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過程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活動表現的主要方麵。由於人的心理過程的性質和形態不同,又可把它分為認知、情緒和意誌等三個既有區別又相互聯係的過程。
(1)認知過程
認知過程是指個體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通過眼、耳、鼻、舌和皮膚,我們感知到周圍的事物,並記憶保存這些感知過的經驗。思維對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加工,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多數的認知活動通過言語活動表現出來。
(2)情緒過程
情緒過程是指個體對待他所認知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態度體驗。個體在認知周圍世界的時候會產生愉快或不愉快以及喜、怒、哀、懼等情緒和情感。一般認為情緒和情感的分化從乳兒期開始,大致的分化到兩歲左右完成。剛剛出生的乳兒情緒和情感基本上是未分化的。
(3)意誌過程
意誌過程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標,克服內部和外部困難並力求實現目標的心理活動。意誌過程是人的意識能動性的體現,即人不僅能認識客觀事物,而且還能根據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認識自覺地改造世界。
認識、情感和意誌是人的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麵。它們是互相聯係、互相滲透、互相製約的,其中認識過程是基礎,情感、意誌隨認識過程而產生。反之,情感、意誌又影響著認識的發展。例如,在明確了工作或學習目的以後,才會以飽滿的熱情下定決心克服各種困難去實現目的。消極的情緒與意誌薄弱常常是主觀願望得不到實現、認識得不到深化的內部原因。
2.個性心理
心理過程是人的心理共性,但在每個人身上體現時,由於社會生活環境、教育、先天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又會表現出特殊性、差異性,並逐步形成人的心理個性。個性是一個人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它是人的心理現象的靜態形式。個性心理包括兩個方麵: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
(1)個性傾向性
個性傾向性是指決定一個人的態度、行為和積極的選擇性的動力係統。它是人的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它較少受生理、遺傳等先天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在後天的培養和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個性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它是人的行為的動力基礎,是人腦對生理和社會需求的反映。動機是人從事任何活動的特定原因,它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興趣是人力求認知和趨向某種事物並與肯定情緒相聯係的個性傾向。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生發展起來的。理想是一個人對未來有可能實現的奮鬥目標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對未來的一種設想,往往和目前的行動不直接聯係。信念是指一個人堅信某種觀點並以之支配自己行動的個性傾向。一個人隻有有了堅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個性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世界觀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它處於最高層次,對理想和信念起支配和導向作用。它是人的行為的最高調節器,製約著人的整個心理麵貌。
(2)個性心理特征
個性心理特征是個體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是多種心理特征的獨特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麵貌的差異。例如,有的人有數學才能,有的人有寫作才能,有的人有音樂才能,因此在各科成績上就有高低之分,這是能力方麵的差異。再如,有的人活潑好動,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熱情友善,有的人冷漠無情,這些都是氣質和性格方麵的差異。
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彼此密切聯係,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沒有心理過程,個性無法形成。如果沒有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沒有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態度體驗而產生情緒情感,沒有對客觀事物的積極改造的意誌過程,個性就會成為無本之木。反過來,已經形成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又製約著心理過程,並在心理活動中得到體現,從而對心理過程產生重要影響,使之帶有個人獨特的特征。因此,既沒有不表現在心理過程中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也沒有不帶有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的心理過程。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是心理現象的兩個不同方麵,在了解人的心理全貌時,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進行考察。
(第三節心理學研究的意義與任務
人類任何一項科學研究,其目的都是服務於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心理學研究也是如此。在提倡以人為本的當代社會,心理學研究更是發揮著特殊的重要作用。
一、心理學研究的意義
1.研究心理學的理論意義
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科學論據。心理學所揭示的心理現象對外部世界和人腦的依賴關係,不僅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命題--“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提供了具體的論證,也為曆史唯物主義關於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心理活動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客觀現實與人的心理的關係、客觀事物的影響轉化為人的主觀意識的研究成果,論證和豐富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在物質和意識的關係上,心理學以其確鑿可靠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心理對物質世界的依賴關係是客觀現實與人腦相互作用的結果,因而進一步具體地論證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以及意識是高度組織起來的物質的產物,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等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命題,為辯證唯物主義徹底戰勝唯心主義和二元論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同時,心理學研究也為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提供了自然科學基礎,使人們能更深入、更具體地領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自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心理學研究還有助於鄰近學科的發展。有些科學如政治學、教育學、文學、美學、法學、語言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它們也從不同的側麵研究人的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學的大量研究成果,對這些鄰近學科的研究和發展,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研究心理學的實踐意義
人的任何實踐活動都是在人的心理調節下完成的。因此必須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才能提高實踐活動效果。心理學也正是以提供心理活動規律來為人類各個實踐領域服務的,今天,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成果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實踐活動的各個領域,因而具有多方麵的實踐意義。
(1)心理學對指導人的實踐活動、提高勞動效率有重要意義
心理學與人們的社會實踐緊密相關,它正在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是各項實踐活動的主體,人的各項實踐活動都是在人的心理的調節下進行的。因此,研究心理活動的規律,提供心理活動規律性知識的心理學,對於人類的一切實踐領域都是必需的。
心理學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因為心理學在提高人的素質、發揮人的潛力方麵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可應用於生產勞動,在人員選擇、員工培訓、改善工作環境、改進工作方法、完善操作技能、防止事故發生等方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心理學家發現,在一定條件下,紅光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的微光視覺能力提高2~3倍。根據這一規律,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去提高戰鬥機駕駛員夜間飛行的視覺敏銳度和作戰能力,也可以通過改善照明係統去提高某些夜班工人的感受性和勞動效率。同時,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也促使了人工智能這門新興學科的出現,其發展前景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大得不可估量。心理學運用於科學組織生產,導致了組織行為科學的出現,使管理工作發揮出生產力的效能。心理學在市場營銷、交通、廣告、公關、司法等方麵都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它既是基礎學科,又是應用學科,可以為國家的經濟振興作出重大的貢獻。
(2)心理學對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教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形成道德品質的過程。而學生要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形成品德,都必須通過感知、記憶、思維、想象、注意、情感、意誌等心理過程才可能實現。心理學研究學生感知、記憶、思維、注意等心理活動的規律,研究情感、意誌的特點和培養規律,研究個性、品德形成的規律,這些對教師確定教育教學的原則和內容,選擇教育教學的方法和形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學知識是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教師隻有掌握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才能富有成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才能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出色地完成培養人的任務。這已被中外教育的曆史經驗所證明。因此,師範院校的學生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都應該學習和掌握心理學。
(3)心理學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醫療效果
人的心理狀態、精神因素同人的疾病和健康關係密切。現代社會,一方麵極大地提高了人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麵又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身心壓力,心理疾病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國患有一定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的人為數不少,尤其在青少年和兒童中有增加的趨勢。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有些心理因素是某些疾病發生的直接或間接原因,良好的心理狀態又可以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心理學家特別強調,心理衛生與心理健康方麵的知識,對於維護人的身心健康、進一步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事實證明,現代心理學在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醫學已經從“生理模式”向“社會--心理--生理模式”轉化。
(4)心理學有助於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把心理學理論應用於管理過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一種趨勢。管理心理學中的需要層次論、期望理論、目標激勵理論、公平理論、雙因素理論,都對職工積極性的調動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應該在了解人的心理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在此基礎上,還要遵循一係列的心理學原則,如立足於感化的原則、堅持正麵教育的原則、保護自尊心的原則等。這些都說明,學習和研究心理學有助於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5)心理學有助於正確地自我調節,促進自我的發展
要想認識自己,須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人的確難以客觀地觀察和把握自己。難怪古人雲:“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衡量他人是比較容易的,可以毫不費力地如實評價。比如,我們可能當著某人的麵說一些言不由衷的吹捧話,但內心絕對知道此人真正的瑕疵。而對於自己則不會那麽苛刻和嚴厲了,麵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過濾缺點的“網”便具有很大的網眼。而心理學能夠為正確地認識自我提供一些方法。
二、心理學研究的任務
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都是在人的心理活動的參與下進行的,也都是在人的心理的調節指導下完成的。因此,要把工作和學習任務推向前進,就必須遵循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性,以提高人的實踐活動的效率。由於人的心理活動是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發生的:一是環境因素,即人所接觸到的周圍事物的變化;二是生理因素,例如人的體溫高低,饑或渴等;三是心理因素,即自己的心理活動對心理的影響。所以,從這三大因素出發,可以把心理學的基本任務確定為揭示和確定心理事實,探究和揭示心理活動的規律,預測和控製心理活動。
1.揭示和確定心理事實
人的心理是客觀存在的現象。為了發現隱藏在現象之後的規律,心理學的首要任務便是客觀地描述這些心理現象,在質和量上確定心理生活的具體現象和事實,解決人的心理現象“是什麽”的問題,這是科學研究的首要步驟。它的主要任務是從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科學界定,以建立和發展心理學中有關心理現象的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概念理論體係。
2.探究和揭示心理規律
心理現象的發生不是任意的,也不是主觀自行決定的,而是在一定內外因素的影響下產生的,並受一定的因果規律支配。因此,心理學研究的重要任務就是探究心理現象產生或變化的原因,並揭示其規律。具體來說,其研究主要涉及三個方麵:
第一,影響因素研究。即研究影響心理的各種因素(一般包括環境、生理和心理三類),以及它們在導致某一心理現象產生或變化中的相互關係、相對重要性等。
第二,因果關係研究。即研究諸影響因素與心理現象產生或變化之間的因果關係,以確定當某種內外因素對人產生影響時,特定的心理現象必然發生或變化。
第三,內在機製研究。即研究某一心理現象產生或變化時,其機體內部生理上的神經生化機理和心理上的信息加工機理。
3.預測和控製心理活動
心理學不僅能揭示心理現象的規律,而且能夠將這些規律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去,為我們的實踐活動服務。這方麵的任務具體表現為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如何了解、預測、控製和調節人的心理。例如,我們可以根據能力、性格、氣質、興趣、態度等各種心理現象表現的情況,研製各種測試量表,借以了解人們的心理發展水平和特點,為因材施教和人職匹配提供依據。我們又可根據各種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相互聯係,從一個人的過去和現在的心理和行為狀況,預測他將來的心理和行為表現。我們還可運用心理學原理去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第四節心理學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心理學研究與其他科學研究一樣,既要始終堅持一定的原則,又要善於運用科學的方法。唯有如此才能發現其規律,服務於實踐。
一、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1.客觀原則
(1)認知過程
認知過程是指個體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通過眼、耳、鼻、舌和皮膚,我們感知到周圍的事物,並記憶保存這些感知過的經驗。思維對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加工,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多數的認知活動通過言語活動表現出來。
(2)情緒過程
情緒過程是指個體對待他所認知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態度體驗。個體在認知周圍世界的時候會產生愉快或不愉快以及喜、怒、哀、懼等情緒和情感。一般認為情緒和情感的分化從乳兒期開始,大致的分化到兩歲左右完成。剛剛出生的乳兒情緒和情感基本上是未分化的。
(3)意誌過程
意誌過程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標,克服內部和外部困難並力求實現目標的心理活動。意誌過程是人的意識能動性的體現,即人不僅能認識客觀事物,而且還能根據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認識自覺地改造世界。
認識、情感和意誌是人的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麵。它們是互相聯係、互相滲透、互相製約的,其中認識過程是基礎,情感、意誌隨認識過程而產生。反之,情感、意誌又影響著認識的發展。例如,在明確了工作或學習目的以後,才會以飽滿的熱情下定決心克服各種困難去實現目的。消極的情緒與意誌薄弱常常是主觀願望得不到實現、認識得不到深化的內部原因。
2.個性心理
心理過程是人的心理共性,但在每個人身上體現時,由於社會生活環境、教育、先天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又會表現出特殊性、差異性,並逐步形成人的心理個性。個性是一個人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它是人的心理現象的靜態形式。個性心理包括兩個方麵: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
(1)個性傾向性
個性傾向性是指決定一個人的態度、行為和積極的選擇性的動力係統。它是人的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它較少受生理、遺傳等先天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在後天的培養和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個性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它是人的行為的動力基礎,是人腦對生理和社會需求的反映。動機是人從事任何活動的特定原因,它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興趣是人力求認知和趨向某種事物並與肯定情緒相聯係的個性傾向。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生發展起來的。理想是一個人對未來有可能實現的奮鬥目標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對未來的一種設想,往往和目前的行動不直接聯係。信念是指一個人堅信某種觀點並以之支配自己行動的個性傾向。一個人隻有有了堅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個性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世界觀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它處於最高層次,對理想和信念起支配和導向作用。它是人的行為的最高調節器,製約著人的整個心理麵貌。
(2)個性心理特征
個性心理特征是個體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是多種心理特征的獨特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麵貌的差異。例如,有的人有數學才能,有的人有寫作才能,有的人有音樂才能,因此在各科成績上就有高低之分,這是能力方麵的差異。再如,有的人活潑好動,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熱情友善,有的人冷漠無情,這些都是氣質和性格方麵的差異。
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彼此密切聯係,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沒有心理過程,個性無法形成。如果沒有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沒有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態度體驗而產生情緒情感,沒有對客觀事物的積極改造的意誌過程,個性就會成為無本之木。反過來,已經形成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又製約著心理過程,並在心理活動中得到體現,從而對心理過程產生重要影響,使之帶有個人獨特的特征。因此,既沒有不表現在心理過程中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也沒有不帶有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的心理過程。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是心理現象的兩個不同方麵,在了解人的心理全貌時,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進行考察。
(第三節心理學研究的意義與任務
人類任何一項科學研究,其目的都是服務於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心理學研究也是如此。在提倡以人為本的當代社會,心理學研究更是發揮著特殊的重要作用。
一、心理學研究的意義
1.研究心理學的理論意義
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科學論據。心理學所揭示的心理現象對外部世界和人腦的依賴關係,不僅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命題--“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提供了具體的論證,也為曆史唯物主義關於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心理活動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客觀現實與人的心理的關係、客觀事物的影響轉化為人的主觀意識的研究成果,論證和豐富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在物質和意識的關係上,心理學以其確鑿可靠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心理對物質世界的依賴關係是客觀現實與人腦相互作用的結果,因而進一步具體地論證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以及意識是高度組織起來的物質的產物,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等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命題,為辯證唯物主義徹底戰勝唯心主義和二元論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同時,心理學研究也為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提供了自然科學基礎,使人們能更深入、更具體地領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自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心理學研究還有助於鄰近學科的發展。有些科學如政治學、教育學、文學、美學、法學、語言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它們也從不同的側麵研究人的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學的大量研究成果,對這些鄰近學科的研究和發展,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研究心理學的實踐意義
人的任何實踐活動都是在人的心理調節下完成的。因此必須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才能提高實踐活動效果。心理學也正是以提供心理活動規律來為人類各個實踐領域服務的,今天,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成果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實踐活動的各個領域,因而具有多方麵的實踐意義。
(1)心理學對指導人的實踐活動、提高勞動效率有重要意義
心理學與人們的社會實踐緊密相關,它正在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是各項實踐活動的主體,人的各項實踐活動都是在人的心理的調節下進行的。因此,研究心理活動的規律,提供心理活動規律性知識的心理學,對於人類的一切實踐領域都是必需的。
心理學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因為心理學在提高人的素質、發揮人的潛力方麵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可應用於生產勞動,在人員選擇、員工培訓、改善工作環境、改進工作方法、完善操作技能、防止事故發生等方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心理學家發現,在一定條件下,紅光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的微光視覺能力提高2~3倍。根據這一規律,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去提高戰鬥機駕駛員夜間飛行的視覺敏銳度和作戰能力,也可以通過改善照明係統去提高某些夜班工人的感受性和勞動效率。同時,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結合,也促使了人工智能這門新興學科的出現,其發展前景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大得不可估量。心理學運用於科學組織生產,導致了組織行為科學的出現,使管理工作發揮出生產力的效能。心理學在市場營銷、交通、廣告、公關、司法等方麵都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它既是基礎學科,又是應用學科,可以為國家的經濟振興作出重大的貢獻。
(2)心理學對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教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形成道德品質的過程。而學生要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形成品德,都必須通過感知、記憶、思維、想象、注意、情感、意誌等心理過程才可能實現。心理學研究學生感知、記憶、思維、注意等心理活動的規律,研究情感、意誌的特點和培養規律,研究個性、品德形成的規律,這些對教師確定教育教學的原則和內容,選擇教育教學的方法和形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學知識是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教師隻有掌握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才能富有成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才能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出色地完成培養人的任務。這已被中外教育的曆史經驗所證明。因此,師範院校的學生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都應該學習和掌握心理學。
(3)心理學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醫療效果
人的心理狀態、精神因素同人的疾病和健康關係密切。現代社會,一方麵極大地提高了人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麵又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身心壓力,心理疾病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國患有一定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的人為數不少,尤其在青少年和兒童中有增加的趨勢。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有些心理因素是某些疾病發生的直接或間接原因,良好的心理狀態又可以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心理學家特別強調,心理衛生與心理健康方麵的知識,對於維護人的身心健康、進一步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事實證明,現代心理學在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醫學已經從“生理模式”向“社會--心理--生理模式”轉化。
(4)心理學有助於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把心理學理論應用於管理過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一種趨勢。管理心理學中的需要層次論、期望理論、目標激勵理論、公平理論、雙因素理論,都對職工積極性的調動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應該在了解人的心理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在此基礎上,還要遵循一係列的心理學原則,如立足於感化的原則、堅持正麵教育的原則、保護自尊心的原則等。這些都說明,學習和研究心理學有助於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5)心理學有助於正確地自我調節,促進自我的發展
要想認識自己,須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人的確難以客觀地觀察和把握自己。難怪古人雲:“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衡量他人是比較容易的,可以毫不費力地如實評價。比如,我們可能當著某人的麵說一些言不由衷的吹捧話,但內心絕對知道此人真正的瑕疵。而對於自己則不會那麽苛刻和嚴厲了,麵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過濾缺點的“網”便具有很大的網眼。而心理學能夠為正確地認識自我提供一些方法。
二、心理學研究的任務
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都是在人的心理活動的參與下進行的,也都是在人的心理的調節指導下完成的。因此,要把工作和學習任務推向前進,就必須遵循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性,以提高人的實踐活動的效率。由於人的心理活動是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發生的:一是環境因素,即人所接觸到的周圍事物的變化;二是生理因素,例如人的體溫高低,饑或渴等;三是心理因素,即自己的心理活動對心理的影響。所以,從這三大因素出發,可以把心理學的基本任務確定為揭示和確定心理事實,探究和揭示心理活動的規律,預測和控製心理活動。
1.揭示和確定心理事實
人的心理是客觀存在的現象。為了發現隱藏在現象之後的規律,心理學的首要任務便是客觀地描述這些心理現象,在質和量上確定心理生活的具體現象和事實,解決人的心理現象“是什麽”的問題,這是科學研究的首要步驟。它的主要任務是從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對各種心理現象進行科學界定,以建立和發展心理學中有關心理現象的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概念理論體係。
2.探究和揭示心理規律
心理現象的發生不是任意的,也不是主觀自行決定的,而是在一定內外因素的影響下產生的,並受一定的因果規律支配。因此,心理學研究的重要任務就是探究心理現象產生或變化的原因,並揭示其規律。具體來說,其研究主要涉及三個方麵:
第一,影響因素研究。即研究影響心理的各種因素(一般包括環境、生理和心理三類),以及它們在導致某一心理現象產生或變化中的相互關係、相對重要性等。
第二,因果關係研究。即研究諸影響因素與心理現象產生或變化之間的因果關係,以確定當某種內外因素對人產生影響時,特定的心理現象必然發生或變化。
第三,內在機製研究。即研究某一心理現象產生或變化時,其機體內部生理上的神經生化機理和心理上的信息加工機理。
3.預測和控製心理活動
心理學不僅能揭示心理現象的規律,而且能夠將這些規律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去,為我們的實踐活動服務。這方麵的任務具體表現為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如何了解、預測、控製和調節人的心理。例如,我們可以根據能力、性格、氣質、興趣、態度等各種心理現象表現的情況,研製各種測試量表,借以了解人們的心理發展水平和特點,為因材施教和人職匹配提供依據。我們又可根據各種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相互聯係,從一個人的過去和現在的心理和行為狀況,預測他將來的心理和行為表現。我們還可運用心理學原理去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第四節心理學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心理學研究與其他科學研究一樣,既要始終堅持一定的原則,又要善於運用科學的方法。唯有如此才能發現其規律,服務於實踐。
一、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1.客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