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雨住。
時來新睡了個無夢的覺,醒來時人還挺精神,首先映入他眼簾的,還是那個讓他數度經曆跌宕起伏的圓盤子。不知何時起它已經斂去光芒,靜靜躺在地上,在日光照射下,每個細節都是那麽清晰。昨夜的經曆,現在迴想起來,仍有點不敢相信那些事曾經發生過。
他迫不及待地捧起圓盤子,再度細細看來。他無法判斷它外殼的材質,似金似玉,又非金非玉,很像機質純粹的鸚鵡螺殼,近乎於淡灰色,最外層包裹著玉白不透明的釉質。把它握著的時間長了,明顯感覺到有溫度,更接近於生命有機體。
它似乎還會隨著環境微調著自身的顏色,雖然幅度不大,但確實在改變著,讓人無法一下看清楚它的外表,在視覺上始終籠罩著一層薄霧,即使它近在咫尺。
時來新還發現,圓盤子的外形並非完全對稱,下部比上部要明顯鼓凸一截,四周的弧度也有些出入,更讓他斷定這是天然形成而非人造之物。
尤其那些密布在表麵的紋路,時來新端詳了很久,不類花紋裝飾,倒像某種符號。難道這就是陣圖符文?就像修真文裏描述的那樣。
又一想,既然連圓盤子這樣的奇物都真實存在,為什麽修真文裏說的就不能是真的?經過這麽多事,時來新的三觀有些錯亂,需要重置。
這奇跡般的雨夜過後,他確定了圓盤子的不平凡,那漆黑中的發光體猶如晦暗人生中的一點明燈,帶給他新的希望。
但是,對如何使用圓盤子,時來新仍是毫無頭緒。他嚐試過閉上眼睛,用所謂精神力去溝通,沒有得到任何迴應。他也試過割破手指,進行滴血認主,也失敗了。
用了各種他能想到的方法,圓盤子依然無聲無息。
裝著圓盤子的銅匣子此刻仍舊在原處,裏麵已經空了。時來新仔細檢查過一遍,銅匣子不知什麽時候在底部積了一灘水,水一直漫延到牆角的一個電插座,牆壁也是濕的,電插座已經被燒糊掉了,整個房子現在仍處於斷電狀態,看來當時是短路了,陰差陽錯地給銅匣子接了電。
這個折騰了時家人多年的銅匣子居然給打開了,裏麵原來是個更神奇的東西。
誒,對了,電……,整件事情最關鍵的地方是電,包括後來那奇怪的閃電,打死時來新也不會相信,那閃電隻是一個巧合,它極有可能是被銅匣子引來的。
說實在的,誰會想到給銅匣子通上電,如果老祖宗們那時有電。
受此啟發,時來新決定再次給圓盤子通電。昨晚的場麵讓他很是後怕,再度操作起來格外小心翼翼。他找來兩根長竹竿,分別綁上電線的正負兩極,人站得遠遠的,把兩極同時接到圓盤子上,再迴頭將電閘闔上。
電光一閃,使他的視覺短暫被黑,同時“啪”的一聲脆響傳到耳中,視覺恢複後,他看到圓盤子再次懸浮起來,上麵還帶著兩根電線,外殼依舊放射出藍色光芒。
過了一會,隻聽得外麵有人在喊,“怎麽沒電了,電視劇看著看著就沒了?咋迴事。”
“是村裏電路有問題了吧,快給檢查一下。”附近好幾處傳來聲音。
時來新怕讓人注意上,趕緊把電閘拉開,裝作沒事地出去露了下臉,外麵很快恢複了正常,電也來了,人們也散開迴家。
他迴轉屋內見到圓盤子還懸停在那裏,暗叫不妙,要是現在有人進來串個門,搞不好就被發現了,看能不能先藏起來。
想到這,他伸出雙手把圓盤子捧起,發現不費勁很輕巧地就拿到了手裏,這次他也沒再觸電,把圓盤子放迴銅匣子,再塞進包裏,他才鬆了口氣。
但事情沒完還有後續,第二天縣供電局的人到村裏來了,說是檢查線路,其實是發現村裏的用電量短時間內不正常地猛增,懷疑有人在大量偷電。
工作人員檢查了一圈,都沒有發現偷電的跡象,隻是查到時來新這邊,讀了電表,發現這家的用電量很詭異,正常人家怎麽會用這麽多的電。問起時來新,他隻有裝傻,說自己也弄不明白,表示電費一定正常繳交。
工作人員不太相信,但既然收電費沒問題,也就不欲多事迴去交差,事情算糊弄過去了。
在家算著那個電費,時來新牙都疼了,再搞一次他都要破產,看來要換個方向進行研究。
接下來幾天,他再把《時氏族譜》和《廬園雜記》細細讀了一遍,對家族曆史大致有了點想法,腦中初步有了第一塊拚圖。
時氏家族發源於北方青河上遊流域寧慶地區,因戰亂和青河的泛濫,不斷地遷徙,大致路線沿青河往下遊走,再到東部沿海地區,期間分成多支,時來新他們這支大約在四百年前通族移居到東江省浣紗縣,一直生活至今。
另外時來新在《廬園雜記》中看到很有意思的一段,曾曾祖父時遜記錄了當時族中敗落,公囊破產後樹倒猢猻散的經曆。
當其時族中人心渙散,各自求去,甚至連祖祠都無法保存,眾人便分起了公中那點零碎,無奈狼多肉少,怎麽都分不勻,鬧嚷半日後,最終一哄而上,誰拿著便是誰的。
曾曾祖父時遜身材瘦小在人群中也不起眼,手腳也不算快,跟在幾個體壯的親戚身後隻能撿點剩下的,好點的東西都給搶光,他隻得在幾個破壇罐下麵隨便拿了件舊貨,算是不虛此行。
他還在雜記中感歎了一番,既覺得無奈淒涼又覺得丟人,還告誡子孫要勤儉持家,切莫再重蹈覆轍雲雲。
曾曾祖父沒有提他究竟拿到了什麽東西,時來新估計他拿到的就是這銅匣子。
接著他又到浣紗縣縣檔案館找資料,在縣誌裏找到了一些佐證。縣誌中是這樣記錄的,越朝後半葉,時任朝中禦史的高官時遠,因彈劾案牽連被罷黜外放,全家隨任到了東江。此後時遠一蹶不振,多年都因考評不佳而得不到升遷,於是晚年在當地告老致仕,家族也開枝散葉成為一個大家族。縣誌中到此有關記錄就告一段落,在族譜中沒有記載,估計事由不太偉光正,便用了春秋筆法。
有關時氏家族的記錄在過了多年後,才又找到新的一條,有時氏族人在縣衙中任推官,因貪汙舞弊被揭發,判下獄抄家,除去一些祖產,時家多年積累一夜清盤,家道徹底敗落下來,後才有了曾曾祖父時遜時期的分家與族人離散之禍。
翻閱到這裏,時來新再也找不到新的線索。整理所得,他有了一些推論,圓盤子應該是族中祖傳之物,起碼在搬到浣紗鎮之前,它就已經在族中了。它並不受重視,也沒有人知道它的價值,正因為這樣,它才能被長久流傳下來,直到來到時來新的手中,如果它的奇異之處被早早發現,那就沒有他什麽事了,也說不好又是一場破家之禍。
因此,他暗自猜測,圓盤子在時家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遠,它是如此神秘,說不定可以和那個神話時代扯上關係,時家可是發祥於青河上遊地區,傳說那裏曾有過一個神的王朝。
時來新睡了個無夢的覺,醒來時人還挺精神,首先映入他眼簾的,還是那個讓他數度經曆跌宕起伏的圓盤子。不知何時起它已經斂去光芒,靜靜躺在地上,在日光照射下,每個細節都是那麽清晰。昨夜的經曆,現在迴想起來,仍有點不敢相信那些事曾經發生過。
他迫不及待地捧起圓盤子,再度細細看來。他無法判斷它外殼的材質,似金似玉,又非金非玉,很像機質純粹的鸚鵡螺殼,近乎於淡灰色,最外層包裹著玉白不透明的釉質。把它握著的時間長了,明顯感覺到有溫度,更接近於生命有機體。
它似乎還會隨著環境微調著自身的顏色,雖然幅度不大,但確實在改變著,讓人無法一下看清楚它的外表,在視覺上始終籠罩著一層薄霧,即使它近在咫尺。
時來新還發現,圓盤子的外形並非完全對稱,下部比上部要明顯鼓凸一截,四周的弧度也有些出入,更讓他斷定這是天然形成而非人造之物。
尤其那些密布在表麵的紋路,時來新端詳了很久,不類花紋裝飾,倒像某種符號。難道這就是陣圖符文?就像修真文裏描述的那樣。
又一想,既然連圓盤子這樣的奇物都真實存在,為什麽修真文裏說的就不能是真的?經過這麽多事,時來新的三觀有些錯亂,需要重置。
這奇跡般的雨夜過後,他確定了圓盤子的不平凡,那漆黑中的發光體猶如晦暗人生中的一點明燈,帶給他新的希望。
但是,對如何使用圓盤子,時來新仍是毫無頭緒。他嚐試過閉上眼睛,用所謂精神力去溝通,沒有得到任何迴應。他也試過割破手指,進行滴血認主,也失敗了。
用了各種他能想到的方法,圓盤子依然無聲無息。
裝著圓盤子的銅匣子此刻仍舊在原處,裏麵已經空了。時來新仔細檢查過一遍,銅匣子不知什麽時候在底部積了一灘水,水一直漫延到牆角的一個電插座,牆壁也是濕的,電插座已經被燒糊掉了,整個房子現在仍處於斷電狀態,看來當時是短路了,陰差陽錯地給銅匣子接了電。
這個折騰了時家人多年的銅匣子居然給打開了,裏麵原來是個更神奇的東西。
誒,對了,電……,整件事情最關鍵的地方是電,包括後來那奇怪的閃電,打死時來新也不會相信,那閃電隻是一個巧合,它極有可能是被銅匣子引來的。
說實在的,誰會想到給銅匣子通上電,如果老祖宗們那時有電。
受此啟發,時來新決定再次給圓盤子通電。昨晚的場麵讓他很是後怕,再度操作起來格外小心翼翼。他找來兩根長竹竿,分別綁上電線的正負兩極,人站得遠遠的,把兩極同時接到圓盤子上,再迴頭將電閘闔上。
電光一閃,使他的視覺短暫被黑,同時“啪”的一聲脆響傳到耳中,視覺恢複後,他看到圓盤子再次懸浮起來,上麵還帶著兩根電線,外殼依舊放射出藍色光芒。
過了一會,隻聽得外麵有人在喊,“怎麽沒電了,電視劇看著看著就沒了?咋迴事。”
“是村裏電路有問題了吧,快給檢查一下。”附近好幾處傳來聲音。
時來新怕讓人注意上,趕緊把電閘拉開,裝作沒事地出去露了下臉,外麵很快恢複了正常,電也來了,人們也散開迴家。
他迴轉屋內見到圓盤子還懸停在那裏,暗叫不妙,要是現在有人進來串個門,搞不好就被發現了,看能不能先藏起來。
想到這,他伸出雙手把圓盤子捧起,發現不費勁很輕巧地就拿到了手裏,這次他也沒再觸電,把圓盤子放迴銅匣子,再塞進包裏,他才鬆了口氣。
但事情沒完還有後續,第二天縣供電局的人到村裏來了,說是檢查線路,其實是發現村裏的用電量短時間內不正常地猛增,懷疑有人在大量偷電。
工作人員檢查了一圈,都沒有發現偷電的跡象,隻是查到時來新這邊,讀了電表,發現這家的用電量很詭異,正常人家怎麽會用這麽多的電。問起時來新,他隻有裝傻,說自己也弄不明白,表示電費一定正常繳交。
工作人員不太相信,但既然收電費沒問題,也就不欲多事迴去交差,事情算糊弄過去了。
在家算著那個電費,時來新牙都疼了,再搞一次他都要破產,看來要換個方向進行研究。
接下來幾天,他再把《時氏族譜》和《廬園雜記》細細讀了一遍,對家族曆史大致有了點想法,腦中初步有了第一塊拚圖。
時氏家族發源於北方青河上遊流域寧慶地區,因戰亂和青河的泛濫,不斷地遷徙,大致路線沿青河往下遊走,再到東部沿海地區,期間分成多支,時來新他們這支大約在四百年前通族移居到東江省浣紗縣,一直生活至今。
另外時來新在《廬園雜記》中看到很有意思的一段,曾曾祖父時遜記錄了當時族中敗落,公囊破產後樹倒猢猻散的經曆。
當其時族中人心渙散,各自求去,甚至連祖祠都無法保存,眾人便分起了公中那點零碎,無奈狼多肉少,怎麽都分不勻,鬧嚷半日後,最終一哄而上,誰拿著便是誰的。
曾曾祖父時遜身材瘦小在人群中也不起眼,手腳也不算快,跟在幾個體壯的親戚身後隻能撿點剩下的,好點的東西都給搶光,他隻得在幾個破壇罐下麵隨便拿了件舊貨,算是不虛此行。
他還在雜記中感歎了一番,既覺得無奈淒涼又覺得丟人,還告誡子孫要勤儉持家,切莫再重蹈覆轍雲雲。
曾曾祖父沒有提他究竟拿到了什麽東西,時來新估計他拿到的就是這銅匣子。
接著他又到浣紗縣縣檔案館找資料,在縣誌裏找到了一些佐證。縣誌中是這樣記錄的,越朝後半葉,時任朝中禦史的高官時遠,因彈劾案牽連被罷黜外放,全家隨任到了東江。此後時遠一蹶不振,多年都因考評不佳而得不到升遷,於是晚年在當地告老致仕,家族也開枝散葉成為一個大家族。縣誌中到此有關記錄就告一段落,在族譜中沒有記載,估計事由不太偉光正,便用了春秋筆法。
有關時氏家族的記錄在過了多年後,才又找到新的一條,有時氏族人在縣衙中任推官,因貪汙舞弊被揭發,判下獄抄家,除去一些祖產,時家多年積累一夜清盤,家道徹底敗落下來,後才有了曾曾祖父時遜時期的分家與族人離散之禍。
翻閱到這裏,時來新再也找不到新的線索。整理所得,他有了一些推論,圓盤子應該是族中祖傳之物,起碼在搬到浣紗鎮之前,它就已經在族中了。它並不受重視,也沒有人知道它的價值,正因為這樣,它才能被長久流傳下來,直到來到時來新的手中,如果它的奇異之處被早早發現,那就沒有他什麽事了,也說不好又是一場破家之禍。
因此,他暗自猜測,圓盤子在時家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遠,它是如此神秘,說不定可以和那個神話時代扯上關係,時家可是發祥於青河上遊地區,傳說那裏曾有過一個神的王朝。