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一些細微的動作和表情完全出於人的本能,它不受思想的控製,無法掩飾,也不能偽裝。因此,我們從一些微表情與動作中就能識別他人的性格。而學會從細微處識別他人性格,將會使你的生活與工作獲益匪淺。

    點頭就是yes,搖頭就是no嗎

    人的語言和肢體語言都受大腦的指揮。人的所有表情器官和神情都集中在頭部,因此頭部往往是人們關注、觀察身體語言的重點。可以說,觀察一個人,從頭部所得到的信息是最為準確的。

    性格研究者對動物頭部的形狀做過分析,結果證明,動物的性格與它頭部的大小有很大的聯係。頭部大的動物一般都較為兇猛好鬥,而頭部小的動物大多比較溫馴。美國心理學家還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頭部越大、越飽滿的人,他的智商可能就越高。

    頭部的大小可以反應性格、智商,頭部的動作又能預示什麽呢?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經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人們把頭偏向一邊,說明對談話內容很感興趣,正在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傾聽,甚至完全被對方吸引,也就是“側耳傾聽”的狀態。小孩子聽故事時,就是這樣。

    頭挺得筆直,說明他保持中立態度,對談話內容或說話的人,仍在仔細審視,因此,這個時候並不適合讓對方迴答決定性的問題。

    低頭向下,往往說明這個人對談話內容不感興趣,或者持否定態度,想通過迴避目光交流的辦法,隱藏自己的想法。

    腦袋朝前伸,是一種攻擊性的動作,往往給人一種壓力,暗示著他可能馬上要命令你去做什麽。

    頭部向後仰,往往代表著無奈、退讓、遲疑,或是想要釋放什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仰天長歎”。比如,我們經常在做完一件重要的事情之後,如釋重負,頭部不自然地往後靠在椅子上。

    當我們知道這些頭部動作的秘密後,我們在與人交談時,就可以揣摩別人的心理狀態了:如果對方偏著腦袋,說明你講得很精彩,完全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如果對方頭挺得筆直,說明他對你講的既不討厭也不太感興趣,這時可以試著換個話題來吸引對方;如果他開始後仰或低頭,說明你講得有點無趣或者有些惹人煩了,這時要趕緊提高音量,講個笑話,緩和一下氣氛,把對方的心拉迴來。

    總之,我們能通過他人頭部的動作得到一些重要信息。以下是常見的幾種: 1.點頭

    點頭表示答應、同意、理解和讚許,大多是表示同意的意思。但是這個動作如果做得過於頻繁,會給人敷衍的感覺。

    2.抬頭

    它表示的是有意投入的行為。

    3.搖頭

    大多數情況表示否定,但也有不同。把頭猛力轉向一側,再使它迅速迴複到原來的位置,這是單側的搖頭,表示“不”的信息。把頭部半轉半傾斜向一側是一個友善的表示,仿佛同路人在打招唿,它傳遞的信息是“見到你非常高興”。晃動頭部,常被用來表示驚奇、震驚、驚訝的信息,隱含了剛得到的消息是那麽不尋常,事情出乎預料,以至於必須晃動頭部來確定這不是做夢。

    4.頭部猛然上揚然後迴複平常動作

    如果是初識或不熟悉的人,頭部上揚代表很吃驚的樣子。如果是在彼此熟悉的場合時,則表示當事人突然明白了某事物的要旨,是猛然醒悟的表現。

    5.低頭

    將頭部垂下呈低頭的姿態,所表示的基本信息是屈居人下,如果是居上位者做此動作時則表示消極。在商務交往中,低頭這種身體語言是非常不受人歡迎的。

    6.頭部僵直

    這是心裏覺得無聊、苦悶的表現。在現代商務活動中,頭部挺得筆直說明在與談判的對話人之間持中立態度。

    7.頭部向前伸並朝向感興趣的方向

    這個動作表示心中滿懷愛意,也可以表示滿懷恨意。前一種情況是兩個相愛的人,伸長脖子並神情專注地凝視對方的眼睛,沉醉於美好的感情之中;後一種情況是兩個冤家或者仇家探出頭部,表示他們不畏懼或者藐視對方,而且瞪視對方來表示仇恨。

    8.頭部往側麵方向移開

    基本上屬於保護性的動作,比如把臉部移開以迴避對身體有威脅或者造成傷害的事物。在特殊情況下,這個動作伴隨掩飾臉部而隱藏自己的身份和表情。

    9.頭部後仰

    這是表示驕傲和自信的動作,像勢利小人或非常有自信之人鼻子朝天的姿態。一個人會把頭部向後仰,其情緒變化包括從沾沾自喜、自命不凡到自認優越。基本上,這種動作體現的是挑釁的態度,因此要盡量少用這個動作,因為驕傲的外表和挑釁的姿態會給人造成不好的印象。

    10.頭部縮迴

    這是迴避的動作,同時表示對事物的不滿或者不認可。

    11.頭部歪斜

    這個動作源自小時候舒適的依偎——小孩把他的頭部靜靜依靠在父母的身上,屬於一種撒嬌行為。當成年人(大多是女性)把頭歪向一側時,此景就好像倚在想象中的保護者身上一樣。如果這個動作是用來玩弄風情或者故意用來吸引別人的,那麽便有假裝天真無邪或故意賣俏的意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12.突然把頭低下

    隱藏臉部,用來表示謙卑與害羞。如果在心懷敵意的情況下,把頭低下則表示頭部有緊迫的負荷。

    心理小課堂:頭部動作的分類

    莫裏斯博士是英國著名的人類行為學家,他將觸摸頭部的動作細分為650種,然後又歸納整理為以下四大類:

    1.屬於整理身體的動作

    將手舉向頭部做出“擦”“抓”“摸”等動作,這類動作本來是用以保持頭部清潔的,但是,當我們脫離本來的目的,陷入情緒混亂或緊張狀態時,往往會做出類似整理頭部的神經質的行為。

    2.屬於隱蔽動作的接觸

    包括對噪音感到不耐煩時的用手掩耳,氣味過烈時用手捂鼻等動作,這類動作是為了擋住外界的強烈刺激侵入感覺器官。此外,當內心萬分痛苦而哭泣時,用手捂著臉的動作也屬於這一範疇,這是一種企圖掩飾的姿態。

    3.自我親密性的接觸

    這類接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安定,是下意識所形成的心理作用造成的。在這一類的頭部接觸中,我們最常做出的動作,就是一肘靠在桌麵上,用手掌支撐著一側頭部的姿態。除了這種以手撐頭的動作之外,在我們經常做出的動作中,還有一種並攏中間三指或四指,手背朝外,輕輕拍打額頭的行為。這種姿勢大致上可看作是靦腆、困惑心理的表現。其動機在於嚐試用緊貼額頭的動作,去克服精神上的不平衡。

    4.特殊象征的接觸

    為了強調正在用腦思考,在痛苦或思考中雙手抱頭,也是這種象征性的特殊接觸。用手指或筆“咚咚”地敲頭,或者用手掌貼著頭部不動等動作,就屬於這一範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微表情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浩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浩天並收藏微表情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