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背後的微反應
微反應,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應激微反應”。它是人們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現出的不受思維控製的瞬間真實反應。微反應從人類本能出發,不受思想的控製,無法掩飾,也不能偽裝。
微反應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一是本書主要講解的“微表情”,屬於“麵孔微反應”;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夠映射心理狀態的身體動作,心理學家稱之為“微動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動作”,屬於“身體微反應”;三是語言信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詞匯、語法以及聲音特征,稱為“微語義”,屬於“語言微反應”。
還記得曾經風靡一時的美劇《別對我說謊》,很多人看完之後,還要實踐一下裏邊用的識謊妙招,幻想有一天能像劇中男主角那樣從別人的動作、表情中識別誰在說謊。每一集的劇情裏,男主角都能通過識別他人的微反應找到真正的案犯。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一部分人能很好地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你看不出他是真的高興還是曲意逢迎。但事實上,這些偽裝得很好的人也會通過微反應泄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心理學認為微反應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並不受我們大腦的理性控製,通常都會在你意識不到的情況下表現出來。而且,它恰恰能反映一個人內心的真正意圖。
具體來說,人大致有以下幾種微反應。
1.安慰反應
這是人受到負麵刺激(批評、壓力、否定等)後可能出現的反應。安慰反應在說謊的時候尤其常見且明顯,因為說謊是迫於某種壓力而進行的行為。如果對話的情境可以確定存在某種壓力,那麽安慰反應可以映射出此人當時的內心狀態——不舒適。
2.愛恨反應
這是人與人之間心理距離的兩個極端——愛和恨所主導產生的反應。愛的時候會希望對方也能愛,會擔心對方不愛;恨的時候會主動拉開距離,會咬牙切齒地質問“為什麽不愛我”,還會幹出更瘋狂的舉動。身體間的距離,可以體現出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的某些行為,也可以體現出其內心的喜愛與厭惡。
3.領地反應
這是人在自己的“領地”中所表現出來的領導風範。在自己的地盤裏,人會表現得放鬆、自在、威嚴,還可以絲毫不費力地指揮。如果有人敢於侵入自己的領地範圍,則會引起強烈的警覺和反擊。觀察人的姿態和動作,可以判斷出其內心是否具有安全感,而挑戰對方心中設定的領地範圍,可以激起強烈的憤怒,這些可以幫助建立心理測試中的有效刺激。
4.凍結反應
這是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時的第一反應。突如其來的刺激,會讓人瞬間出現短暫的停頓,用來看清狀況,思考對策。如果在一個問題後,對方出現瞬間的行為停滯,說明這個問題讓對方感到意外,意外的刺激是打破對方心理防線的有效手段。
5.仰視反應
這是人對自己能力高低、地位差異、勝敗預測、優劣定位進行判斷後的反應。進化積累的本能,使得人會仰視比自己高大的對象,蔑視比自己矮小的對象;反之,人也會本能地盡量抬高自己的身體以期建立優勢,也會在認慫的時候,把自己的身體放低。所以,觀察一個人的體態高低,可以判斷其內心的自我定位。
6.逃離反應
這是人感受到厭惡或恐懼的時候產生的反應。如果麵對的刺激具有威脅性(可能傷害到自己),而自己又沒有改變局麵的信心,則會出現逃離反應。遠古時代的逃離是跑,現代社會的逃離則多數比較隱晦。出現逃離反應,可以判斷出行為人內心對刺激源所持的負麵心態,厭惡或恐懼。
7.勝敗反應
這是戰鬥結束之後的表現。勝利的人趾高氣揚,失敗的人垂頭喪氣。如果經過戰鬥之後,觀察到被測試人的勝敗反應,則可以用來分析此人心態,還可以用來預測事情的走向。
8.戰鬥反應
這是人憤怒的最強體現。引發憤怒和戰鬥的原因,無論多麽具體,都可以歸結為生存和繁衍中遇到的威脅,比如“同行是冤家”可以溯源到對生存的威脅,“衝冠一怒為紅顏”則可以溯源到對繁衍的威脅。一旦戰鬥反應出現,除了可以逆推出憤怒情緒之外,還可以預見到“不會輕易放棄”的行為趨勢。
了解了這些具體的微反應,我們就能根據對方的表現來判斷其真實的內心感受,從而做出最正確的行為反應。
心理小課堂:微反應的分類
人的所有微反應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完全隨意反應
即人可以通過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反應,如各種可被控製的骨骼肌運動。
2.完全非隨意反應
即無法用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反應,如由自主神經係統控製心跳頻率、瞳孔縮放、尿感、汗液分泌等。
3.常規非隨意反應
即一般不受或不必受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運動,包括:部分複雜運動,如打噴嚏、單腳平衡站立時各肌肉的協調等;習慣反應,長期養成的習慣動作無須思維的參與即可完成,習慣反應是建立判斷反應基線的重要標準;本能反應,我更傾向於稱之為進化反應,如遇襲時閉眼縮身,意外時短暫靜止,焦慮時吞咽口水或者出現尿感、焦急地跺腳,憤怒時肌肉緊繃、鼻孔張大、唿吸加速等。之所以稱這些反應為常規非隨意反應,是因為其中的絕大部分是可以經過訓練而進行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但是,絕大多數人並不能夠在受到刺激後對自身的反應進行完全控製,尤其是在受到多個不相關聯的連續刺激後,此類反應的真實性會大大提高。
微反應,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應激微反應”。它是人們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現出的不受思維控製的瞬間真實反應。微反應從人類本能出發,不受思想的控製,無法掩飾,也不能偽裝。
微反應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一是本書主要講解的“微表情”,屬於“麵孔微反應”;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夠映射心理狀態的身體動作,心理學家稱之為“微動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動作”,屬於“身體微反應”;三是語言信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詞匯、語法以及聲音特征,稱為“微語義”,屬於“語言微反應”。
還記得曾經風靡一時的美劇《別對我說謊》,很多人看完之後,還要實踐一下裏邊用的識謊妙招,幻想有一天能像劇中男主角那樣從別人的動作、表情中識別誰在說謊。每一集的劇情裏,男主角都能通過識別他人的微反應找到真正的案犯。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一部分人能很好地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你看不出他是真的高興還是曲意逢迎。但事實上,這些偽裝得很好的人也會通過微反應泄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心理學認為微反應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並不受我們大腦的理性控製,通常都會在你意識不到的情況下表現出來。而且,它恰恰能反映一個人內心的真正意圖。
具體來說,人大致有以下幾種微反應。
1.安慰反應
這是人受到負麵刺激(批評、壓力、否定等)後可能出現的反應。安慰反應在說謊的時候尤其常見且明顯,因為說謊是迫於某種壓力而進行的行為。如果對話的情境可以確定存在某種壓力,那麽安慰反應可以映射出此人當時的內心狀態——不舒適。
2.愛恨反應
這是人與人之間心理距離的兩個極端——愛和恨所主導產生的反應。愛的時候會希望對方也能愛,會擔心對方不愛;恨的時候會主動拉開距離,會咬牙切齒地質問“為什麽不愛我”,還會幹出更瘋狂的舉動。身體間的距離,可以體現出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的某些行為,也可以體現出其內心的喜愛與厭惡。
3.領地反應
這是人在自己的“領地”中所表現出來的領導風範。在自己的地盤裏,人會表現得放鬆、自在、威嚴,還可以絲毫不費力地指揮。如果有人敢於侵入自己的領地範圍,則會引起強烈的警覺和反擊。觀察人的姿態和動作,可以判斷出其內心是否具有安全感,而挑戰對方心中設定的領地範圍,可以激起強烈的憤怒,這些可以幫助建立心理測試中的有效刺激。
4.凍結反應
這是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時的第一反應。突如其來的刺激,會讓人瞬間出現短暫的停頓,用來看清狀況,思考對策。如果在一個問題後,對方出現瞬間的行為停滯,說明這個問題讓對方感到意外,意外的刺激是打破對方心理防線的有效手段。
5.仰視反應
這是人對自己能力高低、地位差異、勝敗預測、優劣定位進行判斷後的反應。進化積累的本能,使得人會仰視比自己高大的對象,蔑視比自己矮小的對象;反之,人也會本能地盡量抬高自己的身體以期建立優勢,也會在認慫的時候,把自己的身體放低。所以,觀察一個人的體態高低,可以判斷其內心的自我定位。
6.逃離反應
這是人感受到厭惡或恐懼的時候產生的反應。如果麵對的刺激具有威脅性(可能傷害到自己),而自己又沒有改變局麵的信心,則會出現逃離反應。遠古時代的逃離是跑,現代社會的逃離則多數比較隱晦。出現逃離反應,可以判斷出行為人內心對刺激源所持的負麵心態,厭惡或恐懼。
7.勝敗反應
這是戰鬥結束之後的表現。勝利的人趾高氣揚,失敗的人垂頭喪氣。如果經過戰鬥之後,觀察到被測試人的勝敗反應,則可以用來分析此人心態,還可以用來預測事情的走向。
8.戰鬥反應
這是人憤怒的最強體現。引發憤怒和戰鬥的原因,無論多麽具體,都可以歸結為生存和繁衍中遇到的威脅,比如“同行是冤家”可以溯源到對生存的威脅,“衝冠一怒為紅顏”則可以溯源到對繁衍的威脅。一旦戰鬥反應出現,除了可以逆推出憤怒情緒之外,還可以預見到“不會輕易放棄”的行為趨勢。
了解了這些具體的微反應,我們就能根據對方的表現來判斷其真實的內心感受,從而做出最正確的行為反應。
心理小課堂:微反應的分類
人的所有微反應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完全隨意反應
即人可以通過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反應,如各種可被控製的骨骼肌運動。
2.完全非隨意反應
即無法用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反應,如由自主神經係統控製心跳頻率、瞳孔縮放、尿感、汗液分泌等。
3.常規非隨意反應
即一般不受或不必受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運動,包括:部分複雜運動,如打噴嚏、單腳平衡站立時各肌肉的協調等;習慣反應,長期養成的習慣動作無須思維的參與即可完成,習慣反應是建立判斷反應基線的重要標準;本能反應,我更傾向於稱之為進化反應,如遇襲時閉眼縮身,意外時短暫靜止,焦慮時吞咽口水或者出現尿感、焦急地跺腳,憤怒時肌肉緊繃、鼻孔張大、唿吸加速等。之所以稱這些反應為常規非隨意反應,是因為其中的絕大部分是可以經過訓練而進行思維性主觀意識控製的。但是,絕大多數人並不能夠在受到刺激後對自身的反應進行完全控製,尤其是在受到多個不相關聯的連續刺激後,此類反應的真實性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