個極端浪漫的人。他具有驚人的創造力和敏銳的直覺,對身邊的人、物都非常熱愛。
4號的內心感受很豐富,且有變化。他忠於自己的感受。開心就是開心,不開心就不開心,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喜怒形之於色,從不刻意隱瞞。
當他不喜歡張幼儀的時候,就毅然和她離了婚。隨後無可救藥地愛上了林徽因,愛得真摯,感人肺腑。他也是一個“情癡”,後來又遇上了有夫之婦的陸小曼,他們相愛了,他沒有因為陸小曼的不雅行為而拋棄她,省吃儉用,隻為供她花銷。
他有著濃得化不開的情懷。他寫過一首《再別康橋》:“在康橋的柔波裏,我情願做一棵水草。”這是因為他沉迷於大自然,鍾情於大自然的優美、寧靜。在他眼裏,現實社會是醜陋的,生活是痛苦的,隻有大自然是純潔的、美好的。隻有接近自然,才能找到自己純真的天性,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這些正好符合了4號的信念—“真的就是美的,美的就是真的”。
蔡元培曾這樣評價徐誌摩:“談詩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境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蔡元培說徐誌摩在日常生活中談論的都是詩,認為他的一舉一動,都像極了詩歌。不管他到哪裏,都能發現常人無法發現的美。
有人說,徐誌摩高興起來,他的翅膀可以碰到天;難過的時候,又仿佛沉到了無底深淵。他的情緒變化就是這樣,而行事又往往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感覺好的時候,非常有激情。感覺不好的時候,又比死還要難受,簡直判若兩人。
4號喜歡獨特的體驗,沒有經曆過的事情他都想經曆一番。他最怕平凡和平淡。他的生活豐富多彩,跌宕起伏。4號的注意力總是不斷轉向缺失的美好,擁有的東西看上去總是枯燥和毫無價值的。
當年,年僅16歲的林徽因跟隨父親遊曆歐洲,和徐誌摩在英國相識。那個時候,徐誌摩已經結婚,並且還有一個兩歲的孩子。隨著和林徽因親密的交往,他漸漸被林徽因吸引。
徐誌摩追求林徽因,一方麵因為他們之間誌趣相投,更重要的是他追求真正的情感交融的戀情。他不喜歡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
他後來和原配妻子張幼儀堅決離婚,就是不想過平淡的生活。徐誌摩後來認識了陸小曼。陸小曼當時是他朋友的妻子,能詩善畫,口才一流,風姿綽約,還善於表演藝術,具有很強個人魅力,是典型的3號性格。他們彼此之間心靈相通。但在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觀念上,愛上朋友的妻子,怎麽說也是不好的。所以此舉遭到了朋友們的普遍反對。徐誌摩不管這些,瘋狂地愛上了陸小曼,他說:“真愛不是罪惡,在必需時未嚐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價來爭取,與烈士殉國、教徒殉道,同是一理。”“我之甘冒世之不韙,乃求良心之安頓,人格之獨立。在茫茫人海中,訪我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誌摩用自己的詩歌和才華深深打動了陸小曼,陸小曼甚至為他打掉了自己和丈夫的胎兒,然後離婚,投入到徐誌摩的懷抱,不管不顧任何禮教綱常。
他們的相愛可以說十分驚世駭俗。梁啟超在他們的婚禮上,擔任證婚人,說:“徐誌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麵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至於離婚再娶!”
1931年,徐誌摩因飛機失事身亡。陸小曼和林徽因都寫了“悼誌摩”的文章。
4號的愛情經常分分合合:擁有的時候推開,得不到的時候又拉迴來。正如徐誌摩詩中說: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4號是個人主義者,凡事從個人感受出發。感受是第一位的。如果感覺好,表現就好;如果感覺不好,表現就不好。可以說,4號是典型的性情中人。
詩人徐誌摩就是一個典型的性情中人。他是近代文學史上的一位才子,風流倜儻,玉樹臨風,灑脫不羈,追求浪漫。徐誌摩曾這樣評價自己:“我是個好動的人,每迴我身體行動的時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著跳蕩。”
徐誌摩做過的許多事情,都令我們常人無法理解。比如說,他會站在雨中等彩虹;不顧別人議論爭取戀愛自由;拋棄美好的前程去英國學習,隻為要拜羅素為師;拋棄舊業,隻是為了嚐試寫幾行新詩;花許多工夫去見朋友一麵,隻為說幾句話。
梁實秋記述自己和徐誌摩的交往:“我曾和他下過圍棋,落子飛快,但是隱隱然,頗有章法。下了三五十著,我感覺到他的壓力,他立即推枰而起,拱手一笑,略不計較勝負。他就是這樣的一個瀟灑的人。他飲酒,酒量不洪,適可而止。他劃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爾也打麻將,出牌不假思索,揮灑自如,談笑自若。他喜歡戲謔,從不出口傷人。他飲宴應酬,從不冷落任誰一個。他也偶涉花叢,但是心中無妓。他也進過輪盤賭局,但是從不長久坐定下注。”
他深信人生必須有愛、自由和美。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同時也是一個極端浪漫的人。他具有驚人的創造力和敏銳的直覺,對身邊的人、物都非常熱愛。
4號的內心感受很豐富,且有變化。他忠於自己的感受。開心就是開心,不開心就不開心,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喜怒形之於色,從不刻意隱瞞。
當他不喜歡張幼儀的時候,就毅然和她離了婚。隨後無可救藥地愛上了林徽因,愛得真摯,感人肺腑。他也是一個“情癡”,後來又遇上了有夫之婦的陸小曼,他們相愛了,他沒有因為陸小曼的不雅行為而拋棄她,省吃儉用,隻為供她花銷。
他有著濃得化不開的情懷。他寫過一首《再別康橋》:“在康橋的柔波裏,我情願做一棵水草。”這是因為他沉迷於大自然,鍾情於大自然的優美、寧靜。在他眼裏,現實社會是醜陋的,生活是痛苦的,隻有大自然是純潔的、美好的。隻有接近自然,才能找到自己純真的天性,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這些正好符合了4號的信念—“真的就是美的,美的就是真的”。
蔡元培曾這樣評價徐誌摩:“談詩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境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蔡元培說徐誌摩在日常生活中談論的都是詩,認為他的一舉一動,都像極了詩歌。不管他到哪裏,都能發現常人無法發現的美。
有人說,徐誌摩高興起來,他的翅膀可以碰到天;難過的時候,又仿佛沉到了無底深淵。他的情緒變化就是這樣,而行事又往往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感覺好的時候,非常有激情。感覺不好的時候,又比死還要難受,簡直判若兩人。
4號喜歡獨特的體驗,沒有經曆過的事情他都想經曆一番。他最怕平凡和平淡。他的生活豐富多彩,跌宕起伏。4號的注意力總是不斷轉向缺失的美好,擁有的東西看上去總是枯燥和毫無價值的。
當年,年僅16歲的林徽因跟隨父親遊曆歐洲,和徐誌摩在英國相識。那個時候,徐誌摩已經結婚,並且還有一個兩歲的孩子。隨著和林徽因親密的交往,他漸漸被林徽因吸引。
徐誌摩追求林徽因,一方麵因為他們之間誌趣相投,更重要的是他追求真正的情感交融的戀情。他不喜歡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
他後來和原配妻子張幼儀堅決離婚,就是不想過平淡的生活。徐誌摩後來認識了陸小曼。陸小曼當時是他朋友的妻子,能詩善畫,口才一流,風姿綽約,還善於表演藝術,具有很強個人魅力,是典型的3號性格。他們彼此之間心靈相通。但在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觀念上,愛上朋友的妻子,怎麽說也是不好的。所以此舉遭到了朋友們的普遍反對。徐誌摩不管這些,瘋狂地愛上了陸小曼,他說:“真愛不是罪惡,在必需時未嚐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價來爭取,與烈士殉國、教徒殉道,同是一理。”“我之甘冒世之不韙,乃求良心之安頓,人格之獨立。在茫茫人海中,訪我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誌摩用自己的詩歌和才華深深打動了陸小曼,陸小曼甚至為他打掉了自己和丈夫的胎兒,然後離婚,投入到徐誌摩的懷抱,不管不顧任何禮教綱常。
他們的相愛可以說十分驚世駭俗。梁啟超在他們的婚禮上,擔任證婚人,說:“徐誌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麵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至於離婚再娶!”
1931年,徐誌摩因飛機失事身亡。陸小曼和林徽因都寫了“悼誌摩”的文章。
4號的愛情經常分分合合:擁有的時候推開,得不到的時候又拉迴來。正如徐誌摩詩中說: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