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是我國中醫學的一個名詞,講的是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反映在臉上,給人的一種直觀感覺,是精神,還是萎靡,通過觀察不同的起色,能斷定一個人的是健康的,還是身體欠佳。

    氣色是一個人精氣神的全麵反映,不是某一個方麵能決定的了的,所以也才能從綜合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身體的全麵情況。不同的氣色就反映了不同的健康狀況,同時,氣色的區分也是人的區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氣色表現。

    氣和色和兩個不同的概念。簡單的理解可以將氣看作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而色在一個人的外在麵部直覺感官呈現出來的樣子,就是人的外表相貌,最重要的就是人的臉部。氣我們經常講到的有腎氣,這是一個人氣的源泉所在,還有精氣,肺氣等。不管是氣還是色,我們不用從很專業的角度來看待它,畢竟這也不是我們要講的核心內容。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反應在我們麵前,就是一個人給你的感覺。是容光泛發,精神抖擻,還是死氣沉沉,一臉菜色,這就是我們能看到的,需要把握的方麵。

    通常來講,一個人的精氣神很好,給人感覺首先就是很精神,無病態,這類人一般紅光滿麵,額頭發亮,麵帶精神,健康,有生機,當然他不一定非常高貴,或者是家境殷實。

    一方麵這和一個人的個人健康狀況有關,同時也和生活境遇有很大關聯。有活力的人一般到目前為止,他們的生活比較順心,很少憂愁,少煩惱。外向還是內向並不一定能分得出來,有人說開朗的人氣色一般不錯,這個缺乏一定的依據支撐。

    相反,如果一個人兩目無光,眼神黯淡,一臉焦黃,毫無生氣,猛一看見可能會誤認為大病初愈,或者是正身犯病。看到這種氣色的人,一般可能會受到本能的影響,覺得生活沒有太多意義,缺乏動力,看不見希望。

    除了健康因素之外,這類人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氣色表現,和他們的生活鏡框,人生感悟,長久以來的性格形成多有關聯。生活不順是很好的寫照,他們一般不會有很大、很空的想法,也沒有什麽高遠的目標,為人比較實際,懂得人情世故,害怕招惹麻煩,凡是能過就過去了,不會很較真。

    每個人都臉上都會有不同的主色調,盡管我國多數是黃種人,但體現在臉上,“色”還是有分別的。有的人臉色以青為主,這類人生活多驚恐不安,易怒,暴躁是他們最明顯的特征。他們很容易發怒,有時候為了一點點小事就能大動肝火,如果是別人可能就一笑了事,但是在他們那裏就變了樣,不管怎麽說,隻要惹了自己不開心,先鬧一鬧再說。事後可能很後悔,但是想改很難,一般他們的身體也不是很好。

    黃色調為主,這種黃色不是那種菜色,更不是焦黃的類型,這類人一般生活比較開心,順心的事情比較多,人也比較開朗,外向,凡事都很看得開;如果臉色有點慘白,不是純白,這種情況說明生活裏煩心的事太多,一直都不順心,真正開心過日子的時間沒有幾天,經濟也比較拮據;一臉黑色籠罩,這種情況是疾病的先兆,應該去醫院看看是不是身體出了什麽毛病;紅色臉一般說明進來生活順心的事情很多,很多事情都能如願以償,生活得很開心。人的臉色在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表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人的氣色在不同的年齡段分別最為明顯。小的時候,十來歲,這個時候一般臉上充滿了稚氣;到了十四五歲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比較靈動;到了近二十歲左右的時候,是最有朝氣和活力的階段,生命的張力在這個時候最為明顯,從生理角度講,這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階段;到了近三十歲的時候,人就顯得成熟,穩重,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顯得很有魅力,精明而富有吸引力;到了更老的階段,大約到了退休的年齡段,就是暮氣沉沉的時候了,生命的印跡開始慢慢在臉上褪去,時間的齒輪在臉上留下了無情的烙印,這時的氣色不一定很差,但是已經沒有了活力,缺失了生命的張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本書讀懂微表情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真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真慕並收藏一本書讀懂微表情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