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滿道長領著時來新走上崎嶇不平的山路,向著群峰的方向進發。他們走的路線與一般的遊客不同,遊客們的路線並不入深山,隻在一些修了石階的地方走動,攀上一座近山口的山峰便了事。
時來新與光滿道長走的已經不能稱之為路,那隻是進山的修士與樵夫獵人們踩出來的小徑,據光滿道長說有這些小徑還算是好的,到了路程的後半段,根本就沒有路。
爬山是項頗費力氣的活動,光滿道長雖然走慣了山路,在走了兩個小時之後,也是額頭見汗有些氣喘,時來新卻氣定神閑健步如飛,光滿道長驚訝:“時先生,你平素可是經常走山路?”
“極少,平常我會練武術。”時來新答道。
“哦,怪不得,是位練家子,這種體能讓人好生佩服。”
“道長,我聽見你在走路的時候氣息很有規律,可是一種特殊的唿吸法。”
“正是,這種唿吸方法是專門在趕路時用的,不會那麽容易感到疲勞。”接著光滿道長也沒有藏私,把這套唿吸的方法告訴了時來新。
時來新聽了以後,現學現用,有意識地控製自己的唿吸,果然感到體力支出更少,疲勞累積的速度也變緩慢了,效果不錯。
兩人走走聊聊幾個小時過去了,天色開始黯淡,光滿道長手指著遠處的一個山穀,說:“磊落洞就在前麵了。”時來新順著他手指方向看過去,隱隱約約看見在綠色的植被中,有一道青灰色裂縫,應該是個岩洞。
岩洞看著不遠,兩人走了二十多分鍾才走到,呈現在時來新麵前的是一個洞口非常寬大的山洞,陽光照不進去,洞中深處黑漆漆一片,腳下都是青灰色的岩石。
洞頂與地麵足有兩人高,形狀很像一張張開的嘴巴,頂上有一塊稍微光滑的整塊岩石,上麵刻著三個字“磊落洞”。
時來新跟著光滿道長走進磊落洞,眼睛適應了黑暗以後,可以看清楚洞中的情形。
如果說洞口像嘴巴,洞中就是一個大肚皮,非常開闊,起碼站個幾百人不成問題,磊落洞內部非常開闊,很多地方都在一片黑暗中,看不出來究竟有多大。
時來新更想不到的是洞裏還有人,在接近洞口的位置,一左一右各坐著一個人。
時來新有些好奇地打量他們,兩人都是道士打扮,頭頂上挽著發髻,一位年紀稍大,留著長胡子,另一位要年輕一點,下巴光滑沒有留胡須,兩人座下都是一張長草席,上麵除了放置著一個水壺之外再無別物。
這兩人都是山中修士,見到兩人進來兩位修士也隻抬頭是看了一眼,光滿道長看來也不認識他們,隻是朝著兩人拱一拱手,沒有說話,那兩位修士各自迴了一禮,同樣沒有其它表示。
時來新和光滿道長互看了一眼,便各自把背上一卷草席取下來,找個地麵平緩的地方鋪開,然後分別坐下來。
光滿道長自然而然地就盤腿而坐,脊背挺直,時來新看他如此,便馬上改變跌坐的姿勢,也來個盤腿而坐。
光滿道長見他坐姿有些別扭,就出聲指點了幾句,時來新也是第一次知道盤坐有這許多講究,便馬上認真學起來。
時來新閉眼運息,過了一會兒,攀山帶來的那點疲勞感就離他而去,接著他感到腹中饑餓,便從背包裏拿出壓縮餅幹,就著一瓶水吃起來,光滿道長是過午不食,所以就沒有打攪他。
洞中非常安靜,時來新咀嚼食物的聲音便顯得有點大,傳到那兩位修士耳中,俱都轉頭看了時來新一眼。時來新也意識到自己的失禮,馬上放輕了動作。
時來新吃完餅幹,眼看著洞口外麵的天空徹底沉黑,有些無聊起來,接著還有漫漫長夜,得找些事情幹。
他重新入靜,耳朵傾聽著大自然的一切聲音。他首先聽到的是洞外唿唿的山風,風勢頗強,灌進磊落洞的大嘴巴洞口時發出“嘶嘶”的聲音,很像有人在吹口哨。細細聽去,風裏還夾雜著山中野獸的叫聲,此起彼伏。
接著時來新聽到比口哨聲更細弱的聲音,那是生活在樹林草叢間的蟲類在鳴叫,簡直比白天還要熱鬧,在山間響成一片。
時來新聽了一會兒,又把注意力放迴到洞內,洞內其他三人的唿吸聲清晰可辨。
唿吸最重的是那位較年輕的修士,一唿一吸間重而且急,讓人覺得有些浮躁。
唿吸聲最輕的是那位長須修士,唿與吸之間似乎沒有明顯的間隔,柔和綿長,顯示出極為精湛的練氣功夫。
最為奇特的是光滿道長,他的唿吸非常有節奏,明顯唿氣要比吸氣長,每過三到五次的唿氣之後,可以聽到他咽下一口津液,這很可能就是蔣南光跟他提過的“采藥”了,津液在尋道宗修士眼裏可是好東西。
時來新跟著光滿道長的節奏試著運息,很快就感覺到口腔中分泌出津液。這口甜甜的津液順著喉嚨慢慢流向食道,使人感覺到一路甘潤,他自然地吞咽下去。如此循環往複一段時間之後,他的肚子裏突然發出打鼓般的鳴叫聲,有些像肚子餓的時候發出的聲音。
洞中的其他幾個人也聽到了,時來新聽見光滿道長在低聲說到:“你肚內餘食未消,不宜練氣。”時來新聽後馬上停下來。
接著一夜無話。
時來新是躺在草席上睡著的,第二天早晨他睜開眼睛一看,見其他三人依然保持著盤坐的姿勢,他們就這樣過了一夜。
時來新站起身來洗漱了一番,這時光滿道長也睜開眼睛,兩人分食了一些壓縮餅幹,然後收拾好草席準備離開磊落洞。光滿道長向著兩位修士拱拱手,兩人向洞外走去,兩位修士沒挪動過半分,也是拱手迴禮,修行人就是這樣淡然相處來去瀟灑,從昨晚到現在兩夥人沒有交談過一句話。
時來新和光滿道長繼續往山裏走,時來新好奇地問到:“那兩位修士是一直在這裏修行嗎?”
光滿道長邊走邊說:“年長的那一位在這裏修行已經有一段日子了,年輕的那位我是第一次見。”
“他們就長年在洞裏不動不吃不睡嗎?”
“修行就是這樣,十天半月辟穀是常有的事情,隻需要定期補水就可以,至於睡覺就更無所謂,修行就是睡覺。修行人講究一個緣份,他們覺得磊落洞適合修行就留下來,或者一年或者兩年,如果動了離去的念頭,他們也遵循著本心,不在一個地方流連。”
時來新與光滿道長走的已經不能稱之為路,那隻是進山的修士與樵夫獵人們踩出來的小徑,據光滿道長說有這些小徑還算是好的,到了路程的後半段,根本就沒有路。
爬山是項頗費力氣的活動,光滿道長雖然走慣了山路,在走了兩個小時之後,也是額頭見汗有些氣喘,時來新卻氣定神閑健步如飛,光滿道長驚訝:“時先生,你平素可是經常走山路?”
“極少,平常我會練武術。”時來新答道。
“哦,怪不得,是位練家子,這種體能讓人好生佩服。”
“道長,我聽見你在走路的時候氣息很有規律,可是一種特殊的唿吸法。”
“正是,這種唿吸方法是專門在趕路時用的,不會那麽容易感到疲勞。”接著光滿道長也沒有藏私,把這套唿吸的方法告訴了時來新。
時來新聽了以後,現學現用,有意識地控製自己的唿吸,果然感到體力支出更少,疲勞累積的速度也變緩慢了,效果不錯。
兩人走走聊聊幾個小時過去了,天色開始黯淡,光滿道長手指著遠處的一個山穀,說:“磊落洞就在前麵了。”時來新順著他手指方向看過去,隱隱約約看見在綠色的植被中,有一道青灰色裂縫,應該是個岩洞。
岩洞看著不遠,兩人走了二十多分鍾才走到,呈現在時來新麵前的是一個洞口非常寬大的山洞,陽光照不進去,洞中深處黑漆漆一片,腳下都是青灰色的岩石。
洞頂與地麵足有兩人高,形狀很像一張張開的嘴巴,頂上有一塊稍微光滑的整塊岩石,上麵刻著三個字“磊落洞”。
時來新跟著光滿道長走進磊落洞,眼睛適應了黑暗以後,可以看清楚洞中的情形。
如果說洞口像嘴巴,洞中就是一個大肚皮,非常開闊,起碼站個幾百人不成問題,磊落洞內部非常開闊,很多地方都在一片黑暗中,看不出來究竟有多大。
時來新更想不到的是洞裏還有人,在接近洞口的位置,一左一右各坐著一個人。
時來新有些好奇地打量他們,兩人都是道士打扮,頭頂上挽著發髻,一位年紀稍大,留著長胡子,另一位要年輕一點,下巴光滑沒有留胡須,兩人座下都是一張長草席,上麵除了放置著一個水壺之外再無別物。
這兩人都是山中修士,見到兩人進來兩位修士也隻抬頭是看了一眼,光滿道長看來也不認識他們,隻是朝著兩人拱一拱手,沒有說話,那兩位修士各自迴了一禮,同樣沒有其它表示。
時來新和光滿道長互看了一眼,便各自把背上一卷草席取下來,找個地麵平緩的地方鋪開,然後分別坐下來。
光滿道長自然而然地就盤腿而坐,脊背挺直,時來新看他如此,便馬上改變跌坐的姿勢,也來個盤腿而坐。
光滿道長見他坐姿有些別扭,就出聲指點了幾句,時來新也是第一次知道盤坐有這許多講究,便馬上認真學起來。
時來新閉眼運息,過了一會兒,攀山帶來的那點疲勞感就離他而去,接著他感到腹中饑餓,便從背包裏拿出壓縮餅幹,就著一瓶水吃起來,光滿道長是過午不食,所以就沒有打攪他。
洞中非常安靜,時來新咀嚼食物的聲音便顯得有點大,傳到那兩位修士耳中,俱都轉頭看了時來新一眼。時來新也意識到自己的失禮,馬上放輕了動作。
時來新吃完餅幹,眼看著洞口外麵的天空徹底沉黑,有些無聊起來,接著還有漫漫長夜,得找些事情幹。
他重新入靜,耳朵傾聽著大自然的一切聲音。他首先聽到的是洞外唿唿的山風,風勢頗強,灌進磊落洞的大嘴巴洞口時發出“嘶嘶”的聲音,很像有人在吹口哨。細細聽去,風裏還夾雜著山中野獸的叫聲,此起彼伏。
接著時來新聽到比口哨聲更細弱的聲音,那是生活在樹林草叢間的蟲類在鳴叫,簡直比白天還要熱鬧,在山間響成一片。
時來新聽了一會兒,又把注意力放迴到洞內,洞內其他三人的唿吸聲清晰可辨。
唿吸最重的是那位較年輕的修士,一唿一吸間重而且急,讓人覺得有些浮躁。
唿吸聲最輕的是那位長須修士,唿與吸之間似乎沒有明顯的間隔,柔和綿長,顯示出極為精湛的練氣功夫。
最為奇特的是光滿道長,他的唿吸非常有節奏,明顯唿氣要比吸氣長,每過三到五次的唿氣之後,可以聽到他咽下一口津液,這很可能就是蔣南光跟他提過的“采藥”了,津液在尋道宗修士眼裏可是好東西。
時來新跟著光滿道長的節奏試著運息,很快就感覺到口腔中分泌出津液。這口甜甜的津液順著喉嚨慢慢流向食道,使人感覺到一路甘潤,他自然地吞咽下去。如此循環往複一段時間之後,他的肚子裏突然發出打鼓般的鳴叫聲,有些像肚子餓的時候發出的聲音。
洞中的其他幾個人也聽到了,時來新聽見光滿道長在低聲說到:“你肚內餘食未消,不宜練氣。”時來新聽後馬上停下來。
接著一夜無話。
時來新是躺在草席上睡著的,第二天早晨他睜開眼睛一看,見其他三人依然保持著盤坐的姿勢,他們就這樣過了一夜。
時來新站起身來洗漱了一番,這時光滿道長也睜開眼睛,兩人分食了一些壓縮餅幹,然後收拾好草席準備離開磊落洞。光滿道長向著兩位修士拱拱手,兩人向洞外走去,兩位修士沒挪動過半分,也是拱手迴禮,修行人就是這樣淡然相處來去瀟灑,從昨晚到現在兩夥人沒有交談過一句話。
時來新和光滿道長繼續往山裏走,時來新好奇地問到:“那兩位修士是一直在這裏修行嗎?”
光滿道長邊走邊說:“年長的那一位在這裏修行已經有一段日子了,年輕的那位我是第一次見。”
“他們就長年在洞裏不動不吃不睡嗎?”
“修行就是這樣,十天半月辟穀是常有的事情,隻需要定期補水就可以,至於睡覺就更無所謂,修行就是睡覺。修行人講究一個緣份,他們覺得磊落洞適合修行就留下來,或者一年或者兩年,如果動了離去的念頭,他們也遵循著本心,不在一個地方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