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厲的批評家

    1號是一位嚴厲的批評家。這位批評家手握戒尺,時刻都在監督周圍的世界。1號性格者把這種強大的內在評判聲音看作更高層麵的自己,一種超越日常思想的思想。一個沒有秩序、沒有是非、沒有規矩和尺度的世界是1號不能容忍和接受的。一旦與他們內心堅持的原則發生了衝突,他就忍不住要批評、要改革、要完善。在他們看來,原則就是原則,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指導我們生活、指導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準則,誰也不能逾越。同時,他們自己的道德優越感又很高,所以會對別人不禮貌、不誠信的行為進行指責。假如在公交車上,有人不給孕婦、老人讓座,他們會進行批評、教育。在別人看來,他們是多管閑事,他們卻認為不讓座的人素質太低了,連起碼的做人的道德都沒有。

    魯迅是典型的1號,愛批判。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年輕的時候,他立誌尋求救國救民的思想,東渡日本學習醫學。因為在那個時代,中國人的身體素質不太好,被西方人稱為“東亞病夫”,魯迅認為,救國莫過於先強健國民的體魄。這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那就是甲午戰敗、戊戌變法失敗、義和團運動遭到鎮壓、列強欺淩,所以1號看到環境變差、形勢不好的時候,就會站出來,尋找改革的方法。

    當然,這裏的“改革”,指的是改變,包括改良和革命,目的就是將不好的改好,把有問題和漏洞的改正和完善。在環境好的時候,在沒有問題的時候,1號不一定會成為批判者,因為情況已經很好了,沒有可以批評的地方。這個時候,1號會成為一個敬業的執行者,甚至監督別人執行,發現不對的地方,他還會指出來。

    我們都知道,魯迅後來棄醫從文了。這是為什麽呢?因為有一次在學校上課,他看到了一部時事片:一個中國人被當作俄國的間諜,被日本人給抓住了,綁在柱子上,要被殺頭。旁邊圍著許多中國人,像看馬戲一樣,非常冷漠,非常麻木。這件事使魯迅意識到:光有健康的體魄,是救不了國家和民族的,要想挽救積貧積弱的國家,必須提高民族的素質,而提高素質的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文藝。所以,後來魯迅一直用揭露和批判封建製度、封建禮教和民族劣根性來表達自己的一腔熱忱。

    《呐喊》是他發表的第一部小說集,作於1918~1922年,那是他憤怒的火山大爆發。小說集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製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

    比如說,《狂人日記》通過狂人的敘述,揭露了中國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實質上是一部“吃人的曆史”;披著“仁義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製度和封建禮教,其本質是吃人。《孔乙己》塑造了一個封建社會中沒落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窮困、潦倒、迂腐、麻木,在封建科舉製度的毒害、摧殘下終被吞噬。作者抨擊了國民精神的麻木和社會對苦難者的漠視,同時對腐朽的封建科舉製度進行了尖銳的譴責。《藥》描寫了革命者流血犧牲而不被理解,他們的鮮血反被做成人血饅頭去醫治癆病,發人深省地剖析了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曆史原因。

    另外,他在《新青年》上也發表了許多批判性質的文章。有人說,魯迅的雜文如投槍、如匕首。他是揭露和撻伐封建思想和專製製度最深刻最徹底的一位現代作家。

    1號批判、批評的方式方法都非常獨特。別的號碼的人一般是看不下去了,直接罵人,1號比較善於損人。

    比如說,他用“媚態的貓”,“比主人更厲害的狗”,“雖然是狗,又很像貓”的巴兒狗,“聳身一搖,將水點撒得人們一身一臉”的落水狗,“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的“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吸人血要先哼哼地發一通議論的蚊子”,“嗡嗡地鬧大半天,停下來也不過舐一點油汗,又總喜歡一律扯上一點蠅頭”的蒼蠅,“脖子上掛著一個小鈴鐸,作為知識階級的徽章”的山羊等動物,來比喻那些“壞種”、“屠殺者”、洋奴買辦、偽君子、幫閑文人、政治流氓、文化特務、社會渣滓、小資產階級等,比喻生動、恰當、形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諷刺意味,加強了理論的說服力。

    1號就是這樣通過自己的筆來揭露和批判自己認為不合理、不正確的東西。同時1號也是勇於自我批判的。比如說,《一件小事》在歌頌下層勞動人民崇高品質的同時,還反映了知識分子的自我反省,主張向底層勞動人民學習。1號也懂得“吾日三省吾身”。後期的魯迅發現自己的內心出現了問題,他也毫不避諱。他的散文詩集《野草》就反映了他勇於自我批判的精神與勇氣。

    總之,1號過於追求完美,無法寬容待人,憤怒是他們性格最核心的原動力。在這種原動力的驅動下,很多東西他們都覺得不順眼。看不下去的時候,就會指責和批評。又由於他們心細、不妥協,所以會是一個出色的批評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型人格讀人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源並收藏九型人格讀人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