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盯著我的眼睛”真能看出謊言嗎
眾所周知,我們在和別人談話時,一個最基本的禮儀是要盯著對方的眼睛,這樣一方麵是禮貌的表現,另一方麵也可以傳達你正在認真傾聽的信息。但是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談話時,對方看著你的目光雖然堅定,但不代表他沒有對你說謊!
前麵我們說過,當有人說謊話時,常常會躲開別人的目光或者將臉轉向一旁,但是心理學家的一組實驗向我們證明,這個結論還是有例外的。
實驗是這樣的:心理學家們找來一群人,將這群人分成兩組,讓他們麵對麵坐著,然後讓一組人對對方撒謊,研究人員提前在隱秘處安放了攝像頭,將這個景象拍攝了下來。最終結果非常讓人吃驚,撒謊者的表現跟我們前麵說到的結論相悖。實驗者中隻有大約30%的撒謊者在撒謊時眼神遊移不定,很容易就被研究人員發現。而其他70%的撒謊者都目光堅定地看著對方,因為他們知道眼神遊移會讓對方發現撒謊的秘密,所以他們采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避免被識破。在這些成功的撒謊者當中,有85%是女性,而男性僅占15%,這也就說明女性更容易控製自己的眼神,避免讓別人發現其撒謊的秘密。
一個人在目光遊移時,一般會將眼珠偏向一邊,這會很明顯暴露出他在撒謊;但人都是善於偽裝的,很多人在說謊的同時,目光也表現得非常堅定。
事實證明,當一個人目光堅定地看著你時,他並不一定都是誠實的,有可能他是個偽裝者。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識別這些目光堅定者的謊言呢?答案是觀察他們的瞳孔!
很早以前,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得出結論:人們的心理活動與瞳孔變化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西方流傳著一個賭徒詐騙莊家的故事:聰明的賭徒先用小金額下賭注,並密切注視莊家的反應。如果賭注押中了,莊家的瞳孔就會驟然擴大,於是賭徒的同夥就大大加碼。莊家屢次輸錢卻還不知道秘密是怎樣泄露的。這個故事無論是真是假,都表明人們早就注意到心理活動和瞳孔的關係。古今文學家都愛用眼神來描述人的感情,如含笑的瞳仁、貪婪的眼光等,都體現了眼與心靈的關係。
當一個人撒謊時,他會產生一種緊張情緒,在這種緊張情緒的刺激下,他的瞳孔就會擴大,而人們在厭惡、疲倦、煩惱時瞳孔就會縮小。但是瞳孔擴大並不就能說明對方在撒謊,在恐怖、憤怒、喜愛、疼痛的狀態下,人們的瞳孔也會擴大。但是在交談過程中,如果說到的話題並不能引起他強烈的反應,而他的瞳孔還是明顯擴大,那這時候我們幾乎可以斷定,他是在撒謊。
在閱讀了前麵的內容之後,我們知道,我們不能隻將堅定的目光作為傳遞誠懇信息的手段,因為這可能並不會讓對方完全相信你。因此,如果我們想表現出自己誠懇的態度,就必須在目光堅定地看著對方的同時,配合其他姿勢,以便我們的誠意看起來更可信。下次,當你聽別人講話時,你應當在目光專注地看著對方的同時,用點頭,插入發言表達意見和看法,由衷地讚歎等動作進一步告訴對方,你對他非常認同、非常尊重。
此外,當你向別人講述某事時,為了能取得對方的信任,首先,你應當在講話時和對方進行目光交流;其次,你應該給出可信的證據——相關的具體數據、人物、地點;最後,應養成說真話的習慣,讓自己成為一個讓別人信任的人。
心理小課堂:高明的說謊者的六種表現
一般的撒謊者,總是很容易被識別。但有的人說謊的表情和語氣已經裝得爐火純青了,讓人們很難判別。不過,如果你善於觀察,就算再高明的說謊者,也會在你麵前露出馬腳。隻要掌握以下幾個測謊技巧,就能讓謊言無處藏身。
1.不自覺地提高聲音
說謊時音量升高,往往是為了掩飾心虛。
2.迴避某個問題
連續問說謊者同一個問題,他很可能會惱羞成怒:“我不是已經和你說過了嗎?”然後勃然大怒。他也可能對你坦白:“事情是這樣的,我還是對你直說了吧。”
3.避免使用第一人稱
美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心理學家韋斯曼認為,人們在說謊時會本能地避免使用第一人稱。比如,朋友告訴你,他的車子拋錨所以失約,他往往會說“車壞了”,而不是“我的車壞了”。
4.眼睛看向右上方
有心理學家發現,大部分人在撒謊時,眼球會看向右上方,而試圖記起確實發生的事情時,人往往會向左上方看。
5.皮笑肉不笑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教授傑夫裏·考恩發現,真正的微笑是均勻的,在麵部兩側是對稱的。它來得快,消失得慢。偽裝的笑容來得慢,而且麵部兩側不均衡。同時,說謊者的眼睛是毫無笑意的。
6.記住所有細節
很少有人能記住所有細節,比如問家人昨晚睡覺前都做了什麽,他們難免記錯一些細節。但說謊者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他們已經在頭腦中把假定的情景都想好了。
眾所周知,我們在和別人談話時,一個最基本的禮儀是要盯著對方的眼睛,這樣一方麵是禮貌的表現,另一方麵也可以傳達你正在認真傾聽的信息。但是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談話時,對方看著你的目光雖然堅定,但不代表他沒有對你說謊!
前麵我們說過,當有人說謊話時,常常會躲開別人的目光或者將臉轉向一旁,但是心理學家的一組實驗向我們證明,這個結論還是有例外的。
實驗是這樣的:心理學家們找來一群人,將這群人分成兩組,讓他們麵對麵坐著,然後讓一組人對對方撒謊,研究人員提前在隱秘處安放了攝像頭,將這個景象拍攝了下來。最終結果非常讓人吃驚,撒謊者的表現跟我們前麵說到的結論相悖。實驗者中隻有大約30%的撒謊者在撒謊時眼神遊移不定,很容易就被研究人員發現。而其他70%的撒謊者都目光堅定地看著對方,因為他們知道眼神遊移會讓對方發現撒謊的秘密,所以他們采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避免被識破。在這些成功的撒謊者當中,有85%是女性,而男性僅占15%,這也就說明女性更容易控製自己的眼神,避免讓別人發現其撒謊的秘密。
一個人在目光遊移時,一般會將眼珠偏向一邊,這會很明顯暴露出他在撒謊;但人都是善於偽裝的,很多人在說謊的同時,目光也表現得非常堅定。
事實證明,當一個人目光堅定地看著你時,他並不一定都是誠實的,有可能他是個偽裝者。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識別這些目光堅定者的謊言呢?答案是觀察他們的瞳孔!
很早以前,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得出結論:人們的心理活動與瞳孔變化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西方流傳著一個賭徒詐騙莊家的故事:聰明的賭徒先用小金額下賭注,並密切注視莊家的反應。如果賭注押中了,莊家的瞳孔就會驟然擴大,於是賭徒的同夥就大大加碼。莊家屢次輸錢卻還不知道秘密是怎樣泄露的。這個故事無論是真是假,都表明人們早就注意到心理活動和瞳孔的關係。古今文學家都愛用眼神來描述人的感情,如含笑的瞳仁、貪婪的眼光等,都體現了眼與心靈的關係。
當一個人撒謊時,他會產生一種緊張情緒,在這種緊張情緒的刺激下,他的瞳孔就會擴大,而人們在厭惡、疲倦、煩惱時瞳孔就會縮小。但是瞳孔擴大並不就能說明對方在撒謊,在恐怖、憤怒、喜愛、疼痛的狀態下,人們的瞳孔也會擴大。但是在交談過程中,如果說到的話題並不能引起他強烈的反應,而他的瞳孔還是明顯擴大,那這時候我們幾乎可以斷定,他是在撒謊。
在閱讀了前麵的內容之後,我們知道,我們不能隻將堅定的目光作為傳遞誠懇信息的手段,因為這可能並不會讓對方完全相信你。因此,如果我們想表現出自己誠懇的態度,就必須在目光堅定地看著對方的同時,配合其他姿勢,以便我們的誠意看起來更可信。下次,當你聽別人講話時,你應當在目光專注地看著對方的同時,用點頭,插入發言表達意見和看法,由衷地讚歎等動作進一步告訴對方,你對他非常認同、非常尊重。
此外,當你向別人講述某事時,為了能取得對方的信任,首先,你應當在講話時和對方進行目光交流;其次,你應該給出可信的證據——相關的具體數據、人物、地點;最後,應養成說真話的習慣,讓自己成為一個讓別人信任的人。
心理小課堂:高明的說謊者的六種表現
一般的撒謊者,總是很容易被識別。但有的人說謊的表情和語氣已經裝得爐火純青了,讓人們很難判別。不過,如果你善於觀察,就算再高明的說謊者,也會在你麵前露出馬腳。隻要掌握以下幾個測謊技巧,就能讓謊言無處藏身。
1.不自覺地提高聲音
說謊時音量升高,往往是為了掩飾心虛。
2.迴避某個問題
連續問說謊者同一個問題,他很可能會惱羞成怒:“我不是已經和你說過了嗎?”然後勃然大怒。他也可能對你坦白:“事情是這樣的,我還是對你直說了吧。”
3.避免使用第一人稱
美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心理學家韋斯曼認為,人們在說謊時會本能地避免使用第一人稱。比如,朋友告訴你,他的車子拋錨所以失約,他往往會說“車壞了”,而不是“我的車壞了”。
4.眼睛看向右上方
有心理學家發現,大部分人在撒謊時,眼球會看向右上方,而試圖記起確實發生的事情時,人往往會向左上方看。
5.皮笑肉不笑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教授傑夫裏·考恩發現,真正的微笑是均勻的,在麵部兩側是對稱的。它來得快,消失得慢。偽裝的笑容來得慢,而且麵部兩側不均衡。同時,說謊者的眼睛是毫無笑意的。
6.記住所有細節
很少有人能記住所有細節,比如問家人昨晚睡覺前都做了什麽,他們難免記錯一些細節。但說謊者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他們已經在頭腦中把假定的情景都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